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这是一个陷阱-《古代:年方十岁,登基称帝》

  灵台郎赵贺叩首在地,“回……回相国大人,方才那声……那声隆冬惊雷,乃……乃是百年不遇的大凶之兆啊!”

  “混账!”

  刘睿猛地一拍桌案,霍然起身,眼中迸射出骇人的精光,宛如一头被触怒的雄狮!

  “大凶之兆?我看你们这群饭桶才是大凶之兆!”

  “国丧期间,妖言惑众,是嫌自己的脖子太硬,还是觉得我这右相国的刀不够快?!”

  恐怖的官威如山岳般压下,赵贺等人顿时噤若寒蝉,趴在地上瑟瑟发抖,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满心惶恐,却又万分委屈。

  这天象如此,他们如实上报,何错之有?

  赵贺还想再辩解几句,他必须让这位百官之首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相国大人,小人绝无虚言,史书记载,隆冬惊……”

  他话未说完,一名仆役匆匆从门外跑了进来,神色紧张地在刘睿耳边低语。

  “相国大人,慈宁宫的秋月姑姑来了。”

  秋月!

  这两个字让刘睿的心脏骤然一紧!

  他猛地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赵贺等人,目光中竟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凛冽杀机!

  这群蠢货,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

  他们把天大的麻烦,带到自己的官署里来了!

  脚步声轻柔而稳定,一名身着素色宫装的中年女官,出现在门口。

  她面容清秀,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如鹰。

  正是孝慈贞化太皇玄皇后李氏身边最得力的掌事姑姑,秋月。

  “奴婢秋月,见过刘相国。”

  她只是微微颔首,并未行礼,但刘睿却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躬身作揖。

  “不敢,不知秋月姑姑深夜到访,所为何事?”

  秋月那双淡漠的眸子,扫过地上跪着的赵贺等人,声线清冷,却字字如刀。

  “奉太皇太后懿旨,请钦天监的几位大人入宫问话。”

  她顿了顿,目光重新落在刘睿身上。

  “宫中失火,雷声大作,想必也惊扰了相国大人,不知相国大人……方才可曾听到了些什么?”

  刘睿的后心瞬间被冷汗浸透!

  这是一个陷阱!

  他毫不怀疑,只要自己敢吐露半个字关于“大凶之兆”的话,下一刻,自己的相国府就会被禁军踏平!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脸上挤出一个恭敬而又带着几分茫然的笑容。

  “回姑姑的话,下官年迈,耳朵不大好使,什么也没听到。”

  “相国大人!”

  赵贺大急,刚想提醒刘睿实话实说,天象示警,乃是为君分忧,岂能隐瞒!

  可他刚一抬头,两道黑影便迅速从秋月身后闪出,一人一边,用铁钳般的大手死死捂住了他的嘴,将他整个人从地上拖了起来!

  “唔唔!”

  赵贺奋力挣扎,却根本挣脱不开那恐怖的束缚,只能发出一连串绝望的呜咽。

  秋月意味深长地看了刘睿一眼,那眼神中,有赞许,有警告,也有一丝冰冷的漠然。

  “如此,奴婢便不打扰了。”

  她转身离去,那两名黑衣人则将兀自挣扎的赵贺拖出了门外,消失在夜色中。

  “相国大人,救救赵大人啊!”

  剩下的几名灵台郎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扑到刘睿脚下,苦苦哀求。

  “闭嘴!”

  刘睿一声怒喝,脸上的肌肉因为极度的紧张与后怕而扭曲着,“想活命的,就把今晚的事,烂在肚子里!”

  他喘着粗气,眼中杀机毕露,声音压得极低。

  “还有,你们立刻回去,把今天所有去过钦天监的人全都给我处理干净!”

  “什……什么?”

  几名灵台郎满脸的惊恐与难以置信。

  处理干净?

  那可是几十条人命啊!

  就在这时,一名家仆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带着哭腔,尖利地划破夜空。

  “相国大人,不好了!钦天监失火了!”

  轰!

  那几名灵台郎脑中一片空白,双腿一软,彻底瘫倒在地。

  刘睿也是浑身一震,猛地望向皇宫的方向,满脸的震惊与骇然。

  好狠的手段!

  ---

  同一时刻,慈宁宫。

  烛火摇曳,将李黎那张冷艳的面容映照得忽明忽暗。

  她端坐在主位上,手里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佩,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处理掉了?”

  一名黑衣人单膝跪地,恭敬回禀。

  “回禀总管,已按您的吩咐,扔进钦天监的大火里了,保证烧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李黎“嗯”了一声。

  “嗣皇帝那边,可有什么异样?”

  “回总管,赵德一直守在藏书阁,据报,嗣皇帝只是受了些惊吓,除此之外,并无异动。”

  听到这话,李黎周身那股几乎要将空气冻结的戾气,才稍稍收敛了几分。

  只要那枚最重要的棋子还在掌控之中,一切就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突然,她想到了一件事,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眼中是压抑不住的怒火与深深的疲惫。

  “传令下去,掘地三尺,也要把诰天殿纵火的真凶给我揪出来!”

  “遵命!”

  黑衣人领命退下。

  偌大的宫殿,只剩下李黎一人。她缓缓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光阴流转,先帝驾崩的哀痛与宫闱喋血的恐慌,终究被梁都的风雪与家家户户门前悄然挂起的红灯笼所冲淡。

  年关将至,正式启用新的年号永平,这标志着大梁全面进入新君统治时代。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那把烧在诰天殿的冲天大火和那声隆冬里的惊雷,成了这个冬天最刺激的谈资。

  “听说了吗?钦天监那帮神棍,说冬雷是天谴,结果当晚整个钦天监就走了水,烧得一个不剩!”

  “嘶——好狠的手段!这是谁在杀人灭口?”

  “还能有谁?肯定是宫里那几位呗!”

  “听说新君才十岁,毛都没长齐,三宫太后垂帘听政,这天下,怕是要姓李、姓林、姓陈了!”

  “十岁?那不是比我家狗蛋还小?这龙椅他坐得稳吗?”

  “我听说,诰天殿都烧没了!”

  ……

  “周大人?”

  一名亲卫低声呼唤,身前的男人却恍若未闻。

  周林一袭黑裘,立于人潮涌动的街角,那张素来冷硬的脸上,此刻凝结着一层化不开的寒霜。

  他没有理会亲卫,一双鹰隼般的眸子死死盯着那些唾沫横飞的百姓,指节在袖中捏得咯吱作响。

  新君年幼、三后临朝、宫中失火、钦天监被焚……这些本该是封锁在宫墙之内的绝密,如今却一夜之间传遍了梁都的每一个角落!

  这不是简单的流言蜚语。

  这分明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操纵舆论!

  是那位十岁的嗣皇帝在这是在博取同情?

  还是在为日后的某些变故,提前埋下颠覆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