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鱼抱着孩子走路慢,加上有哥嫂的相陪,所以是在十一这天,到的地方。
看到她,早就得到秦牧交代的沈铠跟林生等人,自动自发从木屋中退出。
池三河这个三族老,没非得跟池鱼他们住在一起。
而是在离木屋最远,同时也在被圈起来的范围内,住了下来。
于他来说,左右不下雨,四周又都是树,随意搭个小棚子,就能安生住下。
池鱼也不是不识趣的人,三族老是来护她,也是来坐镇的,她不能不管。
故而,三族老的住处,是哥哥们搭建的木屋。
便是连一日两餐的饭食,她也直接给包揽。
许是知道池鱼的特殊,池三河也没假客气。
从这天开始,在木屋搭建好后,他就当自己是个看门的人。
而池鱼,会在每天清晨起床,到处浇水。
是的,哪怕处在北联山脉的中部地方,这里的树依旧有缺水枯黄的迹象。
池鱼在进来后,看过周遭树木的情况,决定每天都给浇浇水。
安平县的老百姓,第一批人是在十三那天清晨,到达的池家坳。
之后由两个池家坳跟谢池坳的年轻后生领着,进入北联山脉。
自打那天之后,前来此地取水的人,越来越多。
池二熊等人,从一天可以进空间帮忙干活,到最后全天都在外头忙活。
池三河是个有眼力劲的老头,在经过一段时间地观察过后,他也不再被圈起来的范围内活动了。
而是除了睡觉跟吃饭外,他就坐在大伙儿等候取水的地方,唠嗑。
所说的,都是打听各个村落跟县城的情况。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嘱咐过,但凡来的人,都很守这边的规矩。
可以说,压根就没人闹事。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五月底,空间倒计时结束,显示极热干旱来临那天。
池鱼寅时就起床了,她如往常那样,在两个时辰内,将周遭的树木浇灌了一遍。
也不知是不是她的特殊,山林中有前来喝水的野物,不管体积大小,危险度的高与低。
但凡碰见她的,都不会攻击。
最初池鱼跟兄嫂,都很紧张。
尤其是期间碰到熊瞎子、狼群以及老虎之际。
这些野物都有地盘意识,也实属会吃人的那种。
可谁知,那些东西,不仅不攻击人,甚至还很是恭敬地低头趴下。
等池鱼试探性地拿出锄头,在地上刨个坑,放了些水进去后。
那些野物居然也没警惕心,而是在他们退开后,就上前低头喝水。
等喝饱,还会甩甩尾巴或是挠挠头。
随着经历的次数变多,那些猛兽与池鱼,也逐渐熟悉起来。
甚至,会在固定的时间点,在那等水喝。
有时候,也会给池鱼送些礼物。
比如,不知从哪来的野鹿、傻孢子,山参,蜂蜜等等。
这天池鱼浇完水回来,刚进空间,就听池三河在外喊:
“小鱼,你在吗?方大人过来了,他有事寻你!”
池鱼没想到方士忠会过来,刚进空间的她,只能又出来了。
等她应了一声,从木屋往外走时,就见方士忠带着王县尉跟吕捕头迎面走来。
看见人,方士忠脸上难得露出松口气的表情。
他示意身后两人留在原地,自己快步朝池鱼走去。
待走近了,他尽量让自己的看起来平和一些,而那略带鼻音的声音却出卖了他。
“池氏,借一步说话!”
如果不是看见他人一点事都没有,冲这声音,池鱼指定会以为,他是不是感冒了。
这会儿她仔细看了看人,确定方士忠没病,她才示意要过来的二哥他们别上前,然后带着人往远走。
待来到无人之地,方士忠恭恭敬敬朝池鱼弯腰作揖。
“池氏,谢谢你!”
池鱼一脸莫名,方士忠接着说:
“县衙现存的水,够全城百姓喝半个月。
现在老百姓们自己过来取水,也无需用衙门的。
而阿铠他们过来取的,都给了周边的几个县城。
池氏,现在外头已到了河流枯竭,大地干裂之际。
我不知道这情况会持续多久,你可是能明确告知?
