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百日宴-《七零带空间下乡后,我天天吃肉》

  两人在一边学习,一边亲密着,不知不觉半日时间就过去了。

  当窗外的阳光逐渐染上暖金的暮色,书房里的低语和笔尖沙沙声才渐渐停歇。

  沈茉伸了个懒腰,只觉得精神饱满,原本困扰她的几个难点在陆青阳的讲解和“特别激励”下豁然开朗,心中对高考的底气又足了几分。

  晚饭时分,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

  桌上摆着刘婶精心烹制的家常菜。

  小石头和小鱼儿被安置在旁边的婴儿推车里,正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大人们。

  方仲文夹了一筷子菜,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

  “青阳提前回来了,正好,两个孩子眼看就要满百天了,这百日宴,你们小两口是怎么打算的?咱们得抓紧时间定下来了。”

  这个话题一抛出来,饭桌上立刻热闹起来。

  丁盼云第一个积极响应,脸上满是期待:

  “对对对!这可是大事!石头和小鱼儿可是我们家的宝贝疙瘩,这百日宴必须得好好办!我看啊,就在咱们军区大院食堂包几桌,请请老战友、老同事,还有青阳厂里的领导、小茉的同学朋友,热热闹闹地办一场!”

  最终,在陆青阳和沈茉的坚持下,以及方仲文的赞同下,百日宴的地点还是定在了更具家庭氛围的军区大院食堂。

  不过不是大摆筵席,而是包下了食堂靠里侧一个相对独立、能放下三张大圆桌的小厅。

  时间定在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上午。

  百日宴这天,小厅里布置得简单却喜庆。

  三张大圆桌摆放整齐,每张桌子中央放着一个军绿色的搪瓷脸盆——里面插满了家属院里各家各户凑份子送来的鲜花和绿植。

  受邀的宾客都是至亲好友。

  爷爷奶奶,沈大爷还有小婷。

  以及方仲文的战友同事,丁盼云团里一些熟悉的人。

  主角小石头和小鱼儿,穿着陆青阳特意准备的“百日盛装”,被抱了出来。

  小石头那身天蓝色的“蝙蝠袖”小夹克和“喇叭裤”,衬得小家伙虎头虎脑,格外精神。

  他一点不怕生,被太爷爷太奶奶、爷爷奶奶轮番抱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满屋子的人,小嘴“啊啊”地叫着,小手还时不时地挥舞一下,惹得众人一阵欢笑和夸赞:“哎哟,这小子真精神啊。”

  小鱼儿则穿着那身鹅黄色带精致蕾丝花边的“蝙蝠衫”小上衣和蓬蓬裙,像个小公主。

  她相对安静些,睁着酷似沈茉的杏眼,乖乖地待在妈妈怀里,粉雕玉琢的小脸配上那细腻柔软的蕾丝花边,让几位女客爱不释手,连声赞叹:“这花边可真讲究!”

  “像个小洋娃娃!”

  宴席开始了。

  在食堂大师傅的默许下,用食堂的炉灶精心烹制的。

  虽然不像后世那样山珍海味,但在物资相对匮乏的78年,这一桌菜已算得上极为丰盛和用心。

  一大盆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红烧肉,油亮亮的肥肉颤巍巍,瘦肉酥烂入味,是绝对的“硬通货”和待客诚意;

  一整只金黄油亮的炖鸡,汤色清澈,鸡肉软烂;

  还有一条清蒸鲢鱼,撒着翠绿的葱花,寓意“年年有余”。

  韭菜炒鸡蛋,黄绿相间,鲜香扑鼻。

  蒜苗炒腊肉,腊肉咸香,蒜苗脆嫩。

  一大盘油汪汪、香喷喷的肉末炒雪里蕻。

  清爽的凉拌黄瓜,拍得恰到好处,淋着香醋和香油。

  还有一大盆西红柿鸡蛋汤,红黄相间,酸甜开胃。

  白花花、冒着热气的白面馒头管够;

  还有刘婶特意蒸的喜饼——用模子压出福字或寿桃形状的小馒头,点上红点,寓意吉祥。

  所有的菜都用食堂统一的大号搪瓷盆或大盘子盛装,分量十足,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酒水是方仲文珍藏的几瓶二锅头。

  没有冗长的致辞,大家围着圆桌坐定,方仲文作为大家长,简单举杯,声音洪亮:“今天,是我们家石头和小鱼儿的百日!感谢各位至亲好友的光临!别的都不多说了,就希望两个孩子,健康平安,茁壮成长!来,大家吃好喝好!”

  “祝石头小鱼儿百日快乐!健康成长!” 众人纷纷举杯,欢声笑语充满了小小的厅堂。

  席间,气氛热闹而温馨。

  最热闹的环节当属“抓周”。

  虽然只是图个吉利和热闹,但大家兴致都很高。

  两张小床上铺了红布,上面摆放着钢笔、算盘、小刨子小巧针线包、小贝壳……还有象征平安健康的红鸡蛋、象征富足的小银锁等。

  在众人的注视和笑声中,被抱到红布前的小石头,毫不犹豫地伸出肉乎乎的小手,一把抓住了那个锃亮的小算盘,紧紧抱在怀里,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哟!咱们石头以后是要当会计啊!”

  轮到小鱼儿,她眨巴着大眼睛,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伸出小手,轻轻地抓住了那支钢笔,还好奇地用小手指摸了摸笔帽。

  大家又是一阵夸赞:“小鱼儿以后是要考大学的。”

  百日宴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畔,军区大院的生活节奏却悄然紧绷起来。

  日历翻到七月中旬,空气中弥漫的不再仅仅是夏日的暑热,更添了几分无声的硝烟味。

  1978年的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即将拉开帷幕。

  方仲文和丁盼云深知这次考试对儿子儿媳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沈茉而言,这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一跃。

  他们特意叮嘱刘婶和陈老师,除了照顾孩子,家里的一切琐事都不许打扰小两口。

  1978年的高考,在7月20日、21日、22日三天举行。

  考前一日, 陆青阳和沈茉拿到了自己的准考证。

  路青阳带着沈茉先去考点踩点。

  晚上,两人没有再熬夜。

  沈茉把重要的公式、定理、时事要点又快速过了一遍,把钢笔吸满墨水,检查了备用的笔芯和橡皮。

  陆青阳则显得很放松,甚至还有心情帮沈茉按摩了一下紧绷的肩膀。“别紧张,就当是平时测验。”

  他温声安抚。

  七月下旬的京城,天气闷热难当。

  考试第一天,天空灰蒙蒙的,一丝风都没有。

  考点门口一大早就挤满了考生和送考的家长,人声鼎沸,却又弥漫着一种压抑的肃穆感。

  喜欢七零带空间下乡后,我天天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