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郑九已经坐在了刘世功的家里。
对于刘世功来说,郑九既然来了,玄甲军的主心骨便回来了,从担惊受怕瞬时间变得底气十足。
“你想怎么做?”郑九问。
“臣自然以韩王马首是瞻。”
“说具体的。”
“不知道解决此事,殿下想快?还是想慢?”刘世功小心翼翼。
“都说说看。”
刘世功道声是,连忙从袖筒里取出一块绢帛,“这是微臣通过详细了解和调查取得的名单,贼人的确有谋反的详细计划,而且手段令人发指,这些人都是参与者。”
郑九接过绢帛展开,扫了一眼,与他了解到的大差不差能对上。
“你便说说他们有如何令人发指的手段?”
“贼人十分忌惮殿下是仙师的身份,所以迟迟不敢发难,一直在密谋如何除掉殿下,李澜和魏方旭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已经秘密与胡人接洽过,对方答应引荐魔门仙师,设一个套子让殿下钻,意图加害殿下,具体的细节,微臣尚不清楚。”
“如此说来,这凉州城内胡人细作的能量还不小啊?”郑九冷笑。
刘世功吓了一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是微臣失职,微臣无能,竟让贼人在眼皮子底下搞事情,而束手无策,微臣罪该万死……”
“起来说话,这事也绝非你一个人的责任。”郑九摆摆手,又道,“你对尉迟长明怎么看?”
“此人倒是南府军旧部中少有的脑瓜清醒之人,他虽然竭力反对您下令放弃赤霞关,但对殿下您还是非常尊重的,与冯啸声相处也不错。
“据微臣了解,尉迟长明并未参与谋反,甚至为了避免引火上身而闭门谢客,除了上朝公事,不见任何人,可是不管他如何避,都已经被扣了一头的屎尿。”
郑九用手指头哒哒的敲击着桌沿,不置可否,刘世功亦不敢继续往下说,他知道主上正在根据他的这番话仔细分析尉迟长明。
“好,再说说看你所谓的快慢策略。”
“此事若要快速解决,今夜便要有行动,调章武的天字营和罗潇山的火字营、冯启运的禁卫军包围李澜、叶飞凡、胡景遇所属各营的驻地,与此同时着冯啸声、萨丁阿带领虎贲控制这些将领的家眷。
“明日早朝,臣必首先发难,然后按名单拿人,尽最大可能挖出凉州内的胡人细作,不管有没有谋反事实,一律处斩,快刀乱麻,危害最小。”
郑九点点头,又问,“慢又该怎么解?”
“恕臣斗胆直言,暂时压下此事,先废了小皇帝,扶植长公主殿下登基,可以调和现在尖锐的矛盾,日后再一一清除有二心之人,这样做动荡最小,但未来不确定性的东西太多,无法一劳永逸。”
郑九微微一蹙眉,随即搭在桌沿上的右手紧紧一握拳道,“就按快的来。”
“是,微臣这就去准备。”刘世功行礼之后转身就走,可是刚走了几步又停下来转身问道,“不知长公主殿下该如何处置?”
“维持现状,但不许随便出府,将军府内外护卫全部换成冯启运的禁卫军。”
“是。”刘世功领命疾步而去。
郑九则留在刘世功家里打坐吐纳,凉州城今夜注定无眠。
刘府之内虽然很安静,但凉州城绝非如此,郑九的神识撒开几乎能覆盖整个凉州,四城都有军队调动的声音,大校场和东城甚至发生了哗变,打杀声甚至持续了不短的时间,才渐渐安静下去。
没有捕捉到魔修存在的痕迹,也算合情合理,毕竟对方还没有起事,过早的混入凉州城,对魔修也是一种风险。
四个老精怪也不是摆设,虽然不敢正面参与修士战斗,但感知力和预判力都有相当水准,作用还是很大的。
直到天蒙蒙亮,刘世功才一头大汗的跑回自己的府里,见郑九还坐在厅堂,似乎是在运功打坐,于是不敢打扰,悄声吩咐下人去准备早餐膳食。
郑九很随意的在刘世功家喝了一碗稀粥,吃了几个包子,便与刘世功一起上朝。
今日的朝堂,气氛十分诡异,因为一个多月未见面的韩王居然亲自上朝了。
而且有几人好像缺席了今日早朝,消息灵通人士在半夜听到了什么不好的风声,根本没睡好觉,顶着两个黑眼圈在朝堂上左顾右盼。
新皇还没睡醒,只能由太后抱着坐在龙椅上。
郑九站在一旁,他是韩王,又是帝师,地位超然,与堂下之臣子不可同日而语。
山呼万岁之之后,不等太监发声,刘世功已经抢步出班。
