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借一斗粗粮,”黄三的声音压得极低,帽檐快压到眼睛,“配上野菜,能撑到开春。明年我一家三口都来做工抵债,长工短工都行,要是信不过,我现在就跟您签文书。”
云老二看着他冻裂的手,想起他干活时的踏实,心里已有了数。“借粮可以,”他沉吟道,“但有个条件。”说着取来纸笔,写下张借条,“这上面写的是借两斗,但是你只能拿走一斗。”
黄三一愣,抬头时眼里满是诧异,才要想着:云家看着老实,没想到心这么黑,又听到云老二接下来的话。
“剩下那一斗,”云老二没把借条递给他,“开春你带着婆娘孩子来上工,只要你守口如瓶,不把借粮的事往外说,给我招来更多人上门,惹来麻烦,剩下那斗粮就当是预支的工钱,上工时领。”
黄三接过云老二伸手递过来的借条,捏着那张薄薄的纸,手都在抖。他原想着能借到半斗就谢天谢地,哪成想竟有这等好事?守口如瓶算什么难事?他连连点头,嘴里说着“一定一定”,然后满心感激的摁上了手印。当他接过那斗沉甸甸的粗粮时,指节都泛了白。
眼看天近傍晚,黄三又犹豫着开口:“东家,能不能……让我在荒地躲到天黑再走?白日里背着粮,怕……怕遇上抢东西的……”
云老二了然,点头应了。黄三千恩万谢地抱着粮袋去了,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另一边,老黑和豆子住的小屋也飘起了炊烟。
豆子正蹲在灶门前添柴,见老黑揉着眼睛从云家那边回来,便扬声道:“今儿是腊八了,家里就剩点碎米和半把干菜,要凑齐八样熬粥,只能去荒地挖些苦苣,蒲公英之类的凑数,熬出来怕也跟平时的野菜糊糊一个味儿。”
老黑缩着脖子搓着手,忽然嘿嘿笑起来,眼里泛着光:“我看咱俩晚饭干脆别做了,等着大东家送那香喷喷的‘猪食’不就成了?”
他一想起去年此时,大东家让人送来的那一大盆腊八粥,就忍不住咽口水。
豆子拿起烧火棍敲了他一下:“就你嘴刁!吃了一回就惦记上了,等着人喂可不是什么好毛病。”他往灶膛里塞了块松木,火苗“噼啪”窜起来,“再说腊八又不是年节,东家忘了也正常。你要是非等着,今晚饿肚子睡不着,可别怨我。”
俩人都是苦出身,打小家里能有口热粥就不错了,哪知道富庶人家有腊八送粥的规矩?去年那盆腊八粥,只当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未必年年都有。
而此时,画圣正走在通往荒地的小路上。
他还是一身白衣,身后跟着上次那个赶车的老周和小厮阿福。昨晚在镇上客栈歇了一夜,今早没让马车往荒地去,只到了镇子外僻静的岔路口,便下了马车,挥手让老周把车赶回去:“先回去找个院子租下来住着,我先去那里?你们应该知道东西归置好了就送过来。”
老周应着,将马车掉头赶回去,老爷子负着手往荒地走,脚下踩着薄雪,发出“咯吱”的轻响,背影在空旷的田埂上,倒像幅写意的水墨画。
老爷子绕到云家侧面的荒地,身形一晃便轻盈的掠到云家大门口时,他压根没抬手敲门,足尖轻轻一点,周身那袭月白长衫便如振翅的白鹤,悄无声息地掠过高高的院墙,稳稳落进了院里。
幸好这会儿豆子和老黑都缩在自己屋里烤火,没撞见这幕——不然大白天见个白影从墙外飘进来,非吓得魂飞魄散不可。
今日天放晴了,日头暖暖地晒着,院头的积雪正一点点化成水,滴答滴答打在地上,溅起小小的水珠。云老二正抱着大孙子亮亮在院里玩,手里捏着根红绳,逗得孩子咯咯直笑。亮亮还不满两周岁,圆滚滚的像个糯米团子,老爷子春天走时他才满一周岁,这半年多,早把这位老爷子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小家伙眼尖,瞅见个白影“呼”地从墙上落下来,吓得往爷爷怀里一缩,随即又好奇地探出头,指着老爷子奶声奶气喊:“爷爷!飞……飞进来个大的!”他小手乱挥,想形容又说不明白,憋了半天仰起脸问,“他是……是鸟人?还是鸡人?会说人话不?”
