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气浓重,晨日初升。
厮杀暂停。
持续了数十个昼夜的狂暴攻防,仿佛被这浓雾按下了暂停键。
城墙上下,尸骸枕藉,断刃残旗浸泡在暗红的泥泞里。
筋疲力竭的喘息声、压抑不住的呻吟声,取代了震耳欲聋的喊杀与金铁交鸣。
无论是守军,还是攻城锐士,此刻都已被榨干了最后一丝气力,如同被抽去了筋骨,瘫软在冰冷的砖石与血泊之中。
城墙上,西凉兵们倚着冰冷的墙垛,或坐或躺,目光空洞。
本应是打扫战场、收殓袍泽遗骸的时刻,却无人动弹。
刺鼻的死亡气息弥漫,身边倒卧的,可能就是昨夜还在互相笑骂的同袍,此刻却已肢体残缺,面容凝固在最后的惊恐或狰狞里。
疲惫超越了恐惧,麻木覆盖了悲伤。
李傕强撑着站直身体。
那双曾令群豪胆寒的锐利鹰眸,此刻也布满了血丝,黯淡无光,眼窝深陷,透出难以掩饰的疲惫。
环视四周瘫倒一片的部众,他罕见地没有如往常般厉声呵斥驱赶。
他知道,这些跟随他杀入长安、攫取滔天富贵的狼崽子们,骨头里的凶性也快被这无休止的绞杀磨尽了。
他沉默地转身,沿着满是血污和碎石的阶梯,一步步走下城墙。
内城空地上,他直属的精锐亲兵营尚能勉强维持着队列,但也个个甲胄残破,脸上是难以掩饰的萎靡。
李傕清了清干涩刺痛的喉咙,一股浓重的铁锈味涌上。
他开口,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纸摩擦,却带着一种困兽犹斗的狠戾:
“兄弟们!”
他扫视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疲惫面孔,“看看你们脚下!看看四周!这长安城,这大汉帝国的京师,这汇聚了天下财富的宝库,如今还牢牢攥在我们西凉儿郎的手心里!”
他猛地张开双臂,仿佛要将整座城池拥入怀中,声音陡然拔高,带着蛊惑人心的狂热:“想想未央宫里的金玉!想想那些公卿府邸里堆积如山的珍宝、娇滴滴的美人儿!泼天的富贵,就在眼前!只要守住了这座城,这些,就都是你们的!想要多少田地、多少仆役、多少美妾?守住长安,唾手可得!”
他话锋一转,指向城外被浓雾遮蔽的方向,脸上挤出狰狞的冷笑:“我知道,你们在怕!怕城外那些不知死活的朝廷鹰犬!怕那个打着为叔报仇旗号的王匡小儿!可睁开眼看看!”
他猛地指向身后城墙,“看看那城墙根下,是谁的尸体?!是他们!是那些攻城的杂碎!哪一天不是他们丢下的尸首比我们多?他们的血,快要把护城河都染透了!”
“城中粮草足够我们用上两年!两年啊!他们耗不起的!”
这番话,如同在即将熄灭的炭堆里猛地浇上了一瓢滚油。
许多原本眼神麻木的士兵,瞳孔深处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弱的火苗。
那是对生存的渴望,更是对李傕描绘的金山银海、醇酒美人的贪婪想象。
是啊,只要熬下去,熬到外面的敌人撑不住,这长安的富贵,就能真正落袋为安了!
疲惫的身躯里,似乎又榨出了一点点支撑下去的气力。
一直侍立在侧的副将立刻捕捉到这微妙的气氛变化,振臂高呼,声嘶力竭:“主公英明!说得对!长安城高池深,固若金汤!王匡那点人马,给他十年也攻不进来!我们西凉男儿,守得住!”
“攻不进!”
“攻不进!攻不进!”
空地上一部分被煽动起来的士兵,也跟着嘶吼起来,声音虽然参差不齐,带着嘶哑,却汇聚起一股垂死挣扎般的凶悍气势。
李傕满意地看着这重新被点燃的士气,他知道这很脆弱,但眼下足够了。他必须立刻利用这短暂提振起来的力量,完成下一步关键部署。
他再次开口,声音压过嘈杂:“我知道兄弟们也累了!接下来的仗,不能光靠我们自己硬顶!这长安城里,有的是两条腿的牲口,那些贱民!我要你们,”他手指点向几个校尉,“立刻带人,挨家挨户,给我去征发!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我拉上城墙!让他们去搬滚木礌石!让他们去填壕沟!让他们去挡敌人的箭矢刀枪!”
李傕的脸上浮现出残忍而狡诈的笑容:“到时候,兄弟们只需提着战刀,在后面督战!哪个贱民敢后退一步,或是偷奸耍滑,立斩不赦!让他们用命去填!用他们的骨头,去磨钝敌人的刀锋!这样,我们就能养精蓄锐,在最关键的时候,给敌人致命一击!明白吗?!”
“能不能完成任务!”
李傕嘶哑的声音在空地上传开,煽动每一个西凉兵心中的欲望。
“喏!主公放心!” “保证把全城的壮丁都给您抓来!” 应答之声此起彼伏,比刚才“攻不进”的呐喊显得更加急切和有力。
“好!出发!”
李傕重重一挥手,仿佛抽出了无形的战鞭。
各部将官立刻吆喝起来,带着手下兵丁,如狼似虎般冲入死寂一片的街巷之中。
沉重的脚步声、粗暴的砸门声、惊恐的哭喊声,瞬间撕裂了长安城短暂的平静。
…………
就在李傕于内城空地煽动部众、西凉兵开始满城搜刮民夫的同时,另一股无声的暗流,也在浓雾笼罩的长安城内悄然涌动。
朔风卫,如同鬼魅般渗透在城内的各个角落。
几个侥幸躲过兵灾的闲汉正缩在角落,就着浑浊的劣酒啃着硬饼。
一个穿着不起眼葛布短褐的汉子,凑到跟前,压低声音,带着神秘和一丝“我消息灵通”的得意说道。
“嗯?你从哪儿听来的的消息?”
