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我乃大秦相邦,令出无从更改!-《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

  点卯后,岷从公廨离开,前往了家中。

  红正在食肆准备晚食。

  “后子,家主已经回来了,晚食马上就好。”

  “嗯!”

  微微颔首,岷笑了笑,道:“不急。”

  走进院落,岷朝着坐在石亭上的老头子,道:“大父,我回来了。”

  岷能够看得出来,老头子最近的精气神,都比往日好了很多。

  自从赵蒹葭怀孕以后,老头子有一种暮气尽去,朝气蓬勃的迹象。

  这是好事。

  对于岷来说更是如此。

  这样一来,他到时候,便可以孤身前往咸阳,也不需要担忧老头子的生活。

  “事情解决了么?”

  固的脸上带着深深的担忧,刑杀一百三十余口,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也不是一件小事。

  当初岷离开前,告诉他让他不要担心。

  后来,岷也是托人传来消息,告诉他事情已经解决,但,一日见不到岷,心中依旧是担忧。

  “解决了。”

  岷喝了一口白水,笑着,道:“大王与相邦都没有追究,国府与廷尉府也颁布了文书,洮水刑杀已经定性。”

  “大父不必担心。”

  说到这里,岷话锋一转,道:“大父,趁着现在气候不错,是不是将大母接回来?”

  “至于接生婆与医者,可以从赵族借人。”

  “生子这种大事,还是在家中比较好,赵族终究是母族,不是父族,最好是确保子嗣生于家中。”

  喝了一口白水,固也是笑着,道:“老夫也有这个打算,正准备着等你从咸阳回来,我们好商议呢。”

  “大父,你决定了时间,我也跟着过去。”岷笑了笑,朝着固,道:“这一次多亏了赵族的消息。”

  “好。”

  用过晚食,岷便走进了书室,临洮县的规划,已经完成,接下来便是实施,他没有想过太深度的事情。

  因为他清楚,临洮县太小。

  地理位置有偏僻,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样了。

  前往咸阳,搅动风云,才是他的追求。

  次日,岷与固一道赶赴清水乡五里,拜会赵族。

  故地重游,触景生情。

  “牛叔,这些年还好么?”

  看着已经是五里里典多年的牛,岷眼中多是感激。

  他心里清楚,当初要不是牛叔的帮衬,他们爷孙的日子,会过的更艰难。

  “这两年,日子好多了。”

  牛叔脸上带着笑,看着岷,木讷的汉子眼中带着一抹忐忑,也充斥着欣慰,当年那个他看着长大的孺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大人物。

  “一别多年,当初的孺子,如今长成了翩翩少年。”

  “这些年,多亏你们爷孙的余荫,五里的情况好多了,而且,我家那两个小子,也能够从赵族族学中识字。”

  “如今也是进入了临洮县学室,一人从文,一人从武!”

  寒暄了几句,固接过了话题,与牛叔交流。

  站在院落中,岷看着当初自己提出来修建的房舍,眼中带着怀念,五里的那一段日子,是他们爷孙最难熬的时候。

  所幸,一路遇见贵人。

  牛婶张罗了早食,看似普通,却是普通人家里,能够拿出来最好的。

  岷吃着粟饭,眼中多了一抹坚定。

  临洮县庶人的日子,还是艰难,作为临洮令,这是他最大的责任与义务。

  在五里待了一日。

  他与固自从离开,便从未来过。

  如今既然有机会,自然是要在五里留宿,让老头子也能够怀念。

  牛羊入。

  丘夫子登门。

  五里的位置,与赵族不远。

  某种意义上,赵族也算是五里的户籍,毕竟,当初岷走着便可以去赵族蒙学。

  “见过上令。”

  丘夫子到来,朝着岷行礼。

  “夫子不必多礼。”岷笑了笑,随即朝着丘夫子,拱手:“见过夫子,当年传道授业之恩,岷感激不尽。”

  “夫子坐!”

  “诺!”

  这个时候,丘夫子朝着固拱手:“见过亭长。”

  “夫子不必多礼,快坐。”

  固看到丘夫子,眼中带着喜色。

  他心里清楚,当初的丘夫子,对于岷极为的看重。

  在固的心里,岷之所以有今日,多亏了丘夫子当初的授业之恩。

  任何事情,刚开始都是最难的。

  他清楚自己的孙儿聪慧,也很刻苦,但,起点是从赵族蒙学之中开始的。

  “诺!”

  点头答应一声,丘夫子落座。

  “短短数年,当初求学的孺子,已经成为了一地县令,老夫 在这里,恭贺上令了。”

  喝了一口白水,岷笑着,道:“多亏了当初夫子的不弃,才有了岷的今日。”

  “我与大父还想着,等到前往赵族之时,过去看望夫子.......”

  丘夫子笑了笑,他心里清楚,这些都是客套话。

  但很受用。

  他心里清楚,这一生,岷也许就是他教出来,最优秀的学生了。

  “家主让老夫过来拜会上令,邀请上令去族中做客。”丘夫子也没有隐瞒,将过来的目的从容道出。

  以他对于岷的了解,对方不会拒绝。

  因为那位人现在就是在赵族之中休养。

  “好!”

  ........

  在吕不韦一声令下,司空府,商市署合作,短短三日,一座高台便在灞水柳林成型。

  吕不韦亲自前往,铭刻怀清台三字,以示殊荣。

  与此同时,那首童谣也传播的更为广泛,咸阳城中,几乎是人尽皆知。

  吕不韦阴沉着脸。

  但是,纲成君蔡泽坐不住了。

  “相邦,怀清台,您让秦人如何想?”蔡泽语重心长,道:“庶民,很容易被蛊惑,秦以法制,商君变法之后,秦重耕战。”

  “重本抑末乃是大秦国策,推行了上百年。”

  “你想要推行新政,化秦戾气,这一点,老夫也是很赞同。”

  “但,任何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化之。”

  “操之过急,并非好事。”

  喝了一口秦酒,吕不韦神色从容,死死的盯着蔡泽,道:“化秦戾气,必须要推行新政。”

  “而推行新政,必然会重商尊商。”

  “当初商君变法,遇到的阻力,何止是一首童谣,当年墨家弟子出手,差一点杀了商君.......”

  “正是因为商君当年的坚持,才有了大秦今日。”

  “我乃大秦相邦,令出无从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