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没有!”
云芝宇几乎是立刻否认,声音拔高了一度,随即又意识到反应过度,赶紧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就…就问问。”
他感觉脸颊又开始不受控制地发烫。
“哈哈,别紧张。时学姐看着严肃,人其实挺好的。”学长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副过来人的语气,“就是气场比较强,新来的小学弟被她盯上,没有不腿软的。”
他笑着摇摇头,拿着保温杯往走廊尽头的饮水机走去,“加油啊小学弟,进了辩论社,你就知道她的厉害了。”
………………………………
格子衬衫学长走开了,留下云芝宇一个人僵在走廊冰凉的墙壁边。
“时遐思…”
他在心里无声地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原来她叫时遐思。
生物信息专业。
大四。
副社长。
最佳辩手。
帮教授做数据分析…
每一个信息都像一块沉重的砖,垒在他心头,让那个穿着浅蓝裙子、笑容明媚张扬的身影,变得更加遥远和难以企及。
他猛地直起身,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地冲下楼梯,脚步声在空旷的楼道里激起仓促的回响。
………………………………
暮色已经完全笼罩了红砖楼,窗玻璃上映出他模糊而慌乱的影子。
心跳依旧急促,但这一次,除了紧张的余悸,似乎还混杂了一点别的、更加陌生的东西,沉甸甸地坠在胸口,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无法平息。
梧桐树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像无声的嘲笑,又像某种隐秘的鼓点,敲打着他混乱的心绪。
………………………………
日子像福市初秋的梧桐叶,在微凉的风里不紧不慢地飘落。
开学初那场喧嚣的招新和令人窒息的面试,仿佛被图书馆弥漫的陈旧纸张气味和实验室里消毒水的清冽气息覆盖,渐渐沉淀成云芝宇心底一个带着灼热感却又模糊不清的印记。
辩论社的面试结果迟迟未到,那份悬而未决的忐忑,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渐渐平复后,只余下潭水深处一点微不可查的悸动。
云芝宇的生活被大一繁重的课业迅速填满。
生物化学导论的分子式像纠缠的藤蔓,高等数学的微积分符号是冰冷的迷宫,还有那些必须强记的拉丁学名……
他把自己埋进图书馆的角落,埋进自习室的灯光下,试图用逻辑和公式构建一个稳固、可控的世界,将那个穿着浅蓝裙子、笑容灼人的身影,以及那双在面试时冷静如手术刀般的杏眼,都暂时封存起来。
然而,“时遐思”这个名字,却像无意间散落在土壤里的种子,总在不经意间,从不同的缝隙里顽强地钻出来,带着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
是在一节枯燥的《生物统计学》课上。
讲台上头发花白、以严厉着称的赵教授,正在讲解多变量方差分析的原理,ppt上布满复杂的公式和图表。
讲到某个关键的数据处理步骤时,他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台下昏昏欲睡的学生,语气带着点恨铁不成钢:“你们看看!这么基础的数据清洗和预处理,都能做成这样?去年时遐思帮我处理的那批实验数据,样本量比这大多了,变量更复杂,人家整理得清清楚楚,模型拟合度非常高!”老教授的声音带着由衷的赞许,“那孩子,脑子清楚,手也稳,数据敏感性是天生的。你们这些新生,要多学着点!”
………………………………
“时遐思”三个字从教授口中清晰地吐出来,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课堂。
云芝宇握着笔的手指无意识地顿了一下,笔尖在笔记本上洇开一小团墨迹。
他抬起头,目光穿过前排同学的肩膀,落在讲台上。
教授的话像一根无形的线,瞬间将他从枯燥的公式中拽离。
那个在招新摊位上明媚张扬、在面试时沉静锐利的形象,忽然被赋予了新的维度——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对着复杂的数据集,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眼神专注而笃定。
一种与辩论场上截然不同,却同样强大的专业感。
………………………………
下课铃响,人群涌出教室。
云芝宇收拾书本的动作有些慢。
旁边几个同学边走边闲聊,话题不知怎么又绕到了院里那些“传说级”的学长学姐身上。
“哎,你们听说了吗?去年校际辩论赛决赛,时遐思学姐一个人力挽狂澜!对方辩友揪着他们一个数据漏洞猛攻,眼看就要崩盘了,她硬是现场重新捋顺逻辑,引用了好几篇最新文献,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最后绝杀翻盘!”一个男生语气夸张地比划着,脸上满是崇拜。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都说她那脑子转得跟超级计算机似的,临场反应绝了!”另一个附和道,“而且据说她人其实挺随和的,就是气场太强,辩论场上往那一站,眼神扫过来,对手先矮半截。”
“啧,大四了,还这么拼,听说她保研本校稳了,跟着王院士做生物信息学方向,前途无量啊……”
那些只言片语,像细碎的风,裹挟着关于“时遐思”的碎片,吹过云芝宇的耳边。
他默默听着,没有参与讨论,只是脚步放得更缓。
辩论场上的锋芒毕露,与实验室里的严谨专业,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在那个身影上奇异地融合着。
他想起面试时她旋转的笔尖,那无声的专注里,似乎就藏着这种随时准备出击的锐利。