同桌的汉子果然被勾起了兴趣,停下咀嚼,警惕地看了看四周,也压低声音反问。
“嘿,你还不信!昨夜有个郭汜手下的校尉,来我家隔壁莲妮家潇洒,听得我心痒难耐!后半夜他走了之后,我又上门,听那莲妮儿亲口说的!”
短褐汉子咂了一口劣酒,挤眉弄眼,绘声绘色:“那校尉喝多了,抱着莲妮儿吹嘘,说什么‘这破长安守不住了’、‘郭将军早就跟朝廷那边搭上线了’、‘只等时机一到,就献了东门,大家都有条活路,说不定还能捞点赏钱’!啧啧,你是没听见,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是吗!莲妮技术怎么样?”
听者的反应却让朔风卫甲差点被酒呛到。
正在胡扯的朔风卫闻言一僵,你他娘的,怎么抓的重点?重点是技术吗?
朔风卫甲心中暗骂,脸上却不得不堆起同样猥琐的笑容,含糊道:“嗨,老兄,技术……那自然是好的,不然怎么留得住那些军爷?不过现在说这个干嘛?重点是郭将军要投诚啊!这消息要是真的,咱们是不是也能跟着沾点光?总比跟着李傕那疯子一起陪葬强吧?”
他强行把话题拽了回来,又故作神秘地补充,“这事儿可千万别乱传,我也是看你投缘才说的,传出去要掉脑袋的!”说罢,匆匆起身,消失在雾气里,留下那汉子一脸震惊地消化着这个“惊天秘闻”,心思早已从莲妮的技术飘到了“郭汜投降”带来的活命可能上。
西城靠近城墙根的一处残破民宅后墙,一个西凉小兵捂着肚子,慌慌张张地找到个相对僻静的角落。
就在他准备“一泻千里”的当口,头顶的院墙豁口处,“啪嗒”一声轻响,一个竹片,不偏不倚,正好掉在他面前的地上。
小兵一愣,四下看无人影。
他正恼火出来得急,没带够刮屁股的厕筹!
当下也顾不得细看,抓起那竹片,开始了“噼里啪啦”。
一通舒爽之后,小兵长长吁了口气。
他随手拿起那片充当了厕筹的竹片,准备刮拭干净。
手指摩挲间,借着熹微的晨光,他忽然觉得这竹片似乎过于光滑整齐,不像随手捡的破烂。
他下意识地凑近了些,眯起眼睛仔细看。竹片上用尖锐之物刻着几行小字,歪歪扭扭,但他目不识丁,只能勉强辨认出其中一个反复出现、笔画简单、在军中看得最多的字。
那是“杀”字!
“杀什么?还得去找什长去!他识字!”
杀?杀谁?为什么要刻在竹片上扔下来?
小兵虽然愚钝,但也知道这绝非寻常厕筹。
联想到城内的紧张气氛,他心头警铃大作,也顾不上屁股还没擦干净,胡乱刮了几下,提起裤子,紧紧攥着那竹片,脸色发白地就去找自己的什长。
什长是队里唯一认识几个字的“文化人”。
那什长正靠在墙根打盹,被小兵叫醒,不耐烦地接过那还带着些许异味和污迹的竹片。
起初只是随意一瞥,但当他看清上面刻的字迹时,睡意瞬间飞到了九霄云外,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股寒气直冲脑门!
“李傕要杀樊稠!”
顿时冷汗攀上后背,一脸严肃道:“这东西你哪来的?”
什长猛地抬头,死死盯住小兵,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后背的冷汗已经浸湿了内衬。
小兵被什长的脸色吓住了,结结巴巴地把在墙角“方便”时竹片从天而降的经过说了一遍。
什长不敢怠慢,当即上报。
屯将报军侯,司马报校尉,校尉面见樊稠,呈上竹片!
樊稠接过竹片,仅仅扫了一眼,就从榻上坐起身来。
目光扫过校尉面庞,开口询问:“从何得来?”
他的目光如同刀子般在校尉脸上刮过,声音低沉。
校尉不敢隐瞒,将小兵发现竹片的过程,以及自己层层上报的经过简要陈述。
樊稠没有立刻发作。
他能在西凉军这个虎狼窝里混到今天的位置,绝非一般莽夫。
他强压下翻腾的杀意,对校尉挤出一个赞许的笑容。
“此事记你一功!回去加紧防守!不得懈怠!”
“谢将军!”
校尉如蒙大赦,连忙躬身行礼,退了出去。
校尉一走,樊稠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只剩下铁青和阴沉。
他立刻召来自己最倚重的两位幕僚,闫先生和周先生。
两个幕僚看了也是一惊。
“将军,此物来历不明,不可轻信但也不可不防!”
闫先生率先开口,语气极其慎重:“此物突然出现,甚是蹊跷。恐是敌人离间之计,意图使我军内部生乱,自相残杀。”
“正是!!”
年轻的周先生立刻附和,但紧接着话锋一转,眼神锐利:“闫公所言甚是,然则,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将军请细思,近来战事,是否透着古怪?”
“先生有何见解?”
周处上前一步,条理清晰地分析:
“一者是有侠义之士得知李傕要害将军,仗义提醒。”
“二者,有人要挑拨主公与李傕的关系!或为离间之计!”
