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学长走上讲台中央,清了清嗓子,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
他开始介绍辩论社的历史、架构、主要活动安排,语气沉稳。
云芝宇坐在靠后的位置,看似在听社长讲话,眼角的余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讲台侧边那个身影。
………………………………
时遐思安静地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份名单,偶尔低头扫一眼,或者随着陈默的话轻轻颔首。
她的站姿并不刻意挺拔,却自有一股沉静的力量感。
当陈默提到“接下来由副社长时遐思学姐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社基础训练的核心内容和要求”时,她抬起了头。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
她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甚至没有刻意展现亲和力的笑容。
只有一种纯粹的、带着专业感的平静。
她走到讲台中央,拿起一支粉笔,转身面向黑板。
动作流畅,没有丝毫拖沓。
“大家好,我是时遐思。”
她的声音响起,清亮,稳定,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教室里最后一点细微的杂音,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接下来的基础训练,主要围绕三个核心能力:信息检索与甄别、逻辑链条的构建与拆解、以及有效的语言表达。”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开门见山,直指核心。
云芝宇的心跳莫名地快了一拍。
………………………………
时遐思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关键词:信息(Info)、逻辑(Logic)、表达(Express)。
粉笔划过黑板,发出清晰的“笃笃”声。
“首先,是信息。”
她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每一张面孔。
当那目光掠过云芝宇的方向时,他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身体微微前倾。
“辩论不是嘴皮子打架,更不是信口开河。你的每一个论点,都必须有坚实的信息支撑。这信息从哪里来?”
她顿了顿,眼神锐利起来,“文献数据库(如pubd, web of Science)、权威机构的报告(who, NIh)、高质量的新闻信源(注意辨别立场)、甚至严谨的科普作品。但记住,”
她的语气陡然加重,“源头! 永远追溯信息的原始来源,警惕二手、三手传播的失真。这是辩论的基石,也是做学问的基本功。”
………………………………
她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云芝宇完全被吸引了。
他想起赵教授在《生物统计学》课上提起她处理数据的严谨,原来这份严谨,早已渗透到她思维的每一个角落。
她不是在教技巧,而是在传递一种思维方式。
………………………………
“拿到信息,下一步是逻辑。”
时遐思用粉笔在“Logic”下面画了一条线,“如何组织你的信息?如何构建一个无懈可击的论证链条?如何识别并瓦解对手的逻辑谬误?”
她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因果链:“A -> b -> c。看起来很牢固?但如果A本身不成立呢?如果b和c之间缺失了关键环节呢?如果对手引入了不相干的d来混淆视听呢?”
她的手指在黑板上快速移动、圈点,如同在解剖一个无形的论证模型。
她的眼神专注而锐利,仿佛能洞穿一切表象下的逻辑结构。
………………………………
云芝宇目不转睛地看着。
这不再是面试时让他心慌意乱的审视目光,而是一种纯粹智性的光芒。
她在展示她强大的思维武器,冷静、精准、高效。
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她在实验室面对复杂数据图表时的侧影,那份沉静的专注,与此刻在讲台上剖析逻辑的模样,完美地重叠在一起。
一种强烈的共鸣在他心底激荡——那是他熟悉的、在解决一道复杂生物化学题或者构建一个数学模型时,所追求的同一种清晰与严谨。
………………………………
“最后,是表达。”
时遐思放下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动作干脆。
“再好的信息,再严密的逻辑,如果不能清晰、准确、有力量地传递给你的听众和评委,等于零。”
她微微停顿,目光再次扫视全场,这一次,她的眼神似乎带上了一点温度,一种对“有效沟通”本身的郑重,“语言要简洁,避免冗长和模糊的术语堆砌——除非必要且向评委解释清楚。结构要清晰,让评委和听众能毫不费力地跟上你的思路。语速、语调、甚至适当的停顿,都是武器。记住,”
她微微提高了声音,“你不是在自言自语,你是在说服。”
………………………………
讲到“说服”这个词时,她的眼神似乎无意间在云芝宇脸上停留了极其短暂的一瞬——或许只是错觉。
但云芝宇却觉得心脏像是被那目光的余温烫了一下。
他看到她眼中那份沉静下涌动的、对语言力量的深刻理解和掌控欲。
辩论场上的最佳辩手,实验室里的数据处理高手,在此刻,完美地融合成了讲台上这个言简意赅、逻辑强大、充满说服力的引导者。
………………………………
“这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信息是砖石,逻辑是骨架,表达是血肉和皮肤。”
