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福禄财寿-《重生大明1635》

  不多时。

  周家大院缓缓打开,周家老小连同家丁全都出来了,周员外还套上了八品官袍。

  吴英杰闪开队列露出一条通道,剩下的锦衣卫迅速于周府四周警戒。

  “下官周昌旺,携家小恭迎上差!”

  二十余骑已到十丈开外,周家几十口连同仆人全部跪了。

  周府院子不是一般的大,站在远处观望,占地起码两百亩。

  庄园背靠群山,府前平地开阔,水田与众多山丘环绕两侧,妥妥风水宝地。

  “你叫周昌旺?”

  “回上差,正是!”

  周昌旺浑身都在发抖,尽力压制心中恐慌,却根本做不到。

  他十有八九断定问话的年轻人就是天子,但却不敢乱喊,万一喊错了那还了得,只能称呼上差。

  “听说你有三个儿子?”

  “正是!”

  “都叫何名呢?”

  “回上差,犬子旺福、旺禄、旺财!”

  滚你妈的!崇祯心中一阵暗骂,这周家真是奇葩,取点名字全特么跟钱财有关。

  先前知晓他小儿子叫旺财,崇祯有点好奇,周昌旺的答案满足了他。

  “你靠纳捐获得官身?”

  “是。”

  瞧胸前那块鹌鹑补子,知道此人是个八品官。

  八品官补子为鹌鹑,象征百姓安居乐业,面前的家伙搞得民怨沸腾,比黄世仁还要狠毒。

  只有搞掉趴在底层吸食百姓骨血的人,大明方可实现真正的国泰民安。

  周昌旺脑里一片空白,原以为劈头盖脸就要被拿下,结果竟问起家里长外里短,搞不清此人究竟要干啥。

  “你很有才学,可惜你该多生一个儿子。”

  崇祯轻飘飘的,周昌旺被搞得云里雾里,不知该如何作答。

  年轻时的确还想要儿子,可连纳数房妾室生的都是女儿。

  后来自己渐渐不举了,想生也生不成了,看着年轻貌美的小妾,常常只能唉声叹气。

  正纳闷间,不轻不重的声音继续传来:

  “要是你有四个儿子,那就可以集齐福禄财寿,可惜了,你周家啥都有,唯独缺一个寿。”

  “上......上差.......”

  大冬天的,周昌旺额头霎那间冷汗直冒。

  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当中却充满杀机,由不得他全身发凉。

  “听说你有良田近十万亩,温州府各县商铺若干,平阳城两条街都是你的?”

  “回上差,确有其事!”

  “既然你如此坦诚,某还是自报家门吧,某叫朱由检。”

  果然如此!

  周昌旺早有预料,可这句话仍旧让他如五雷轰顶。

  努力让自己镇定,急促地说道:

  “臣有眼无珠,臣该死,陛下饶命啊!”

  “你确实该死!”

  “陛下,臣愿捐出所有家产,望陛下恕臣大不敬之罪,陛下饶命啊,陛下......”

  “你对朕不敬?呵呵,朕看你是对平阳百姓不敬,对朝廷不敬,对大明律法不敬!”

  崇祯怒了,这种杂碎让他非常鄙夷,恨不得立马掐死他。

  “臣散尽家财,只求陛下留臣一家狗命,陛下啊......”

  周昌旺如小鸡啄米般叩头,一家老小被吓得魂飞魄散,求饶声四起。

  “朕需要你来散吗?笑话!”

  “陛下......臣......呜呜呜......”

  周昌旺哭得那叫一个惨,荣华富贵戛然而止,一切都是浮云。

  要是再多一个儿,是不是就不会这样?

  “朕说你周家缺寿,那便是缺寿,李若链!”

  “臣在!”

  “把一干人拿下严加审问,查封周家所有家产,朕还差平阳父老一个公道!”

  “臣遵旨!”

  哭喊声不断,再哭又怎样,卵用没有。

  周家那么多商铺早都足够过得滋润,偏偏还要在土地上做文章,倘若心不那么黑,或许真能一直富贵下去。

  这就是人性啊,不懂得满足,过于贪得无厌,最终只能一无所有。

  在远处观望的村民们笑了。

  压在他们身上多年的吸血鬼被捉拿,未来的生活更有盼头。

  接下来半天。

  周家晒谷场成了看押罪人的场地,临近傍晚之时,平阳县一众官吏也被押来。

  随行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就连范景文都亲自问起了案。

  晚上这些人自然被扔在原地受冻,只要死不了就行。

  当然,崇祯还是很仁慈的。

  凡没有涉案的妇女孩童,包括府上丫鬟一概不为难,都放在一处小院里集中看管。

  而周府大院里架起了一口口大锅,高洞村村民得以在周家暂住,周家吃食尽管享用。

  因为他们回来之时,全村各户房子都被付之一炬,只剩下一堵堵烧焦的土墙。

  受伤以及未跑掉的人,被关在周家牛棚,前日死掉的数人还是禁军帮忙收殓尸体。

  有些家庭失去了亲人,然而周家被一锅端,大仇这么快就得雪恨,实在太过意外。

  真是应了那句此一时彼一时,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入夜。

  崇祯在周家府邸一处厢房,细细构思着未来基层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

  他到大明快一年了,尽管早早就做了宏观计划,但精力毕竟有限。

  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大明这艘船又到处都是破洞,往往细节决定着一切。

  他不敢奢望大明今后能做到绝对公平,那是不可能的,只求尽自己的力量,让大明更好。

  “皇爷。”

  王承恩进屋。

  “何事?”

  “李指挥使回禀,平阳县官吏已经交代,像周家这种与官府合谋,诓骗百姓购地之事远不止一桩,还有多名乡绅皆用此类手法。

  稍有良心者便是利息更低,或是仅出钱让百姓代购,最后再转让给受益人,经办官吏总共抽取田价的三至五成!”

  “都是大明的好官吏啊。”

  崇祯很是感慨,这里有其它地方说不定也有。

  好好一个新政,又成了部分人谋利新渠道,真是上有狠招下有花招。

  看来只有尽量将漏洞堵住,方能约束住一定程度的贪欲。

  让官吏不敢贪,不愿意贪,长路漫漫,还得多多努力啊。

  想想昨天范景文所提的吏员月俸,似乎都实在过低。

  除了能让官吏一家肚子填饱,别人总得还要穿衣住行婚丧嫁娶吧,那些都得花钱。

  而且一品大员与从九品之间待遇差距,达到十七倍之多,完全不太人性化。

  年初虽统一提薪三成,但低品阶官员月俸基数太小,并未带来多少实惠。

  为此崇祯认为,严厉打击腐败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也要让官吏享受到切身福利,尤其数量更大的基层。

  现在有钱了,很多事也是时候更具体化了。

  喜欢重生大明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