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打得热闹,泰王带着匆匆集结的部队赶到,将正在行凶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围住,将他们的枪支给缴了,然后派人去请义军使者。
使者李玲露出头来,冷冷一笑:“我说泰王,我作为使者是信任你们才让你们安排住处,如今却在你们安排的住处遭受围攻,这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啊!莫不是泰王你有意与我义军为敌吗?”
“上使息怒!我们绝对没有这个意思,这纯粹就是一个意外,我们一定会给您一个交代!”
“最好如此!我等着你的交代!”李玲见好就收,在得到泰王承诺后便配合他们调查,只不过为了安全每人的手枪并不离身,对此泰王也当没有看见。
很快,调查结果出来了,英法两国使者因为预想着只要干掉义军使团,泰王就不得不与义军为敌,于是是不加掩饰的对义军使团进行攻击,并在这个过程中射杀了组织的泰国礼部官员以及僧人数十名,甚至有些英法士兵发挥强盗本性,砸了金身佛像,抢了各类宝物,千年古刹险些毁于一旦!
听了调查报告,泰王脸色铁青,主战派怒气冲天,主和派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就在这时,听到动静的王城众人纷纷赶来,其中就包括城内各寺庙主持十余人,纷纷请愿诛杀英法等国人!
泰国是个宗教国家,以佛教为其国教,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因此泰王也不好偏袒,但为了不完全得罪英法两国,泰王将他们关入了死牢,然后回去议论应该如何处理!
令人没想到的是,被关入牢里的英国人仗着他们国家是横行了世界数百年的日不落帝国,对于被泰王这样的土着关起来十分不满,疯狂的进行咒骂着,十分的嚣张跋扈!其言辞之间,透露出的白人的优越感和对黄种人的不屑溢于言表,让人十分恼火。
这些信息传到泰王耳朵里,使得其十分恼怒,心中天平也一下子倾斜了,于是让人将几个砸毁佛像的人活活烧死,其余的人处以鞭刑!然后将其衣服脱光,赶出泰国。
之后,泰王热情的招待了使者,答应了义军的种种要求,签订了初步的盟约,并选择了一子一女送去广西,以作为质子!
很快,使者李玲带着新鲜出炉的盟约和泰王的一子一女回到河内,将种种情况做了汇报。
李希音在得知后,发来电报,任命泰王的一子一女为游记将军,主要负责帮助协调义军与泰国的关系。
......
在拉拢泰国失败之后,英法两国明白局势已经无法拖延,于是迅速组成联军,各自抽调了三万精兵,组成联合舰队远征义军。
同时,从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不断的征集殖民者先一步支援越南和缅甸战场。
就在英法两国正式宣战的当天,葡萄牙、荷兰、比利时、匈牙利、德国、日本等纷纷声援,并出兵组成联军加入联合舰队。
其中日本、荷兰名为进攻义军,实际上朝着台湾进发,意图染指台湾。
其余几个国家出兵则不多,少的如比利时出兵五百人,多的如德国三千人,其目的是浑水摸鱼,如此联合舰队的部队数量就达到七万人左右了,联军以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和法国全权大臣葛罗为指挥,开始进发,预计一到两个月其联军即可抵达。
在收到欧洲而来的电报后,李希音立即召集众人进行开会。
李希音认为,如今第一军远在印度,其后勤严重依赖海上运输,如果英法联军赶到,其后勤便会断绝,有被全歼的风险,当如果撤兵则章西女王会被英国镇压,到那个时候英法联军以印度为其大后方,进攻广西,也对义军不利。
所以,李希音认为,义军应该抓住这一到两个月的窗口期,尽全力肃清中南半岛上的殖民者势力,开通通往印度的陆上通道。
因此,李希音开始进行战略调整,从各地调拨军队,将第七军之7师和17师调拨越南战场,与第八军合兵一处,归孙望舒指挥。
调拨第二军和第三军之第三师入缅甸,与第27师组成西路兵团,任命老将曾天养为西路指挥,负责攻击缅甸地区的英军。
同时,李希音命令远在印度的第一军以一个师辅助章西女王扩大其解放区外,其余部队向东进发,与曾天养部双头并进,打开通往章西的通道。
为了保证计划顺利,李希音将第三军主力自四川调回云南,以镇守云南和作为战役的总预备军,同时因为中南战役十分重要,李希音不得不亲自指挥,于是以杨金娥提督川、湘诸军事,节制汉中、巴蜀和湖南各部,与江西的石达开部遥相呼应,应对清军的反扑。
事实上,义军两个多月的军事行动,确实造成了大量的消耗,也引发了有心者的注意,清军主将曽格林沁数次率领万余精兵过江南下,但都被义军击退,但义军却一直没有发起报复性行动,一来是战船还没有造好,二来确实是北部不太好抽调兵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不过为了打击清军之嚣张气焰,杨金娥于四月初率领第九军出祁山古道,攻破宝鸡,威胁关中,这使得满清政府大为恐惧,派遣重兵进入陕西,才将杨金娥击退。
不过这也让满清政府发现,义军虽然在中南半岛投入了十多万的兵力,但实力仍然雄厚,不好啃,于是恢复了防御状态,转而瞄向了太平天国。
恰在此时,太平天国内部持续动荡,自东王杨秀清被诛杀之后,掌权的韦昌辉不仅专权跋扈,而且大肆排除异己,在三月份时太平军主将杨辅清被迫投降清军,其部下之太平军一部归降清军,一部投奔义军,一部被太平军收拢。
再之后,太平天国内部斗争达到高潮,韦昌辉和洪秀全矛盾公开化,太平天国内部指挥系统紊乱,战力下跌,清廷于淮河地区集结部队,并按照联系苏杭地区的氏族,并于山东等地组建水军,意图趁乱夺回苏杭和上海。
使者李玲露出头来,冷冷一笑:“我说泰王,我作为使者是信任你们才让你们安排住处,如今却在你们安排的住处遭受围攻,这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啊!莫不是泰王你有意与我义军为敌吗?”
