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有个条件。”
陆青阳正拿起一个白面馒头,闻言挑了挑眉,抱着手臂,好整以暇地看着他:“说来听听。”
“你不许告诉班里的人,我在这里打工。”
他几乎能想象到,如果被班里那些同学,尤其是那几个爱嚼舌根的知道,他这个“高材生”居然在饭店端盘子擦桌子,会引来多少嘲笑和异样的眼光。
这比他考试考砸了还难以接受。
陆青阳听完,脸上露出一丝了然又有些好笑的表情,他咬了口馒头,含糊却肯定地说:“放心好了,我没那么无聊。”
他本来也没打算拿这个去宣扬,饭店忙得脚打后脑勺,谁有功夫去管同学间的八卦。
得到陆青阳的保证,赵锐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表情也松弛下来。
陆青阳看着他那副样子,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确实觉得最近客流高峰时,前厅就靠马红霞带着刘小花和张大姐李大姐,实在有些转不开。既然赵锐自己送上门来,又阴差阳错地体验了一把,看起来体力还行,最关键的是他明显被陈老爷子的手艺拿捏得死死的,那不如就顺势抓他过来当个临时壮丁。
反正看他每天放学除了泡图书馆似乎也没别的事,来这儿出出汗,管顿饱饭,说不定还能磨磨他那股子莫名其妙的傲气。
而赵锐呢?他心里也打着小算盘。
答应留下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天天吃到员工餐。
工钱反而成了次要的。
更深层的原因,就是他想留在陆青阳身边当卧底,打探他到底是怎么学习的。
接下来的几天,赵锐还真就像模像样地成了“新味居”的编外员工。
每天下午放学,他不再第一时间冲向图书馆,而是背着书包,脚步不由自主地就拐向了饭店方向。
活儿确实不轻松。
擦桌子要快而干净,收碗碟要稳当不发出太大噪音,补充碗筷要及时,还要时不时应对客人的各种需求。
最初几天,赵锐依旧是手忙脚乱,时不时被马红霞的大嗓门提醒,或者被刘小花用那种“你怎么又慢了”的眼神无声谴责。
腰酸背痛是家常便饭,身上也总是带着一股洗不掉的油烟味。
但,正如陆青阳所料,“管饱还好吃” 这个终极福利,完美地抵消了所有的疲惫和不适应。
每天的员工餐,成了赵锐最大的动力。
陈老爷子从不亏待自己人,用料比给客人的还要实在几分。
米饭馒头管够,偶尔还有后厨试做的新品让他们第一个尝鲜。
赵锐每次都吃得肚皮滚圆,感觉一天的体力消耗都被这顿扎实美味的饭菜填补得满满当当,甚至觉得脑子都因为营养充足而转得更快了。
赵锐自己都没察觉到,他对陆青阳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针锋相对的锐气渐渐被磨平了不少。
他亲眼看着陆青阳如何游刃有余地同时处理四五件事,安抚等位的客人、协调后厨出菜速度、核对账目。
他甚至开始隐隐觉得,陆青阳说的或许有点道理——实践确实很重要。
书本上的公式定理是死的,但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让顾客满意、如何将一份食材变成令人赞叹的美食……这些在图书馆里是永远学不到的。
让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不再那么纸上谈兵,有点开始反思自己之前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狭隘观念了。
当然,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还远未到动摇他核心信念的程度,但种子已经埋下。
……
“新味居”生意好,但难免会有一些菜品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试做新品量没掌握好,或者某样食材当天必须用完)而产生一点“富余”。
陆青阳不会浪费,他会用干净的饭盒装起来,带到学校来。
有时是几块烤得恰到好处、点缀着芝麻的烧饼,有时是一小袋刚炸出来、酥脆掉渣的萝卜丝丸子,有时甚至是红烧肉、酱骨头。
他从不刻意炫耀,通常就是课间休息或者中午吃饭时,很自然地把饭盒放到桌子上,对周围关系还不错的同学招呼一声:“家里饭店多做了一点,没人吃就浪费了,大家帮忙解决一下?”
