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论南北十策!(9更!)-《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

  另一边。

  夏侯昱带着那名叫做诸葛昀的少年。

  走在一条宽阔得足以容纳八马并行的水泥路上。

  路的尽头。

  是一片占地极为广阔的建筑群。

  没有雕梁画栋,没有飞檐斗拱。

  有的,只是一排排整齐划一,风格硬朗的青砖黑瓦建筑。

  高大,厚重,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朴素美感。

  这里,便是襄阳如今最特殊,也是最核心的机构之一。

  襄阳大学!(搬过来便改名了)

  诸葛昀自踏上这条路。

  脸上的表情便从最初的平静,渐渐化为了掩饰不住的震惊。

  他出身琅琊诸葛,自幼见过的雄城巨府不知凡几。

  可无论是金陵城的巍峨,还是自家府邸的精致。

  都无法与眼前这片建筑群带来的冲击相提并论!

  这不是府邸,更不是宫殿。

  这里,透着一股他从未见过的,名为“秩序”与“规整”的气息。

  “这里……是?”

  诸葛昀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动。

  “襄阳大学。”

  “原来在九江历阳,王都迁徙后,便一起搬了过来!”

  “校名也从历阳大学,改为襄阳大学。”

  “当然,王上说了,未来历阳会有自己的大学的!”

  夏侯昱嘿嘿一笑,脸上带着几分得意:“这可是王上亲手督造,由襄阳的大乾王府改建扩建而成。”

  “现在还没有完工!完工后将更加震撼,可容纳上万学子!”

  “乃是未来整个天下的英才汇聚之地。”

  夏侯昱领着他,来到石质校门前。

  校门旁边。

  是赵锋亲自书写的四句话(为...)。

  此为襄阳大学的校训!

  不出所料。

  诸葛昀看到后,又是震惊了好一会才恢复。

  而进入大学门内。

  他才发现什么叫别有洞天。

  宽阔的演武场上。

  有数百名学子正在捉对练习格斗之术。

  呼喝之声,气势如虹。

  不远处的另一片场地上。

  则有上百人正在学习如何测绘土地,丈量距离。

  更远处。

  一栋栋高大的楼阁上,都挂着不同的牌子。

  “算学部”、“格物部”、“农学部”、“律法部”……

  诸葛昀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这……这都是些什么?

  他们诸葛家号称经天纬地。

  可所学无非经义、策论、兵法、纵横之术。

  何曾听过,算学、格物、农学。

  也能专门设部,当成一门学问来教?

  这楚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夏侯昱将他的震惊尽收眼底,脸上的笑容愈发高深莫测。

  他没有过多解释。

  只是带着诸葛昀,来到了一处校内深处的凉亭。

  凉亭古朴,旁边立着一块三丈多高的巨大石壁。

  上面龙飞凤舞地刻着四个大字——百家争鸣!

  此刻,凉亭内,早已坐了十几名身穿同样青衫的年轻学子。

  他们看到夏侯昱,齐刷刷地站起身,恭敬行礼。

  “见过夏侯副校长!”

  副校长?

  诸葛昀又是一愣,这是何等官职?

  不等他细想。

  周围已经闻声聚拢过来了数十名学子,他们都好奇地打量着诸葛昀这个陌生面孔。

  夏侯昱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

  他转过头。

  笑眯眯地看着诸葛昀,终于图穷匕见。

  “曦和是吧?”

  “我听隐锋先生,也就是你的族叔诸葛晦提过,他有琅琊第一辩才之称。不知你这个诸葛家的麒麟儿,比之你叔父,如何啊?”

  来了!

  诸葛昀心中一凜。

  他知道,这是考校,更是下马威!

  从踏入这襄阳大学开始,对方就在不断地给他施加压力。

  让他看到一个完全超乎他想象的世界,以此来挫其锐气。

  但他没有丝毫慌乱。

  琅琊诸葛家嫡系子弟的骄傲,不允许他有半分退缩。

  他迎着夏侯昱玩味的目光,不卑不亢地长身一揖。

  “不敢与叔父相比。”

  “但,略懂一二。”

  说完,他环视了一圈周围那些带着审视、好奇、甚至是一丝敌意的学子们。

  缓缓开口道:“可否借笔墨一用?”

  夏侯昱眼睛一亮,做了个“请”的手势。

  立刻有学子递上了早已备好的纸笔。

  然而,诸葛昀却没有接。

  他走到那块名为“百家争鸣”的巨大石壁前。

  从一名学子手中接过一支饱蘸浓墨的狼毫大笔。

  深吸一口气。

  手臂一振,笔走龙蛇!

  他竟是要直接在这石壁之上,当众挥毫!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只见那少年身形笔挺,手腕翻飞。

  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如铁画银钩般,出现在了石壁的留白之处。

  《论南北十策》!

  仅仅一个标题。

  便让在场不少学子瞳孔一缩!

  好大的口气!

  天下大势,南北对峙,岂是你能一言论之的?

  然而,当他们看清下面的内容时。

  脸上的轻视,瞬间化为了凝重,随即变成了骇然。

  最后,只剩下倒吸凉气的声音!

  “……王上欲定天下,必先安江南。然江南之患,非在兵戈,而在人心。世家盘根错节,看似降服,实则观望。当以雷霆之势,行怀柔之策。其一,当分化拉拢,以利诱之,使其内斗,不可一味高压,逼其同心……”

  “……其二,北伐之机未至。当务之急,非是攻城略地,而是消化江东。当广开商路,南通百越,西联巴蜀,以商促农,积蓄国力。待我方仓禀足,兵甲利,彼时北方形势必乱,方可一击而定……”

  “……其三,李伯智先生之均田策,虽为善政,然推行过急,恐激起民变。可先剥其所有,再予其经营,温水煮蛙,十年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