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清明!(6更!)-《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

  翌日,凌晨。

  天色未明,东方只泛着一丝鱼肚白。

  春分后十五日,清明。

  历阳城西。

  一座巨大的墓园静静地矗立在晨雾之中。

  这里没有寻常墓地的阴森,反而透着一股肃穆与庄严。

  高大的石碑上,龙飞凤舞地刻着四个大字——忠士墓园。

  这是赵锋耗费巨资修建的。

  用以安葬所有为他战死的,有功之士的陵园。

  四个字也是他亲自提笔,自创的赵体(瘦金体)!

  此刻,墓园前的广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

  赵锋一身玄色常服,站在最前方。

  他的身后,凌仓、张豹、郑茂、钱正……

  上百名校尉以上的将领,皆身着戎装,神情肃穆,静立如松。

  没有喧哗。

  只有晨风吹过衣袂的猎猎声。

  赵锋从亲卫手中接过一坛烈酒,亲自打开泥封。

  浓郁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

  他走到一座巨大的无名石碑前,将酒液缓缓倾倒在地。

  “敬,所有为大业战死的弟兄!”

  他的声音不高。

  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随后,他接过一捆点燃的艾蒿。

  青烟袅袅,带着特有的草木清香,飘向天际。

  做完这一切。

  赵锋转身,对着身后的将领们微微挥手。

  “都去吧,看看你们的弟兄。”

  上百名将领齐齐对着赵锋抱拳。

  而后默然散开,走向那一排排整齐的墓碑。

  赵锋没有动,他的目光穿过人群,落在了一座稍显偏僻的墓碑上。

  钱正跟了上来。

  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

  妇人眼眶红肿。

  怀中的三岁孩童则睁着一双懵懂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他们走到了刘承的墓前。

  墓碑上,刻着“刘承之墓”几个大字。

  看到墓碑的瞬间,那妇人再也忍不住。

  捂着嘴,无声地啜泣起来。

  怀中的孩子似乎感受到了母亲的悲伤,小嘴一瘪,也想哭。

  却被赵锋轻轻摸了摸头,又把眼泪憋了回去。

  钱正的眼圈也红了。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蹲下身。

  开始用力地拔着墓碑周围刚刚冒头的杂草。

  一边拔,一边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絮絮叨叨地念着。

  “老刘,你他娘的……走得倒是干脆……弟妹和孩子,你放心,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他们……”

  “主公仁义,给你儿子留了进军校的名额,将来出来也是直接进入主公的亲卫营。可老子……老子不能让你就这么算了!”

  “这次出征,我他娘的怎么也得给你挣个爵位回来!不,挣俩!我儿子一个,你儿子一个!”

  “你等着,等主公当了皇帝,我再给弟妹挣个诰命夫人!让你在下边,也风风光光的!”

  他拔草的动作越来越用力。

  仿佛要把所有的悲愤和决心,都发泄在这片土地上。

  赵锋静静地看着,没有打扰。

  他拿起一块干净的布。

  仔细地擦拭着刘承的墓碑,将上面的每一丝灰尘都拭去。

  赵锋抬起头,环顾四周。

  偌大的墓园里,上百座墓碑前。

  几乎都在上演着同样的一幕。

  那些在战场上杀伐果断、铁骨铮铮的汉子。

  此刻都像钱正一样,蹲在自己昔日袍泽的墓前。

  或低语,或沉默,或擦拭着墓碑,为他们的家人送上慰问。

  这里安葬的,是他们的过去,是他们的兄弟。

  也可能是未来的自己!

  一股难言的情绪在赵锋胸中激荡。

  他望着这满园的忠骨。

  望着远处连绵的寿岳山脉。

  轻声道:“血肉头颅筑铁墙,寿岳永留忠骨香。”

  声音不大,却如洪钟大吕,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不远处。

  随行而来的李伯智与夏侯昱闻言,皆是浑身一震。

  两人对视一眼。

  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极致的震撼。

  好诗!

  好一个“血肉头颅筑铁墙”!

  好一个“寿岳永留忠骨香”!

  此句一出。

  这满园忠魂,便有了千古流芳的归宿!

  两人不敢怠慢。

  连忙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将这句诗恭恭敬敬地记录下来。

  他们知道,这句诗。

  必将与主公的霸业一起,名传千古!

  ……

  祭奠结束。

  所有的将领重新集结,离开了忠士墓园。

  来时的沉重与肃穆。

  已经化作了每个人眼中熊熊燃烧的战意。

  赵锋跨上战马,没有再回军营,而是径直回了家。

  推开府门。

  一股淡淡的馨香扑面而来。

  庭院里。

  陈卿舒、叶芷怡、吴念薇、林清月……

  所有女人,都静静地站在那里。

  她们没有说话。

  只是用那饱含着千言万语的目光,迎接着自己的男人。

  她们知道,今天,夫君就要出征了。

  陈卿舒走上前来。

  很自然地为赵锋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衣领。

  她的动作很轻,很慢,仿佛想让时间在这一刻停驻。

  “饭菜都温着,吃完再走。”

  “好。”

  赵锋握住她的手,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