最初大家还有些不好意思,但耐不住那香气实在太诱人。
尤其是当某个胆大的同学率先尝了一口,然后发出惊艳的赞叹后,局面就失控了。
很快,陆青阳的座位旁边就成了课间最热门的地方。
“青阳,这烧饼也太香了吧!外面酥里面软,还有椒盐味儿!”
“这丸子!绝了!萝卜丝清甜,一点不油腻!”
“我的天,这红烧肉……是怎么做的?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比我妈做的好吃一百倍!”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分食着,赞不绝口。
陆青阳也注意到了,周哲成绩很优秀,还经常给他帮忙写笔记。
只是可能因为家里拮据,常常吃不起饭。
周哲的脸色总是带着一种不健康的苍白,身形瘦削得像一根随时会被风吹倒的竹竿。
午饭时间,大家要么去食堂,要么拿出自带的饭盒,只有周哲,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或者只是就着热水,啃一个干硬的窝窝头,甚至有时候,干脆就不吃了,埋首在书本里,仿佛能抵消饥饿。
“新味居”的人手,虽然有了赵锐的加入缓解了不少,但客流持续增长,忙起来依旧人手不够。
陆青阳萌生了一个念头:请周哲也来帮忙。
既能给他一个吃饭的地方,也能有工钱。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他就想起了和赵锐的“保密协议”。
自己刚答应了赵锐不告诉别人他在这里打工,转头就又拉一个同学进来,似乎有些不妥。
赵锐那点可怜的自尊心和别扭劲儿,陆青阳是清楚的。
于是,这天员工餐结束后,趁着周哲不在,陆青阳叫住了正准备溜回学校看书的赵锐。
“赵锐,跟你商量个事。”陆青阳开门见山。
赵锐警惕地看着他:“干嘛?又想让我多擦两张桌子?”
他这几天干活渐渐上手,虽然依旧会抱怨,但抱怨归抱怨,活倒也没少干。
“不是。”陆青阳摇摇头,示意他坐下,“你注意到周哲了吗?”
喜欢七零带空间下乡后,我天天吃肉
陆青阳正拿起一个白面馒头,闻言挑了挑眉,抱着手臂,好整以暇地看着他:“说来听听。”
“你不许告诉班里的人,我在这里打工。”
他几乎能想象到,如果被班里那些同学,尤其是那几个爱嚼舌根的知道,他这个“高材生”居然在饭店端盘子擦桌子,会引来多少嘲笑和异样的眼光。
这比他考试考砸了还难以接受。
陆青阳听完,脸上露出一丝了然又有些好笑的表情,他咬了口馒头,含糊却肯定地说:“放心好了,我没那么无聊。”
他本来也没打算拿这个去宣扬,饭店忙得脚打后脑勺,谁有功夫去管同学间的八卦。
得到陆青阳的保证,赵锐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表情也松弛下来。
陆青阳看着他那副样子,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确实觉得最近客流高峰时,前厅就靠马红霞带着刘小花和张大姐李大姐,实在有些转不开。既然赵锐自己送上门来,又阴差阳错地体验了一把,看起来体力还行,最关键的是他明显被陈老爷子的手艺拿捏得死死的,那不如就顺势抓他过来当个临时壮丁。
反正看他每天放学除了泡图书馆似乎也没别的事,来这儿出出汗,管顿饱饭,说不定还能磨磨他那股子莫名其妙的傲气。
而赵锐呢?他心里也打着小算盘。
答应留下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天天吃到员工餐。
工钱反而成了次要的。
更深层的原因,就是他想留在陆青阳身边当卧底,打探他到底是怎么学习的。
接下来的几天,赵锐还真就像模像样地成了“新味居”的编外员工。
每天下午放学,他不再第一时间冲向图书馆,而是背着书包,脚步不由自主地就拐向了饭店方向。
活儿确实不轻松。
擦桌子要快而干净,收碗碟要稳当不发出太大噪音,补充碗筷要及时,还要时不时应对客人的各种需求。
最初几天,赵锐依旧是手忙脚乱,时不时被马红霞的大嗓门提醒,或者被刘小花用那种“你怎么又慢了”的眼神无声谴责。
腰酸背痛是家常便饭,身上也总是带着一股洗不掉的油烟味。
但,正如陆青阳所料,“管饱还好吃” 这个终极福利,完美地抵消了所有的疲惫和不适应。
每天的员工餐,成了赵锐最大的动力。