闫先生补充道,脸色同样凝重:“无论哪一种,此物出现,都意味着将军处境已危如累卵!若为离间,说明敌人已将矛头指向将军;若为示警,则……则李傕恐真有此心!”
樊稠闻言缓缓点头,转念万千,追问道:“樊稠一介武人,有今日成就皆赖二位相助。”
“眼下,我等前途何在?”
闫先生再次拿起竹片,摩挲着上面的刻痕,长叹一声:“将军,老朽思虑再三,还是倾向于认为,此乃离间之计!”
“如何肯定?”
“早有征兆!”
闫先生目光炯炯:
“王匡携天命而来,攻打长安,只是猛攻李傕、李蒙!却放松对将军所守的西门、郭汜所守东门的进攻!”
周处走到简陋的城防图前,用手指点着:“此乃阳谋!刻意制造不公!李傕、李蒙部损失惨重,日夜承受巨大压力,必然心生怨怼,认为将军与郭将军袖手旁观,保存实力!而李傕此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久处此境,岂能不迁怒于他人?尤其是……”
他看向樊稠,意味深长,“尤其是将军您!”
“此举阳谋,却能使人心生隙。”
樊稠闻言,恍然大悟,重重点头。
闫先生捻须,忧心忡忡:“李傕为人,刻薄寡恩,记恨之心尤重。将军拒其借兵,无异于雪上加霜。如今他损兵折将,实力大损,而我军相对完整。他岂能不疑惧将军坐大?岂能不忌惮将军手中这支兵马?将军啊,昔日牛辅麾下魏单之事,殷鉴不远啊!”
樊稠想起魏单杀牛辅投奔李傕郭汜,结果被两人设宴诱杀、瓜分其部众的旧事,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升起。他自忖有亲兵护卫,李傕轻易动他不得。
樊稠点头:“我身处重兵保护之中,李傕要杀我也难!”
本来到这里也就罢了。
奈何有一李傕麾下屯将来见樊稠。
门外亲兵忽然来报:“将军,营外有一人自称是将军同乡,名叫何小,说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
樊稠眉头一皱:“何小?……带他进来!” 何小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确实是凉州老家的同村。
不多时,一个穿着李傕部兵服、神色仓皇的汉子被带了进来,一见樊稠,“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
“樊将军,我有要事相告!”
樊稠皱眉:“何事?”
那何小上前一步道:“你我乃是同村,我不敢欺瞒!”
“昨夜敌军攻城,我正在城墙上,偶然听到李将军说……说……”
见何小犹犹豫豫,樊稠有些烦躁:“要说便说,何必婆婆妈妈!”
何小仿佛被吓到,猛地磕了个头,带着哭腔嘶喊道:“李傕说:‘樊稠这厮,拥兵自重,见死不救,实为心腹大患!此獠不除,我等迟早为其所害!待这波攻势稍歇,长安若能守住,我必寻机诛杀樊稠,夺其兵马!’胡封那厮还在旁边附和说‘正该如此’!!”
“什么!”
樊稠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眼前发黑!
若是原来,樊稠还要迟疑三分,可是有竹片示警在前,樊稠心中已经信了十分!
他猛地拔出腰间佩刀,“锵啷”一声砍在案几一角,木屑纷飞!
双眼死死盯着何小:“此言当真?!若有半句虚言,我活剐了你!”
“当真!千真万确!将军!”
何小磕头如捣蒜,额头都见了血:
“如今我擅自离营,已经无处可去,还请将军收留!”
说完,何小拜倒在地。
他上前扶起何小,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承诺:“何小,你今日报信之功,我樊稠记下了!从今往后,你就跟在我身边,做我的亲兵!只要有我樊稠一口吃的,就绝少不了你的富贵!”
何小感激涕零,再次拜谢。樊稠命人带他下去安置,赐予衣物饮食,严加看管。
何小退下,密室中只剩下樊稠和两位心腹幕僚。
樊稠将何小所言一字不落地复述了一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两个幕僚面色凝重:“将军!事危矣!”
何小的出现,几乎坐实了李傕的杀心!
这已不再是猜测,而是迫在眉睫的生死危机!
周先生语速极快,分析着局势:“李傕、李蒙两部经此消耗,可用之兵恐已不足万人,且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反观将军,麾下尚有一万余可战之兵。李傕向来视兵权如命,如今实力大损,而将军实力犹存,此消彼长之下,他焉能不惧?焉能不生出觊觎之心?他欲杀将军夺兵,绝非虚言恫吓,实乃其当前困境下的必然选择!”
樊稠心中气火横生,背生冷汗:“先生何以教我?”
“眼下将军有三条路可以走。”
闫先生率先开口,竖起三根手指。
“先生请讲!”
“一是与李傕认错讲和,交出兵马伏低做小,征求李傕宽恕!”
不等闫先生讲完,樊稠拍案而起:“李傕欺我久矣,安能做断脊之犬!”
这条路,他连想都没想过。
闫先生再次开口:“二是趁夜弃城,领麾下精锐人马撤回凉州,占城割据一方!将军可趁夜突围而出,沿渭水西走,退回凉州故地。凉州地广人稀,诸羌混杂,以将军之能称雄一方,并非难事。可保性命无虞,亦不失富贵。”
樊稠脸上露出挣扎之色。退回凉州?那苦寒之地,如何能与眼前长安的繁华相比?舍弃这唾手可得的泼天富贵,他实在心有不甘!
而且,突围路上,也必遭李傕、郭汜乃至朝廷大军的追击堵截,风险极大。
闫先生见状又道:“三是起兵反李,投靠朝廷!”
周处目光灼灼地看着樊稠:“此乃上策,亦是险策!将军可反戈一击,与城外朝廷大军里应外合!诛杀李傕、李蒙,献出西门乃至长安城!此乃不世之功!”
