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逸尘的车刚驶出茶山弯道,婆婆便从后座开口:“周末家里聚一聚吧。”声音不高,却像一枚钉子落进水里,无声地沉了下去。
洛倾颜坐在副驾驶,指尖还残留着清晨相框玻璃的凉意。她没回头,只轻轻“嗯”了一声。她知道,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饭局。
周末的顾家老宅阳光正好,客厅落地窗外那棵银杏树叶子开始泛黄,风一吹,几片打着旋儿落在石阶上。亲戚们陆续到了,寒暄声、笑声、碗碟轻碰的声响交织在一起。洛倾颜穿着一件浅杏色的针织裙,发尾微卷,安静地坐在顾逸尘身边,手里捏着包带,指节微微泛白。
婆婆端坐在主位,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洛倾颜身上。“倾颜,”她忽然开口,语气像在聊天气,“你说,一个女人最重要的选择是什么?”
话题来得突兀,却没人接话。空气仿佛凝了一瞬。
洛倾颜抬眼,迎上她的视线。她没急着回答,而是想起清晨那句“如果我当初没退学”,想起老人眼底一闪而过的迷茫。她忽然明白,这问题不是考她,是问她自己。
“我觉得,”她声音不轻不重,刚好让全桌听见,“最重要的不是选对错,而是选了之后,能不能让日子继续开花。”
有人轻笑,像是觉得这话太虚。
婆婆没笑,只问:“那要是选错了呢?比如为了家庭放弃学业,值不值?”
洛倾颜指尖无意识滑进包里,触到那支钢笔的笔身。淡粉色水晶轻轻一颤,未及她转动笔帽,已自行泛起微光——她与顾逸尘之间的情感共鸣,早已超越了主动触发的界限。
她没看顾逸尘,却知道他在听。
“我妈妈种桂花,从不问哪一年的花开得最好。”她缓缓道,“她说,年年都有新芽,年年都有香气。错过一季,下一季照样开。人也一样,走过的路没法重来,但脚下的土还能种东西。”
她顿了顿,看向婆婆:“您记桂花种植图的时候,是不是也想着,总有一天能用上?”
婆婆的手在桌下微微一动。
“退学不是错。”洛倾颜声音更轻了些,“那是您当时的答案。就像现在,有人选择拼事业,有人选择顾家庭,没有标准分。重要的是,选了之后,有没有人记得你本来的样子。”
她说完,低头抿了口茶。茶面映着窗外的光,晃了晃,像一颗没落下的泪。
顾逸尘悄悄录下了这段话。他没动手机,只用拇指在备忘录界面点了录音键,声音轻得没人察觉。
婆婆没再追问,可眼神松了些。她夹了一筷子蒸鱼,放进洛倾颜碗里。
“逸尘小时候最怕吃鱼刺。”她忽然说,“你喂过他吃饭吗?”
洛倾颜一怔,随即笑了:“还没这个荣幸。不过,他喝咖啡我管得严,糖放多了会骂他。”
顾逸尘一愣,随即失笑:“我没喝多。”
“上个月你连着三天凌晨两点发邮件,咖啡杯堆在书房。”洛倾颜看他一眼,“我收过,倒过,也骂过。”
亲戚们笑出声。有人打趣:“这还没过门,就开始管了?”
“不是管。”洛倾颜摇头,“是心疼。他熬夜,我睡不着。他胃疼,我比他还慌。”
顾逸尘低头吃饭,耳尖微红。
婆婆看着他们,忽然又问:“那如果他要求你辞职呢?为了顾家,为了孩子,你愿意放下工作吗?”
这一问,像一块石头砸进池心。
顾逸尘猛地抬头,眼神紧绷。
洛倾颜却没慌。她放下筷子,从包里取出那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轻轻翻开。
那张手绘的桂花种植图静静躺在纸页间,铅笔线条清晰,角落的小花旁写着“九月开,香三旬”。
她将本子轻轻推到桌中央。
“您给我的这张图,我一直带着。”她说,“它告诉我,女人可以既温柔,又有主见。可以为家人洗手作羹汤,也可以在深夜翻市场数据,为他挡一次危机。”
她抬眼,直视婆婆:“爱不是谁为谁牺牲,是两个人都能活得完整。我能为他煮一碗暖胃的粥,也能在他开董事会前,递上一份精准的分析报告。”
她顿了顿,声音更稳:“就像您。您一边记桂花图,一边照顾这个家。您没放弃自己,也没亏待生活。我敬您,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满桌寂静。
婆婆盯着那张图,目光一寸寸抚过那些细密的标注。她没说话,手却慢慢伸出来,指尖轻轻压平纸角一处褶皱。
良久,她低声道:“……你比我当年勇敢。”
顾逸尘眼底一热。他想说什么,却最终只握住了洛倾颜的手。
洛倾颜回握,掌心温热。
饭局散后,亲戚们陆续离开。洛倾颜起身收拾自己的包,发现那支钢笔的水晶仍在微微发亮,像一颗不肯熄灭的小星。
婆婆站在廊下送人,忽然叫住她。
“那棵桂花,”她说,“种下去的时候,记得留三尺空隙。太挤,根长不开。”
洛倾颜点头:“我知道。阳光、风向、土质,我都记着。”
婆婆看了她一眼,没再说话,转身回了屋。
洛倾颜站在银杏树下,风卷起几片叶子掠过她的裙摆。她低头,看见包带边缘有一道细小的裂痕——是早上出门太急,拉链勾住了。
她没在意,只是轻轻抚平。
顾逸尘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温水:“累不累?”
