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等我回来-《女博穿成小乞婆,笑话?不,传说》

  “你不想?”菁莪钻进他怀里,小声问。

  韩蜀把她往外推,手上全是汗,“快睡。”

  “回答问题!”

  “想。”

  “你不能?”

  “别胡说。”

  “那你为什么……”

  “你要怀孕了怎么办?”

  “什么?”

  “怀孕很辛苦,我又不在家…… 媳妇,对不起,等我回来……”

  菁莪噗嗤笑出半声,胸腔瞬间又被感动装满。

  蓦地想起那世的青娥,她和她男人一夜夫妻,生了个儿子,独自抚养成人。到了,男人是人家的,儿子也舍她而去,以致孤独终老。想一想就觉阴郁悲凉。

  把情绪压住,咬一口他的下巴笑,“你是不是有点自信过头?”

  眼睛里像藏了蝴蝶。

  韩蜀:“……”

  就感觉有一万只蝴蝶在心头飞,既美丽又百爪挠心。

  隐忍半天,摇摇蒲扇,只说出四个字:“等我回来。”

  “为什么?”

  “爱是完美的,应该你醒了我还在,不能用来做分别……”韩蜀把脸与她相贴。

  菁莪把鼻子哝了哝,又往他怀里拱一分,小声说:“好。”

  睡是睡不着的,两人的身体一半与火相融,一半与夜色相融。

  手上是对方的温度,鼻息间是对方的呼吸,即便什么都不做,情意也在彼此间缠绵流淌。

  “不睡了。”菁莪坐起来,大力拽韩蜀。

  “干什么?”

  “干点正事。”不干这个正事,就干那个正事,拽起来,又推他:“去把我哥叫来。”

  菁莪和韩蜀的房间打通,做成套间,布置成婚房之后,秦立桓想住到学校宿舍去,老爷子和老太太坚决不同意,他就搬去了客房。

  于是,要找秦立桓,必须要打老爷子和老太太房间门前经过。

  最疼爱的小儿子结婚又远行,老两口都睡不着,怕打扰小两口亲密,关了灯装睡,装睡之人听觉尤其敏锐。

  听见两人的房门打开,再听见韩蜀噗嗒噗嗒从门前经过,又听见韩蜀嘟嘟嘟敲秦立桓的房门。

  老太太装不下去了,推老爷子:“咋回事?”

  新婚夜,漂亮的花儿一样的新媳妇,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明天天不亮就要远行,一走不知多长时间才能回来,这个时候不在媳妇身上用心,出来找舅兄干什么?

  “能有啥事?”老爷子也纳闷,但老将嘛,装也要装出淡定来。

  “小四儿有毛病?”老太太坐起身。

  “啥毛病?”老爷子也坐起身,老将也白搭,思维撵不上老太太活跃,琢磨一会儿才懂,“胡说!我儿子!”

  “你小点声!”老太太拽枕巾堵他嘴,“秦教授两口子在隔壁。”这事儿要让亲家听见还了得。

  老爷子把枕巾拽掉,“没毛病。他胡子一天一刮,还能一口气跑五公里。”

  “胡子和那个有关系?”

  “当然有关系!”

  “那咋回事?”老太太急得不行,

  恰此时,两个人的脚步声噗嗒噗嗒从门口经过,随后进了小两口的新房。

  “啊哟——”老太太低声惊呼,“把立桓叫过去了。”

  “那怎么了?”

  “吵架了,会不会是吵架了?”

  “洞房花烛夜,吵什么架?”

  “小四儿天不亮就要走了啊,结婚当天男人出远门,搁哪个女人身上不难受?”

  “小鱼懂事,通情达理。”

  “当年我也懂事,也通情达理,但心里该咋难受咋难受。不行,我得看看去。”翻身下床穿鞋,穿到半截又打住,推老爷子,“你去,把小四叫出来,说说他。”

  “不去,我是将军。”古往今来,见过哪个将军把儿子从新婚洞房揪出来的?说老太太:“你也不用去,他俩不会吵架,有立桓在,也吵不起来。”

  老太太还是不放心,在床前团团转。老爷子打开了灯,六十多岁了,真怕她腿脚不稳再摔着。

  老太太把耳朵贴门上听,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咋立桓也跟着吆喝起来呢?悄悄把门打开一条缝。

  灯光顺着门缝切出去,在地上画出一道亮白的线,沿走廊往左看,不远处竟然有人做了条平行线—— 秦妈妈也在门缝里听!

  两位亲家母对视,先是赧然一笑,继而同时流露出担忧,一同从门缝里挤出来,踮脚手挽手去了客厅。

  一人忘了自己是年过花甲持重端庄的司令员夫人,另一人忘了自己是年过半百典雅博学的大学教授。

  独倚床头的老爷子和秦父,初始都装得很淡定,但随着各自夫人出去的时间延长,渐渐也淡定不了了。

  就觉得钟表走针的声音越发清晰,清晰到刺耳;手中报纸上的字体却越发模糊,模糊到看得眼睛疼。

  不行,不放心,得去看看。

  房门打开,两个亲家翁对视,很一致的,都摇着蒲扇,

  “热。”秦父说。

  “热。”老爷子点头。

  “去外头凉快凉快?”

  “好,去凉快凉快。”

  “常平兄弟睡着了?”

  “他那屋有过堂风。”

  “热,我也睡不着。”老班长从尽里头的房间走出来。门后面趴半天了都,终于等到了同伙。

  于是,

  沙发上坐了两个妈妈。

  院子里站了三个爸爸。

  怕被小两口听见动静,三个爸爸不是穿客厅从正门出来的,而是走了后门,绕到了后院。

  后院里住了警卫员通讯员和老爷子的秘书,这几个人也还都没睡,你扛我我扛你,公推出警卫员上前陪同:“首长——”

  老爷子拿蒲扇呼他:“别说话!”偷听呢,哦不,看星星呢。

  *

  菁莪全然不知道自己闹出了什么乌龙,正握笔趴在书桌前画图,边画边讲。

  讲的是她所知道的打桩、隧道开挖、地下工程修建、大跨径梁设计制作等方法。

  原子城,后世的她去过,那里已经成了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和后世的父亲一起去的,搞工程的人去了那里,除了去见证精神传承,更会关注建造过程中,比如极端天气条件下如何施工如何防护、地下桩基如何处理、隧道和地下工程如何开挖如何防水如何防冻,大跨径梁如何设计如何制作等等。

  一路参观,一路给她讲,物质和技术条件落后时怎么建造,用现时的技术又该怎么修建。

  那时的菁莪,只听热闹、只感知不易,但在道桥工地干了几个月的活,又被韩蜀和哥哥熏陶良久,灌输了若干工程知识后,两下对照,她弄懂了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