樊稠眉头拧的更紧了:“朝廷围杀我等凉州军,毫不留情,我等若是投降,必然没有好下场!”
周先生摇头道:“非也!将军可曾听闻,那车骑将军王匡此来一是领了天子的旨意,二是要为他叔父司徒王允报仇?”
“是有耳闻。”
周先生上前一步,压低声音,条分缕析:“将军所言,乃常人之见!然则,细究其行,可知其心!其一,王匡奉天子明诏讨逆,此乃大义名分!其首要目标,乃是祸乱京师、劫持天子的李傕、郭汜等人!此为其公!其二,为其叔父王允报仇,此为其私!然则,杀王允者,主谋乃是李傕!是李傕下令围攻皇宫,是李傕下令搜捕王允并将其处死!将军您当时虽在长安,但并未直接参与围攻皇宫,更未亲手加害王司徒!此乃关键!”
周先生指着城防图,加重语气:“将军请看!王匡数十日猛攻,皆集火于南门、东北角楼!那是李傕、李蒙的防区!而对将军之西门、郭汜之东门,攻势则缓和许多!这难道仅仅是战术选择?非也!此乃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他王匡最恨的是谁!他首要复仇的目标是谁!正是李傕!只要将军能助其诛杀首恶李傕,献城立功,这便是天大的投名状!足以抵消将军此前附逆之罪!朝廷为彰其宽大,为安凉州之心,也必定会厚待将军,以示招抚!”
樊稠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周先生的分析入情入理,点醒了他。
王匡此人,他确有接触,虽为敌对,但也知此人重然诺,非反复无常之辈。
更重要的是,周处点出的“主谋是李傕”、“王匡主攻李傕”这两点,如同拨云见日,让他看到了活路和更大的富贵可能!献城之功,诛杀首逆之功,这足以让他洗白上岸,甚至更上一层楼!
喜悦过后,谨慎的疑虑再次浮现。万一王匡恨意难消,不接受投降呢?那自己可就真成了送上门的肥肉了。
闫先生呵呵一笑:“将军可派一能言善辩之士,趁夜去见王匡,事成与否,定有计较。”
樊稠思量许久,目光在两位幕僚脸上扫过,定下主意:“就依二位先生所言!选第三条路!”
闻言周先生面上露出笑容,站起身来:“周处久受将军厚待,愿献三寸不烂之舌,去敌营走一遭!”
樊稠动容:“先生大义!”
…………
与此同时,长安城东,占据长乐宫作为行辕的郭汜气息粗重:“传我命令!再有乱传谣言者,无需调查,直接斩杀!”
从清晨开始,各种版本的流言就如同瘟疫般在东城守军和残余百姓中疯狂传播。
有人说郭汜早就秘密联络了朝廷使者;有人说郭汜不满李傕专横,准备献东门投降;甚至有人说郭汜已经和王匡谈好了条件,只等时机一到就动手……传得有鼻子有眼,细节丰富。
恐慌、猜疑、甚至一丝隐秘的期待,在疲惫不堪的守军中迅速蔓延。
三人成虎!说得多了,连郭汜自己的部下都信以为真。
更让郭汜心惊肉跳的是,这些谣言似乎并非空穴来风!他麾下的一些中下层军官,看他的眼神都变得闪烁起来,带着询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希冀?
连日常的城防巡视都透着一股懈怠和敷衍。
这种无声的变化,比敌人的刀箭更让他感到恐惧和愤怒!
当然,也从某些程度上反映出将士们心中渴望。
结束这场毫无希望的战争,活下去!
这种弥漫的厌战和求生欲,成了谣言最肥沃的土壤。
而在长安城相对偏僻的明光宫废墟深处,一场无声的渗透已然完成。
殿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陈腐的气息。
数十名沉默如山、甲胄染尘却眼神锐利如刀的战士,静静地伫立在阴影中。
为首一人,身形魁梧,面容冷峻如铁,正是王匡麾下以治军严谨、攻防无双着称的陷阵将军,高顺。
昨夜破开铁栅之后,高顺领千员陷阵士一路急行,趁着城头鏖战,成功进入长安城中。
长安甲十二向高顺行礼,低声汇报:“高将军,各部已按计划潜入,分散于明光宫三处偏殿及后苑废墟中,隐蔽完好,未被守军察觉。朔风卫正全力配合,散播流言,搅乱敌心,目前效果显着,李、郭、樊之间猜忌已深。”
高顺听完汇报,冷硬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神深处闪过一丝锐芒。
他走到残破的窗棂边,望向北方李蒙防区所在的方向。
他转过身,声音低沉却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清晰地传入殿内每一名陷阵士的耳中:
“主公将令已至!今夜子时,城外大军将倾尽全力,猛攻北门!主公亲临阵前督战,誓破此城!此乃决死之战!”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坚毅的脸庞,“我陷阵营,乃主公手中最锋利的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夜,便是尔等报效主公,扬我陷阵威名之时!待城外攻势最烈、敌军焦头烂额之际,便是我等雷霆出击,大破城门之时!”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殿内冰冷的空气和战士们的杀意一同吸入肺腑,然后猛地吐出四个字,如同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陷阵之志!”
殿内所有陷阵士,无论明处暗处,同时挺直了腰背,握紧了手中兵刃,一股压抑到极致、即将喷薄而出的杀气瞬间弥漫开来!
“有死无生!”
浓雾笼罩的长安城,在短暂的死寂之后,暗流汹涌,杀机四伏。
李傕的疯狂、樊稠的决绝、郭汜的焦躁、高顺的潜伏、朔风卫的游走……
各方势力如同绷紧的弓弦,只待那致命的一箭射出。
城外,王匡已经来到张济大营之中。
只等夜幕降临,战鼓响起!
