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望岳》鉴赏-《悠闲生活,从作曲开始》

  这间包厢面积足有三十多平,宽敞而明亮。除了李星文之外,包厢里还有其他四个人。

  通过黎阳的介绍,李星文不禁感叹道:“果然教授的朋友个个都不简单啊!”

  黎阳本身就是京大中文系的教授,而另外两人,一个是山东省文学社的社长李涛,另一个则是张海,他同样也在某所大学挂名教授职称。最后一人是华夏文学社的理事丁勉。

  别看这些学社仅仅只是民间组织,但它们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尤其是华夏文学社,其每一个社员在文学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人可不是那些在网上滥竽充数的所谓“专家”能够相比的,他们都有着真才实学,基本上都是各个大学的教授级别人物。

  他们的学生遍布天下,可以说,凡是国内知名大学的教授,几乎都是华夏文学社的社员。

  此时此刻,在这间包厢里,这几个人正围绕着李星文的《望岳》一诗展开热烈的讨论。

  李涛面带微笑地说道:“李小友,你我二人可真是有缘,说不定在五百年前,我们还是一家人呢!”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李星文的亲切和友善。

  接着,李涛对李星文的《望岳》一诗赞不绝口:“你的这首《望岳》堪称千古佳作啊!通过对泰山壮丽景色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豪迈情怀。”

  听到李涛如此夸赞,李星文不禁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毕竟这首诗并非他原创,而是他抄写前世诗人的作品。然而,面对李涛的赞誉,他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实情。

  这时,一旁的张海也插话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句诗真是妙极了!

  大自然仿佛将所有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之上,而山的南北两面,就如同被阳光切割一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昏晓。

  这用词之精妙,语句之优美,将泰山的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海作为山东省文学社的副社长,对文学作品自然有着较高的鉴赏水平。而且,他本人就是泰安市人,对于泰山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

  他自己或是跟随组织活动,登顶泰山已经不下数十次。因此,当他看到李星文的诗词中对泰山的描写时,不禁惊叹道:“这简直是把泰山写活了啊!”

  黎阳看到两位老友对《望岳》的认可和赞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悦之情。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发现了宝藏的探险家,终于找到了能够理解和欣赏这份珍贵财富的人。

  “这首诗我看了无数遍,”黎阳微笑着说道,“尤其是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简直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啊!”

  随着黎阳的话语,大家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他身上,仿佛他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聆听他对这首诗的深刻理解。

  “当我们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连绵起伏的众山时,会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豪迈。”黎阳的声音充满了激情,“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人的视野和心境都无限放大,高度概括了人要有勇往直前、不甘平庸的进取精神。”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会当凌绝顶’这句话,体现出了人要不畏艰难险阻,立志要攀登人生和事业的高峰。

  而‘一览众山小’则是在想象中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同时也寓意着人要有高远的理想抱负,不被眼前的困难所阻挡。”

  黎阳的解说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他们似乎在诗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了那种勇往直前、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

  三人都发表完评论之后,现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丁勉一人坐在那里,紧闭双唇,若有所思,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黎阳看着丁勉的样子,心中有些焦急,他忍不住开口说道:“丁老头,你倒是说话呀!你对这首诗到底有什么看法?别像个闷葫芦似的,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

  丁勉听到黎阳的话,缓缓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两人相识多年,彼此之间非常熟悉,所以丁勉并没有把黎阳的话放在心上。

  他微微一笑,说道:“这首诗你们该说的都说了,我就算再发表意见,也不过是重复你们的观点罢了。不过,我倒是有个问题想问问星文小友。”

  说着,丁勉将目光转向了李星文,继续说道:“我想知道,当时你是如何创作出这首诗的呢?”

  黎阳、赵文和王强三人听到丁勉的问题,这才恍然大悟。是啊,他们在这里争论不休,对这首诗进行各种猜测和解读,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人——创作者本人。

  李星文看到四位六十多岁的老者突然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自己,心中不禁有些无奈。

  他本来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讨论,没想到现在却成了焦点。

  面对众人的注视,李星文觉得有些尴尬,但他也知道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于是,他略微思考了一下,决定随便说点什么来应付一下。

  “关于《望岳》的创作,黎老师可是在旁边。

  当时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泰山的山顶。站在那高耸入云的山巅之上,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那壮丽的景色让我心潮澎湃,灵感如泉涌般袭来。

  回想起登山途中的种种艰辛,我不禁感慨万分。陡峭的山路、险峻的悬崖,都没有阻挡我前进的脚步。我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向上攀登,最终战胜了困难,登上了山顶。这种战胜自我、超越极限的感觉,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领悟。

  于是,我便用这首诗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和感悟。”

  丁勉听着李星文的描述,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他不禁感叹道:“果然艺术来源于生活啊!星文小友能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通过诗句如此生动地展现出来,老头子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是啊,确实厉害!”其余几人也纷纷赞叹道,对李星文的才华和创造力表示由衷的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