云老二被孙子这话逗得哈哈大笑,直拍大腿,转头冲老爷子打趣:“瞅瞅,让你总爱显摆这飞檐走壁的本事,这下被小娃娃当成飞禽了吧?”
云老二本就是个实在农人,没见过江湖险恶,也不懂什么高人风范。任凭老三云新阳把老爷子吹得神乎其神,吴夫子武师傅他们如何敬畏,在他眼里,这位住家里的老爷子不过是个有点本事、爱讲究,一样要吃喝拉撒的——碗要白瓷的,茶要新沏的,被褥得晒得有太阳味。又可以任由自家小儿子兴旺在他面前任性胡闹的老爷子罢了。所以他一直都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因此偶尔见面,说话向来随便,没半分拘谨。
老爷子倒也不恼,反而觉得这份随意比客套舒服,摸了摸胡子笑道:“也是,住到寻常人家,是该守点寻常规矩。”他冲云老二拱手,“以后尽量走正门,不吓着娃娃。”
“这就对了嘛,”云老二抱着孙子往堂屋走,“高人就得低调,藏得深才神秘。您说是不?”
老爷子捋着胡子点头,心里竟觉得这农人说的颇有道理——把本事全亮出来,哪还有半分神秘感?
云老二让亮亮去找娘,自己引着老爷子进堂屋坐下,扬声喊儿媳妇烧水泡茶。如今家里添了个小灶,铜壶坐在柴火上,不多时就“咕嘟咕嘟”冒起了热气。刘氏端着茶盘进来,青花瓷碗里飘着碧绿茶尖。
云老二又让刘氏去找她婆婆,给老爷子收拾屋子,老爷子的屋子平时也时常有人收拾,这会儿收拾起来也简单。
老爷子刚抿了两口,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袋子往桌子上一放:“这是你家二小子带回来的,还有些东西在镇子上,下午让人送来”。
云老二看着他冻裂的手,想起他干活时的踏实,心里已有了数。“借粮可以,”他沉吟道,“但有个条件。”说着取来纸笔,写下张借条,“这上面写的是借两斗,但是你只能拿走一斗。”
黄三一愣,抬头时眼里满是诧异,才要想着:云家看着老实,没想到心这么黑,又听到云老二接下来的话。
“剩下那一斗,”云老二没把借条递给他,“开春你带着婆娘孩子来上工,只要你守口如瓶,不把借粮的事往外说,给我招来更多人上门,惹来麻烦,剩下那斗粮就当是预支的工钱,上工时领。”
黄三接过云老二伸手递过来的借条,捏着那张薄薄的纸,手都在抖。他原想着能借到半斗就谢天谢地,哪成想竟有这等好事?守口如瓶算什么难事?他连连点头,嘴里说着“一定一定”,然后满心感激的摁上了手印。当他接过那斗沉甸甸的粗粮时,指节都泛了白。
眼看天近傍晚,黄三又犹豫着开口:“东家,能不能……让我在荒地躲到天黑再走?白日里背着粮,怕……怕遇上抢东西的……”
云老二了然,点头应了。黄三千恩万谢地抱着粮袋去了,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另一边,老黑和豆子住的小屋也飘起了炊烟。
豆子正蹲在灶门前添柴,见老黑揉着眼睛从云家那边回来,便扬声道:“今儿是腊八了,家里就剩点碎米和半把干菜,要凑齐八样熬粥,只能去荒地挖些苦苣,蒲公英之类的凑数,熬出来怕也跟平时的野菜糊糊一个味儿。”
老黑缩着脖子搓着手,忽然嘿嘿笑起来,眼里泛着光:“我看咱俩晚饭干脆别做了,等着大东家送那香喷喷的‘猪食’不就成了?”