厮杀暂停。
持续了数十个昼夜的狂暴攻防,仿佛被这浓雾按下了暂停键。
城墙上下,尸骸枕藉,断刃残旗浸泡在暗红的泥泞里。
筋疲力竭的喘息声、压抑不住的呻吟声,取代了震耳欲聋的喊杀与金铁交鸣。
无论是守军,还是攻城锐士,此刻都已被榨干了最后一丝气力,如同被抽去了筋骨,瘫软在冰冷的砖石与血泊之中。
城墙上,西凉兵们倚着冰冷的墙垛,或坐或躺,目光空洞。
本应是打扫战场、收殓袍泽遗骸的时刻,却无人动弹。
刺鼻的死亡气息弥漫,身边倒卧的,可能就是昨夜还在互相笑骂的同袍,此刻却已肢体残缺,面容凝固在最后的惊恐或狰狞里。
疲惫超越了恐惧,麻木覆盖了悲伤。
李傕强撑着站直身体。
那双曾令群豪胆寒的锐利鹰眸,此刻也布满了血丝,黯淡无光,眼窝深陷,透出难以掩饰的疲惫。
环视四周瘫倒一片的部众,他罕见地没有如往常般厉声呵斥驱赶。
他知道,这些跟随他杀入长安、攫取滔天富贵的狼崽子们,骨头里的凶性也快被这无休止的绞杀磨尽了。
他沉默地转身,沿着满是血污和碎石的阶梯,一步步走下城墙。
内城空地上,他直属的精锐亲兵营尚能勉强维持着队列,但也个个甲胄残破,脸上是难以掩饰的萎靡。
李傕清了清干涩刺痛的喉咙,一股浓重的铁锈味涌上。
他开口,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纸摩擦,却带着一种困兽犹斗的狠戾:
“兄弟们!”
他扫视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疲惫面孔,“看看你们脚下!看看四周!这长安城,这大汉帝国的京师,这汇聚了天下财富的宝库,如今还牢牢攥在我们西凉儿郎的手心里!”
他猛地张开双臂,仿佛要将整座城池拥入怀中,声音陡然拔高,带着蛊惑人心的狂热:“想想未央宫里的金玉!想想那些公卿府邸里堆积如山的珍宝、娇滴滴的美人儿!泼天的富贵,就在眼前!只要守住了这座城,这些,就都是你们的!想要多少田地、多少仆役、多少美妾?守住长安,唾手可得!”
他话锋一转,指向城外被浓雾遮蔽的方向,脸上挤出狰狞的冷笑:“我知道,你们在怕!怕城外那些不知死活的朝廷鹰犬!怕那个打着为叔报仇旗号的王匡小儿!可睁开眼看看!”
他猛地指向身后城墙,“看看那城墙根下,是谁的尸体?!是他们!是那些攻城的杂碎!哪一天不是他们丢下的尸首比我们多?他们的血,快要把护城河都染透了!”
“城中粮草足够我们用上两年!两年啊!他们耗不起的!”
这番话,如同在即将熄灭的炭堆里猛地浇上了一瓢滚油。
许多原本眼神麻木的士兵,瞳孔深处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弱的火苗。
那是对生存的渴望,更是对李傕描绘的金山银海、醇酒美人的贪婪想象。
是啊,只要熬下去,熬到外面的敌人撑不住,这长安的富贵,就能真正落袋为安了!
疲惫的身躯里,似乎又榨出了一点点支撑下去的气力。
一直侍立在侧的副将立刻捕捉到这微妙的气氛变化,振臂高呼,声嘶力竭:“主公英明!说得对!长安城高池深,固若金汤!王匡那点人马,给他十年也攻不进来!我们西凉男儿,守得住!”
“攻不进!”
“攻不进!攻不进!”
空地上一部分被煽动起来的士兵,也跟着嘶吼起来,声音虽然参差不齐,带着嘶哑,却汇聚起一股垂死挣扎般的凶悍气势。
李傕满意地看着这重新被点燃的士气,他知道这很脆弱,但眼下足够了。他必须立刻利用这短暂提振起来的力量,完成下一步关键部署。
他再次开口,声音压过嘈杂:“我知道兄弟们也累了!接下来的仗,不能光靠我们自己硬顶!这长安城里,有的是两条腿的牲口,那些贱民!我要你们,”他手指点向几个校尉,“立刻带人,挨家挨户,给我去征发!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我拉上城墙!让他们去搬滚木礌石!让他们去填壕沟!让他们去挡敌人的箭矢刀枪!”
李傕的脸上浮现出残忍而狡诈的笑容:“到时候,兄弟们只需提着战刀,在后面督战!哪个贱民敢后退一步,或是偷奸耍滑,立斩不赦!让他们用命去填!用他们的骨头,去磨钝敌人的刀锋!这样,我们就能养精蓄锐,在最关键的时候,给敌人致命一击!明白吗?!”
“能不能完成任务!”
李傕嘶哑的声音在空地上传开,煽动每一个西凉兵心中的欲望。
“喏!主公放心!” “保证把全城的壮丁都给您抓来!” 应答之声此起彼伏,比刚才“攻不进”的呐喊显得更加急切和有力。
“好!出发!”
李傕重重一挥手,仿佛抽出了无形的战鞭。
各部将官立刻吆喝起来,带着手下兵丁,如狼似虎般冲入死寂一片的街巷之中。
沉重的脚步声、粗暴的砸门声、惊恐的哭喊声,瞬间撕裂了长安城短暂的平静。
…………
就在李傕于内城空地煽动部众、西凉兵开始满城搜刮民夫的同时,另一股无声的暗流,也在浓雾笼罩的长安城内悄然涌动。
朔风卫,如同鬼魅般渗透在城内的各个角落。
几个侥幸躲过兵灾的闲汉正缩在角落,就着浑浊的劣酒啃着硬饼。
一个穿着不起眼葛布短褐的汉子,凑到跟前,压低声音,带着神秘和一丝“我消息灵通”的得意说道。
“嗯?你从哪儿听来的的消息?”
