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婆家才是家 娘家是亲戚-《女博穿成小乞婆,笑话?不,传说》

  秦妈妈被逗笑,“这还用你特别预定?韩湘月份大了,这段时间你略微把工作放一放,多回家陪陪她,还差不多。”

  “伯母我知道,这边的工作我安排好了,接下来的一周回市里。伯父,这边如果有什么事,辛苦您帮忙照应。”

  秦爸爸点头应下,“工作和家庭要尽量兼顾,即使家务顾不上,也要多陪陪妻子孩子。”

  接下去和秦妈妈说:“制造基料、培养菌丝可以,直接收集一些野生蘑菇周围的土壤也可以。

  那里面既有孢子,又有天然腐殖土,能保证蘑菇的生长环境。

  旁边小岛上,有很厚的腐烂落叶堆积,可以让人收集一些,化验下成分,估计也能用上。

  邀请农技员一起做,回头让菜园队负责种植。这种白蘑菇产量小,可以多种一些平菇,那个产量大。

  蒜苗菠菜韭菜包菜可以种,甚至黄瓜西红柿也可以尝试。

  听农场职工说,整个冬天,他们的主要活动就是编篾器、编草席,篾器草席才能创造多大的价值?”

  “我也是这么想的。”秦妈妈说,“有种子有技术,有大量空闲土地和劳动力,有能够取暖防寒的沼气,有能够搭暖棚的毛竹和芦苇,现在只差塑料薄膜,下午我就去找肖场长。”

  好家伙,这是又发展了一项产业啊!

  菁莪深以为秦家爸妈是来对地方了,江中岛也插上腾飞的翅膀了。

  因地制宜、科学种田,才是正确的农业发展观。

  总比搞什么密植深耕强,凿山种麦子,挖沟栽水稻,封一个大土堆种玉米……那是种地吗?那简直胡闹。

  愚公移山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因地制宜切合实际才是农业发展的王道。

  只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到这些,再将它推广开去。

  饭后说了会儿话,渡轮出发的时间快到了,颜仲舜起身告辞,不忘又叮嘱菁莪一遍组织考试和邀请何教授的事。

  秦妈妈拎出小篮子鹅蛋,让他带回去给韩湘,叮嘱他韩湘生的时候,记得来个电话。

  -

  送走颜仲舜,菁莪转身和冬子说:“商量个事儿呗,你把你的房间让给我,你去招待所——”

  原来在这里留宿,都是和秦妈妈睡一起,把秦爸爸赶去和冬子作伴。

  以后要大部分时间待在这边了,再继续这样肯定不行。

  “我睡客厅。”不等她说完,冬子就说。指指里屋的小凉床,接着道:“把这个床搬出来,晚上睡觉,白天收起来。”

  “天天搬来搬去的,多麻烦,招待所距离这里还不到两百米。”

  “两百米,远远超出了它的有效射程。”冬子拍拍自己的后腰说。

  菁莪听得肩膀一抖:什么时候,枪支的射程,也成了人选择住处的参考条件了?

  秦妈妈大声笑,“那就还和原来一样,咱们俩住一个房间,你爸和冬子一个房间。”

  “一周五天哎,我岂不是成了致使你们夫妻分居的罪魁祸首了?”

  “臭丫头,又调皮!”秦妈妈作势要扬巴掌,转头说冬子,“把小床搬到客厅吧,不用来回挪,让秦老师和你一起,用芦苇席拉个帘子,挡一挡就行。”

  冬子环视客厅,本就不大,又兼具书房和餐厅之责,还经常有人过来串门请教问题,多来几个人就坐不开,若再拉一道帘子挡起来一块,那得挤成什么样子?

  便说:“不用,来回搬就行,或者打地铺,早上睡醒,被子一卷就能收,省事。”

  “你这孩子,怎么还这么倔呢!”秦妈妈说他。

  “要不在这旁边再接出一间房来?”菁莪站门口往两边看看说。

  这么大的地方,哪里不能盖一间房?只不知道农场让不让盖。

  冬子也站出来左右看,完了一扬胳膊说:“你们别管了,我去找场部。”

  于是,两天后,屋子西头就又拼出了一间房,红砖的外墙,留了窗、留了门,竹子棚顶,苫了芦苇,抹了泥灰,铺了小瓦,还挺像那么回事。

  秦家从此有了客房。

  菁莪也在这里有了一个专属自己的房间。

  秦妈妈特别高兴—— 女儿在身旁,可以听她说笑,可以看她撒娇,可以亲自教她学问,可以亲手做饭给她吃。

  简直不要太美好。

  干什么工作都不觉得累。

  然而,等再回到市里时,老太太就开始念叨了:咋一周才搁家住两天呢?

  “婆家才是你自己家,知道不?”说这话的,是颜仲舜的娘,韩湘的婆婆。

  颜婆婆是来给韩湘伺候月子的,提前也没说一声,搭火车就来了,十八岁的大外孙子送她来的。

  祖孙俩都是头一次出远门,下车不识路,拿着颜仲舜往家寄的信,一路走一路问,还真找到了家。

  月份大了后,韩湘就一直住在这边,邻居急火火跑到这里来帮忙送信,把韩湘惊得好大一个愣怔。

  六十多岁的小脚老太啊,这辈子走的最远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能坐五百公里的火车找到这儿来?

  一连跟邻居确认了好几遍,才相信来者真是自家婆婆。

  颜婆婆五官匀净,瘦瘦气气,有皱纹,能看出年岁,但身形没变,脸也没塌。

  穿大裤腰、黑布鞋、斜襟褂,梳鬏,用簪子别起来,很老派。

  说话慢声细语,音调不高不低,但内容有些含糊。

  此刻,亲切地拉着菁莪的手,从头到脚一通点评。

  十几分钟,菁莪终于总结出中心思想:好模样,好命,找了个好婆家。婆家才是家,娘家是亲戚。

  这话怎么有点不对味儿呢?把眼看向韩湘。

  韩湘说:“累坏了?回屋歇一会儿去,大嫂去买菜了,吃饭时叫你。”

  菁莪领会,说:“好。姐姐你别老是一个姿势坐着,这么大肚子,蜷蜷着,不累吗?”

  老太太迅速跟上,“不用你俩在这儿陪着,都歇着去,又没外人,有啥不好意思的?”

  拍拍颜婆婆的膝盖接着说:“当娘的,谁跟自己孩子计较这个,老姐姐说是不是?

  正好腾出空,让咱老姐俩好好说说话。菜园子里有熟好的洋柿子,咱们去摘俩?”

  颜婆婆跟着老太太去了。

  菁莪扶着韩湘去了自己房间,让韩湘坐到床头,抱一床被子让她靠住,转身去卫生间洗手洗脸。

  韩湘趁这时间打量她的房间,双人床,两个枕头,龙凤呈祥的大红绸子被面…… 一切还都是新婚的模样。

  男主人却不在家,出门两个月了,还一封信都没寄回来过。

  心里酸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