“上使息怒!我们绝对没有这个意思,这纯粹就是一个意外,我们一定会给您一个交代!”
“最好如此!我等着你的交代!”李玲见好就收,在得到泰王承诺后便配合他们调查,只不过为了安全每人的手枪并不离身,对此泰王也当没有看见。
很快,调查结果出来了,英法两国使者因为预想着只要干掉义军使团,泰王就不得不与义军为敌,于是是不加掩饰的对义军使团进行攻击,并在这个过程中射杀了组织的泰国礼部官员以及僧人数十名,甚至有些英法士兵发挥强盗本性,砸了金身佛像,抢了各类宝物,千年古刹险些毁于一旦!
听了调查报告,泰王脸色铁青,主战派怒气冲天,主和派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就在这时,听到动静的王城众人纷纷赶来,其中就包括城内各寺庙主持十余人,纷纷请愿诛杀英法等国人!
泰国是个宗教国家,以佛教为其国教,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因此泰王也不好偏袒,但为了不完全得罪英法两国,泰王将他们关入了死牢,然后回去议论应该如何处理!
令人没想到的是,被关入牢里的英国人仗着他们国家是横行了世界数百年的日不落帝国,对于被泰王这样的土着关起来十分不满,疯狂的进行咒骂着,十分的嚣张跋扈!其言辞之间,透露出的白人的优越感和对黄种人的不屑溢于言表,让人十分恼火。
这些信息传到泰王耳朵里,使得其十分恼怒,心中天平也一下子倾斜了,于是让人将几个砸毁佛像的人活活烧死,其余的人处以鞭刑!然后将其衣服脱光,赶出泰国。
之后,泰王热情的招待了使者,答应了义军的种种要求,签订了初步的盟约,并选择了一子一女送去广西,以作为质子!
很快,使者李玲带着新鲜出炉的盟约和泰王的一子一女回到河内,将种种情况做了汇报。
李希音在得知后,发来电报,任命泰王的一子一女为游记将军,主要负责帮助协调义军与泰国的关系。
......
在拉拢泰国失败之后,英法两国明白局势已经无法拖延,于是迅速组成联军,各自抽调了三万精兵,组成联合舰队远征义军。
同时,从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不断的征集殖民者先一步支援越南和缅甸战场。
就在英法两国正式宣战的当天,葡萄牙、荷兰、比利时、匈牙利、德国、日本等纷纷声援,并出兵组成联军加入联合舰队。
其中日本、荷兰名为进攻义军,实际上朝着台湾进发,意图染指台湾。
其余几个国家出兵则不多,少的如比利时出兵五百人,多的如德国三千人,其目的是浑水摸鱼,如此联合舰队的部队数量就达到七万人左右了,联军以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和法国全权大臣葛罗为指挥,开始进发,预计一到两个月其联军即可抵达。
在收到欧洲而来的电报后,李希音立即召集众人进行开会。
李希音认为,如今第一军远在印度,其后勤严重依赖海上运输,如果英法联军赶到,其后勤便会断绝,有被全歼的风险,当如果撤兵则章西女王会被英国镇压,到那个时候英法联军以印度为其大后方,进攻广西,也对义军不利。
所以,李希音认为,义军应该抓住这一到两个月的窗口期,尽全力肃清中南半岛上的殖民者势力,开通通往印度的陆上通道。
因此,李希音开始进行战略调整,从各地调拨军队,将第七军之7师和17师调拨越南战场,与第八军合兵一处,归孙望舒指挥。
调拨第二军和第三军之第三师入缅甸,与第27师组成西路兵团,任命老将曾天养为西路指挥,负责攻击缅甸地区的英军。
同时,李希音命令远在印度的第一军以一个师辅助章西女王扩大其解放区外,其余部队向东进发,与曾天养部双头并进,打开通往章西的通道。
为了保证计划顺利,李希音将第三军主力自四川调回云南,以镇守云南和作为战役的总预备军,同时因为中南战役十分重要,李希音不得不亲自指挥,于是以杨金娥提督川、湘诸军事,节制汉中、巴蜀和湖南各部,与江西的石达开部遥相呼应,应对清军的反扑。
事实上,义军两个多月的军事行动,确实造成了大量的消耗,也引发了有心者的注意,清军主将曽格林沁数次率领万余精兵过江南下,但都被义军击退,但义军却一直没有发起报复性行动,一来是战船还没有造好,二来确实是北部不太好抽调兵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不过为了打击清军之嚣张气焰,杨金娥于四月初率领第九军出祁山古道,攻破宝鸡,威胁关中,这使得满清政府大为恐惧,派遣重兵进入陕西,才将杨金娥击退。
不过这也让满清政府发现,义军虽然在中南半岛投入了十多万的兵力,但实力仍然雄厚,不好啃,于是恢复了防御状态,转而瞄向了太平天国。
恰在此时,太平天国内部持续动荡,自东王杨秀清被诛杀之后,掌权的韦昌辉不仅专权跋扈,而且大肆排除异己,在三月份时太平军主将杨辅清被迫投降清军,其部下之太平军一部归降清军,一部投奔义军,一部被太平军收拢。
再之后,太平天国内部斗争达到高潮,韦昌辉和洪秀全矛盾公开化,太平天国内部指挥系统紊乱,战力下跌,清廷于淮河地区集结部队,并按照联系苏杭地区的氏族,并于山东等地组建水军,意图趁乱夺回苏杭和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