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读者反馈和九尾狐传承异动-《文娱:骂谁狐狸精呢,喊我偶像》

  《卖火柴的小女孩》,从名字上看不出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周爸习惯性的关注了一下作者,这也是他自己看书时的一个小习惯。

  因为上学那会也有个作家梦,会特意收集一些认为写的好的作家的文章,模仿其中的写法。

  陆清风。

  一点印象没有,

  不像前面那两篇的作者邱吉,他记的自己去书店给女儿买书的时候,有注意过这个作者出过一本童话集。

  当然,这个念头也就一闪而过,没其他想法。

  国内童话作家那么多,除了最有名的那几个,其他大多默默无名。

  随着女儿周佳慧翻开正文,他也集中在这些文字上。

  开篇点题。

  本是一家人团圆的大年夜,一个贫穷的小女孩穿着不合脚的拖鞋在街头卖火柴。

  行人匆匆而过,没人在意她。

  又冷又饿的小女孩躲在了两座房子的中间,她认为不会有风的地方,擦着了火柴。

  在火光中,可怜的小女孩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但现实是残酷的,第二天,她被人发现死在了街头。

  周爸都看愣了,下意识的搂住了身边的女儿。

  这不像是童话,更像是一出悲剧。

  作者用文字在文章中巧妙的引导读者内心的情绪。

  开头利用大年夜这一背景的巨大反差感塑造小女孩的可怜。

  到结尾小女孩冲着火光中的奶奶说,带我走吧。

  那种强烈的情绪冲击。

  说实话,周爸承认这个故事写的确实好。

  作者笔力深厚,没有华丽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将整个故事的画面感跃于纸上。

  但就是,这个故事不适合小孩子看。

  “爸爸,为什么没人愿意买小女孩的火柴呢?”

  周爸看完了,女儿周佳慧也看完了,疑问的看向老父亲。

  周爸一愣。

  “要是有人愿意买小女孩的火柴,她挣到了钱,就能回家了,她的爸爸妈妈也不会打她,她就不用死了,对么?”

  大人和孩子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在周爸纠结于这个故事本身的问题时,周佳慧却同情起了故事中的人物。

  周爸笑了起来。

  “你说的对,那要是你遇到小女孩该怎么办?”

  “我会把她手里的火柴都买过来,不过妈妈要把存的的压岁钱还给我才行。”

  “哈哈哈,好,我和你妈妈提一下这事,让她存好了。”

  周爸开心的搂着女儿。

  “继续往下翻,还有一个故事,爸爸也想看。”

  最后一个故事《丑小鸭》,周爸注意到作者同样是陆清风,倒是额外期待起来。

  《丑小鸭》是典型的拟人类童话,也是童话故事中最常用到的类型。

  更长的字数,更有趣的故事性,更多的哲思。

  周爸先不说,周佳慧反正是展现出了比前几篇过多的兴趣。

  会吐槽矮脚鸡的老气横秋,会可怜丑小鸭的遭遇,也会为最后变成白天鹅的主人公开心。

  翻到最后,有一个读者调研,为精品推荐的五个故事打分评论。

  换做大人可能直接就略过了,但周佳慧认认真真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她给《小草》《野蔷薇》打了三颗星,出人意料的给了周爸不看好的《小熊和蜜蜂》四颗星。

  周爸有些惊讶,忍不住问道。

  “慧慧你不喜欢这两个故事么?”

  周佳慧点头。

  “一点意思都没有。”

  周爸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

  确实,对孩子来说,一篇故事能不能看的下去,首先是好不好看。

  然后才是其他。

  《小草》和《野蔷薇》在大人看来有着教育的主题,但对孩子来说就是枯燥。

  《小熊和蜜蜂》虽然深度不够,但确实有趣。

  轮到最后两篇。

  周佳慧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四星,理由是小女孩太可怜了。

  《丑小鸭》五星,因为她喜欢最后的结尾。

  点击,提交。

  “搞定。”

  小大人般一拍巴掌,像是完成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正要看其他栏目的文章,周妈的声音传来。

  “洗洗手,准备吃饭了。”

  父女二人这才离开书桌前。

  类似周家这样的情况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孩子自己看书。

  订阅《儿童文学》的群体是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生。

  这些孩子初步有了自己的欣赏能力,关于新的精品文章的调研正源源不断的回传到杂志社。

  ……

  “还有半个月左右就到社团周了,你们社团有准备么?”

  晚自习放学,陆清风和和刘鑫,侯晓兵,吕辉三人在学校后门的小吃铺买炸串。

  吕辉提起一个目前校园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有什么好准备的,每年不都那个样,做做样子,找记者过来采访一下,走个形式。”

  侯晓兵咽下嘴里的炸鸡柳,吐槽道。

  旁边的刘鑫深以为然的点头。

  三中不是重点高中,升学率在市里也排不上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该有的东西一样不少。

  高中社团对学生来说其实真的意义不大。

  参加是参加了,但没多少时间参与社团活动。

  毕竟国内又不是霓虹,美利坚这种快乐教育。

  下午两点半就放学了,留足时间给学生过社团生活。

  所以就有了社团周的出现。

  每个学期,有一周的下午让学生尽情参加社团活动。

  活动是好的,但实际没有多少学校能实施,能空出一天就不错了,一周想都别想。

  而且,基本也只有高一高二参加,高三该干嘛干嘛吧。

  没办法,这就是现实,学校,老师,父母都紧盯着学生分数,谁都无法承担成绩下降的责任。

  像是侯晓兵就没有参加社团,他也没那个时间。

  而刘鑫这些差生就无所谓了。

  刘鑫人高马大参加了篮球社,吕辉则在乒乓球社。

  包括陆清风也是最近才知道,自己是电影社的人。

  “篮球社申报了五对五的比赛,乒乓球社也差不多,阿风你呢,电影社还和过去一样拍短片么?”

  “啊?我也不知道?”

  陆清风正没滋没味的嚼着炸小鱼,心思完全没放在几人的谈话上。

  自从前天,文章刊登杂志的事情在学校传来,迎来意识深处的九尾狐异动开始。

  今天《儿童文学》杂志发行,他就感受到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强烈。

  以至于今天一整天的时间,他都没心思做其他事情,一直关注着传承的异动。

  到了晚上,他能感觉到,距离第二次的激活,只有一层之隔。

  喜欢文娱:骂谁狐狸精呢,喊我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