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春雨已经下了三天,战壕变成了浑浊的泥塘。李云龙深一脚浅一脚地巡视阵地,每走一步,灌满泥水的皮靴就发出"咕叽咕叽"的声响。棉裤从膝盖以下全湿透了,沉甸甸地裹在腿上,像套了两块生铁。
"师长,三连报告,又有七个战士发烧。"邢志国踩着泥浆追上来,雨点打在斗笠上噼啪作响,"卫生队说退烧药只剩二十片了。"
李云龙没吭声,独眼盯着对岸模糊的轮廓。美军显然也被大雨困住了,除了偶尔升起的侦察气球,几乎看不到任何活动迹象。但直觉告诉他,这种平静不正常——就像暴风雨前的闷雷。
"让炊事班煮姜汤。"李云龙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重伤员优先。"
路过机枪阵地时,他发现战士们正用缴获的美军雨披搭简易遮雨棚。马克沁机枪的冷却水套筒里结了一层薄冰,射手王栓柱——跟冻死在江边的老兵同名——正用刺刀小心地刮着。
"咋不用防冻液?"
"报告师长,早用完了。"王栓柱咧开干裂的嘴唇,"现在掺白酒凑合。"
李云龙蹲下来检查枪械。雨水顺着他的后脖颈往衣领里灌,冰凉刺骨。这些天光是枪械故障就非战斗减员了十几人——有个战士的步枪炸膛,半边脸都被碎片削没了。
"拿这个去。"他从内兜掏出个小铁盒,"美国佬的擦枪油。"
这是上次夜袭时从美军尸体上摸来的。王栓柱如获至宝,用树枝挑着往枪机里抹。李云龙刚要起身,突然听见"喀嚓"一声轻响——是金属疲劳的动静!他猛地扑倒机枪手,几乎同时,支架断裂的马克沁重重砸在刚才王栓柱蹲着的位置。
"日他先人..."王栓柱脸色煞白。
李云龙拍拍他肩膀,转身走向指挥所。泥浆没过脚踝,每一步都像在拔萝卜。路过医疗所时,他听见陈招娣正在给伤员唱沂蒙山小调,小姑娘的嗓子哑得不成样,却还在坚持。
指挥所里,邢志国正和参谋们研究地图。防水油布上全是水珠,等高线都模糊了。见李云龙进来,作战参谋赶紧报告:"侦察兵发现美军在鹰嘴峰方向活动,可能有迂回意图。"
"具体点。"
"至少三十辆卡车,运的都是工程设备。"参谋指着地图上被红铅笔圈住的山谷,"他们在修临时机场。"
李云龙的独眼眯了起来。如果让美军把机场修成,轰炸机就能直接威胁到后方运输线。他摸出半包受潮的香烟,在油灯上烤了烤:"老邢,你怎么看?"
"兵团要求我们固守待援。"邢志国苦笑,"但补充兵最快也要五天才能到。"
雨水从掩体缝隙渗进来,在弹药箱上汇成细流。李云龙盯着那水流看了半晌,突然用刺刀在地上划了条线:"今晚我带人摸过去。"
"太冒险了!"邢志国差点跳起来,"这鬼天气..."
"正因为是鬼天气。"李云龙把烤干的香烟分给众人,"美国佬的飞机出不来。"
争论持续到傍晚。最终方案折中了一下:由张大彪带侦察排先行探路,李云龙率主力随后接应。出发前,炊事班老马不知从哪搞来半扇猪肉,炖了锅香飘十里的杂碎汤。
"昨天摸哨缴获的。"老马给每人盛了满满一勺,"美国佬的补给车陷在泥里了。"
战士们哄笑着分肉汤,有人调侃说美国少爷兵连下雨天都不会打仗。李云龙却注意到汤里漂着的野菜——后方补给确实跟不上了。他把自己碗里的肉片拨给几个新兵蛋子,换来一片慌乱推辞。
"吃!这是命令!"
