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上的梧桐叶滑落后,留下一道水痕,像谁用指尖匆匆划过玻璃。洛倾颜发动引擎,没有回头。
清晨六点四十分,天光已亮透。她把车停在超市侧门,拎出一个保温袋,里面是刚熬好的山药粥,还有一小碟腌萝卜和蒸蛋。她没打电话,也没按门铃,只将饭盒轻轻放进顾母公寓门口的置物架,附上一张便签:“今天降温,粥温着到九点。”字迹清秀,不张扬,像每日晨起的第一缕光。
她转身离开时脚步很轻,仿佛怕惊扰屋里尚未醒来的寂静。那饭盒她连续送了三天,从未被拒,也从未被回应。第四天清晨,她再来时,发现饭盒已挪进屋内,盖子整齐叠放在一旁,碗筷洗过,晾在厨房窗台。
她没停下来看,只是嘴角微动,转身走向公司。
会议室里空调开得足,她坐在后排,笔记本摊开,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项目复盘会进行到一半,主管突然点名:“这部分数据核对,谁来负责?”没人应声。她合上笔帽,举手:“我来。”
三小时后,她将一份零误差的报表交到主管手中。表格清晰,标注严谨,连颜色分区都符合公司视觉规范。主管翻完,抬头看了她一眼:“最近很稳。”
她点头,没多话。回到工位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顾逸尘发来的消息:“妈说你送的粥太稠,下次少熬五分钟。”
她盯着那条消息看了两秒,回了个“好”字,顺手把手机倒扣在桌上。窗外阳光斜照进来,照在桌角那个素色信封上。她没再看它一眼,只打开电脑,点开名为“清和苑日常维护记录”的文档,更新了一条:
“10月12日,桂树主干发现轻微虫蛀,已清理并涂抹防护剂。”
周三上午十点整,她准时出现在老宅门前。手套、小刷、喷壶、记录本,一样不少。桂树高大,枝叶繁茂,她蹲在树根处,一点一点清理缝隙里的枯屑。风吹过,落叶飘在肩头,她也不拂。
她不知道的是,二楼书房的窗帘微微拉开了一条缝。
当天傍晚,她接到药房电话,说顾母常吃的护膝膏药全市断货。她挂了电话,立刻上网查厂家信息,辗转联系到郊区直营店,自费买下两盒,又托人用同城急送寄出。发货时,她在备注栏写:“天气转凉,请注意关节保养。”没有署名,但选的药是顾母惯用的老牌子,剂量也一致。
三天后,顾逸尘回家吃饭,看见茶几上那份外卖单,皱眉:“这药谁买的?”
顾母正翻书,头也没抬:“不知道。”
“可这牌子……您只认这家。”
她翻页的手顿了顿:“东西对,人不对,也白搭。”
顾逸尘没再问,但那张单子一直留在茶几上,直到一周后才被收进抽屉。
周五下午,洛倾颜正在整理项目资料,手机弹出一条日历提醒:“清和苑屋顶巡查。”她起身收拾包,顺手把那封角被折过的信封放进最里层。电梯下行时,她摸了摸笔身,水晶泛着淡淡的银光。她没启动“情感洞察”,只是轻轻摩挲笔帽,像在确认某种存在。
老宅的屋顶年久失修,她踩着梯子上去,一块块检查瓦片。秋风大,吹得裙摆翻飞,她一手扶着屋檐,一手拿着记录本,逐项标注漏水点。突然,指尖被一片翘起的瓦楞划破,血珠渗出来。她没在意,撕下一张纸巾按住,继续往前走。
她没看见,院子门口站着一个人。
顾逸尘站了很久。他没上楼,也没出声,直到她下来,才从树后走出来,手里拿着工具箱。
“下次叫我。”他说。
她抬头,笑了笑:“你开会。”
“可你不是一个人该扛的。”他声音低,却很稳。
她没接话,只是把手套递过去:“主屋东侧有三片松动,得换瓦。”
他接过,盯着她指尖的伤:“疼吗?”