………………………………
几天后,云芝宇去生科院主楼三楼的公共实验室交一份实验报告。
长长的走廊一侧是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排列整齐的实验台和仪器。
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射进来,在光洁的地砖上投下长长的窗格影子。
………………………………
他走到负责老师办公室门口,正要敲门,视线却被玻璃窗内靠近走廊的一个实验台吸引了。
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背对着玻璃窗坐着。
是时遐思。
她没穿白大褂,只穿着简单的灰色连帽卫衣和牛仔裤。
长发随意地束成一个低马尾,几缕碎发垂在颈后。
她微微弓着背,身体前倾,专注地盯着面前一台高性能电脑的屏幕。
屏幕的光映在她侧脸上,勾勒出挺直的鼻梁和专注微抿的唇角。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跳跃,敲击声隔着厚厚的玻璃窗几乎听不见,但那种全神贯注、仿佛与外界隔绝的沉浸感,却透过玻璃清晰地传递出来。
阳光穿过窗格,恰好有一束落在她面前的键盘和手背上,跳跃着细碎的金芒。
她似乎完全没有察觉,整个世界都浓缩在那方发光的屏幕里。
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不断滚动的代码行和复杂的数据图表,各种彩色的线条和点阵交织变幻,像一幅深奥而神秘的星图。
云芝宇看不懂具体的内容,但他能感觉到那其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运算强度。
他就那样站在走廊的光影里,隔着冰冷的玻璃,无声地看着。
报告捏在手里,纸张的边缘被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揉得有些发皱。
那一刻的时遐思,不同于招新日的张扬,不同于面试时的压迫,她沉静得像一泓深水,所有的光芒都内敛于指尖和眼前的数据洪流之中。
一种近乎纯粹的力量感,从她专注的姿态里流淌出来。
那束跳跃在她手背上的阳光,似乎也变得格外明亮和……遥远。
云芝宇几乎是立刻否认,声音拔高了一度,随即又意识到反应过度,赶紧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就…就问问。”
他感觉脸颊又开始不受控制地发烫。
“哈哈,别紧张。时学姐看着严肃,人其实挺好的。”学长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副过来人的语气,“就是气场比较强,新来的小学弟被她盯上,没有不腿软的。”
他笑着摇摇头,拿着保温杯往走廊尽头的饮水机走去,“加油啊小学弟,进了辩论社,你就知道她的厉害了。”
………………………………
格子衬衫学长走开了,留下云芝宇一个人僵在走廊冰凉的墙壁边。
“时遐思…”
他在心里无声地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原来她叫时遐思。
生物信息专业。
大四。
副社长。
最佳辩手。
帮教授做数据分析…
每一个信息都像一块沉重的砖,垒在他心头,让那个穿着浅蓝裙子、笑容明媚张扬的身影,变得更加遥远和难以企及。
他猛地直起身,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地冲下楼梯,脚步声在空旷的楼道里激起仓促的回响。
………………………………
暮色已经完全笼罩了红砖楼,窗玻璃上映出他模糊而慌乱的影子。
心跳依旧急促,但这一次,除了紧张的余悸,似乎还混杂了一点别的、更加陌生的东西,沉甸甸地坠在胸口,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无法平息。
梧桐树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像无声的嘲笑,又像某种隐秘的鼓点,敲打着他混乱的心绪。
………………………………
日子像福市初秋的梧桐叶,在微凉的风里不紧不慢地飘落。
开学初那场喧嚣的招新和令人窒息的面试,仿佛被图书馆弥漫的陈旧纸张气味和实验室里消毒水的清冽气息覆盖,渐渐沉淀成云芝宇心底一个带着灼热感却又模糊不清的印记。
辩论社的面试结果迟迟未到,那份悬而未决的忐忑,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渐渐平复后,只余下潭水深处一点微不可查的悸动。
云芝宇的生活被大一繁重的课业迅速填满。
生物化学导论的分子式像纠缠的藤蔓,高等数学的微积分符号是冰冷的迷宫,还有那些必须强记的拉丁学名……
他把自己埋进图书馆的角落,埋进自习室的灯光下,试图用逻辑和公式构建一个稳固、可控的世界,将那个穿着浅蓝裙子、笑容灼人的身影,以及那双在面试时冷静如手术刀般的杏眼,都暂时封存起来。
然而,“时遐思”这个名字,却像无意间散落在土壤里的种子,总在不经意间,从不同的缝隙里顽强地钻出来,带着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
是在一节枯燥的《生物统计学》课上。
讲台上头发花白、以严厉着称的赵教授,正在讲解多变量方差分析的原理,ppt上布满复杂的公式和图表。
讲到某个关键的数据处理步骤时,他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台下昏昏欲睡的学生,语气带着点恨铁不成钢:“你们看看!这么基础的数据清洗和预处理,都能做成这样?去年时遐思帮我处理的那批实验数据,样本量比这大多了,变量更复杂,人家整理得清清楚楚,模型拟合度非常高!”老教授的声音带着由衷的赞许,“那孩子,脑子清楚,手也稳,数据敏感性是天生的。你们这些新生,要多学着点!”