“启奏陛下,臣有本急奏。”
太后不敢应声,身边郑九的气场太过强大,战战兢兢的说话都会哆嗦,还不如不说。
郑九也没打算让她说,朗声道,“有本奏来。”
这便僭越了,但刘世功哪里会理会那些侧目、愤怒的官员,再向前跨出一步,大声道,“臣昨日得到线报,有部分将领受胡人细作蛊惑,以军饷待遇不公平为名秘密策划兵变。
“事急,又是深夜,臣随冯将军赶往事发地神策营的途中,一面派人奏报宫里,一面知会韩王殿下。
“幸得我皇福泽,太后娘娘吉运,哗变的将领叶飞凡、李澜、胡景遇等人和部分军卒已经被我神勇无畏的禁军拿下,经过连夜审讯,这些人又交代了朝中的部分同党,以及胡人细作的名单。”
此言一出,举堂哗然。
很多人的脑袋都在不停晃动,或是交头接耳,或是左顾右盼,反复确认,被点到名字的将领果然今日未上朝……
有的冷眼旁观,有的幸灾乐祸,但至少四成以上的大臣不是各种焦躁,便是面色煞白、呆若木鸡。
刘世功还没说完,从袖筒里掏出一个卷轴,双手高举,“此卷便是连夜庭审的记录以及叛乱者名单,请皇上和太后过目。”
太后偷眼望了望郑九,依然不敢接茬。
郑九微微俯身,在太后耳边道,“太后若是倦乏了,不如让刘世功读来便是。”
“呃,不必,哀家信任刘卿家的能力和忠心,韩王你看怎么处理方便,就依韩王的意见办。”
郑九点点头,挺直身板大声道,“过程就不必细读了,只说简要的事由,以及叛乱者名单,因眼下战事吃紧,一切以效率为主,今日便在大殿之上一并处理了事。”
“是。”刘世功同样大声回应,还故意停顿了片刻,也给郑九观察的时间,有哪个不知死活的东西会跳出来。
“且慢,将士哗变事关重大,何须如此着急?按大周制,难道不应该交由三司审理后处理?这个程序至少要走吧?”
说话的是大将军尉迟长明,郑九和刘世功都没有下手控制他,或者想办法不让其上朝,目的也是想再观察一番此人。
对于刘世功来说,郑九既然来了,玄甲军的主心骨便回来了,从担惊受怕瞬时间变得底气十足。
“你想怎么做?”郑九问。
“臣自然以韩王马首是瞻。”
“说具体的。”
“不知道解决此事,殿下想快?还是想慢?”刘世功小心翼翼。
“都说说看。”
刘世功道声是,连忙从袖筒里取出一块绢帛,“这是微臣通过详细了解和调查取得的名单,贼人的确有谋反的详细计划,而且手段令人发指,这些人都是参与者。”
郑九接过绢帛展开,扫了一眼,与他了解到的大差不差能对上。
“你便说说他们有如何令人发指的手段?”
“贼人十分忌惮殿下是仙师的身份,所以迟迟不敢发难,一直在密谋如何除掉殿下,李澜和魏方旭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已经秘密与胡人接洽过,对方答应引荐魔门仙师,设一个套子让殿下钻,意图加害殿下,具体的细节,微臣尚不清楚。”
“如此说来,这凉州城内胡人细作的能量还不小啊?”郑九冷笑。
刘世功吓了一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是微臣失职,微臣无能,竟让贼人在眼皮子底下搞事情,而束手无策,微臣罪该万死……”
“起来说话,这事也绝非你一个人的责任。”郑九摆摆手,又道,“你对尉迟长明怎么看?”
“此人倒是南府军旧部中少有的脑瓜清醒之人,他虽然竭力反对您下令放弃赤霞关,但对殿下您还是非常尊重的,与冯啸声相处也不错。
“据微臣了解,尉迟长明并未参与谋反,甚至为了避免引火上身而闭门谢客,除了上朝公事,不见任何人,可是不管他如何避,都已经被扣了一头的屎尿。”
郑九用手指头哒哒的敲击着桌沿,不置可否,刘世功亦不敢继续往下说,他知道主上正在根据他的这番话仔细分析尉迟长明。
“好,再说说看你所谓的快慢策略。”
“此事若要快速解决,今夜便要有行动,调章武的天字营和罗潇山的火字营、冯启运的禁卫军包围李澜、叶飞凡、胡景遇所属各营的驻地,与此同时着冯啸声、萨丁阿带领虎贲控制这些将领的家眷。
“明日早朝,臣必首先发难,然后按名单拿人,尽最大可能挖出凉州内的胡人细作,不管有没有谋反事实,一律处斩,快刀乱麻,危害最小。”
郑九点点头,又问,“慢又该怎么解?”