“小口子。”她缩回手,“比划伤更疼的是看不见的努力。”
他沉默片刻,忽然说:“我妈今天把粥热了。”
她一怔。
“她说太稠,其实是怕凉太快。”他看着她,“你做的每件事,她都知道。”
她低头整理工具箱,没说话。
“可她不说。”他声音沉下来,“她觉得说出口,就输了。”
她抬眼看他:“我不是在赢什么。”
“我知道。”他点头,“但她在怕。”
她没问怕什么。她只说:“我不急。”
那天晚上,她回到家,泡了杯热茶,打开电脑,把“屋顶修缮预算”列进文档。写完,她起身去厨房洗杯子,路过书桌时,目光落在那支笔上。水晶安静地泛着光,像在等待什么。
她没碰它。
第二天清晨,她照例去送早餐。这次是小米南瓜粥,配了软糯的红豆糕。她放下饭盒,正要转身,门忽然开了。
顾母站在门内,穿着浅灰的家居服,目光落在她手上。
“今天怎么这么早?”她问。
“怕粥凉。”她答。
顾母看了她一眼,伸手把饭盒拿进去。关门之前,她说:“红豆糕,别放糖。”
她点头:“记住了。”
回到车上,她靠在椅背上,闭了闭眼。阳光照进来,暖得让人想哭。她没哭,只是打开手机,删掉了草稿箱里那封写了又删的信。
第三天,她收到一条短信,是顾逸尘发的:“妈问,桂树明年开花前,要不要提前施肥?”
她看着那条消息,很久没回。最后只回了一个字:“要。”
第四天,她正在公司开会,手机震动。是物业来电:“洛小姐,您上周提交的《清和苑维护方案》,我们已经收到顾女士的确认回执了。”
她握着手机,指尖微颤。
“她说……”物业顿了顿,“让您以后直接进书房拿钥匙。”
她没说话,只轻轻“嗯”了一声。
挂了电话,她翻开笔记本,取出那支笔。水晶泛起一丝极淡的粉光,像晨雾里初绽的花。她没写什么,只是把笔轻轻放在“维护记录”文档旁。
下班时,她绕路去了趟花市,买了一小盆桂花苗。回家后,她找出一个旧陶盆,换土、栽种、浇水,动作轻柔。种完,她把花盆放在阳台,对着夕阳。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顾逸尘。
“我妈今天翻了你上次送的维护记录。”他说,“她用红笔,在‘每月巡查’那条旁边,画了个圈。”
她听着,没出声。
“她还说……”他顿了顿,“下次修屋顶,别自己上去。”
她笑了下:“我知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颜颜。”他忽然叫她名字。
“嗯?”
“你有没有想过,她不是不接受你,是不敢接受你?”
她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那就让我一直在这儿。”
风从阳台吹进来,掀动窗帘,桂花苗的叶子轻轻晃动。她起身去关窗,手刚触到玻璃,手机又响了。
是顾母发来的短信。
只有一个字:
“药,收到了。”
清晨六点四十分,天光已亮透。她把车停在超市侧门,拎出一个保温袋,里面是刚熬好的山药粥,还有一小碟腌萝卜和蒸蛋。她没打电话,也没按门铃,只将饭盒轻轻放进顾母公寓门口的置物架,附上一张便签:“今天降温,粥温着到九点。”字迹清秀,不张扬,像每日晨起的第一缕光。
她转身离开时脚步很轻,仿佛怕惊扰屋里尚未醒来的寂静。那饭盒她连续送了三天,从未被拒,也从未被回应。第四天清晨,她再来时,发现饭盒已挪进屋内,盖子整齐叠放在一旁,碗筷洗过,晾在厨房窗台。
她没停下来看,只是嘴角微动,转身走向公司。
会议室里空调开得足,她坐在后排,笔记本摊开,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项目复盘会进行到一半,主管突然点名:“这部分数据核对,谁来负责?”没人应声。她合上笔帽,举手:“我来。”
三小时后,她将一份零误差的报表交到主管手中。表格清晰,标注严谨,连颜色分区都符合公司视觉规范。主管翻完,抬头看了她一眼:“最近很稳。”
她点头,没多话。回到工位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顾逸尘发来的消息:“妈说你送的粥太稠,下次少熬五分钟。”
她盯着那条消息看了两秒,回了个“好”字,顺手把手机倒扣在桌上。窗外阳光斜照进来,照在桌角那个素色信封上。她没再看它一眼,只打开电脑,点开名为“清和苑日常维护记录”的文档,更新了一条:
“10月12日,桂树主干发现轻微虫蛀,已清理并涂抹防护剂。”
周三上午十点整,她准时出现在老宅门前。手套、小刷、喷壶、记录本,一样不少。桂树高大,枝叶繁茂,她蹲在树根处,一点一点清理缝隙里的枯屑。风吹过,落叶飘在肩头,她也不拂。
她不知道的是,二楼书房的窗帘微微拉开了一条缝。
当天傍晚,她接到药房电话,说顾母常吃的护膝膏药全市断货。她挂了电话,立刻上网查厂家信息,辗转联系到郊区直营店,自费买下两盒,又托人用同城急送寄出。发货时,她在备注栏写:“天气转凉,请注意关节保养。”没有署名,但选的药是顾母惯用的老牌子,剂量也一致。
三天后,顾逸尘回家吃饭,看见茶几上那份外卖单,皱眉:“这药谁买的?”
