嘴上吹得再狠,五百万也不是小数。
他虽然有面子,也是宁浩给他挣得。
实操电影,他没有。
五百万对他来说,也得努努劲儿。
但关键是,为了崔姐一个表演系学生,费这劲儿?
王红卫反正是被惊到了。
什么家庭啊,表演系学生第一部电影,就整这么大的?
表演系学生他还认识一个,戚九洲他爹戚健,今年中拍了部《天狗》,拿下了第13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成本也就400多万。
还是找了三家民营影视公司融的资。
最后票房成绩240来万,本儿都没收回来。
戚健,这可是北电美术系毕业的正经科班生,拿过飞天奖,华表奖,童牛奖……
就这,四百多万投资,筹了三个月。
要是个这学生要拍的东西百八十万,他王红卫卖个面子,中影也就投了。
五百多万,王红卫不想,也不愿去碰这个霉头。
要知道宁浩拍摄《疯狂的石头》,也就三百五十多万。
《绿草地》,更是只有五十万。
对比宁浩来说,这还是个新人导演,到时候中影给不了,事儿没成,还显得自己无能。
一时间,王红卫这剧本是翻开也不是,不翻开也不是,尬住了。
他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刚才吹的太早了。
“崔姐,这钱,多了点。”
斟酌了片刻,王红卫还是不敢动,这剧本,烫手。
“理解。”崔新琴看着王红卫的表情有些好笑,“钱的事儿,我回头也会帮忙一起想想办法,但剧本,你倒是可以看看,监制总归需要有人挂,你不来,我就得去找田导去了。”
“其实这个投资额,我倒是觉得你直接找田导,比较合适。”
王红卫此刻已经觉得这件事情是个烫手山芋了,还纳闷,这学生哪里来的背景?
“别试探了。”崔新琴笑了笑,“你啊,就是心思太深。找田导好是好,但那个事儿,跟田导聊钱,他恐怕不舒服。而且你也知道的,这几年他也看不太上商业片。”
王红卫知道崔新琴说的是什么,也恍然,捂了捂嘴。
这三年,田壮壮导演执导的电影《吴清源》闹出了不小风波,原定投资1200万,拍摄期间严重超支,甚至导致无法做后期。
一度甚至投资需要追投到3000万。
但,钱哪里来?
大家都摆了。
6月份田导在上影电影节上声称导演职责已经完成,但却引发了投资商之后的一连串官司。
整的这半年田壮壮气的不轻,心脏病都犯了。
“你说这剧本,是商业片?”
王红卫看向剧本,有了点心思,想看。
到现在,国内很多圈内人,对于商业片的定义,很笼统。
以为商业片,就是历史片,武侠片,传统题材。
所以《疯狂的石头》,才能引发爆炸式舆论。
他和宁浩之前复盘过,《疯狂的石头》之所以成功,属于类型固化和创新乏力之后的必然产物。
而其商业性,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述。
“能让观众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影上”
这就是二人复盘的结果。
这中间涉及到太多的逻辑,节奏,变化,铺垫,悬疑等导演技术的应用,涉及叙事结构,冲突,情感,类型融合和喜剧等绝大方面的展示。
具体的,他和宁浩也没研究明白。
王红卫也想知道,年轻人是怎么敢说自己写的剧本,是商业片剧本的。
大言不惭。
“先看吧。”
崔新琴催他。
王红卫这才不再犹豫,拿出剧本。
看了眼名字,又扫了眼时间线。
王红卫的嘴巴张了张,有些愕然。
光看年份,他觉得完了,这一看就是铺主旋律,铺情感的情况,那个时代,你怎么搞商业片?真的不会被骂吗?
就一瞬间,他已经给剧本判了死刑。
但崔新琴毕竟坐在身边,而且自己还是南京人,所以这剧本,看还是得看完的,微微一看,表示尊重。
到时候委婉拒绝一下,烫手山芋也扔了,完活。
剧本继续往下看,他却整个人越来越沉默,就连呼吸,都粗重了些。
他的表情也从一开始的不屑和严肃,变得凝重和悲伤,中间时而握紧双拳,时而深呼吸叹息,眼眶当中,没流泪,但是的确是湿润了。
崔新琴也看到了王红卫的表情,也没有说什么。
“嘶……”
看了一会儿之后,王红卫发现有点不对劲了。
这特么,好像还真是商业片啊?
商业片+主旋律?
继续看下去,
王红卫确认了。
“不对劲,很不对劲!”
