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
“系统无法识别部分半成品。”张磊苦恼地抓头发,“手工制品每个都有差异,不像标准产品...”
正说着,爷爷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个茶席:“这个合格,这个不合格。”
柳青仔细对比,发现不合格的那个只是六角纹略有些不对称,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爷爷,客人不会注意到这么小的差别...”
“我会。”爷爷把不合格的茶席扔进返工筐,“六角叠丝之所以结实,就是因为纹路精准。差一丝,承重差三成。”
张磊突然拍桌:“我明白了!系统缺的是'匠人质检'模块!”
他连夜修改程序,新增了一个“认证”功能——只有爷爷或李阿婆扫码确认的产品,才会被计入合格库存。
凌晨两点,当新系统终于调试成功时,仓库里只剩下柳青和张磊。月光从窗户洒进来,照在堆积如山的柳条上。
“谢谢你。”柳青打了一个哈欠说,“没有你,我们早就乱套了。”
张磊笑了笑,镜片反射着月光:“我爷爷以前也是编筐的。他总说,手艺活讲究'人随物性,物顺人意'...”
交货日前三天,危机再次降临。尽管日夜赶工,合格茶席仍差127个。更糟的是,李阿婆因过度劳累发起低烧,被送回家休息。
“完了...“柳青瘫坐在工作台前,眼前发黑。违约金将掏空他们所有的利润,更会重创刚刚建立的声誉。
“慌什么。“爷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去把西屋第三口箱子搬来。”
柳青迷迷糊糊地跟着爷爷回家,看着他打开一个尘封多年的木箱。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数十个精美的六角叠丝茶席,只是颜色已经泛黄。
“这是...“
“你奶奶二十年前编的。“爷爷轻轻拂去灰尘,“晒晒就能用。”
“没想到奶奶也会编,不过”柳青瞪大眼睛:“这...这不是欺骗客户吗?”
爷爷哼了一声:“柳编越老越韧。这些比你现编的好十倍。”
他拿起一个对着光,柳青惊讶地看到茶席边缘有个小小的“月”字——奶奶的名字。
柳青一边挑拣一边赞叹“姜还是老的辣,没想到爷爷还留了一手。”
“青丫头,你从小就是争强好胜的性格,如今既然打算把柳编传承下去,就一定要记住,‘商业之道,宁丢订单,不丢品性’不能急功近利。”
爷爷缓缓说道,
“这次是赶巧了有存货,别以为我老头子什么都不懂,以后再接急单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柳青也暗暗反思。
下定决心再接单要估算好时间,不能这么加班了。上辈子就是加班累死的,重生不知不觉又走了加班的路,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总不能两辈子都是被累死的命!
精选90个保存完好的老茶席,与新编的一起进行特殊处理。
爷爷调了一种秘方药水,既能消毒杀菌,又能让老柳条恢复韧性。
最后一晚,整个工坊灯火通明。柳青来回奔波,协调各个工序;
王宝贵带着年轻人们做最后的修整;张磊紧盯着系统数据;爷爷和李阿婆坐镇质检台,像两尊门神。
凌晨四点,第500个茶席通过检验。
快递车开走后,工坊里一片寂静。学徒们横七竖八地睡在工作台边,爷爷也靠着一边打起盹。
只有李阿婆还醒着,手里慢慢编着一个小巧的六角杯垫。
“阿婆,您休息会儿吧。“柳青轻声说。
“人老了,睡不多。“阿婆笑着递给她那个杯垫,“这个送你。
六角叠丝编的小物件,放床头能镇噩梦。“
柳青接过杯垫,发现背面用红绳编了个小小的“安“字。
“谢谢阿婆。”
柳青把杯垫小心收进衣兜,转身出门。
柳青去镇上买了早餐,工坊飘起米粥和肉包子的香气,她挨个叫醒大伙,又端着碗走到李阿婆身边。
“阿婆,忙活这么久,吃口热乎的,吃完咱回家歇一天!”
李阿婆眼角笑出深深纹路,接过碗时,杯垫在她掌心晃了晃,“好哇,这群小皮猴也该松快松快咯”。
众人围坐,粥香混着笑声,冲散赶工的疲惫。
关上工坊门和爷爷一起走在回家路上,阳光透过梧桐叶洒下来。柳青摸摸兜里的杯垫,想着这一天的休息,该好好陪陪爷爷。
“系统无法识别部分半成品。”张磊苦恼地抓头发,“手工制品每个都有差异,不像标准产品...”