就算不方便说,那能不能告诉我,这边的水,是否还能供应给更多的人。
比如,武宁府的百姓?
他们到时候从北联山脉进入,也就是走谢池坳人过来的老路到达这里。
到我过来之前,楚河中的水量,只剩下三成。
整个大褚国,老百姓都指着那点水。”
他说到这,无奈地叹息一声,补上一句:
“说句不怕你心惊的话,现在就连京城,或者说连皇宫中,都在缺水!”
自从进入北联山脉后,池鱼日子过得极为悠哉。
哪怕墙上日期一直在倒计时,但她不是深处山脉树林中,就是在空间里。
以至于对外头的一切,没个真切的感受。
听到方士忠的话,她心头一震,之后深吸一口气,才说:
“大人,我跟你说过,只要来此取水的人,我都会保证他们有水可取!”
方士忠觉得池鱼是天上的仙子,下凡来,就是为了帮老百姓的。
只是她不想沽名钓誉,所以才藏着掖着,不让世间老百姓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这会儿听到这话,就说:“那武宁府的老百姓过来取,也可以吗?”
池鱼点头:“嗯,不过他们得守规矩,得跟那些来取水的百姓一样。”
这下轮到方士忠心头大震。
以往池家坳四面环山,放眼皆是一片翠绿。
如今,很多树都已枯黄。
在这种极热高温的情况下,会出现这情况,也实属正常。
毕竟之前阿铠也说了,这边泉眼的出水量也在减小。
但是,自从池鱼归来,守在此地后,这一切都变了。
放眼四周,只有这片山脉郁郁葱葱。
不管前来取水的人有多少,都能如愿取到水。
甚至可以说,这里的水,养活的不仅仅是安平县的老百姓。
还有周边的几座城池。
照这样下去,接下来可能是养活整个建州府。
倘若加上武宁府,或者还有其他地方,那就是数百万人口。
看到她,早就得到秦牧交代的沈铠跟林生等人,自动自发从木屋中退出。
池三河这个三族老,没非得跟池鱼他们住在一起。
而是在离木屋最远,同时也在被圈起来的范围内,住了下来。
于他来说,左右不下雨,四周又都是树,随意搭个小棚子,就能安生住下。
池鱼也不是不识趣的人,三族老是来护她,也是来坐镇的,她不能不管。
故而,三族老的住处,是哥哥们搭建的木屋。
便是连一日两餐的饭食,她也直接给包揽。
许是知道池鱼的特殊,池三河也没假客气。
从这天开始,在木屋搭建好后,他就当自己是个看门的人。
而池鱼,会在每天清晨起床,到处浇水。
是的,哪怕处在北联山脉的中部地方,这里的树依旧有缺水枯黄的迹象。
池鱼在进来后,看过周遭树木的情况,决定每天都给浇浇水。
安平县的老百姓,第一批人是在十三那天清晨,到达的池家坳。
之后由两个池家坳跟谢池坳的年轻后生领着,进入北联山脉。
自打那天之后,前来此地取水的人,越来越多。
池二熊等人,从一天可以进空间帮忙干活,到最后全天都在外头忙活。
池三河是个有眼力劲的老头,在经过一段时间地观察过后,他也不再被圈起来的范围内活动了。
而是除了睡觉跟吃饭外,他就坐在大伙儿等候取水的地方,唠嗑。
所说的,都是打听各个村落跟县城的情况。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嘱咐过,但凡来的人,都很守这边的规矩。
可以说,压根就没人闹事。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五月底,空间倒计时结束,显示极热干旱来临那天。
池鱼寅时就起床了,她如往常那样,在两个时辰内,将周遭的树木浇灌了一遍。
也不知是不是她的特殊,山林中有前来喝水的野物,不管体积大小,危险度的高与低。
但凡碰见她的,都不会攻击。
最初池鱼跟兄嫂,都很紧张。
尤其是期间碰到熊瞎子、狼群以及老虎之际。
这些野物都有地盘意识,也实属会吃人的那种。
可谁知,那些东西,不仅不攻击人,甚至还很是恭敬地低头趴下。
等池鱼试探性地拿出锄头,在地上刨个坑,放了些水进去后。
那些野物居然也没警惕心,而是在他们退开后,就上前低头喝水。
等喝饱,还会甩甩尾巴或是挠挠头。
随着经历的次数变多,那些猛兽与池鱼,也逐渐熟悉起来。
甚至,会在固定的时间点,在那等水喝。
有时候,也会给池鱼送些礼物。
比如,不知从哪来的野鹿、傻孢子,山参,蜂蜜等等。
这天池鱼浇完水回来,刚进空间,就听池三河在外喊:
“小鱼,你在吗?方大人过来了,他有事寻你!”