顾母正翻书,头也没抬:“不知道。”
“可这牌子……您只认这家。”
她翻页的手顿了顿:“东西对,人不对,也白搭。”
顾逸尘没再问,但那张单子一直留在茶几上,直到一周后才被收进抽屉。
周五下午,洛倾颜正在整理项目资料,手机弹出一条日历提醒:“清和苑屋顶巡查。”她起身收拾包,顺手把那封角被折过的信封放进最里层。电梯下行时,她摸了摸笔身,水晶泛着淡淡的银光。她没启动“情感洞察”,只是轻轻摩挲笔帽,像在确认某种存在。
老宅的屋顶年久失修,她踩着梯子上去,一块块检查瓦片。秋风大,吹得裙摆翻飞,她一手扶着屋檐,一手拿着记录本,逐项标注漏水点。突然,指尖被一片翘起的瓦楞划破,血珠渗出来。她没在意,撕下一张纸巾按住,继续往前走。
她没看见,院子门口站着一个人。
顾逸尘站了很久。他没上楼,也没出声,直到她下来,才从树后走出来,手里拿着工具箱。
“下次叫我。”他说。
她抬头,笑了笑:“你开会。”
“可你不是一个人该扛的。”他声音低,却很稳。
她没接话,只是把手套递过去:“主屋东侧有三片松动,得换瓦。”
他接过,盯着她指尖的伤:“疼吗?”
“小口子。”她缩回手,“比划伤更疼的是看不见的努力。”
他沉默片刻,忽然说:“我妈今天把粥热了。”
她一怔。
“她说太稠,其实是怕凉太快。”他看着她,“你做的每件事,她都知道。”
她低头整理工具箱,没说话。
“可她不说。”他声音沉下来,“她觉得说出口,就输了。”
她抬眼看他:“我不是在赢什么。”
“我知道。”他点头,“但她在怕。”
她没问怕什么。她只说:“我不急。”
那天晚上,她回到家,泡了杯热茶,打开电脑,把“屋顶修缮预算”列进文档。写完,她起身去厨房洗杯子,路过书桌时,目光落在那支笔上。水晶安静地泛着光,像在等待什么。
她没碰它。
第二天清晨,她照例去送早餐。这次是小米南瓜粥,配了软糯的红豆糕。她放下饭盒,正要转身,门忽然开了。
顾母站在门内,穿着浅灰的家居服,目光落在她手上。
“今天怎么这么早?”她问。
“怕粥凉。”她答。
顾母看了她一眼,伸手把饭盒拿进去。关门之前,她说:“红豆糕,别放糖。”
她点头:“记住了。”
回到车上,她靠在椅背上,闭了闭眼。阳光照进来,暖得让人想哭。她没哭,只是打开手机,删掉了草稿箱里那封写了又删的信。
第三天,她收到一条短信,是顾逸尘发的:“妈问,桂树明年开花前,要不要提前施肥?”
她看着那条消息,很久没回。最后只回了一个字:“要。”
第四天,她正在公司开会,手机震动。是物业来电:“洛小姐,您上周提交的《清和苑维护方案》,我们已经收到顾女士的确认回执了。”
她握着手机,指尖微颤。
“她说……”物业顿了顿,“让您以后直接进书房拿钥匙。”
她没说话,只轻轻“嗯”了一声。
挂了电话,她翻开笔记本,取出那支笔。水晶泛起一丝极淡的粉光,像晨雾里初绽的花。她没写什么,只是把笔轻轻放在“维护记录”文档旁。
下班时,她绕路去了趟花市,买了一小盆桂花苗。回家后,她找出一个旧陶盆,换土、栽种、浇水,动作轻柔。种完,她把花盆放在阳台,对着夕阳。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顾逸尘。
“我妈今天翻了你上次送的维护记录。”他说,“她用红笔,在‘每月巡查’那条旁边,画了个圈。”
她听着,没出声。
“她还说……”他顿了顿,“下次修屋顶,别自己上去。”
她笑了下:“我知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颜颜。”他忽然叫她名字。
“嗯?”
“你有没有想过,她不是不接受你,是不敢接受你?”
她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那就让我一直在这儿。”
风从阳台吹进来,掀动窗帘,桂花苗的叶子轻轻晃动。她起身去关窗,手刚触到玻璃,手机又响了。
是顾母发来的短信。
只有一个字:
“药,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