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和方元元忙“诶”声应下。
谢云昭又看向郭强和刘小天,将剩下两人交给他们带。
添人是常有的事,没什么稀奇的,只是多了几个人力,干活儿也松快了些。
尤三和曹老七重新回到染坊上工,让先前代替他们的宋竹狠狠松了一大口气,这煮染料的活儿是真不轻松,人家两个人的活儿,他得带着五个伙计一起才能干完。
每天干完活儿回去,一身酸痛。
他们回来了,他总算能卸下这个重担了。
染坊重新恢复了以往的秩序,新添的人手则为染坊注入了新的活力,干活儿都热火朝天的。
相比染坊的祥和,陈家的气氛却不太妙。
陈大老爷听完周青带回来的消息,忍不住皱起了眉:“你说外面都在说起她的好话来了?”
周青垂手而立,点点头道:“是,听说那做染液的两个人已经回去上工了,那两人并不是被辞退了,而是因为受伤了回去养伤的。”
“养伤?”陈大老爷抬头,“那娘们儿骗我们?”
周青沉吟一瞬,道:“老爷,依小的看,那何氏未必敢骗咱们,怕是那姓秦的坐不住了。”
“怎么说?”
“小的听说中秋前一天,那姓秦的派人上门给那做染液的两个人送了月饼,从那天之后,外面的人才开始说起她的好话来了。”周青唾沫横飞,越说越觉得自己猜测得对。
“老爷您又不是不知道,那些愚民,本来就就是没脑子的,别人说什么都信,那姓秦的又是给他们染坊送点心,又是给他们休工,还派人上门给送月饼,这般收买人心,那些人能不说她好话?”
周青说着哼了声:“那两个做染液的,怕也是因为她受不住外面的流言,所以才将人招回来的,说是上门送月饼,实际就是请人回去做工的。”
陈大老爷拿着串念珠在手里捻着没说话。
周青小意道:“老爷,那姓秦的就是个没长毛的小姑娘,嫩着呢,现在外面那些说她好话的,就是一时的,等过两天那些个愚民回过味来了,小的再派人煽风点火一番,就能让她翻不了身。”
陈大老爷双手交叠靠在圈椅上,手指点着手背,眉头微皱:“我总觉得事情有些古怪。”
却又想不出来哪里古怪。
“不论如何,咱们得尽快动手,你让人去给染行所有人传话,就说明日午时,让他们到陈家来商议下月祭祀梅葛二圣的事。”
想不出来,便也不想了,只要能名正言顺封了她的染坊,外面那些流言又算个屁。
“另外,你把这封信带给吕家老二。”
周青应声“是”,接过信转身退了出去。
……
谢云昭打发走前来递消息的伙计,转头看向宋莲。
宋莲嘴角一勾,对她扬了扬下巴,道:“竟然和你猜测的日子一点也不差。”
谢云昭摇摇头:“这日子不是我猜出来的,是我‘逼’他选出来的。”
外面流言风向已经在渐渐变了,陈大老爷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拿捏她,就不能拖久了,等人们兴头过了,再来找她麻烦,就没效果了。
宋莲不懂这其中的心眼儿,也不在乎,反正她只顾出力便是。
“那我现在就去准备。”她说道。
好久没有大展身手了,她骨头都酥了。
就等这一天呢。
谢云昭点点头,抬头看了看天,道:“你顺便回去跟元瑾说一声,可以给陈七郎回话了,明日是个好天。”
这次中秋放假,正赶上旬休,书院索性给放了三天,因此顾元瑾今日还在家里。
宋莲点头道:“好。”
看着宋莲掩饰不住欢喜的背影,谢云昭忍不住笑了。
八月十七,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
正适合郊游踏秋,骑马打猎。
陈七郎一进学堂的门,便往顾元瑾身边凑,问他打猎的事可有着落了。
顾元瑾点头:“我娘说可以去,但我天黑前必须回家。”