同桌的汉子果然被勾起了兴趣,停下咀嚼,警惕地看了看四周,也压低声音反问。
“嘿,你还不信!昨夜有个郭汜手下的校尉,来我家隔壁莲妮家潇洒,听得我心痒难耐!后半夜他走了之后,我又上门,听那莲妮儿亲口说的!”
短褐汉子咂了一口劣酒,挤眉弄眼,绘声绘色:“那校尉喝多了,抱着莲妮儿吹嘘,说什么‘这破长安守不住了’、‘郭将军早就跟朝廷那边搭上线了’、‘只等时机一到,就献了东门,大家都有条活路,说不定还能捞点赏钱’!啧啧,你是没听见,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是吗!莲妮技术怎么样?”
听者的反应却让朔风卫甲差点被酒呛到。
正在胡扯的朔风卫闻言一僵,你他娘的,怎么抓的重点?重点是技术吗?
朔风卫甲心中暗骂,脸上却不得不堆起同样猥琐的笑容,含糊道:“嗨,老兄,技术……那自然是好的,不然怎么留得住那些军爷?不过现在说这个干嘛?重点是郭将军要投诚啊!这消息要是真的,咱们是不是也能跟着沾点光?总比跟着李傕那疯子一起陪葬强吧?”
他强行把话题拽了回来,又故作神秘地补充,“这事儿可千万别乱传,我也是看你投缘才说的,传出去要掉脑袋的!”说罢,匆匆起身,消失在雾气里,留下那汉子一脸震惊地消化着这个“惊天秘闻”,心思早已从莲妮的技术飘到了“郭汜投降”带来的活命可能上。
西城靠近城墙根的一处残破民宅后墙,一个西凉小兵捂着肚子,慌慌张张地找到个相对僻静的角落。
就在他准备“一泻千里”的当口,头顶的院墙豁口处,“啪嗒”一声轻响,一个竹片,不偏不倚,正好掉在他面前的地上。
小兵一愣,四下看无人影。
他正恼火出来得急,没带够刮屁股的厕筹!
当下也顾不得细看,抓起那竹片,开始了“噼里啪啦”。
一通舒爽之后,小兵长长吁了口气。
他随手拿起那片充当了厕筹的竹片,准备刮拭干净。
手指摩挲间,借着熹微的晨光,他忽然觉得这竹片似乎过于光滑整齐,不像随手捡的破烂。
他下意识地凑近了些,眯起眼睛仔细看。竹片上用尖锐之物刻着几行小字,歪歪扭扭,但他目不识丁,只能勉强辨认出其中一个反复出现、笔画简单、在军中看得最多的字。
那是“杀”字!
“杀什么?还得去找什长去!他识字!”
杀?杀谁?为什么要刻在竹片上扔下来?
小兵虽然愚钝,但也知道这绝非寻常厕筹。
联想到城内的紧张气氛,他心头警铃大作,也顾不上屁股还没擦干净,胡乱刮了几下,提起裤子,紧紧攥着那竹片,脸色发白地就去找自己的什长。
什长是队里唯一认识几个字的“文化人”。
那什长正靠在墙根打盹,被小兵叫醒,不耐烦地接过那还带着些许异味和污迹的竹片。
起初只是随意一瞥,但当他看清上面刻的字迹时,睡意瞬间飞到了九霄云外,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股寒气直冲脑门!
“李傕要杀樊稠!”
顿时冷汗攀上后背,一脸严肃道:“这东西你哪来的?”
什长猛地抬头,死死盯住小兵,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后背的冷汗已经浸湿了内衬。
小兵被什长的脸色吓住了,结结巴巴地把在墙角“方便”时竹片从天而降的经过说了一遍。
什长不敢怠慢,当即上报。
屯将报军侯,司马报校尉,校尉面见樊稠,呈上竹片!
樊稠接过竹片,仅仅扫了一眼,就从榻上坐起身来。
目光扫过校尉面庞,开口询问:“从何得来?”
他的目光如同刀子般在校尉脸上刮过,声音低沉。
校尉不敢隐瞒,将小兵发现竹片的过程,以及自己层层上报的经过简要陈述。
樊稠没有立刻发作。
他能在西凉军这个虎狼窝里混到今天的位置,绝非一般莽夫。
他强压下翻腾的杀意,对校尉挤出一个赞许的笑容。
“此事记你一功!回去加紧防守!不得懈怠!”
“谢将军!”
校尉如蒙大赦,连忙躬身行礼,退了出去。
校尉一走,樊稠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只剩下铁青和阴沉。
他立刻召来自己最倚重的两位幕僚,闫先生和周先生。
两个幕僚看了也是一惊。
“将军,此物来历不明,不可轻信但也不可不防!”
闫先生率先开口,语气极其慎重:“此物突然出现,甚是蹊跷。恐是敌人离间之计,意图使我军内部生乱,自相残杀。”
“正是!!”
年轻的周先生立刻附和,但紧接着话锋一转,眼神锐利:“闫公所言甚是,然则,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将军请细思,近来战事,是否透着古怪?”
“先生有何见解?”
周处上前一步,条理清晰地分析:
“一者是有侠义之士得知李傕要害将军,仗义提醒。”
“二者,有人要挑拨主公与李傕的关系!或为离间之计!”
闫先生补充道,脸色同样凝重:“无论哪一种,此物出现,都意味着将军处境已危如累卵!若为离间,说明敌人已将矛头指向将军;若为示警,则……则李傕恐真有此心!”
