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收购配方-《普通人的重生日常》

  摊主的话让陈晓晨有些感动。

  摊主的话其实没错,学校门口干的长久的小商贩们,确实是看着这些孩子一批一批长大的。

  其中的绝大多数对这些孩子也是真好,多点少点从来不计较。

  心肠软的一些摊主,哪怕你今天没带钱,只要是熟脸也能拿点吃的给你解解馋。

  而阿姨后面的话也都是实情。

  前几年的下岗潮,确实是催生出了校门口无数的炸串和涮串阿姨。

  “行,姨,那你看看明天方便吗,我给你留个电话,你上午开始准备了就给我打电话,我过去看看,我现在给你写一个我的电话号。”

  说着陈晓晨从书包里找出了纸笔,又掏出手机,照着手机背面贴着的贴纸抄了一遍电话号。

  “哟,我说你这孩子怎么一直说要交学费呢,敢情是有钱人家的,这手机还怪好看的呢。”

  陈晓晨笑了笑,没有接话。

  接过陈晓晨递过来的纸条,摊主看了看,点了点头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上午我给你打电话,你来我家,要是我以后不做炸串了,也算给你们这些孩子留个念想。”

  和摊主约定好以后,陈晓晨拎着自己的炸串,骑着车回了家。

  炸串还是那个久违了的味道,甜咸微辣,辣椒油炸的特别香。

  一边吃着炸串,陈晓晨一边思考自己的这次临时起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布局的变化,确实有好多儿时记忆中的味道就那么消失掉了。

  能侥幸存留下来的,在以后都可以说是不愁生意的。

  如果能多收集一些不同口味的炸串和酱料的制作方法,尽量做到满足大多数人的口味,那么这个生意就具备了走出去的可能。

  想到这里,陈晓晨觉得这个计划虽然还不完善,但是十分具有可行性,想着明天去学了阿姨的酱料以后,再去探访更多记忆中的阿姨们。

  第二天上午,阿姨如约打来了电话。

  阿姨住的不远,陈晓晨下楼买了点水果和牛奶后,骑着车直奔阿姨电话中所说的地址。

  两个小时的时间,陈晓晨看完炸串和酱料包括辣椒油的全部制作过程,把步骤和用料用量都记在了笔记本上面。

  最后甚至还品尝了一下现场炸出来的成品。

  临走时,在一番推让后,陈晓晨还是留下了500元钱,说学费也好,说感谢也罢,总之给了钱,他才能心安。

  接下来的几天,陈晓晨不停地游走在各处有时代特色的小吃摊前,或软磨硬泡,或动之以情,又或者是许以厚利。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各种手段说服摊主教他手艺。

  在此期间,最容易的是陈晓晨小学门口,从小吃到大的张姨家。

  还有初中门口,现在没事就去吃的王姨家。

  因为都是纯纯的熟人,也好说话。

  而且阿姨们也不怎么担心他一个学生会抢了她们的生意。

  尤其是小学门口的张姨,见到陈晓晨格外的高兴。

  对于他的请求,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一周的时间里,陈晓晨总共收到了七种口味各具特色的炸串和鸡排牛排做法。

  四种不同口味的鸡骨棒做法。

  还有三种引申出来的麻辣串酱料。

  这几天也不是一直都那么顺利。

  其中有两家怎么说都不愿意教授制作过程的,陈晓晨也没有强求。

  而这几天里最有意思的是一位卖炸串的阿姨。

  她在教授完毕以后还十分神秘的告诉陈晓晨。

  她家的炸串好吃的其中一个秘诀就在于那一锅反复使用的老油。

  看着那口黝黑黝黑的油锅,和锅里那和废机油比起来都不遑多让的炸串油。

  陈晓晨再看看手中的炸串,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

  只能感叹大姨是真实诚。

  这几天虽然一直在忙着学做炸串,但其他的事情陈晓晨也没耽误。

  不仅和于乐,秦猛,赵依娜几个人小聚了一下,偶尔还一起上上网。

  每天的卷纸和夜跑也没落下,过的可以说是十分充实。

  对于各种小吃和酱料的制作方法,陈晓晨的观点是够用就好了。

  他本来也没打算把全市的小摊都跑一遍。

  手里有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味道就可以了。

  随着收购酱汁的行动告一段落。

  一番统计下来,他这几天一共花了五千八百多块。

  虽然收了这么多的酱汁和做法。

  但陈晓晨暂时没有进入餐饮行业的打算。

  主要还是时间的问题,餐饮行业太牵扯精力。

  没有适合的人员帮忙管理,单靠他一个学生,根本就打理不了一家饭店,更别提多开几家了。

  其次是仅仅靠着炸串和鸡骨棒这些东西,种类有些太过单一。

  想做出规模,还是需要加上其他品类综合经营,这个也不能急于一时。

  最重要的一点是资金,自己手里的百来万资金听着是不少。

  但是如果想多开几家店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这种餐饮店开一家两家意义不大。

  想做就要尽量做到短时间迅速铺开。

  这样才能占领市场,尽量杜绝被模仿和取代的可能。

  既然餐饮业先放在一边,那么一切就又回到了原点。

  到底该做点什么先让钱开始生钱呢。

  思来想去之后,其实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

  网吧作为千禧年后,中小型商业项目的主角之一。

  绝对是当下赚钱的不二选择。

  而且现在网吧刚刚兴起没两年,手续审批还没那么严格。

  与此同时经营上也没那么多要求,管理起来也很容易。

  再加上如今的个人电脑数量还没有急速攀升,网吧也还没开始实名上网,所以根本就不缺客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手里的资金开一家中等规模的网吧,绝对是绰绰有余。

  要开一家网吧,最重要的无非三点,店面,设备和手续,其他的细枝末节都不影响大局。

  说到店面,其实陈晓晨心里有一些备选,他上辈子可没少跑去上网。

  对于学校附近的各家网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其中那些现在还没有开,日后却生意火爆的位置自然成为了他的备选。

  设备方面,无非就是订购而已,区别在于多花还是少花钱。

  想到这里,陈晓晨想起了一个人。

  同班同学杨文萱的父亲,就在电脑一条街最大的一家硬件代理公司上班,还是个部门经理。

  杨文萱也是陈晓晨曾经的同桌之一。

  虽然比不上和赵依娜的关系,但也是二十几年的好友。

  属于那种好友列表里面,可以十分坦然的,没事就让人家帮着砍一刀的存在。

  上辈子初中毕业假期时,陈晓晨配的那台个人电脑,就是拜托杨文萱爸爸帮的忙。

  相同的配置确实比外面购买便宜了不少。

  想到这里,陈晓晨觉得可以问问杨文萱,她爸什么时候有时间,到时候见面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