里面的吉祥照相馆,是一个单一场景,许多个身份各异的小人物被迫共处一室,通过冲洗日军的“中日亲善”照片,发现了屠杀罪证,而后为了保护底片真相,他们付出努力。
主线相当清晰。
而且其中涉及到谍战,密室逃脱等各类情节,似乎带着一种强悬疑的驱动。
虽然是战争背景,但是融入了悬疑,惊悚,求生,情感救赎,各种戏剧冲突。
与原本王红卫脑子里认为可能会写出的那种暴行纪实感完全不同。
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邮差苏柳昌从怯懦求生,最后却在临死关头,喊出了那句“中国人不许你们这么糟蹋!”
汉奸王广海从投机分子,最后却猛地冲向日军,被一枪爆头。
照相馆一家从普通求活,最后却全家被残酷置死。
所有人从求生,到冒死送出大TS罪证。
叙事上完全不失焦,冲突率极高,情感上给人目标希望,而不是完全沉浸于悲伤和压抑中,表达上更是代入感极强,让每个人都化身成为了安全屋里的这些人,成为目睹悲惨事件发生的“照相机”。
内容很严肃,泪点很精准,情绪释放点很合适,暴力克制很留白。
密闭空间被多线交织,每条线或许悲惨,但最后结局却很让人长出一口气。
剧本看完之后,王红卫都麻了!
他擦了擦眼泪。
哪怕是关上剧本,他也能想到照相馆老金带着那吉祥照相馆当中的几位命途迥异的人,日行千里,一日看尽华夏大好河山的片段。
还有剧本里写的那南京老字号六华春的牌匾碎落在废墟里的场景,让王红卫想到了小时候住在南京一直看到的那些牌匾。
想到了每当12月13日,整个金陵城都会响起的警报声。
他完全绷不住。
王红卫把眼泪擦干,抬起头来看向崔新琴,一言不发。
双目赤红的看着那剧本。
心里面,他在吐槽,这他妈是表演系学生写的剧本?
不过脑子里,不知为何,他却闪过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念头。
之前他和宁浩一起弄得那部《疯狂的石头》,被称为中小成本类型片的里程碑之作。
但是在这个剧本上,他似乎看到了族谱单开一页的诱惑。
这要是真干成了!
他功德无量啊!
他虽然有面子,也是宁浩给他挣得。
实操电影,他没有。
五百万对他来说,也得努努劲儿。
但关键是,为了崔姐一个表演系学生,费这劲儿?
王红卫反正是被惊到了。
什么家庭啊,表演系学生第一部电影,就整这么大的?
表演系学生他还认识一个,戚九洲他爹戚健,今年中拍了部《天狗》,拿下了第13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成本也就400多万。
还是找了三家民营影视公司融的资。
最后票房成绩240来万,本儿都没收回来。
戚健,这可是北电美术系毕业的正经科班生,拿过飞天奖,华表奖,童牛奖……
就这,四百多万投资,筹了三个月。
要是个这学生要拍的东西百八十万,他王红卫卖个面子,中影也就投了。
五百多万,王红卫不想,也不愿去碰这个霉头。
要知道宁浩拍摄《疯狂的石头》,也就三百五十多万。
《绿草地》,更是只有五十万。
对比宁浩来说,这还是个新人导演,到时候中影给不了,事儿没成,还显得自己无能。
一时间,王红卫这剧本是翻开也不是,不翻开也不是,尬住了。
他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刚才吹的太早了。
“崔姐,这钱,多了点。”
斟酌了片刻,王红卫还是不敢动,这剧本,烫手。
“理解。”崔新琴看着王红卫的表情有些好笑,“钱的事儿,我回头也会帮忙一起想想办法,但剧本,你倒是可以看看,监制总归需要有人挂,你不来,我就得去找田导去了。”
“其实这个投资额,我倒是觉得你直接找田导,比较合适。”
王红卫此刻已经觉得这件事情是个烫手山芋了,还纳闷,这学生哪里来的背景?
“别试探了。”崔新琴笑了笑,“你啊,就是心思太深。找田导好是好,但那个事儿,跟田导聊钱,他恐怕不舒服。而且你也知道的,这几年他也看不太上商业片。”
王红卫知道崔新琴说的是什么,也恍然,捂了捂嘴。
这三年,田壮壮导演执导的电影《吴清源》闹出了不小风波,原定投资1200万,拍摄期间严重超支,甚至导致无法做后期。
一度甚至投资需要追投到3000万。
但,钱哪里来?