“不累。”她笑,“就是有点饿。你妈做的红烧肉我没敢多吃,怕她觉得我贪吃。”
顾逸尘失笑:“我妈刚才问我,你有没有偷偷给她带过点心。”
“啊?”
“她说你每次来都空手,这次带了桂花标本,下次是不是该带点心了?”
洛倾颜睁大眼:“她……是在等我送吃的?”
“嗯。”顾逸尘点头,“她说,愿意常来的人,才值得留饭。”
洛倾颜愣住,随即眼眶发热。她仰头看天,云层裂开一道缝,阳光斜斜照下来,落在她睫毛上,像一粒金粉。
她没说话,只把头轻轻靠在他肩上。
顾逸尘抬手,替她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发。
客厅里,婆婆站在窗前,看着他们的剪影。她手里捏着一张纸,是洛倾颜早上留下的笔记本复印件——那页写着“那年您十七岁,第一次走进茶山,风也是这么暖”。
她指尖摩挲着字迹,忽然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旧铁盒。
盒子里是一叠泛黄的纸,最上面那张,是她年轻时画的另一张种植图,标题写着:“若我有女儿,当教她种三棵花。”
她抽出这张纸,轻轻折好,放进外套口袋。
风从窗外吹进来,掀动纸页一角。
她走出去,站在台阶上,看着远处那对年轻的身影。
洛倾颜正从包里拿出一支笔,低头在本子上写什么。
笔身镶嵌的淡粉色水晶,在阳光下闪了一下,像一颗终于落定的心跳。
洛倾颜坐在副驾驶,指尖还残留着清晨相框玻璃的凉意。她没回头,只轻轻“嗯”了一声。她知道,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饭局。
周末的顾家老宅阳光正好,客厅落地窗外那棵银杏树叶子开始泛黄,风一吹,几片打着旋儿落在石阶上。亲戚们陆续到了,寒暄声、笑声、碗碟轻碰的声响交织在一起。洛倾颜穿着一件浅杏色的针织裙,发尾微卷,安静地坐在顾逸尘身边,手里捏着包带,指节微微泛白。
婆婆端坐在主位,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洛倾颜身上。“倾颜,”她忽然开口,语气像在聊天气,“你说,一个女人最重要的选择是什么?”
话题来得突兀,却没人接话。空气仿佛凝了一瞬。
洛倾颜抬眼,迎上她的视线。她没急着回答,而是想起清晨那句“如果我当初没退学”,想起老人眼底一闪而过的迷茫。她忽然明白,这问题不是考她,是问她自己。
“我觉得,”她声音不轻不重,刚好让全桌听见,“最重要的不是选对错,而是选了之后,能不能让日子继续开花。”
有人轻笑,像是觉得这话太虚。
婆婆没笑,只问:“那要是选错了呢?比如为了家庭放弃学业,值不值?”
洛倾颜指尖无意识滑进包里,触到那支钢笔的笔身。淡粉色水晶轻轻一颤,未及她转动笔帽,已自行泛起微光——她与顾逸尘之间的情感共鸣,早已超越了主动触发的界限。
她没看顾逸尘,却知道他在听。
“我妈妈种桂花,从不问哪一年的花开得最好。”她缓缓道,“她说,年年都有新芽,年年都有香气。错过一季,下一季照样开。人也一样,走过的路没法重来,但脚下的土还能种东西。”
她顿了顿,看向婆婆:“您记桂花种植图的时候,是不是也想着,总有一天能用上?”