子夜时分,突击队冒雨出发了。每个人都在棉袄外缠了茅草,远看像移动的草垛。张大彪打头阵,这个铁打的汉子腰上别着砍刀,背上还背着捆炸药。
泥泞的山路比想象中更难走。有些地段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有个战士不小心滑倒,整个人像坐滑梯似的溜出十几米,被灌木丛拦下时已经成了泥猴。
"停。"最前面的张大彪突然举手。
透过雨幕,隐约能看见山谷里的灯火。美军用防水帆布搭起了临时工棚,发电机轰鸣声老远就能听见。更惊人的是,他们居然在泥地上铺了钢板,几台推土机正忙着平整跑道。
"起码一个工兵连。"张大彪压低声音,"还有四辆坦克警戒。"
李云龙数了数照明弹的数量,心里有了计较。他示意爆破组摸近些观察,自己带着狙击手占领制高点。趴在山脊的烂泥里,能清晰看见美军哨兵正在雨棚下打盹,有个军官模样的在帐篷里看地图,影子投在帆布上像个扭曲的巨人。
"师长,看那边。"狙击手突然指向跑道尽头。
几辆卡车正在卸货,帆布掀开的瞬间露出银白色的航空炸弹——是燃烧弹!李云龙的后背瞬间渗出冷汗。如果让这些炸弹装上飞机,后方医院和运输队就完了。
"改变计划。"他咬着牙说,"优先炸弹药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爆破组开始无声地分配炸药。老耿——现在是全队唯一的爆破专家——正用油布包裹雷管。这个从抗日战争幸存至今的老兵,手上全是冻疮,但组装爆炸物的动作依然精准如钟表。
就在他们即将行动时,意外发生了。一支美军巡逻队突然改变路线,径直朝隐蔽点走来。手电筒的光柱在雨幕中忽隐忽现,最近时甚至能听见大兵们抱怨天气的对话。
李云龙缓缓拔出匕首,示意其他人隐蔽。但有个新兵太过紧张,步枪撞到了岩石——
"铛!"
清脆的金属声在雨夜里格外刺耳。美军立刻警觉起来,手电光柱像探照灯似的扫过来。千钧一发之际,远处突然传来爆炸声——是楚云飞!晋绥军按照约定在另一侧制造了骚乱!
"上!"
突击队像离弦之箭冲向弹药车。张大彪的砍刀在雨幕中划出寒光,两个哨兵还没反应过来就倒在了泥浆里。老耿带着人扑向燃烧弹卡车,炸药包上的导火索在雨中"嗤嗤"冒着白烟。
"撤!快撤!"
爆炸接二连三响起。最先被引爆的汽油桶炸成了火球,把半个山谷照得如同白昼。燃烧弹被波及后产生了恐怖的连锁反应,银白色的凝固汽油像烟花般四溅,粘在什么上面就烧个不停。
美军彻底乱套了。有个坦克手慌不择路,开着M26碾过了自己人的帐篷。更多的士兵像无头苍蝇般在火海里乱窜,惨叫声甚至压过了雨声。
突击队沿着预定路线撤退。李云龙背着腿部中弹的通讯员跑在最后,子弹在耳边尖啸着划过。路过一个弹坑时,他看见张大彪正在和美军军官肉搏——居然是白天帐篷里那个!
两人在泥浆里翻滚扭打,军刀和砍刀碰撞出火星。美军军官明显练过格斗,一记肘击打得张大彪口鼻窜血。但这个八路军汉子凶性大发,竟然用头槌撞碎对方下巴,顺势一刀捅进了心窝。
"走!"
当他们终于撤回安全地带时,天边已经泛白。李云龙清点人数,发现少了六个人——包括老耿。这个从抗战初期就跟他的老爆破手,为了掩护战友断后,再也没能回来。
"值了。"张大彪吐掉嘴里的血沫子,"至少炸掉三十吨燃烧弹。"
雨不知何时变小了。李云龙望向山谷方向,黑烟像巨蟒般盘旋上升。美军的临时机场彻底泡汤,推土机和钢板都成了扭曲的废铁。更妙的是,暴涨的山洪冲垮了唯一通路,短期内敌人别想修复这里。
回到阵地时,陈招娣正带着妇女队给伤员换药。小姑娘看见他们回来,跌跌撞撞地端来姜汤。李云龙接过碗时,发现她手指上全是针眼——这是连夜缝补绷带留下的。
"傻丫头..."
"俺不傻。"陈招娣突然哭了,"耿叔答应教俺认字来着..."
