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自愿做棉衣,大爱!-《成婚当日我改嫁未来权臣!》

  接下来的日子,顾芸菲这个庄子上是最忙碌的。

  秦知知带着女儿念念,顾芸菲,宁凝直接住到了庄子上。

  现在庄子上雇的短工也不少,每日这百亩棉花要摘,要剥出来,还要晒干。

  晒干的棉花才能进行加工,考虑到边关将士的需求,秦知知最先做的就是棉衣。

  秦知知把加工棉衣这件事交给了王家来做。

  在这个全靠手工的时代,王家一家显然不能满足需求,秦知知就让王老爷再找人合作。

  王家是京城首富,认识的人自然也都是做生意的,而且王老爷是会长,做起这件事更方便些。

  秦知知把秦河调过来专门跟王老爷对接负责这件事。

  为了能赶在大雪来临前把这批棉衣送到将士们手里,秦知知让王老爷招了不少裁缝,绣娘来做棉衣。

  棉衣的图样子都是秦知知提供的,既保暖又利索,不耽误将士们平日里训练。

  每位将士配有一个长款的棉服和一件薄些的短款棉服。

  为了赶工,裁缝和绣娘们的工钱王老爷开的很高,做的都是简单的款式,只求保暖,实用,不求花样子。

  绣娘们平时都是做精细活的,一下子接到这样的活,一开始还不习惯。

  几日后做的也越来越快了,秦知知建议王老爷按件给手工钱,做的越多赚的银子越多。

  不用监督,大家都拼命干活,这样就能赚到更多的银子。

  这件事不知道怎么就传了出去,知道是给将士们做衣服,一些人就试着来报名。

  她们不要工钱,只因家里也有人在军队。

  王老爷跟秦知知说了这件事后,秦知知理解她们的心情,这些妇人针线都做的还行,更难得是她们有这份心。

  秦知知立马让王老爷另外安排了做棉衣的地方,让这些人的心愿达成。

  每日只需安排可靠的人发放布料和处理好的棉花就行。

  第一个人成功了,传播速度非常快,不到两日的功夫,就连那些女红很好的世家小姐也加入了进来。

  做棉衣的速度大大提升了不少,秦知知再也不用担心入冬前棉衣做不好了。

  秦知知跟长公主说了这件事后,长公主亲自带着慕氏,秦知知,顾芸菲,宁凝去了现场。

  不仅夸赞了这些世家女子,还给普通婆子,姑娘丰厚的赏赐。

  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后,下了圣旨表扬那些肯出来做这件事的贵女们。

  那些因为女儿长了脸的朝臣更开心了,全力支持家里夫人,女儿,丫鬟婆子做慈善。

  一时间,很多人跟风学习,做棉衣的速度越来越快。

  等所有的棉衣做完,长公主在府中设宴,邀请这些为将士们做棉衣的人。

  皇后娘娘知道了这件事后,亲自前往长公主府参加宴席。

  贵女们很是开心,普通人更是倍感荣幸,被长公主嘉奖,被皇后娘娘亲自接见。

  很多人可是一辈子都没机会见到皇后娘娘呀。

  她们的本意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在好冷的冬日有棉衣穿,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机缘。

  秦知知还邀请她们以后一起做棉衣,就是有工钱的那种。

  “县主,民妇真的可以加入吗?”

  “当然可以,你们做的棉衣我都看了,又结实,又暖和,我们有这么多将士,每年都需要做棉衣,我希望你们能一起来帮忙。”

  秦知知已经和王老爷商量好了,他们要做大做强。

  “县主,我们愿意,这也是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

  “好,欢迎你们加入暖阁坊,明日就去报名吧。”

  铺子王老爷已经准备好了,以后就是按正常流程走了。

  “县主,我也可以吗?我爹爹和大哥都在边关,我也想为边关的将士出一份力。”

  李家二小姐是个标志的美人,秦知知记得她,当初贵女中就是她带的头。

  性格爽朗大方,女红做的不错,能文能武。

  “只要李小姐愿意,我们自是欢迎的。”秦知知没想到她会愿意再继续做。

  “我愿意,回去我就跟母亲说。”小姑娘很是开心。

  皇后娘娘也表扬了他们的大义和不被世俗所禁锢。

  一场宴会,所有人都开心。

  这批棉衣做了很多,不仅庄子上近百亩棉花,秦知知还跟万万兑换了不少。

  反正关键环节都是自己人,她兑换了也没有人去较真的。

  皇上让户部出面购买这批棉衣,但是秦知知没有要。

  当初她就说了要送给将士们,自然是不会食言的。

  当然秦知知不是以自己的名义,种棉花的庄子是顾芸菲的,做棉衣这些是王老爷负责的,铺子其他事是秦河帮忙的。

  皇上赏了秦家,顾家和王家,当然秦知知和顾芸菲也是有单独赏赐的。

  这次皇上对秦知知更加看重,这批棉衣的可不是小数目。

  皇上深感秦知知的大义,把给将士们做棉衣的这个活交给了秦知知和顾芸菲。

  秦知知和王家合作,所以王家也间接成了受益者。

  这次跟着王家一起参与了此事的商户都高兴疯了,以后他们出门也可以说是为皇家做过事的人了。

  王家现在在商户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了,他们清楚地知道跟着王家,会有好事发生。

  秦知知决定把之前皇上赏赐的庄子用来种棉花,养小龙虾,再建个棉花加工作坊。

  让农司院把棉花推广下去,她希望百姓也能吃饱,穿暖。

  她还让夫君和大伯顾霆上书,建议适合种植的地方都适当种植些。

  皇上直接采取了这个建议,并交由农司院来做这件事。

  这两年可以说是农司院最忙的时候,沾了秦知知的光,也是他们的高光时刻。

  前有高产玉米,明年又要开始推广种植棉花。

  整个农司院的人忙的脚不沾地,他们还不知道在未来的很多年,他们都在忙碌的路上。

  秦家村的人也开始种植棉花,在现在里正的带领大家开垦了不少荒地。

  就连小龙虾也开始养了起来,秦知知给的龙虾苗,养成后直接卖给王家酒楼。

  所以秦家村是除京城,第一个养殖小龙虾,种植玉米,棉花的村。

  他们十分感念秦知知,现在的秦家村十分富裕,家家住上了独栋瓦房。

  喜欢成婚当日我改嫁未来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