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三堂会审-《女博穿成小乞婆,笑话?不,传说》

  只不过,何教授是邱老先生的学生哎,也就是她的师兄,读师兄的研究生,以后怎么论辈分?

  更诧异得不轻:

  谁偷偷做好事不留名,帮我做了保证打了申请?

  问邱老先生:“您帮我找了何教授?”

  邱老把鼻子一哼:“我是他老师!”

  完了郑重说:“之前我就说过,你用三年时间读本科着实浪费。另外,我们发现——”

  “等会儿,等会儿…… 你们?”菁莪有些不礼貌地打断他,疑问一声往旁侧看:柯、朱、夏,三位教授在,秦父秦母在,颜姐夫在,谭教授竟然也在……

  都在转头看她。

  三堂会审似的。

  顿觉五雷轰顶!

  就近踢了个小马扎坐下,问:“发现什么了?”

  老师从小就教,打雷下雨时不能站在高处。小马扎安全。

  谭教授先开口:“最早认识你的是我,我先说。你为了解决逄营长提出的施工管理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和韩蜀秦立桓画的横道图,绘出了网络图。”

  颜仲舜第二个开口:“你因为学骑自行车摔倒,和我讨论起了齿轮,联想到了微分几何在齿轮啮合上的应用,弄清楚了行星齿轮的结构关系和螺旋锥齿轮的线性轨迹。”

  物理朱教授跟上:“又因为有施工经验,和你爱人及你哥哥的启发,从垂直旋挖,联想到横向推进,再与盾构法结合,提出了盾构机原理。”

  计算机夏教授接下去说:“你因为一次偶然发现,创造性地使用了分治策略,解开了一组矩阵密码,密码学衍生于数学,但其实属于计算机科学。”

  ……

  “所以呢?”菁莪更疑惑。

  “所以你的发现,要么是被逼出来的,要么是被启发出来的,但都源于生活。”邱老先生总结。

  菁莪:当然源于启发和生活,不源于启发和生活,我制造机会也要让它来源于启发和生活。否则,我还不得被人当成小妖怪?

  “理论不就应该来源于实际吗?”

  “没错,理论来源于实际。但有很强的偶然性,太慢了。”秦爸爸拉了个小板凳,头一个在她身边坐下。

  “慢?”

  “对!我们觉得应该给你更大更直接的启发!”研究化学的柯教授攥拳挥了挥,也拉了个小板凳坐下。

  “怎么给?”

  “给我们几个当学生——”夏教授也拉了个板凳围过来。

  菁莪:怎么有种即将被人瓮中捉的感觉呢?

  而且马上就要形成围合之势了,溜之大吉吧我还是。

  欲起身,秦妈妈站到了她身后,手压到她肩上,循循善诱道:“好孩子,木桶理论你知道?

  木桶的木板,只要有一块短的,就不能装满水;每一块木板都一样长,但箍不紧、有缝隙,同样会漏水。

  科技进步,也要遵循这个理论,我们不仅需要各专业一同进步,还需要把各专业密切联系起来,不留缝隙。”

  这道理,菁莪当然懂。

  独木不成林,科技进步更是如此。

  单凭一个人或几个人,想要实现技术突破,并应用于实际,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什么什么有张图纸就能制造什么东西,简直比哄傻子还哄傻子。

  比如,想生产一种新机械,你必须首先要有先进的理念引导,再有充分的理论支持,还要有合适的材料、得用的生产线,以及技艺高超的生产工人。

  且不说高精尖机械,单是一辆拖拉机,就要涉及到,钢铁、有色金属、动力、传动、转向、电气等专业,以及与其等相关联的所有零部件的上游产业。

  缺一不可。一项不适配不可。一项是短板也不可。

  其余几位也坐下,把菁莪围在中间,邱老代表大家发言:

  “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很多交叉地带,也有很多壁垒和模糊地带,这些地带往往会被人忽略,但往往又能产生很大的价值。

  数学与很多学科交叉,是很多学科的基础,有很大的通用性,是消融这些壁垒,探索这些模糊地带的关键。

  而你,贯通能力强,学科融合度高,思维活跃,又有独到的算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应用数学方面也有先天优势,特别适合探索这个领域。”

  菁莪:能没有先天优势吗?我是穿来的。

  就觉得眼前这几位老先生,不是开了天眼,就是兜里揣了照妖镜。

  眼界和远见也是一个赛过一个,不仅认知到了数学在学科壁垒消融中的枢纽地位,还认识到了数学是连接各应用领域的超级接口。

  穿越算个屁啊,老先生们仅凭她做过的几件事,就看出了她的“真身”,然后还打算把她“利用”到极致。

  菁莪定定神,手放膝盖,肩背挺直,看了几人一圈后说:“说吧,你们打算怎么利用我?”

  大家都笑了。

  秦爸爸先开口:“第一,趁年纪小,好好学习,你们学校那边已经批准了,你以后每周五天在岛上,一天去学校,一天休息。

  我们几人一起做你的老师,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机械、建筑,将来再有合适的经济学、地理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人,我们也邀请过来,也做你的老师。”

  菁莪傻眼:这是要把我当成小哪吒打磨?

  忙说:“爸,我能力有限,做不了全才—— ”

  秦妈妈摁住她,“没要求你做全才,也不要求你学得太深,但你要把其中与数学有关的知识提炼出来,并加以扩展延伸。”

  哦,探索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啊?

  这个可以,专业所在。

  菁莪点头。

  朱教授说:“第二,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发挥你应用数学优势,比如建模、算法思维、空间思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描述物理现象等等。

  这样你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启发我们的思维,实现教学相长。”

  菁莪再点头:这是她一直都在做的。

  从他们身上学习,同时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点拨给他们,让他们深入研究再发扬光大,并应用于实际。

  是教学相长,更是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