樊稠闻言缓缓点头,转念万千,追问道:“樊稠一介武人,有今日成就皆赖二位相助。”
“眼下,我等前途何在?”
闫先生再次拿起竹片,摩挲着上面的刻痕,长叹一声:“将军,老朽思虑再三,还是倾向于认为,此乃离间之计!”
“如何肯定?”
“早有征兆!”
闫先生目光炯炯:
“王匡携天命而来,攻打长安,只是猛攻李傕、李蒙!却放松对将军所守的西门、郭汜所守东门的进攻!”
周处走到简陋的城防图前,用手指点着:“此乃阳谋!刻意制造不公!李傕、李蒙部损失惨重,日夜承受巨大压力,必然心生怨怼,认为将军与郭将军袖手旁观,保存实力!而李傕此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久处此境,岂能不迁怒于他人?尤其是……”
他看向樊稠,意味深长,“尤其是将军您!”
“此举阳谋,却能使人心生隙。”
樊稠闻言,恍然大悟,重重点头。
闫先生捻须,忧心忡忡:“李傕为人,刻薄寡恩,记恨之心尤重。将军拒其借兵,无异于雪上加霜。如今他损兵折将,实力大损,而我军相对完整。他岂能不疑惧将军坐大?岂能不忌惮将军手中这支兵马?将军啊,昔日牛辅麾下魏单之事,殷鉴不远啊!”
樊稠想起魏单杀牛辅投奔李傕郭汜,结果被两人设宴诱杀、瓜分其部众的旧事,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升起。他自忖有亲兵护卫,李傕轻易动他不得。
樊稠点头:“我身处重兵保护之中,李傕要杀我也难!”
本来到这里也就罢了。
奈何有一李傕麾下屯将来见樊稠。
门外亲兵忽然来报:“将军,营外有一人自称是将军同乡,名叫何小,说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
樊稠眉头一皱:“何小?……带他进来!” 何小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确实是凉州老家的同村。
不多时,一个穿着李傕部兵服、神色仓皇的汉子被带了进来,一见樊稠,“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
“樊将军,我有要事相告!”
樊稠皱眉:“何事?”
那何小上前一步道:“你我乃是同村,我不敢欺瞒!”
“昨夜敌军攻城,我正在城墙上,偶然听到李将军说……说……”
见何小犹犹豫豫,樊稠有些烦躁:“要说便说,何必婆婆妈妈!”
何小仿佛被吓到,猛地磕了个头,带着哭腔嘶喊道:“李傕说:‘樊稠这厮,拥兵自重,见死不救,实为心腹大患!此獠不除,我等迟早为其所害!待这波攻势稍歇,长安若能守住,我必寻机诛杀樊稠,夺其兵马!’胡封那厮还在旁边附和说‘正该如此’!!”
“什么!”
樊稠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眼前发黑!
若是原来,樊稠还要迟疑三分,可是有竹片示警在前,樊稠心中已经信了十分!
他猛地拔出腰间佩刀,“锵啷”一声砍在案几一角,木屑纷飞!
双眼死死盯着何小:“此言当真?!若有半句虚言,我活剐了你!”
“当真!千真万确!将军!”
何小磕头如捣蒜,额头都见了血:
“如今我擅自离营,已经无处可去,还请将军收留!”
说完,何小拜倒在地。
他上前扶起何小,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承诺:“何小,你今日报信之功,我樊稠记下了!从今往后,你就跟在我身边,做我的亲兵!只要有我樊稠一口吃的,就绝少不了你的富贵!”
何小感激涕零,再次拜谢。樊稠命人带他下去安置,赐予衣物饮食,严加看管。
何小退下,密室中只剩下樊稠和两位心腹幕僚。
樊稠将何小所言一字不落地复述了一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两个幕僚面色凝重:“将军!事危矣!”
何小的出现,几乎坐实了李傕的杀心!
这已不再是猜测,而是迫在眉睫的生死危机!
周先生语速极快,分析着局势:“李傕、李蒙两部经此消耗,可用之兵恐已不足万人,且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反观将军,麾下尚有一万余可战之兵。李傕向来视兵权如命,如今实力大损,而将军实力犹存,此消彼长之下,他焉能不惧?焉能不生出觊觎之心?他欲杀将军夺兵,绝非虚言恫吓,实乃其当前困境下的必然选择!”
樊稠心中气火横生,背生冷汗:“先生何以教我?”
“眼下将军有三条路可以走。”
闫先生率先开口,竖起三根手指。
“先生请讲!”
“一是与李傕认错讲和,交出兵马伏低做小,征求李傕宽恕!”
不等闫先生讲完,樊稠拍案而起:“李傕欺我久矣,安能做断脊之犬!”
这条路,他连想都没想过。
闫先生再次开口:“二是趁夜弃城,领麾下精锐人马撤回凉州,占城割据一方!将军可趁夜突围而出,沿渭水西走,退回凉州故地。凉州地广人稀,诸羌混杂,以将军之能称雄一方,并非难事。可保性命无虞,亦不失富贵。”
樊稠脸上露出挣扎之色。退回凉州?那苦寒之地,如何能与眼前长安的繁华相比?舍弃这唾手可得的泼天富贵,他实在心有不甘!
而且,突围路上,也必遭李傕、郭汜乃至朝廷大军的追击堵截,风险极大。
闫先生见状又道:“三是起兵反李,投靠朝廷!”
周处目光灼灼地看着樊稠:“此乃上策,亦是险策!将军可反戈一击,与城外朝廷大军里应外合!诛杀李傕、李蒙,献出西门乃至长安城!此乃不世之功!”