时遐思做了最后的总结,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平静,“接下来的训练,我们会逐一拆解,反复锤炼。过程不会轻松,但掌握之后,受益的绝不仅仅是辩论场。”
………………………………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所有人都被这种高效、清晰、直指核心的讲解方式吸引了。
陈默社长适时地接过了话头,开始介绍具体的分组和训练安排。
云芝宇却有些心不在焉。
他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讲台上那个已经退到侧边、低头翻看名单的身影上。
烟灰色的开衫,沉静的侧脸,专注的眼神。
………………………………
初见时那轮灼人的小太阳,光芒依旧耀眼,却不再让他本能地想要躲避或逃离。
那光芒变得深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秩序。
实验室里的专注,辩论场上的锋芒,讲台上的专业与引导力……
关于“时遐思”的拼图,正在他眼前一块块地拼凑起来,每一块都闪耀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
他确实不再仅仅是好奇。
一种更强烈、更清晰、更主动的渴望,如同藤蔓般疯狂滋长——他想要靠近这光源,想要理解这光芒背后的逻辑,想要……真正地认识她。
加入辩论社,不再是一个意外或负担,而是他主动选择的、通往那个耀眼存在的路径。
他握紧了手中的笔,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掌心却是一片滚烫。
心跳在胸腔里沉稳有力地搏动,不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种名为“靠近”的、充满未知却令人无比振奋的期待。
………………………………
陈默社长宣布基础训练讲解告一段落,接下来是破冰游戏环节时,教室里紧绷的空气明显松弛下来,响起一片如释重负的轻微吐气声和桌椅挪动的细碎声响。
那份由时遐思带来的、近乎学术研讨的严谨氛围,像退潮般悄然散去。
“来来来,大家别坐着了,把桌子椅子都往墙边推推,中间清出地方来!”陈默拍着手,声音洪亮,脸上也带上了笑容,和刚才主持会议时的沉稳判若两人。
他开始介绍辩论社的历史、架构、主要活动安排,语气沉稳。
云芝宇坐在靠后的位置,看似在听社长讲话,眼角的余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讲台侧边那个身影。
………………………………
时遐思安静地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份名单,偶尔低头扫一眼,或者随着陈默的话轻轻颔首。
她的站姿并不刻意挺拔,却自有一股沉静的力量感。
当陈默提到“接下来由副社长时遐思学姐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社基础训练的核心内容和要求”时,她抬起了头。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
她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甚至没有刻意展现亲和力的笑容。
只有一种纯粹的、带着专业感的平静。
她走到讲台中央,拿起一支粉笔,转身面向黑板。
动作流畅,没有丝毫拖沓。
“大家好,我是时遐思。”
她的声音响起,清亮,稳定,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教室里最后一点细微的杂音,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接下来的基础训练,主要围绕三个核心能力:信息检索与甄别、逻辑链条的构建与拆解、以及有效的语言表达。”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开门见山,直指核心。
云芝宇的心跳莫名地快了一拍。
………………………………
时遐思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关键词:信息(Info)、逻辑(Logic)、表达(Express)。
粉笔划过黑板,发出清晰的“笃笃”声。
“首先,是信息。”
她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每一张面孔。
当那目光掠过云芝宇的方向时,他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身体微微前倾。
“辩论不是嘴皮子打架,更不是信口开河。你的每一个论点,都必须有坚实的信息支撑。这信息从哪里来?”
她顿了顿,眼神锐利起来,“文献数据库(如pubd, web of Science)、权威机构的报告(who, NIh)、高质量的新闻信源(注意辨别立场)、甚至严谨的科普作品。但记住,”
她的语气陡然加重,“源头! 永远追溯信息的原始来源,警惕二手、三手传播的失真。这是辩论的基石,也是做学问的基本功。”
………………………………
她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云芝宇完全被吸引了。
他想起赵教授在《生物统计学》课上提起她处理数据的严谨,原来这份严谨,早已渗透到她思维的每一个角落。
她不是在教技巧,而是在传递一种思维方式。
………………………………
“拿到信息,下一步是逻辑。”
时遐思用粉笔在“Logic”下面画了一条线,“如何组织你的信息?如何构建一个无懈可击的论证链条?如何识别并瓦解对手的逻辑谬误?”