陈老爷子从不亏待自己人,用料比给客人的还要实在几分。
米饭馒头管够,偶尔还有后厨试做的新品让他们第一个尝鲜。
赵锐每次都吃得肚皮滚圆,感觉一天的体力消耗都被这顿扎实美味的饭菜填补得满满当当,甚至觉得脑子都因为营养充足而转得更快了。
赵锐自己都没察觉到,他对陆青阳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针锋相对的锐气渐渐被磨平了不少。
他亲眼看着陆青阳如何游刃有余地同时处理四五件事,安抚等位的客人、协调后厨出菜速度、核对账目。
他甚至开始隐隐觉得,陆青阳说的或许有点道理——实践确实很重要。
书本上的公式定理是死的,但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让顾客满意、如何将一份食材变成令人赞叹的美食……这些在图书馆里是永远学不到的。
让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不再那么纸上谈兵,有点开始反思自己之前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狭隘观念了。
当然,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还远未到动摇他核心信念的程度,但种子已经埋下。
……
“新味居”生意好,但难免会有一些菜品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试做新品量没掌握好,或者某样食材当天必须用完)而产生一点“富余”。
陆青阳不会浪费,他会用干净的饭盒装起来,带到学校来。
有时是几块烤得恰到好处、点缀着芝麻的烧饼,有时是一小袋刚炸出来、酥脆掉渣的萝卜丝丸子,有时甚至是红烧肉、酱骨头。
他从不刻意炫耀,通常就是课间休息或者中午吃饭时,很自然地把饭盒放到桌子上,对周围关系还不错的同学招呼一声:“家里饭店多做了一点,没人吃就浪费了,大家帮忙解决一下?”
最初大家还有些不好意思,但耐不住那香气实在太诱人。
尤其是当某个胆大的同学率先尝了一口,然后发出惊艳的赞叹后,局面就失控了。
很快,陆青阳的座位旁边就成了课间最热门的地方。
“青阳,这烧饼也太香了吧!外面酥里面软,还有椒盐味儿!”
“这丸子!绝了!萝卜丝清甜,一点不油腻!”
“我的天,这红烧肉……是怎么做的?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比我妈做的好吃一百倍!”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分食着,赞不绝口。
陆青阳也注意到了,周哲成绩很优秀,还经常给他帮忙写笔记。
只是可能因为家里拮据,常常吃不起饭。
周哲的脸色总是带着一种不健康的苍白,身形瘦削得像一根随时会被风吹倒的竹竿。
午饭时间,大家要么去食堂,要么拿出自带的饭盒,只有周哲,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或者只是就着热水,啃一个干硬的窝窝头,甚至有时候,干脆就不吃了,埋首在书本里,仿佛能抵消饥饿。
“新味居”的人手,虽然有了赵锐的加入缓解了不少,但客流持续增长,忙起来依旧人手不够。
陆青阳萌生了一个念头:请周哲也来帮忙。
既能给他一个吃饭的地方,也能有工钱。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他就想起了和赵锐的“保密协议”。
自己刚答应了赵锐不告诉别人他在这里打工,转头就又拉一个同学进来,似乎有些不妥。
赵锐那点可怜的自尊心和别扭劲儿,陆青阳是清楚的。
于是,这天员工餐结束后,趁着周哲不在,陆青阳叫住了正准备溜回学校看书的赵锐。
“赵锐,跟你商量个事。”陆青阳开门见山。
赵锐警惕地看着他:“干嘛?又想让我多擦两张桌子?”
他这几天干活渐渐上手,虽然依旧会抱怨,但抱怨归抱怨,活倒也没少干。
“不是。”陆青阳摇摇头,示意他坐下,“你注意到周哲了吗?”
喜欢七零带空间下乡后,我天天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