婆婆的手在桌下微微一动。
“退学不是错。”洛倾颜声音更轻了些,“那是您当时的答案。就像现在,有人选择拼事业,有人选择顾家庭,没有标准分。重要的是,选了之后,有没有人记得你本来的样子。”
她说完,低头抿了口茶。茶面映着窗外的光,晃了晃,像一颗没落下的泪。
顾逸尘悄悄录下了这段话。他没动手机,只用拇指在备忘录界面点了录音键,声音轻得没人察觉。
婆婆没再追问,可眼神松了些。她夹了一筷子蒸鱼,放进洛倾颜碗里。
“逸尘小时候最怕吃鱼刺。”她忽然说,“你喂过他吃饭吗?”
洛倾颜一怔,随即笑了:“还没这个荣幸。不过,他喝咖啡我管得严,糖放多了会骂他。”
顾逸尘一愣,随即失笑:“我没喝多。”
“上个月你连着三天凌晨两点发邮件,咖啡杯堆在书房。”洛倾颜看他一眼,“我收过,倒过,也骂过。”
亲戚们笑出声。有人打趣:“这还没过门,就开始管了?”
“不是管。”洛倾颜摇头,“是心疼。他熬夜,我睡不着。他胃疼,我比他还慌。”
顾逸尘低头吃饭,耳尖微红。
婆婆看着他们,忽然又问:“那如果他要求你辞职呢?为了顾家,为了孩子,你愿意放下工作吗?”
这一问,像一块石头砸进池心。
顾逸尘猛地抬头,眼神紧绷。
洛倾颜却没慌。她放下筷子,从包里取出那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轻轻翻开。
那张手绘的桂花种植图静静躺在纸页间,铅笔线条清晰,角落的小花旁写着“九月开,香三旬”。
她将本子轻轻推到桌中央。
“您给我的这张图,我一直带着。”她说,“它告诉我,女人可以既温柔,又有主见。可以为家人洗手作羹汤,也可以在深夜翻市场数据,为他挡一次危机。”
她抬眼,直视婆婆:“爱不是谁为谁牺牲,是两个人都能活得完整。我能为他煮一碗暖胃的粥,也能在他开董事会前,递上一份精准的分析报告。”
她顿了顿,声音更稳:“就像您。您一边记桂花图,一边照顾这个家。您没放弃自己,也没亏待生活。我敬您,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满桌寂静。
婆婆盯着那张图,目光一寸寸抚过那些细密的标注。她没说话,手却慢慢伸出来,指尖轻轻压平纸角一处褶皱。
良久,她低声道:“……你比我当年勇敢。”
顾逸尘眼底一热。他想说什么,却最终只握住了洛倾颜的手。
洛倾颜回握,掌心温热。
饭局散后,亲戚们陆续离开。洛倾颜起身收拾自己的包,发现那支钢笔的水晶仍在微微发亮,像一颗不肯熄灭的小星。
婆婆站在廊下送人,忽然叫住她。
“那棵桂花,”她说,“种下去的时候,记得留三尺空隙。太挤,根长不开。”
洛倾颜点头:“我知道。阳光、风向、土质,我都记着。”
婆婆看了她一眼,没再说话,转身回了屋。
洛倾颜站在银杏树下,风卷起几片叶子掠过她的裙摆。她低头,看见包带边缘有一道细小的裂痕——是早上出门太急,拉链勾住了。
她没在意,只是轻轻抚平。
顾逸尘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温水:“累不累?”
“不累。”她笑,“就是有点饿。你妈做的红烧肉我没敢多吃,怕她觉得我贪吃。”
顾逸尘失笑:“我妈刚才问我,你有没有偷偷给她带过点心。”
“啊?”
“她说你每次来都空手,这次带了桂花标本,下次是不是该带点心了?”
洛倾颜睁大眼:“她……是在等我送吃的?”
“嗯。”顾逸尘点头,“她说,愿意常来的人,才值得留饭。”
洛倾颜愣住,随即眼眶发热。她仰头看天,云层裂开一道缝,阳光斜斜照下来,落在她睫毛上,像一粒金粉。
她没说话,只把头轻轻靠在他肩上。
顾逸尘抬手,替她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发。
客厅里,婆婆站在窗前,看着他们的剪影。她手里捏着一张纸,是洛倾颜早上留下的笔记本复印件——那页写着“那年您十七岁,第一次走进茶山,风也是这么暖”。
她指尖摩挲着字迹,忽然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旧铁盒。
盒子里是一叠泛黄的纸,最上面那张,是她年轻时画的另一张种植图,标题写着:“若我有女儿,当教她种三棵花。”
她抽出这张纸,轻轻折好,放进外套口袋。
风从窗外吹进来,掀动纸页一角。
她走出去,站在台阶上,看着远处那对年轻的身影。
洛倾颜正从包里拿出一支笔,低头在本子上写什么。
笔身镶嵌的淡粉色水晶,在阳光下闪了一下,像一颗终于落定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