李云龙望向远方。雨停了,云缝中漏下一缕阳光,照在泥泞不堪的阵地上。战壕里,战士们正抓紧这难得的好天气晾晒被褥。有人哼起了家乡小调,嘶哑的调子混着春风,飘向更远的山峦。
对岸的美军营地死气沉沉。偶尔传来几声引擎响,也像是垂死野兽的呜咽。李云龙知道,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但此刻,他摸了摸内兜里那本被雨水泡皱的识字课本——那是老耿的遗物——突然觉得,有些东西是烧不毁、炸不烂的。
喜欢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
"师长,三连报告,又有七个战士发烧。"邢志国踩着泥浆追上来,雨点打在斗笠上噼啪作响,"卫生队说退烧药只剩二十片了。"
李云龙没吭声,独眼盯着对岸模糊的轮廓。美军显然也被大雨困住了,除了偶尔升起的侦察气球,几乎看不到任何活动迹象。但直觉告诉他,这种平静不正常——就像暴风雨前的闷雷。
"让炊事班煮姜汤。"李云龙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重伤员优先。"
路过机枪阵地时,他发现战士们正用缴获的美军雨披搭简易遮雨棚。马克沁机枪的冷却水套筒里结了一层薄冰,射手王栓柱——跟冻死在江边的老兵同名——正用刺刀小心地刮着。
"咋不用防冻液?"
"报告师长,早用完了。"王栓柱咧开干裂的嘴唇,"现在掺白酒凑合。"
李云龙蹲下来检查枪械。雨水顺着他的后脖颈往衣领里灌,冰凉刺骨。这些天光是枪械故障就非战斗减员了十几人——有个战士的步枪炸膛,半边脸都被碎片削没了。
"拿这个去。"他从内兜掏出个小铁盒,"美国佬的擦枪油。"
这是上次夜袭时从美军尸体上摸来的。王栓柱如获至宝,用树枝挑着往枪机里抹。李云龙刚要起身,突然听见"喀嚓"一声轻响——是金属疲劳的动静!他猛地扑倒机枪手,几乎同时,支架断裂的马克沁重重砸在刚才王栓柱蹲着的位置。
"日他先人..."王栓柱脸色煞白。
李云龙拍拍他肩膀,转身走向指挥所。泥浆没过脚踝,每一步都像在拔萝卜。路过医疗所时,他听见陈招娣正在给伤员唱沂蒙山小调,小姑娘的嗓子哑得不成样,却还在坚持。
指挥所里,邢志国正和参谋们研究地图。防水油布上全是水珠,等高线都模糊了。见李云龙进来,作战参谋赶紧报告:"侦察兵发现美军在鹰嘴峰方向活动,可能有迂回意图。"
"具体点。"
"至少三十辆卡车,运的都是工程设备。"参谋指着地图上被红铅笔圈住的山谷,"他们在修临时机场。"
李云龙的独眼眯了起来。如果让美军把机场修成,轰炸机就能直接威胁到后方运输线。他摸出半包受潮的香烟,在油灯上烤了烤:"老邢,你怎么看?"
"兵团要求我们固守待援。"邢志国苦笑,"但补充兵最快也要五天才能到。"
雨水从掩体缝隙渗进来,在弹药箱上汇成细流。李云龙盯着那水流看了半晌,突然用刺刀在地上划了条线:"今晚我带人摸过去。"
"太冒险了!"邢志国差点跳起来,"这鬼天气..."
"正因为是鬼天气。"李云龙把烤干的香烟分给众人,"美国佬的飞机出不来。"
争论持续到傍晚。最终方案折中了一下:由张大彪带侦察排先行探路,李云龙率主力随后接应。出发前,炊事班老马不知从哪搞来半扇猪肉,炖了锅香飘十里的杂碎汤。
"昨天摸哨缴获的。"老马给每人盛了满满一勺,"美国佬的补给车陷在泥里了。"
战士们哄笑着分肉汤,有人调侃说美国少爷兵连下雨天都不会打仗。李云龙却注意到汤里漂着的野菜——后方补给确实跟不上了。他把自己碗里的肉片拨给几个新兵蛋子,换来一片慌乱推辞。
"吃!这是命令!"