正说着,爷爷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个茶席:“这个合格,这个不合格。”
柳青仔细对比,发现不合格的那个只是六角纹略有些不对称,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爷爷,客人不会注意到这么小的差别...”
“我会。”爷爷把不合格的茶席扔进返工筐,“六角叠丝之所以结实,就是因为纹路精准。差一丝,承重差三成。”
张磊突然拍桌:“我明白了!系统缺的是'匠人质检'模块!”
他连夜修改程序,新增了一个“认证”功能——只有爷爷或李阿婆扫码确认的产品,才会被计入合格库存。
凌晨两点,当新系统终于调试成功时,仓库里只剩下柳青和张磊。月光从窗户洒进来,照在堆积如山的柳条上。
“谢谢你。”柳青打了一个哈欠说,“没有你,我们早就乱套了。”
张磊笑了笑,镜片反射着月光:“我爷爷以前也是编筐的。他总说,手艺活讲究'人随物性,物顺人意'...”
交货日前三天,危机再次降临。尽管日夜赶工,合格茶席仍差127个。更糟的是,李阿婆因过度劳累发起低烧,被送回家休息。
“完了...“柳青瘫坐在工作台前,眼前发黑。违约金将掏空他们所有的利润,更会重创刚刚建立的声誉。
“慌什么。“爷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去把西屋第三口箱子搬来。”
柳青迷迷糊糊地跟着爷爷回家,看着他打开一个尘封多年的木箱。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数十个精美的六角叠丝茶席,只是颜色已经泛黄。
“这是...“
“你奶奶二十年前编的。“爷爷轻轻拂去灰尘,“晒晒就能用。”
“没想到奶奶也会编,不过”柳青瞪大眼睛:“这...这不是欺骗客户吗?”
爷爷哼了一声:“柳编越老越韧。这些比你现编的好十倍。”
他拿起一个对着光,柳青惊讶地看到茶席边缘有个小小的“月”字——奶奶的名字。
柳青一边挑拣一边赞叹“姜还是老的辣,没想到爷爷还留了一手。”
“青丫头,你从小就是争强好胜的性格,如今既然打算把柳编传承下去,就一定要记住,‘商业之道,宁丢订单,不丢品性’不能急功近利。”
爷爷缓缓说道,
“这次是赶巧了有存货,别以为我老头子什么都不懂,以后再接急单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柳青也暗暗反思。
下定决心再接单要估算好时间,不能这么加班了。上辈子就是加班累死的,重生不知不觉又走了加班的路,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总不能两辈子都是被累死的命!
精选90个保存完好的老茶席,与新编的一起进行特殊处理。
爷爷调了一种秘方药水,既能消毒杀菌,又能让老柳条恢复韧性。
最后一晚,整个工坊灯火通明。柳青来回奔波,协调各个工序;
王宝贵带着年轻人们做最后的修整;张磊紧盯着系统数据;爷爷和李阿婆坐镇质检台,像两尊门神。
凌晨四点,第500个茶席通过检验。
快递车开走后,工坊里一片寂静。学徒们横七竖八地睡在工作台边,爷爷也靠着一边打起盹。
只有李阿婆还醒着,手里慢慢编着一个小巧的六角杯垫。
“阿婆,您休息会儿吧。“柳青轻声说。
“人老了,睡不多。“阿婆笑着递给她那个杯垫,“这个送你。
六角叠丝编的小物件,放床头能镇噩梦。“
柳青接过杯垫,发现背面用红绳编了个小小的“安“字。
“谢谢阿婆。”
柳青把杯垫小心收进衣兜,转身出门。
柳青去镇上买了早餐,工坊飘起米粥和肉包子的香气,她挨个叫醒大伙,又端着碗走到李阿婆身边。
“阿婆,忙活这么久,吃口热乎的,吃完咱回家歇一天!”
李阿婆眼角笑出深深纹路,接过碗时,杯垫在她掌心晃了晃,“好哇,这群小皮猴也该松快松快咯”。
众人围坐,粥香混着笑声,冲散赶工的疲惫。
关上工坊门和爷爷一起走在回家路上,阳光透过梧桐叶洒下来。柳青摸摸兜里的杯垫,想着这一天的休息,该好好陪陪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