“恕臣斗胆直言,暂时压下此事,先废了小皇帝,扶植长公主殿下登基,可以调和现在尖锐的矛盾,日后再一一清除有二心之人,这样做动荡最小,但未来不确定性的东西太多,无法一劳永逸。”
郑九微微一蹙眉,随即搭在桌沿上的右手紧紧一握拳道,“就按快的来。”
“是,微臣这就去准备。”刘世功行礼之后转身就走,可是刚走了几步又停下来转身问道,“不知长公主殿下该如何处置?”
“维持现状,但不许随便出府,将军府内外护卫全部换成冯启运的禁卫军。”
“是。”刘世功领命疾步而去。
郑九则留在刘世功家里打坐吐纳,凉州城今夜注定无眠。
刘府之内虽然很安静,但凉州城绝非如此,郑九的神识撒开几乎能覆盖整个凉州,四城都有军队调动的声音,大校场和东城甚至发生了哗变,打杀声甚至持续了不短的时间,才渐渐安静下去。
没有捕捉到魔修存在的痕迹,也算合情合理,毕竟对方还没有起事,过早的混入凉州城,对魔修也是一种风险。
四个老精怪也不是摆设,虽然不敢正面参与修士战斗,但感知力和预判力都有相当水准,作用还是很大的。
直到天蒙蒙亮,刘世功才一头大汗的跑回自己的府里,见郑九还坐在厅堂,似乎是在运功打坐,于是不敢打扰,悄声吩咐下人去准备早餐膳食。
郑九很随意的在刘世功家喝了一碗稀粥,吃了几个包子,便与刘世功一起上朝。
今日的朝堂,气氛十分诡异,因为一个多月未见面的韩王居然亲自上朝了。
而且有几人好像缺席了今日早朝,消息灵通人士在半夜听到了什么不好的风声,根本没睡好觉,顶着两个黑眼圈在朝堂上左顾右盼。
新皇还没睡醒,只能由太后抱着坐在龙椅上。
郑九站在一旁,他是韩王,又是帝师,地位超然,与堂下之臣子不可同日而语。
山呼万岁之之后,不等太监发声,刘世功已经抢步出班。
“启奏陛下,臣有本急奏。”
太后不敢应声,身边郑九的气场太过强大,战战兢兢的说话都会哆嗦,还不如不说。
郑九也没打算让她说,朗声道,“有本奏来。”
这便僭越了,但刘世功哪里会理会那些侧目、愤怒的官员,再向前跨出一步,大声道,“臣昨日得到线报,有部分将领受胡人细作蛊惑,以军饷待遇不公平为名秘密策划兵变。
“事急,又是深夜,臣随冯将军赶往事发地神策营的途中,一面派人奏报宫里,一面知会韩王殿下。
“幸得我皇福泽,太后娘娘吉运,哗变的将领叶飞凡、李澜、胡景遇等人和部分军卒已经被我神勇无畏的禁军拿下,经过连夜审讯,这些人又交代了朝中的部分同党,以及胡人细作的名单。”
此言一出,举堂哗然。
很多人的脑袋都在不停晃动,或是交头接耳,或是左顾右盼,反复确认,被点到名字的将领果然今日未上朝……
有的冷眼旁观,有的幸灾乐祸,但至少四成以上的大臣不是各种焦躁,便是面色煞白、呆若木鸡。
刘世功还没说完,从袖筒里掏出一个卷轴,双手高举,“此卷便是连夜庭审的记录以及叛乱者名单,请皇上和太后过目。”
太后偷眼望了望郑九,依然不敢接茬。
郑九微微俯身,在太后耳边道,“太后若是倦乏了,不如让刘世功读来便是。”
“呃,不必,哀家信任刘卿家的能力和忠心,韩王你看怎么处理方便,就依韩王的意见办。”
郑九点点头,挺直身板大声道,“过程就不必细读了,只说简要的事由,以及叛乱者名单,因眼下战事吃紧,一切以效率为主,今日便在大殿之上一并处理了事。”
“是。”刘世功同样大声回应,还故意停顿了片刻,也给郑九观察的时间,有哪个不知死活的东西会跳出来。
“且慢,将士哗变事关重大,何须如此着急?按大周制,难道不应该交由三司审理后处理?这个程序至少要走吧?”
说话的是大将军尉迟长明,郑九和刘世功都没有下手控制他,或者想办法不让其上朝,目的也是想再观察一番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