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工服-《爹假死再娶,我带娘种田挣诰命》

  如此一来,既彰显陛下教化有功,亦可使朝野易于接受,推广之路必将畅通无阻。

  而宋家村之名,亦随清河县之功而显,实惠已得,岂不两全其美?

  如此奏报,政绩是他的,教化之功是陛下和朝廷的,祥瑞是出在自己辖内的,面面俱到,皆大欢喜!

  “嗯...”

  张延玉捻须沉吟,随即点头:“不错,陆县令考虑周祥,那本官便依你所言,这就拟奏!”

  于是,这份奏章之上,重点描绘了新犁省力、深耕、高效之用,以及清河县春耕进度一骑绝尘的政绩,将其归为陛下圣德感召之因,清河县农人仰赖天恩之果。

  待奏疏书写完毕,张延玉的心情已然平复,他抬头看向陆明远,忽而神情一肃:“陆县令,今日恰逢你来,本官刚好还有一事相问。”

  “你日前呈报,说那伙流窜数州的抢匪已被拿获,好似...也是宋家村?”

  “此事,可确实?”

  “回大人,千真万确!”

  陆明远肯定道:“匪首及主要骨干共计二十七人,现已全部关押在县衙大牢,审讯笔录,证物俱在!”

  “此番能擒获此獠,确系宋家村村民临危不惧,拼死抵抗,最终将其一网擒获之功!”

  虽已在奏报上尽知详述,但从对方嘴里听来,张延玉还是感到一阵惊喜。

  “好啊...”

  他谓然一叹:“这伙悍匪肆虐数州,朝廷震怒,刑部行文催促甚紧。”

  “本官先还为此焦头烂额,没想到竟被一个村子解决了。”

  “此乃大功一件啊。”

  只不过...

  “陆县令。”

  张延玉抬眸看向对方,目光深邃:“此村先有擒匪之功,后又献利国利民的新犁一架,功莫大焉。”

  “按理,两功并奏,龙颜必然大悦,赏赐更是空前。”

  他话锋一转:“然,本官思之,此番功绩,足可见此偏僻小村并非寻常村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宋家村一村之地,短时间内举此两项功绩,太过惊人,恐引人过度窥探,惹来猜疑,反是不美。”

  “且那伙悍匪虽已擒拿,但其背后是否另有隐情?是否尚有同党漏网?”

  “若此时将宋家村置于风口浪尖,恐使其残党报复,反陷于险地。”

  陆明远闻言,心中一凛,深以为然道:“大人思虑极是!”

  “宋家村所求,不过安稳度日,此番扬名已足矣,实不宜再成为众矢之的!”

  “嗯...”

  张延玉满意的点点头:“故此,本官之意,两功分开来报。”

  “擒匪之事,乃你清河县县衙主动围捕,宋家村民协助之功,本官会在考核你政绩及请功时及时叙明,朝廷定有封赏,但明面上,不必突出“宋家村”三字。”

  陆明远微微松了口气,心悦诚服的朝对方一揖:“大人思虑周祥,如此安排,于朝廷、州县及宋家村,皆是两全其美。”

  “卑职并无异议,一切听从大人安排!”

  二人相商,两两皆好。

  翌日,一封奏章以八百里加急送入京都。

  宋家村众人,对此毫无所觉。

  此时的他们,春耕已毕的同时,迎来了作坊的封顶之期!

  比起动土那日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封顶这日,村内只有近乎庄严的宁静。

  但是,整个村子的人都来了。

  众人围在焕然一新的作坊跟前,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的光彩。

  宋兴旺穿着浆洗的干干净净的衣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站在作坊大门前,努力挺直因劳作多年有些佝偻的腰背。

  他清了清嗓,随即声音洪亮的喊出:“乡亲们!”

  “咱们的薯粉作坊,今天,建成了!”

  老人神情激动,眼含热泪:“这是咱们村自己的产业,从今往后,咱们农忙种地,农闲入坊!”

  “记好工分,股金算清!”

  “作坊好,大家才好!”

  “我宣布,开灶!”

  “好!开灶!开灶!”

  老人一声令下,众人高声齐呼,群情激荡。

  在众人的欢腾声中,早已准备好的第一批山薯被一群青壮搬起,“扑通扑通”尽数倒入巨大的清洗池中,以表作坊投入正式运转!

  在一旁候立多时的宋小麦,这才上前一步,来到大伙跟前。

  宋长乐与李雨带着几个少年人紧随其后,搬来几个箩筐,往众人跟前“噗通”一放!

  箩筐中整整齐齐,摆满了一套套雪白的衣袍。

  时下农人,穿衣多为深色为主,一为耐脏,二也便宜。

  这般雪白的布料,寻常人家只有极重要的场合才舍得裁一小块做头巾或袜底,何曾见过,如此多、如此整齐的白袍?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面面相觑。

  “小麦丫头,这...这是做啥?”

  立于人前的宋六婶子,五官都皱在了一起,满是心疼道:“这白生生的衣裳,穿去做活,一顿饭功夫不就糟蹋了?多可惜!”

  宋小麦笑道:“婶子,这白衣不是让咱们平时穿的!”

  “这是咱们进作坊做活时,必须穿的...工服!”

  “工服?”

  宋六婶子讶声,身后一群人亦是满脸疑惑。

  “对!工服!”

  宋小麦笑着解释:“咱们做的薯粉,是精细的吃食,是要卖给城中贵人的!”

  “所以,这东西最要紧的,就是干净两字!”

  她拿起一套工服展开,是一套样式简单的交领窄袖上衣和束脚长裤,用的虽是最便宜的白棉布,但浆洗得硬挺,看着就利落。

  站在前头的几人惊讶的发现,那衣服胸口处,还绣了一个绿莹莹的字眼。

  村里,有那识得几个字的村民,眯着眼辨认了一下,又惊又喜的念出:“宋!”

  “哈哈,那是宋字对不对!?”

  随着那人的念叨,众人不约而同望去,目光果然一亮。

  “嘿!跟咱们村口那大石头上写的字一模一样!”

  “是宋,跑不了了!这针线活真好!”

  一套粗布工服上,绣上代表自己村子的姓氏,这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见!

  众人只觉新奇无比,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好一阵热闹。

  宋小麦待众人新鲜劲稍稍过去后,方才继续笑着说:“诸位叔伯婶娘觉得这字绣的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