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扶桑残余西征-《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大楚三路大军,自南、西、北三个方向缓缓推进。

  藤原库之助的伪朝廷、残存的十几万军队以及数百万扶桑平民,被挤压向本州岛最西端、与高丽半岛隔海相望的狭长海岸地带。

  这片区域以若狭国的小滨城为核心,延伸至相邻的敦贺、舞鹤等几个港口城市,一时间人满为患,哀鸿遍野。

  镇国公的中路大军驻扎在了若狭国东部,扼守内陆通道的福知山城。

  安平伯周勇的东路大军驻扎在更北面的丹后国宫津城,牢牢锁住了通往日本海北岸的道路。

  武威将军陈震的西路大军控制了但马国出石城,将西线通往山阴地区的门户彻底封死。

  三座雄城互为犄角,其外围的平原、谷地,更是星罗棋布着无数楚军营寨,旌旗蔽日,鼓角相闻。

  楚军停止了攻势,每日只是操练、巡弋,偶尔向扶桑人盘踞的海岸地带发射几枚震天动地的炮弹,或派小股精锐进行袭扰。

  这种引而不发的态势,比直接的冲锋陷阵更令人窒息。

  扶桑人如同困在笼中的野兽,惶惶不可终日,每一次楚营的号角响起,都能引起海岸线上一阵骚动。

  浩瀚的海面上,朱猛率领的舰队游弋在舞鹤港外海,将通往日本海北部的航线彻底封锁。

  王冲指挥的舰队,牢牢控制着敦贺港以南的海域。

  两支舰队只是让开了小滨港正对着高丽海峡的西北方向,留出了通往高丽的唯一通道。

  在福知山城的府邸内,方南并未被眼前的战略包围占据心神。

  东瀛道初定,百废待兴,正是抢占商机、奠定根基的黄金时期。

  方南铺开东瀛道的地图,沉吟片刻,提笔饱蘸浓墨,给岭南道方氏商会总管方福写了一封信。

  信中详细分析了东瀛道的现状与未来前景,命令方福:

  1.即刻调集商会骨干、资金、货物,组建精干的东瀛道开拓团队。

  2.在博多、京都设立总号,在各个城池和重要港口尽快设立分号、货栈。

  3. 初期以粮食、布匹、铁器、食盐等军民急需物资为主,迅速打开市场,建立渠道,同时收购扶桑特产运回大楚获利。

  4. 留意各地出售的田产、山林、荒地,务必不惜代价拿下地契。

  5. 商号兼作耳目,留意地方民情、官府动向、潜在商机及风险,定期向方南汇报。

  信末,方南盖上了自己的私印,叫来亲兵送往岭南。

  写完信,方南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手指在几个被朱砂重点圈出的区域反复摩挲。

  这几个地方,是方南根据前世对日本列岛矿产分布的模糊记忆,结合目前的扶桑地理环境,推断出的可能存在大型金银矿的区域。

  岛根的石见银山、佐渡岛的佐渡金山、伊豆半岛的土肥金山、甲斐的黑川金山和汤之奥金山,以及九州南部的萨摩的串木野金山和菱刈金山。

  这个时代的扶桑,对大型金银矿的勘探和开采技术非常落后,这些矿藏尚未被发现,这正是天赐良机。

  方南将大军辎重营中,从自己封地平溪村来的十几名工匠头目召来。

  这些人跟随方南日久,忠诚可靠,也见识过方南的诸多奇迹和奇思妙想。

  方南摊开一张标注了矿点大概位置的地图,跟众人交代任务:

  1. 分头前往地图标注区域进行勘探,重点留意地表矿脉露头、溪流砂金、特殊岩石构造及当地传说。

  2. 一旦发现矿苗迹象,就地秘密小规模试采,确认矿藏品位和规模,切忌声张,避免引起官府和他人注意。

  3. 确认矿藏价值后,立即通过当地设立的方氏商号,以商号名义将富含矿藏的土地所有权掌握在方家手中。

  4. 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利用商号资源,组织可靠人手进行高效率的开采冶炼,积累财富。

  5. 待东瀛道完全稳定、官府重视矿业时,方家再将部分价值稍逊的矿脉献给朝廷,换取官府的支持,最富庶的矿脉则要牢牢控制在家族手中。

  为了确保安全,方南又从已成为陆战队骨干的原封地护卫队员中,挑选了二百名士卒。

  队伍分成五组,每组一名工匠头目带四名工匠,再加上四十名精锐护卫。

  临行前,在福知山城外一处道路旁,方南亲自为勘探队送行。

  方南看着眼前这二百多人,朗声开口:

  “诸位,此行关乎我方氏商会基业的发展,你们手中地图所标之地,蕴藏着足以敌国的财富,此行艰险,功成之日,我必不吝重赏。”

  “发现一处富矿者,赏黄金百两,良田百亩,子孙蒙荫,光耀门楣!”

  “请少爷放心!”工匠头目陈老锤抱拳“我等必竭尽全力,定不负少爷重托,定将那金山银山寻来!”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二百多人齐声大吼,声震山谷,惊起飞鸟一片。

  方南满意地点点头,大手一挥:“好!出发!静候尔等佳音!”

  五支队伍陆续消失在通往不同方向的密林小径之中。

  在狭小的海岸地带,小滨城、敦贺港、舞鹤町……所有能落脚的地方都挤满了人。

  原本还算繁华的港口城市,如今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临时行宫内的御前会议上,藤原库之助面色灰败,眼窝深陷。

  负责后勤的官员声音颤抖地汇报:“陛下……各地带来的存粮已消耗近半,小滨、敦贺本地存粮已快告罄,疫病……也开始蔓延了……”

  “坐以待毙,唯有死路一条!”

  一名领主拍案而起“楚寇围三阙一,留出西北海路,就是要逼我们去高丽,与其在这里饿死,不如拼死一搏,渡海攻占高丽,高丽地广人稀,军备松弛,正是我扶桑存续之地!”

  “高丽岂是易与之辈?我军新败,士气低落,渡海远征,风险太大!”一名老公卿忧心忡忡。

  “风险?留在这里就没有风险吗?”

  一名大臣反驳“这根本就是楚军的阳谋,故意留出通道,放任我们搜集船只,就是要我们去和高丽人厮杀,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可我们……还有选择吗?”

  厅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明白,这就是赤裸裸的阳谋,楚军就是要用扶桑人的血,去染红高丽的土地,为大楚将来征服高丽半岛铺路。

  藤原库之助深吸了一口气,做出决定“诸卿……所言皆实,留必死无疑,去高丽尚有一线生机,纵然是楚寇的计谋,这高丽之地,朕也是去定了。”

  “任命吉川忠康为征高丽总大将,统帅首批五万精锐即刻登船,前往高丽半岛。”

  “在全罗南道海岸寻找合适登陆点,迅速攻占港口和最近的城池,等待接应后续大军。”

  “船队卸下军队后立刻返航,接运第二批军队和物资,待站稳脚跟,再逐步运送平民。”

  “此乃国运之战!拜托了,吉川卿!”

  藤原库之助走下御座,对着吉川忠康深深一躬。

  吉川忠康感到了莫大的压力与荣耀感,赶忙单膝跪地:“臣吉川忠康,誓死为陛下,为扶桑,打开生路,必在高丽半岛,为我扶桑子民夺得一片沃土!”

  次日清晨,小滨、敦贺等港口人山人海,五万扶桑士兵陆续登上了船只。

  藤原库之助亲自来到小滨港码头,目送船队起航,随着一声令下,数百艘船只扬起风帆,朝着西北方向的高丽海岸,驶入了楚军留出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