子夜时分,突击队冒雨出发了。每个人都在棉袄外缠了茅草,远看像移动的草垛。张大彪打头阵,这个铁打的汉子腰上别着砍刀,背上还背着捆炸药。
泥泞的山路比想象中更难走。有些地段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有个战士不小心滑倒,整个人像坐滑梯似的溜出十几米,被灌木丛拦下时已经成了泥猴。
"停。"最前面的张大彪突然举手。
透过雨幕,隐约能看见山谷里的灯火。美军用防水帆布搭起了临时工棚,发电机轰鸣声老远就能听见。更惊人的是,他们居然在泥地上铺了钢板,几台推土机正忙着平整跑道。
"起码一个工兵连。"张大彪压低声音,"还有四辆坦克警戒。"
李云龙数了数照明弹的数量,心里有了计较。他示意爆破组摸近些观察,自己带着狙击手占领制高点。趴在山脊的烂泥里,能清晰看见美军哨兵正在雨棚下打盹,有个军官模样的在帐篷里看地图,影子投在帆布上像个扭曲的巨人。
"师长,看那边。"狙击手突然指向跑道尽头。
几辆卡车正在卸货,帆布掀开的瞬间露出银白色的航空炸弹——是燃烧弹!李云龙的后背瞬间渗出冷汗。如果让这些炸弹装上飞机,后方医院和运输队就完了。
"改变计划。"他咬着牙说,"优先炸弹药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爆破组开始无声地分配炸药。老耿——现在是全队唯一的爆破专家——正用油布包裹雷管。这个从抗日战争幸存至今的老兵,手上全是冻疮,但组装爆炸物的动作依然精准如钟表。
就在他们即将行动时,意外发生了。一支美军巡逻队突然改变路线,径直朝隐蔽点走来。手电筒的光柱在雨幕中忽隐忽现,最近时甚至能听见大兵们抱怨天气的对话。
李云龙缓缓拔出匕首,示意其他人隐蔽。但有个新兵太过紧张,步枪撞到了岩石——
"铛!"
清脆的金属声在雨夜里格外刺耳。美军立刻警觉起来,手电光柱像探照灯似的扫过来。千钧一发之际,远处突然传来爆炸声——是楚云飞!晋绥军按照约定在另一侧制造了骚乱!
"上!"
突击队像离弦之箭冲向弹药车。张大彪的砍刀在雨幕中划出寒光,两个哨兵还没反应过来就倒在了泥浆里。老耿带着人扑向燃烧弹卡车,炸药包上的导火索在雨中"嗤嗤"冒着白烟。
"撤!快撤!"
爆炸接二连三响起。最先被引爆的汽油桶炸成了火球,把半个山谷照得如同白昼。燃烧弹被波及后产生了恐怖的连锁反应,银白色的凝固汽油像烟花般四溅,粘在什么上面就烧个不停。
美军彻底乱套了。有个坦克手慌不择路,开着M26碾过了自己人的帐篷。更多的士兵像无头苍蝇般在火海里乱窜,惨叫声甚至压过了雨声。
突击队沿着预定路线撤退。李云龙背着腿部中弹的通讯员跑在最后,子弹在耳边尖啸着划过。路过一个弹坑时,他看见张大彪正在和美军军官肉搏——居然是白天帐篷里那个!
两人在泥浆里翻滚扭打,军刀和砍刀碰撞出火星。美军军官明显练过格斗,一记肘击打得张大彪口鼻窜血。但这个八路军汉子凶性大发,竟然用头槌撞碎对方下巴,顺势一刀捅进了心窝。
"走!"
当他们终于撤回安全地带时,天边已经泛白。李云龙清点人数,发现少了六个人——包括老耿。这个从抗战初期就跟他的老爆破手,为了掩护战友断后,再也没能回来。
"值了。"张大彪吐掉嘴里的血沫子,"至少炸掉三十吨燃烧弹。"
雨不知何时变小了。李云龙望向山谷方向,黑烟像巨蟒般盘旋上升。美军的临时机场彻底泡汤,推土机和钢板都成了扭曲的废铁。更妙的是,暴涨的山洪冲垮了唯一通路,短期内敌人别想修复这里。
回到阵地时,陈招娣正带着妇女队给伤员换药。小姑娘看见他们回来,跌跌撞撞地端来姜汤。李云龙接过碗时,发现她手指上全是针眼——这是连夜缝补绷带留下的。
"傻丫头..."
"俺不傻。"陈招娣突然哭了,"耿叔答应教俺认字来着..."
李云龙望向远方。雨停了,云缝中漏下一缕阳光,照在泥泞不堪的阵地上。战壕里,战士们正抓紧这难得的好天气晾晒被褥。有人哼起了家乡小调,嘶哑的调子混着春风,飘向更远的山峦。
对岸的美军营地死气沉沉。偶尔传来几声引擎响,也像是垂死野兽的呜咽。李云龙知道,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但此刻,他摸了摸内兜里那本被雨水泡皱的识字课本——那是老耿的遗物——突然觉得,有些东西是烧不毁、炸不烂的。
喜欢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