陈七郎一拍手,高兴道:“没问题,今日只有上午雪堂先生讲经,咱中午就去,我让钱宝提前去传信,到我家庄子上吃午饭,吃完饭再去打猎去。”
他期待这个打猎已经期待很久了,倒不是没有别人和他打猎玩乐,但不知怎的,自从入了松风书院读书,和书院里的同窗接触多了,他就看不上他以前那些酒肉朋友了,觉得他们粗俗又猥琐。
但在这书院里,愿意搭理他的只有顾元瑾,能进松风书院的人,大部分家里都有些底蕴,不是书香门第就是农户之子。
士农工商,虽然现下商户被允许参加科举,但在那些世家公子眼里,他们商人依旧上不得台面,甚至那几个穷鬼农家子面对他也带着优越感。
就连陆端,在和他说话时,也难免带着几分居高临下和轻视。
除了顾元瑾。
虽然一开始是他带着目的死皮赖脸地接近顾元瑾的,但他看得出来,顾元瑾虽然不喜欢他,却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份。
好在他真心道过歉后,顾元瑾也不再那么排斥他,他自然而然和顾元瑾走得近了些。
又因为顾元瑾,他和陆端以及王修也熟悉了。
王修是书院雷打不动的“状元”,为人孤高清傲,很不好接近,书院里不少人都想跟他打好关系,这人却是个脾气古怪的,没人能近他身。
可就是这样的人,却主动来接近顾元瑾,作为顾元瑾的好兄弟,他也得以和王修说上了话,虽然王修对他也没有好脸色,但在外人眼里,他和王修关系可不一般。
况且顾元瑾和陆端也不是一般人,王修是“状元”,陆端就是“榜眼”,而顾元瑾虽然不上不下,但他年纪小,并且时常得到雪堂先生的夸赞,亦是众人想要结交的对象。
他能和这些人走在一起,自然也不一般。
那些人羡慕嫉妒的眼神让他很是得意了一阵子。
跟顾元瑾确认好了,陈七郎又去找了陆端和王以安,陆端自然没有意见,他放心不下让顾元瑾单独和陈七郎出去。
王以安正学心算学得上头,听到顾元瑾也要去,自是答应下来。
有了王以安和陆端同行,山长倒没怎么阻拦,四个人十分顺利地出了书院的门。
少年人,正该活力满满,激情四射才对,打猎也是雅事一桩,说不定就忽然开悟了,赋诗一首,写两篇文章,天天憋在屋里哪能感受天地万物,体味民生?
书院一向奉行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对于学生的进出管理并不严苛,每日除了听先生授课,余下的时间便是学生自己的,只要按时完成先生布置的课业即可。
陈七郎出了门,如同脱离了笼子的鸟,一路上兴奋得恨不得掀翻马车顶,被王以安一个眼神掐住了脖子,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坐好。
在顾元瑾一行人去往陈家庄子上时,谢云昭也来到了陈家。
陈家厅中已经聚集了一群人,看到谢云昭进来,无数晦涩打量的目光落到她身上。
陈大老爷和王三爷吕二爷三人坐在上首,陈大老爷位于正中。
“都到齐了吧?”王三爷开口问道。
陈大老爷拿出名册递给一旁的管事。
管事对着名册核对人数。
“老爷,人齐了。”
陈大老爷将名册拿回来,这才开口说起祭祀之事。
“去年是哪家?今年祭祀的事该轮到谁家安排了?”他问道。
下面有人接话道:“去年是我布置的。”
吕二爷道:“按理该由新加入染行的染坊来做。”
众人忍不住看向谢云昭。
谢云昭迎着众人的目光,毫不怯懦,正要开口,就被一道声音打断。
“行老,这怕是不妥吧?”
谢云昭循声看去,见是个胡子花白的老者。
陈大老爷捋捋胡子:“哦?严老,您觉得有何不妥?”
老者端坐在椅子上,面容严肃,道:“她一个女子,不洁之身,怎么能让她来准备祭祀的事情?冲撞了二圣,二圣责罚下来,我们所有染坊,岂不是也跟着受牵连?这生意还做不做了?”