他一想起去年此时,大东家让人送来的那一大盆腊八粥,就忍不住咽口水。
豆子拿起烧火棍敲了他一下:“就你嘴刁!吃了一回就惦记上了,等着人喂可不是什么好毛病。”他往灶膛里塞了块松木,火苗“噼啪”窜起来,“再说腊八又不是年节,东家忘了也正常。你要是非等着,今晚饿肚子睡不着,可别怨我。”
俩人都是苦出身,打小家里能有口热粥就不错了,哪知道富庶人家有腊八送粥的规矩?去年那盆腊八粥,只当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未必年年都有。
而此时,画圣正走在通往荒地的小路上。
他还是一身白衣,身后跟着上次那个赶车的老周和小厮阿福。昨晚在镇上客栈歇了一夜,今早没让马车往荒地去,只到了镇子外僻静的岔路口,便下了马车,挥手让老周把车赶回去:“先回去找个院子租下来住着,我先去那里?你们应该知道东西归置好了就送过来。”
老周应着,将马车掉头赶回去,老爷子负着手往荒地走,脚下踩着薄雪,发出“咯吱”的轻响,背影在空旷的田埂上,倒像幅写意的水墨画。
老爷子绕到云家侧面的荒地,身形一晃便轻盈的掠到云家大门口时,他压根没抬手敲门,足尖轻轻一点,周身那袭月白长衫便如振翅的白鹤,悄无声息地掠过高高的院墙,稳稳落进了院里。
幸好这会儿豆子和老黑都缩在自己屋里烤火,没撞见这幕——不然大白天见个白影从墙外飘进来,非吓得魂飞魄散不可。
今日天放晴了,日头暖暖地晒着,院头的积雪正一点点化成水,滴答滴答打在地上,溅起小小的水珠。云老二正抱着大孙子亮亮在院里玩,手里捏着根红绳,逗得孩子咯咯直笑。亮亮还不满两周岁,圆滚滚的像个糯米团子,老爷子春天走时他才满一周岁,这半年多,早把这位老爷子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小家伙眼尖,瞅见个白影“呼”地从墙上落下来,吓得往爷爷怀里一缩,随即又好奇地探出头,指着老爷子奶声奶气喊:“爷爷!飞……飞进来个大的!”他小手乱挥,想形容又说不明白,憋了半天仰起脸问,“他是……是鸟人?还是鸡人?会说人话不?”
云老二被孙子这话逗得哈哈大笑,直拍大腿,转头冲老爷子打趣:“瞅瞅,让你总爱显摆这飞檐走壁的本事,这下被小娃娃当成飞禽了吧?”
云老二本就是个实在农人,没见过江湖险恶,也不懂什么高人风范。任凭老三云新阳把老爷子吹得神乎其神,吴夫子武师傅他们如何敬畏,在他眼里,这位住家里的老爷子不过是个有点本事、爱讲究,一样要吃喝拉撒的——碗要白瓷的,茶要新沏的,被褥得晒得有太阳味。又可以任由自家小儿子兴旺在他面前任性胡闹的老爷子罢了。所以他一直都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因此偶尔见面,说话向来随便,没半分拘谨。
老爷子倒也不恼,反而觉得这份随意比客套舒服,摸了摸胡子笑道:“也是,住到寻常人家,是该守点寻常规矩。”他冲云老二拱手,“以后尽量走正门,不吓着娃娃。”
“这就对了嘛,”云老二抱着孙子往堂屋走,“高人就得低调,藏得深才神秘。您说是不?”
老爷子捋着胡子点头,心里竟觉得这农人说的颇有道理——把本事全亮出来,哪还有半分神秘感?
云老二让亮亮去找娘,自己引着老爷子进堂屋坐下,扬声喊儿媳妇烧水泡茶。如今家里添了个小灶,铜壶坐在柴火上,不多时就“咕嘟咕嘟”冒起了热气。刘氏端着茶盘进来,青花瓷碗里飘着碧绿茶尖。
云老二又让刘氏去找她婆婆,给老爷子收拾屋子,老爷子的屋子平时也时常有人收拾,这会儿收拾起来也简单。
老爷子刚抿了两口,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袋子往桌子上一放:“这是你家二小子带回来的,还有些东西在镇子上,下午让人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