………………………………
“时遐思”三个字从教授口中清晰地吐出来,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课堂。
云芝宇握着笔的手指无意识地顿了一下,笔尖在笔记本上洇开一小团墨迹。
他抬起头,目光穿过前排同学的肩膀,落在讲台上。
教授的话像一根无形的线,瞬间将他从枯燥的公式中拽离。
那个在招新摊位上明媚张扬、在面试时沉静锐利的形象,忽然被赋予了新的维度——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对着复杂的数据集,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眼神专注而笃定。
一种与辩论场上截然不同,却同样强大的专业感。
………………………………
下课铃响,人群涌出教室。
云芝宇收拾书本的动作有些慢。
旁边几个同学边走边闲聊,话题不知怎么又绕到了院里那些“传说级”的学长学姐身上。
“哎,你们听说了吗?去年校际辩论赛决赛,时遐思学姐一个人力挽狂澜!对方辩友揪着他们一个数据漏洞猛攻,眼看就要崩盘了,她硬是现场重新捋顺逻辑,引用了好几篇最新文献,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最后绝杀翻盘!”一个男生语气夸张地比划着,脸上满是崇拜。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都说她那脑子转得跟超级计算机似的,临场反应绝了!”另一个附和道,“而且据说她人其实挺随和的,就是气场太强,辩论场上往那一站,眼神扫过来,对手先矮半截。”
“啧,大四了,还这么拼,听说她保研本校稳了,跟着王院士做生物信息学方向,前途无量啊……”
那些只言片语,像细碎的风,裹挟着关于“时遐思”的碎片,吹过云芝宇的耳边。
他默默听着,没有参与讨论,只是脚步放得更缓。
辩论场上的锋芒毕露,与实验室里的严谨专业,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在那个身影上奇异地融合着。
他想起面试时她旋转的笔尖,那无声的专注里,似乎就藏着这种随时准备出击的锐利。
………………………………
几天后,云芝宇去生科院主楼三楼的公共实验室交一份实验报告。
长长的走廊一侧是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排列整齐的实验台和仪器。
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射进来,在光洁的地砖上投下长长的窗格影子。
………………………………
他走到负责老师办公室门口,正要敲门,视线却被玻璃窗内靠近走廊的一个实验台吸引了。
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背对着玻璃窗坐着。
是时遐思。
她没穿白大褂,只穿着简单的灰色连帽卫衣和牛仔裤。
长发随意地束成一个低马尾,几缕碎发垂在颈后。
她微微弓着背,身体前倾,专注地盯着面前一台高性能电脑的屏幕。
屏幕的光映在她侧脸上,勾勒出挺直的鼻梁和专注微抿的唇角。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跳跃,敲击声隔着厚厚的玻璃窗几乎听不见,但那种全神贯注、仿佛与外界隔绝的沉浸感,却透过玻璃清晰地传递出来。
阳光穿过窗格,恰好有一束落在她面前的键盘和手背上,跳跃着细碎的金芒。
她似乎完全没有察觉,整个世界都浓缩在那方发光的屏幕里。
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不断滚动的代码行和复杂的数据图表,各种彩色的线条和点阵交织变幻,像一幅深奥而神秘的星图。
云芝宇看不懂具体的内容,但他能感觉到那其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运算强度。
他就那样站在走廊的光影里,隔着冰冷的玻璃,无声地看着。
报告捏在手里,纸张的边缘被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揉得有些发皱。
那一刻的时遐思,不同于招新日的张扬,不同于面试时的压迫,她沉静得像一泓深水,所有的光芒都内敛于指尖和眼前的数据洪流之中。
一种近乎纯粹的力量感,从她专注的姿态里流淌出来。
那束跳跃在她手背上的阳光,似乎也变得格外明亮和……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