“是啊是啊,女子不可入染坊,这是规矩。”
“就是,怎么能让女人沾手祭祀的事?”
“真不明白行老怎么就同意让她入了染行了。”
“还能因为什么,找了个好靠山呗,我们无权无势的商人,还不是只有妥协的份儿。”
“……”
谢云昭静静听着众人议论,不置一词。
陈大老爷眼中笑意一闪,伸手让众人静下来。
他看向谢云昭:“秦小娘子,你怎么说?”
谢云昭微微一笑:“我初来乍到,还是个新入行,不懂祭祀的规矩,确实不宜由我来准备祭祀的事。”
可真是能左顾而言他,他们说的是这个吗?有人忍不住撇撇嘴。
不料谢云昭继续开口:“只是有一一件事,我不太明白。”
她看向严老:“敢问所谓的‘女子不洁,会冲撞神灵,不能沾手祭祀之事’这个道理,是从何而来?”
严老看都不看她,嘴角向下撇着,显出几分威严,几分刻薄。
“自古以来,从来如此。”他说道。
谢云昭笑了,忽然想起某句名人名言来。
“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这有什么依据?”
严老瞥了她一眼:“既然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自有他的道理,秦小娘子不信这个道理,不就栽了跟头?”
陈大老爷转头看了吕二爷一眼,吕二爷微微摇头,示意不是他安排的。
他是打算亲自开口的,没想到想说的话被严老给抢了先。
陈大老爷嘴角微勾,看来老天都站在他这边,事情竟然出乎意料地顺利。
谢云昭没有看到两人的眉眼官司,她只挑眉看着严老,神情疑惑:“这是怎么说?我怎么不知道我栽了跟头?”
这回不等严老说话,堂中另一个年轻东家接话道:“这长灵县谁不知道,你的染坊染出来的布,不知缘故全都花色了,就是因为你以女子之身开染坊,惹怒了梅葛二圣,你还想隐瞒?”
他话音落下,立刻就有其他人出来帮腔:“城里都传遍了,你不是还辞退了那两个做染液的染工吗?”
“还嘴硬呢,你一个人出了事,害得我们染坊也跟着被议论,这些时日生意都少了好多。”
“行老,要我说,这种人就不能留在染行,否则迟早败坏我们染行的名声。”
“是啊,行老,她做出来的布质量不行,也连累我等被客人质疑。”
“就该逐出染行才是。”
陈大老爷点点头:“大家放心,我们行会就是监督生产质量的,要是谁染出来的布达不到标准,我们是绝不允许将这样的残次品售出给客人的,这也是保障大家的权益。”
众人忙拱手感谢,言陈大老爷为行业的定海神针云云。
谢云昭一只手放在腿上,轻轻点着,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不动如山。
“秦小娘子,你也听到了,不是我不包容你,只是咱们做生意,最讲究信誉,你做出来的货不合标准,不仅是对不起客人们,也是对不起咱们这些同行。”吕二爷看着她说道。
谢云昭笑了笑:“合不合标准也不是你们一张嘴说了算的。”
“哈,不是我们说了算?难不成是你说了算?我们在这长灵县做了多少年的生意了,你又才来了长灵多久,才入行多久?还在我们面前叫板上了。”
“这叫什么,关公面前耍大刀?”
堂中响起笑声。
陈大老爷看着谢云昭:“他们说了不算,我说了总算吧?”
谢云昭回视他:“陈大老爷的意思是,因为几句流言就断定我的货不合格,要将我逐出染行吗?”
“怎么会?”陈大老爷温和一笑,道:“秦小娘子误会了,我们染行又不是什么一言堂,哪能说把人赶走就把人赶走,咱们总得查证清楚才能下结论不是?”
“那陈大老爷想怎么做?”