樊稠眉头拧的更紧了:“朝廷围杀我等凉州军,毫不留情,我等若是投降,必然没有好下场!”
周先生摇头道:“非也!将军可曾听闻,那车骑将军王匡此来一是领了天子的旨意,二是要为他叔父司徒王允报仇?”
“是有耳闻。”
周先生上前一步,压低声音,条分缕析:“将军所言,乃常人之见!然则,细究其行,可知其心!其一,王匡奉天子明诏讨逆,此乃大义名分!其首要目标,乃是祸乱京师、劫持天子的李傕、郭汜等人!此为其公!其二,为其叔父王允报仇,此为其私!然则,杀王允者,主谋乃是李傕!是李傕下令围攻皇宫,是李傕下令搜捕王允并将其处死!将军您当时虽在长安,但并未直接参与围攻皇宫,更未亲手加害王司徒!此乃关键!”
周先生指着城防图,加重语气:“将军请看!王匡数十日猛攻,皆集火于南门、东北角楼!那是李傕、李蒙的防区!而对将军之西门、郭汜之东门,攻势则缓和许多!这难道仅仅是战术选择?非也!此乃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他王匡最恨的是谁!他首要复仇的目标是谁!正是李傕!只要将军能助其诛杀首恶李傕,献城立功,这便是天大的投名状!足以抵消将军此前附逆之罪!朝廷为彰其宽大,为安凉州之心,也必定会厚待将军,以示招抚!”
樊稠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周先生的分析入情入理,点醒了他。
王匡此人,他确有接触,虽为敌对,但也知此人重然诺,非反复无常之辈。
更重要的是,周处点出的“主谋是李傕”、“王匡主攻李傕”这两点,如同拨云见日,让他看到了活路和更大的富贵可能!献城之功,诛杀首逆之功,这足以让他洗白上岸,甚至更上一层楼!
喜悦过后,谨慎的疑虑再次浮现。万一王匡恨意难消,不接受投降呢?那自己可就真成了送上门的肥肉了。
闫先生呵呵一笑:“将军可派一能言善辩之士,趁夜去见王匡,事成与否,定有计较。”
樊稠思量许久,目光在两位幕僚脸上扫过,定下主意:“就依二位先生所言!选第三条路!”
闻言周先生面上露出笑容,站起身来:“周处久受将军厚待,愿献三寸不烂之舌,去敌营走一遭!”
樊稠动容:“先生大义!”
…………
与此同时,长安城东,占据长乐宫作为行辕的郭汜气息粗重:“传我命令!再有乱传谣言者,无需调查,直接斩杀!”
从清晨开始,各种版本的流言就如同瘟疫般在东城守军和残余百姓中疯狂传播。
有人说郭汜早就秘密联络了朝廷使者;有人说郭汜不满李傕专横,准备献东门投降;甚至有人说郭汜已经和王匡谈好了条件,只等时机一到就动手……传得有鼻子有眼,细节丰富。
恐慌、猜疑、甚至一丝隐秘的期待,在疲惫不堪的守军中迅速蔓延。
三人成虎!说得多了,连郭汜自己的部下都信以为真。
更让郭汜心惊肉跳的是,这些谣言似乎并非空穴来风!他麾下的一些中下层军官,看他的眼神都变得闪烁起来,带着询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希冀?
连日常的城防巡视都透着一股懈怠和敷衍。
这种无声的变化,比敌人的刀箭更让他感到恐惧和愤怒!
当然,也从某些程度上反映出将士们心中渴望。
结束这场毫无希望的战争,活下去!
这种弥漫的厌战和求生欲,成了谣言最肥沃的土壤。
而在长安城相对偏僻的明光宫废墟深处,一场无声的渗透已然完成。
殿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陈腐的气息。
数十名沉默如山、甲胄染尘却眼神锐利如刀的战士,静静地伫立在阴影中。
为首一人,身形魁梧,面容冷峻如铁,正是王匡麾下以治军严谨、攻防无双着称的陷阵将军,高顺。
昨夜破开铁栅之后,高顺领千员陷阵士一路急行,趁着城头鏖战,成功进入长安城中。
长安甲十二向高顺行礼,低声汇报:“高将军,各部已按计划潜入,分散于明光宫三处偏殿及后苑废墟中,隐蔽完好,未被守军察觉。朔风卫正全力配合,散播流言,搅乱敌心,目前效果显着,李、郭、樊之间猜忌已深。”
高顺听完汇报,冷硬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神深处闪过一丝锐芒。
他走到残破的窗棂边,望向北方李蒙防区所在的方向。
他转过身,声音低沉却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清晰地传入殿内每一名陷阵士的耳中:
“主公将令已至!今夜子时,城外大军将倾尽全力,猛攻北门!主公亲临阵前督战,誓破此城!此乃决死之战!”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坚毅的脸庞,“我陷阵营,乃主公手中最锋利的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夜,便是尔等报效主公,扬我陷阵威名之时!待城外攻势最烈、敌军焦头烂额之际,便是我等雷霆出击,大破城门之时!”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殿内冰冷的空气和战士们的杀意一同吸入肺腑,然后猛地吐出四个字,如同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陷阵之志!”
殿内所有陷阵士,无论明处暗处,同时挺直了腰背,握紧了手中兵刃,一股压抑到极致、即将喷薄而出的杀气瞬间弥漫开来!
“有死无生!”
浓雾笼罩的长安城,在短暂的死寂之后,暗流汹涌,杀机四伏。
李傕的疯狂、樊稠的决绝、郭汜的焦躁、高顺的潜伏、朔风卫的游走……
各方势力如同绷紧的弓弦,只待那致命的一箭射出。
城外,王匡已经来到张济大营之中。
只等夜幕降临,战鼓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