池鱼没想到方士忠会过来,刚进空间的她,只能又出来了。
等她应了一声,从木屋往外走时,就见方士忠带着王县尉跟吕捕头迎面走来。
看见人,方士忠脸上难得露出松口气的表情。
他示意身后两人留在原地,自己快步朝池鱼走去。
待走近了,他尽量让自己的看起来平和一些,而那略带鼻音的声音却出卖了他。
“池氏,借一步说话!”
如果不是看见他人一点事都没有,冲这声音,池鱼指定会以为,他是不是感冒了。
这会儿她仔细看了看人,确定方士忠没病,她才示意要过来的二哥他们别上前,然后带着人往远走。
待来到无人之地,方士忠恭恭敬敬朝池鱼弯腰作揖。
“池氏,谢谢你!”
池鱼一脸莫名,方士忠接着说:
“县衙现存的水,够全城百姓喝半个月。
现在老百姓们自己过来取水,也无需用衙门的。
而阿铠他们过来取的,都给了周边的几个县城。
池氏,现在外头已到了河流枯竭,大地干裂之际。
我不知道这情况会持续多久,你可是能明确告知?
就算不方便说,那能不能告诉我,这边的水,是否还能供应给更多的人。
比如,武宁府的百姓?
他们到时候从北联山脉进入,也就是走谢池坳人过来的老路到达这里。
到我过来之前,楚河中的水量,只剩下三成。
整个大褚国,老百姓都指着那点水。”
他说到这,无奈地叹息一声,补上一句:
“说句不怕你心惊的话,现在就连京城,或者说连皇宫中,都在缺水!”
自从进入北联山脉后,池鱼日子过得极为悠哉。
哪怕墙上日期一直在倒计时,但她不是深处山脉树林中,就是在空间里。
以至于对外头的一切,没个真切的感受。
听到方士忠的话,她心头一震,之后深吸一口气,才说:
“大人,我跟你说过,只要来此取水的人,我都会保证他们有水可取!”
方士忠觉得池鱼是天上的仙子,下凡来,就是为了帮老百姓的。
只是她不想沽名钓誉,所以才藏着掖着,不让世间老百姓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这会儿听到这话,就说:“那武宁府的老百姓过来取,也可以吗?”
池鱼点头:“嗯,不过他们得守规矩,得跟那些来取水的百姓一样。”
这下轮到方士忠心头大震。
以往池家坳四面环山,放眼皆是一片翠绿。
如今,很多树都已枯黄。
在这种极热高温的情况下,会出现这情况,也实属正常。
毕竟之前阿铠也说了,这边泉眼的出水量也在减小。
但是,自从池鱼归来,守在此地后,这一切都变了。
放眼四周,只有这片山脉郁郁葱葱。
不管前来取水的人有多少,都能如愿取到水。
甚至可以说,这里的水,养活的不仅仅是安平县的老百姓。
还有周边的几座城池。
照这样下去,接下来可能是养活整个建州府。
倘若加上武宁府,或者还有其他地方,那就是数百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