“不是我想怎么做,而是这件事本就应该这么做。”
谢云昭看着他不语。
陈大老爷捻着念珠,对一旁的管事道:“你将染行的规矩和秦小娘子再说一说。”
谢云昭又看向郭强和刘小天,将剩下两人交给他们带。
添人是常有的事,没什么稀奇的,只是多了几个人力,干活儿也松快了些。
尤三和曹老七重新回到染坊上工,让先前代替他们的宋竹狠狠松了一大口气,这煮染料的活儿是真不轻松,人家两个人的活儿,他得带着五个伙计一起才能干完。
每天干完活儿回去,一身酸痛。
他们回来了,他总算能卸下这个重担了。
染坊重新恢复了以往的秩序,新添的人手则为染坊注入了新的活力,干活儿都热火朝天的。
相比染坊的祥和,陈家的气氛却不太妙。
陈大老爷听完周青带回来的消息,忍不住皱起了眉:“你说外面都在说起她的好话来了?”
周青垂手而立,点点头道:“是,听说那做染液的两个人已经回去上工了,那两人并不是被辞退了,而是因为受伤了回去养伤的。”
“养伤?”陈大老爷抬头,“那娘们儿骗我们?”
周青沉吟一瞬,道:“老爷,依小的看,那何氏未必敢骗咱们,怕是那姓秦的坐不住了。”
“怎么说?”
“小的听说中秋前一天,那姓秦的派人上门给那做染液的两个人送了月饼,从那天之后,外面的人才开始说起她的好话来了。”周青唾沫横飞,越说越觉得自己猜测得对。
“老爷您又不是不知道,那些愚民,本来就就是没脑子的,别人说什么都信,那姓秦的又是给他们染坊送点心,又是给他们休工,还派人上门给送月饼,这般收买人心,那些人能不说她好话?”
周青说着哼了声:“那两个做染液的,怕也是因为她受不住外面的流言,所以才将人招回来的,说是上门送月饼,实际就是请人回去做工的。”
陈大老爷拿着串念珠在手里捻着没说话。
周青小意道:“老爷,那姓秦的就是个没长毛的小姑娘,嫩着呢,现在外面那些说她好话的,就是一时的,等过两天那些个愚民回过味来了,小的再派人煽风点火一番,就能让她翻不了身。”
陈大老爷双手交叠靠在圈椅上,手指点着手背,眉头微皱:“我总觉得事情有些古怪。”
却又想不出来哪里古怪。
“不论如何,咱们得尽快动手,你让人去给染行所有人传话,就说明日午时,让他们到陈家来商议下月祭祀梅葛二圣的事。”
想不出来,便也不想了,只要能名正言顺封了她的染坊,外面那些流言又算个屁。
“另外,你把这封信带给吕家老二。”
周青应声“是”,接过信转身退了出去。
……
谢云昭打发走前来递消息的伙计,转头看向宋莲。
宋莲嘴角一勾,对她扬了扬下巴,道:“竟然和你猜测的日子一点也不差。”
谢云昭摇摇头:“这日子不是我猜出来的,是我‘逼’他选出来的。”
外面流言风向已经在渐渐变了,陈大老爷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拿捏她,就不能拖久了,等人们兴头过了,再来找她麻烦,就没效果了。
宋莲不懂这其中的心眼儿,也不在乎,反正她只顾出力便是。
“那我现在就去准备。”她说道。
好久没有大展身手了,她骨头都酥了。
就等这一天呢。
谢云昭点点头,抬头看了看天,道:“你顺便回去跟元瑾说一声,可以给陈七郎回话了,明日是个好天。”
这次中秋放假,正赶上旬休,书院索性给放了三天,因此顾元瑾今日还在家里。
宋莲点头道:“好。”
看着宋莲掩饰不住欢喜的背影,谢云昭忍不住笑了。
八月十七,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
正适合郊游踏秋,骑马打猎。
陈七郎一进学堂的门,便往顾元瑾身边凑,问他打猎的事可有着落了。
顾元瑾点头:“我娘说可以去,但我天黑前必须回家。”