大家都摆了。
6月份田导在上影电影节上声称导演职责已经完成,但却引发了投资商之后的一连串官司。
整的这半年田壮壮气的不轻,心脏病都犯了。
“你说这剧本,是商业片?”
王红卫看向剧本,有了点心思,想看。
到现在,国内很多圈内人,对于商业片的定义,很笼统。
以为商业片,就是历史片,武侠片,传统题材。
所以《疯狂的石头》,才能引发爆炸式舆论。
他和宁浩之前复盘过,《疯狂的石头》之所以成功,属于类型固化和创新乏力之后的必然产物。
而其商业性,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述。
“能让观众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影上”
这就是二人复盘的结果。
这中间涉及到太多的逻辑,节奏,变化,铺垫,悬疑等导演技术的应用,涉及叙事结构,冲突,情感,类型融合和喜剧等绝大方面的展示。
具体的,他和宁浩也没研究明白。
王红卫也想知道,年轻人是怎么敢说自己写的剧本,是商业片剧本的。
大言不惭。
“先看吧。”
崔新琴催他。
王红卫这才不再犹豫,拿出剧本。
看了眼名字,又扫了眼时间线。
王红卫的嘴巴张了张,有些愕然。
光看年份,他觉得完了,这一看就是铺主旋律,铺情感的情况,那个时代,你怎么搞商业片?真的不会被骂吗?
就一瞬间,他已经给剧本判了死刑。
但崔新琴毕竟坐在身边,而且自己还是南京人,所以这剧本,看还是得看完的,微微一看,表示尊重。
到时候委婉拒绝一下,烫手山芋也扔了,完活。
剧本继续往下看,他却整个人越来越沉默,就连呼吸,都粗重了些。
他的表情也从一开始的不屑和严肃,变得凝重和悲伤,中间时而握紧双拳,时而深呼吸叹息,眼眶当中,没流泪,但是的确是湿润了。
崔新琴也看到了王红卫的表情,也没有说什么。
“嘶……”
看了一会儿之后,王红卫发现有点不对劲了。
这特么,好像还真是商业片啊?
商业片+主旋律?
继续看下去,
王红卫确认了。
“不对劲,很不对劲!”
里面的吉祥照相馆,是一个单一场景,许多个身份各异的小人物被迫共处一室,通过冲洗日军的“中日亲善”照片,发现了屠杀罪证,而后为了保护底片真相,他们付出努力。
主线相当清晰。
而且其中涉及到谍战,密室逃脱等各类情节,似乎带着一种强悬疑的驱动。
虽然是战争背景,但是融入了悬疑,惊悚,求生,情感救赎,各种戏剧冲突。
与原本王红卫脑子里认为可能会写出的那种暴行纪实感完全不同。
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邮差苏柳昌从怯懦求生,最后却在临死关头,喊出了那句“中国人不许你们这么糟蹋!”
汉奸王广海从投机分子,最后却猛地冲向日军,被一枪爆头。
照相馆一家从普通求活,最后却全家被残酷置死。
所有人从求生,到冒死送出大TS罪证。
叙事上完全不失焦,冲突率极高,情感上给人目标希望,而不是完全沉浸于悲伤和压抑中,表达上更是代入感极强,让每个人都化身成为了安全屋里的这些人,成为目睹悲惨事件发生的“照相机”。
内容很严肃,泪点很精准,情绪释放点很合适,暴力克制很留白。
密闭空间被多线交织,每条线或许悲惨,但最后结局却很让人长出一口气。
剧本看完之后,王红卫都麻了!
他擦了擦眼泪。
哪怕是关上剧本,他也能想到照相馆老金带着那吉祥照相馆当中的几位命途迥异的人,日行千里,一日看尽华夏大好河山的片段。
还有剧本里写的那南京老字号六华春的牌匾碎落在废墟里的场景,让王红卫想到了小时候住在南京一直看到的那些牌匾。
想到了每当12月13日,整个金陵城都会响起的警报声。
他完全绷不住。
王红卫把眼泪擦干,抬起头来看向崔新琴,一言不发。
双目赤红的看着那剧本。
心里面,他在吐槽,这他妈是表演系学生写的剧本?
不过脑子里,不知为何,他却闪过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念头。
之前他和宁浩一起弄得那部《疯狂的石头》,被称为中小成本类型片的里程碑之作。
但是在这个剧本上,他似乎看到了族谱单开一页的诱惑。
这要是真干成了!
他功德无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