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殿试开始-《夺舍三年,她杀回来了》

  封后大典后。

  赵雅贤与朝臣的对垒已到针锋相对的境地。

  逼她还政于圣上的言论喧嚣直上,甚至一度从宫墙里蔓延到了宫墙外。

  贸然用禁军围将军府的影响还在持续,且愈演愈烈。

  此前赵雅贤派人放出的那些留言,还没传出声势,就被林思齐的数十稿话本盖了过去。

  本来百姓们眼见将军府被围,对林家“通敌叛国”这事还有些将信将疑。

  禁军毫无理由地撤了,林家人没被抓,反倒是禁军统领之子被摘去官职丢入了大牢,谁忠谁佞一目了然。

  这简直就是在明晃晃地告诉大家林家是被冤枉的。

  经此一事,谁再散播林家通敌叛国的谣言,谁就是敌国细作,无论谁听到,都会当场将人围起来扭送衙门。

  林家的谣言是没人敢传了。

  但赵太后独揽朝政、专断独行一事,却开始在茶余饭后流转。

  妄议太后虽是重罪,大庭广众无人敢说,可关起门来说小话这事,百姓最为擅长。

  小话说着说着,就传到了谏官耳中,于是御史台参奏的折子里又多了“惹民心动荡”一条,看得赵雅贤不胜其烦。

  “哀家是为天下百姓安危才坐于这朝堂!怎会惹民心动荡?”

  “圣上已然立后,便该循着祖宗章法亲临朝政,太后迟迟不肯还政,引朝堂动荡,自是惹民心动荡。”

  “百姓乃国之根本,百姓不安,则国不安,还请太后以大局为重,还政于圣上。”

  “叶相历经两朝,位高权重,心怀天下,涉政亲临,辅佐圣上,定能保我大周国泰民安。”

  “还请太后速下决断,请封摄政王,还政于圣上。”

  赵雅贤一句,朝臣十句。

  局面已然到了完全不可挽回的地步。

  她退回后宫只是时间问题。

  眼见无计可施,赵雅贤缩在寝宫中,日日难安,彻夜难眠。

  安神药灌下去,次日早朝便浑浑噩噩不得清醒,所以她只得强硬得扛着。

  一连与众朝臣对垒七日,她面上已是灰白如枯槁,眉头紧锁,愁云密布,再没有之前的艳丽容姿。

  偏偏这时候,在府中修养数十日的李瑟兮“康复”了,进宫面圣谢太后请御医入公主府请脉的恩。

  李瑟兮一身黄紫相间的华服,容貌傲然似雪山青莲,与眼下乌青、面无血色的赵雅贤对比鲜明。

  “瑟兮给太后请安,恭祝太后身体安康,万事顺心。”

  李瑟兮眼眸微眯,笑得耀武扬威,口中的吉祥话直接化成一口浊气闷在赵雅贤胸口。

  “变成这样,顺你心意了?”

  她想要装作淡定,却如何也控制不住语气。

  李瑟兮分明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嘲笑她的!

  这几日,她才慢慢想清楚,裴侯在这种关键时刻病倒不可能是偶然,裴家说不定早就叛变了!

  那封密信从一开始就是李瑟兮亲手为她设下的陷阱!

  这蛇蝎毒妇,如此心机深沉,引她入泥淖,步步深陷,如今还要来欣赏她落败的丑态!

  赵雅贤胸口越来越闷,堵在她嗓子眼,不上不下,堵得她长袖掩面一阵咳嗽。

  李瑟兮居高临下地看着她,眼眸深沉,看不出情绪。

  待到赵雅贤咳完,她才道:“还是早些退到后宫享你的清福吧,前朝的事不适合你,叶相那老狐狸不是你能掌控的。”

  她语气虽然没什么起伏,平淡得像是在随口聊家常。

  可落在赵雅贤耳中,却尖锐的刺耳。

  简直就像是在嘲笑她的无能。

  在指着她的鼻子骂:瞧,你就是个废物,离开我的助力,你什么都做不成。

  羞愤之下,一股恨意熊熊燃起。

  她将手边茶杯摔在李瑟兮脚下,厉声怒骂:“用不着你在这惺惺作态!你给我滚!”

  崩裂的瓷片划过李瑟兮的裙摆。

  她翻了个白眼,轻叹了一口气,留下句“人太固执会短命”,便拂袖离去。

  赵雅贤坐在阴影中,盯着那消失在门口的倩影,不甘的怒火几乎要将她点燃。

  “想咒我死?”

  她冷哼一声,呢喃的声音变得阴冷:

  “李瑟兮,我定让你死在我前面。”

  次日早朝,一直不肯松口的赵雅贤一改常态,竟然应允了“退朝还政”之事,还破天荒地将将因封后大典而耽搁的女官殿试提到朝堂商议。

  “哀家垂帘听政,只因先皇去的太急,圣上年幼即位,恐朝堂震荡,惹天下不安。”

  “如今圣上立后,西北边疆安稳,外无敌,内无忧,于此时还政确实是再妥当不过。”

  “众卿说的有理,哀家愿退回后宫,委任叶相统领百官,辅佐圣上治理朝政。”

  “只是女官为避封后大典吉日,一拖再拖,实在不宜再耽搁。哀家愿尊长公主之意,先择吉日举办女官殿试,待到甄选结束,女官就任,哀家再择吉日还政,众卿以为如何呀?”

  赵雅贤这一番话虽然有拖延之意,但比起之前态度上已经妥协了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凡在心中掰指头,从殿试到走马上任,无论如何拖延,一月足以完成。那母后在新年之前便可还政于他!

  届时他便不用再日日拘着,万事皆可随心而动!

  李凡想要立刻应允又不敢多说话,只能双眼泛光地望着一众朝臣,期待他们赶紧应下。

  但无论是长公主派还是叶相派,都对赵雅贤这突然的转变倍感怀疑,长公主派坚持女官殿试和退朝还政并行,叶相派则坚持先内整朝政,再设殿试、定女官。

  总之就是并不把赵雅贤的妥协当回事,反而层层加码,如此又争论了几日,直到李瑟兮给幕僚送去命令,暗中交涉了几番,叶相派妥协,朝内朝外达成一致。

  做出先开殿试,定女官,再退朝还政、封摄政权辅佐圣上的决议。

  李瑟兮之所以愿意顺赵雅贤的心意而为,纯粹是因为好奇。

  她太了解赵雅贤了,她绝对不是这种会妥协的性格。

  突然改了口风,必定有诈,李瑟兮实在想知道穷途末路的她还能拿出什么底牌。

  因此才推波助澜,顺其意而为。

  殿试的日子便在这一片喧嚣中敲定。

  腊月十六。

  林若初作为第一个受封的女官,受邀入宫,随朝臣入勤政殿,见证大周开国来第一轮女官殿试。

  林思齐以翰林院院士身份,作为考官,同行入宫。

  圣上、太后、长公主、叶相一众人落坐殿中后,通过复试的十八名女子,在国子监司业的带领下,步入大殿。

  林若初挑眸,在其中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喜欢夺舍三年,她杀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