陈七郎一拍手,高兴道:“没问题,今日只有上午雪堂先生讲经,咱中午就去,我让钱宝提前去传信,到我家庄子上吃午饭,吃完饭再去打猎去。”
他期待这个打猎已经期待很久了,倒不是没有别人和他打猎玩乐,但不知怎的,自从入了松风书院读书,和书院里的同窗接触多了,他就看不上他以前那些酒肉朋友了,觉得他们粗俗又猥琐。
但在这书院里,愿意搭理他的只有顾元瑾,能进松风书院的人,大部分家里都有些底蕴,不是书香门第就是农户之子。
士农工商,虽然现下商户被允许参加科举,但在那些世家公子眼里,他们商人依旧上不得台面,甚至那几个穷鬼农家子面对他也带着优越感。
就连陆端,在和他说话时,也难免带着几分居高临下和轻视。
除了顾元瑾。
虽然一开始是他带着目的死皮赖脸地接近顾元瑾的,但他看得出来,顾元瑾虽然不喜欢他,却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份。
好在他真心道过歉后,顾元瑾也不再那么排斥他,他自然而然和顾元瑾走得近了些。
又因为顾元瑾,他和陆端以及王修也熟悉了。
王修是书院雷打不动的“状元”,为人孤高清傲,很不好接近,书院里不少人都想跟他打好关系,这人却是个脾气古怪的,没人能近他身。
可就是这样的人,却主动来接近顾元瑾,作为顾元瑾的好兄弟,他也得以和王修说上了话,虽然王修对他也没有好脸色,但在外人眼里,他和王修关系可不一般。
况且顾元瑾和陆端也不是一般人,王修是“状元”,陆端就是“榜眼”,而顾元瑾虽然不上不下,但他年纪小,并且时常得到雪堂先生的夸赞,亦是众人想要结交的对象。
他能和这些人走在一起,自然也不一般。
那些人羡慕嫉妒的眼神让他很是得意了一阵子。
跟顾元瑾确认好了,陈七郎又去找了陆端和王以安,陆端自然没有意见,他放心不下让顾元瑾单独和陈七郎出去。
王以安正学心算学得上头,听到顾元瑾也要去,自是答应下来。
有了王以安和陆端同行,山长倒没怎么阻拦,四个人十分顺利地出了书院的门。
少年人,正该活力满满,激情四射才对,打猎也是雅事一桩,说不定就忽然开悟了,赋诗一首,写两篇文章,天天憋在屋里哪能感受天地万物,体味民生?
书院一向奉行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对于学生的进出管理并不严苛,每日除了听先生授课,余下的时间便是学生自己的,只要按时完成先生布置的课业即可。
陈七郎出了门,如同脱离了笼子的鸟,一路上兴奋得恨不得掀翻马车顶,被王以安一个眼神掐住了脖子,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坐好。
在顾元瑾一行人去往陈家庄子上时,谢云昭也来到了陈家。
陈家厅中已经聚集了一群人,看到谢云昭进来,无数晦涩打量的目光落到她身上。
陈大老爷和王三爷吕二爷三人坐在上首,陈大老爷位于正中。
“都到齐了吧?”王三爷开口问道。
陈大老爷拿出名册递给一旁的管事。
管事对着名册核对人数。
“老爷,人齐了。”
陈大老爷将名册拿回来,这才开口说起祭祀之事。
“去年是哪家?今年祭祀的事该轮到谁家安排了?”他问道。
下面有人接话道:“去年是我布置的。”
吕二爷道:“按理该由新加入染行的染坊来做。”
众人忍不住看向谢云昭。
谢云昭迎着众人的目光,毫不怯懦,正要开口,就被一道声音打断。
“行老,这怕是不妥吧?”
谢云昭循声看去,见是个胡子花白的老者。
陈大老爷捋捋胡子:“哦?严老,您觉得有何不妥?”
老者端坐在椅子上,面容严肃,道:“她一个女子,不洁之身,怎么能让她来准备祭祀的事情?冲撞了二圣,二圣责罚下来,我们所有染坊,岂不是也跟着受牵连?这生意还做不做了?”