她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因果链:“A -> b -> c。看起来很牢固?但如果A本身不成立呢?如果b和c之间缺失了关键环节呢?如果对手引入了不相干的d来混淆视听呢?”
她的手指在黑板上快速移动、圈点,如同在解剖一个无形的论证模型。
她的眼神专注而锐利,仿佛能洞穿一切表象下的逻辑结构。
………………………………
云芝宇目不转睛地看着。
这不再是面试时让他心慌意乱的审视目光,而是一种纯粹智性的光芒。
她在展示她强大的思维武器,冷静、精准、高效。
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她在实验室面对复杂数据图表时的侧影,那份沉静的专注,与此刻在讲台上剖析逻辑的模样,完美地重叠在一起。
一种强烈的共鸣在他心底激荡——那是他熟悉的、在解决一道复杂生物化学题或者构建一个数学模型时,所追求的同一种清晰与严谨。
………………………………
“最后,是表达。”
时遐思放下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动作干脆。
“再好的信息,再严密的逻辑,如果不能清晰、准确、有力量地传递给你的听众和评委,等于零。”
她微微停顿,目光再次扫视全场,这一次,她的眼神似乎带上了一点温度,一种对“有效沟通”本身的郑重,“语言要简洁,避免冗长和模糊的术语堆砌——除非必要且向评委解释清楚。结构要清晰,让评委和听众能毫不费力地跟上你的思路。语速、语调、甚至适当的停顿,都是武器。记住,”
她微微提高了声音,“你不是在自言自语,你是在说服。”
………………………………
讲到“说服”这个词时,她的眼神似乎无意间在云芝宇脸上停留了极其短暂的一瞬——或许只是错觉。
但云芝宇却觉得心脏像是被那目光的余温烫了一下。
他看到她眼中那份沉静下涌动的、对语言力量的深刻理解和掌控欲。
辩论场上的最佳辩手,实验室里的数据处理高手,在此刻,完美地融合成了讲台上这个言简意赅、逻辑强大、充满说服力的引导者。
………………………………
“这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信息是砖石,逻辑是骨架,表达是血肉和皮肤。”
时遐思做了最后的总结,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平静,“接下来的训练,我们会逐一拆解,反复锤炼。过程不会轻松,但掌握之后,受益的绝不仅仅是辩论场。”
………………………………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所有人都被这种高效、清晰、直指核心的讲解方式吸引了。
陈默社长适时地接过了话头,开始介绍具体的分组和训练安排。
云芝宇却有些心不在焉。
他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讲台上那个已经退到侧边、低头翻看名单的身影上。
烟灰色的开衫,沉静的侧脸,专注的眼神。
………………………………
初见时那轮灼人的小太阳,光芒依旧耀眼,却不再让他本能地想要躲避或逃离。
那光芒变得深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秩序。
实验室里的专注,辩论场上的锋芒,讲台上的专业与引导力……
关于“时遐思”的拼图,正在他眼前一块块地拼凑起来,每一块都闪耀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
他确实不再仅仅是好奇。
一种更强烈、更清晰、更主动的渴望,如同藤蔓般疯狂滋长——他想要靠近这光源,想要理解这光芒背后的逻辑,想要……真正地认识她。
加入辩论社,不再是一个意外或负担,而是他主动选择的、通往那个耀眼存在的路径。
他握紧了手中的笔,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掌心却是一片滚烫。
心跳在胸腔里沉稳有力地搏动,不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种名为“靠近”的、充满未知却令人无比振奋的期待。
………………………………
陈默社长宣布基础训练讲解告一段落,接下来是破冰游戏环节时,教室里紧绷的空气明显松弛下来,响起一片如释重负的轻微吐气声和桌椅挪动的细碎声响。
那份由时遐思带来的、近乎学术研讨的严谨氛围,像退潮般悄然散去。
“来来来,大家别坐着了,把桌子椅子都往墙边推推,中间清出地方来!”陈默拍着手,声音洪亮,脸上也带上了笑容,和刚才主持会议时的沉稳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