“是啊是啊,女子不可入染坊,这是规矩。”
“就是,怎么能让女人沾手祭祀的事?”
“真不明白行老怎么就同意让她入了染行了。”
“还能因为什么,找了个好靠山呗,我们无权无势的商人,还不是只有妥协的份儿。”
“……”
谢云昭静静听着众人议论,不置一词。
陈大老爷眼中笑意一闪,伸手让众人静下来。
他看向谢云昭:“秦小娘子,你怎么说?”
谢云昭微微一笑:“我初来乍到,还是个新入行,不懂祭祀的规矩,确实不宜由我来准备祭祀的事。”
可真是能左顾而言他,他们说的是这个吗?有人忍不住撇撇嘴。
不料谢云昭继续开口:“只是有一一件事,我不太明白。”
她看向严老:“敢问所谓的‘女子不洁,会冲撞神灵,不能沾手祭祀之事’这个道理,是从何而来?”
严老看都不看她,嘴角向下撇着,显出几分威严,几分刻薄。
“自古以来,从来如此。”他说道。
谢云昭笑了,忽然想起某句名人名言来。
“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这有什么依据?”
严老瞥了她一眼:“既然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自有他的道理,秦小娘子不信这个道理,不就栽了跟头?”
陈大老爷转头看了吕二爷一眼,吕二爷微微摇头,示意不是他安排的。
他是打算亲自开口的,没想到想说的话被严老给抢了先。
陈大老爷嘴角微勾,看来老天都站在他这边,事情竟然出乎意料地顺利。
谢云昭没有看到两人的眉眼官司,她只挑眉看着严老,神情疑惑:“这是怎么说?我怎么不知道我栽了跟头?”
这回不等严老说话,堂中另一个年轻东家接话道:“这长灵县谁不知道,你的染坊染出来的布,不知缘故全都花色了,就是因为你以女子之身开染坊,惹怒了梅葛二圣,你还想隐瞒?”
他话音落下,立刻就有其他人出来帮腔:“城里都传遍了,你不是还辞退了那两个做染液的染工吗?”
“还嘴硬呢,你一个人出了事,害得我们染坊也跟着被议论,这些时日生意都少了好多。”
“行老,要我说,这种人就不能留在染行,否则迟早败坏我们染行的名声。”
“是啊,行老,她做出来的布质量不行,也连累我等被客人质疑。”
“就该逐出染行才是。”
陈大老爷点点头:“大家放心,我们行会就是监督生产质量的,要是谁染出来的布达不到标准,我们是绝不允许将这样的残次品售出给客人的,这也是保障大家的权益。”
众人忙拱手感谢,言陈大老爷为行业的定海神针云云。
谢云昭一只手放在腿上,轻轻点着,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不动如山。
“秦小娘子,你也听到了,不是我不包容你,只是咱们做生意,最讲究信誉,你做出来的货不合标准,不仅是对不起客人们,也是对不起咱们这些同行。”吕二爷看着她说道。
谢云昭笑了笑:“合不合标准也不是你们一张嘴说了算的。”
“哈,不是我们说了算?难不成是你说了算?我们在这长灵县做了多少年的生意了,你又才来了长灵多久,才入行多久?还在我们面前叫板上了。”
“这叫什么,关公面前耍大刀?”
堂中响起笑声。
陈大老爷看着谢云昭:“他们说了不算,我说了总算吧?”
谢云昭回视他:“陈大老爷的意思是,因为几句流言就断定我的货不合格,要将我逐出染行吗?”
“怎么会?”陈大老爷温和一笑,道:“秦小娘子误会了,我们染行又不是什么一言堂,哪能说把人赶走就把人赶走,咱们总得查证清楚才能下结论不是?”
“那陈大老爷想怎么做?”
“不是我想怎么做,而是这件事本就应该这么做。”
谢云昭看着他不语。
陈大老爷捻着念珠,对一旁的管事道:“你将染行的规矩和秦小娘子再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