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手指舆图,目光如炬,“父亲所传密令,征东将军府自接令起,要秘密向河南尹、济南国两地起运粮草、布匹、桐油、猛火油、各式军械甲胄等,起运两地规模,要满足数万大军至少半年所需。”
一言激起千层浪。
贾诩、阎象、娄圭、袁涣、刘晔一行听后,脸上露出各异神色,心中更是生出无数思绪与想法。
“有什么,都可以讲出来。”
曹昂知道这道密令明确,肯定会有人猜到什么。
贾诩沉吟片刻,率先开口:“公子,要是按丞相这般,这次征东将军府要承担对河南尹、济南国两地前线供应,丞相是打算多路伐袁?”
“父亲没提,不过昂是这样觉得的。”
曹昂点点头道:“河南尹这一粮草军需汇聚,多半是以河东郡、河内郡、河南尹三地为核心,向高干所据并州展开攻势,但该地的仗到底怎样打,又以何人为主,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济南国这边,多半是趁此次伐袁之势,荡平河间国、渤海郡几地叛乱,尽管在去岁一战中,有张辽、臧霸、张绣他们率部攻略,将上述之地尽收我军麾下,可受冀州局势动荡的缘故,这治下的叛乱时有发生。”
“不管是对战并州,亦或是横扫反叛,针对于这次发动的伐袁之战,都是不太容易打好的仗,前者地理位置太特殊了,后者背后牵扯到的太多了,也是这样,父亲才会做如此安排吧。”
这是要趁此机会,叫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他们得到对应功勋啊。
听完曹昂讲的这番话,贾诩、阎象、娄圭、袁涣、刘晔他们相视一眼,一个想法在他们心底默契生出。
并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毕竟在建安五年,建安六年的两次与袁绍交战下,在曹操麾下驱使的武将中,是一批非曹氏、非夏侯氏的武将,在曹操的统筹调动下,于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有一部分还是新投没几年,战场降服的,在这一期间,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他们呢,则在各自该坐镇的地方坐镇,以确保前线交锋下,不会受到前线战局的影响,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确保以他们为核心的区域,治下秩序不会出现岔子。
对于这样的安排,贾诩他们其实是能理解的。
先前的两次对袁之战,那是被动迎战的,是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的,一些命脉,曹操必须要交给最信任的人才行。
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战局,也是对麾下武将的一次考验。
很显然徐晃、高顺、张辽、张绣、臧霸等一批武将在战场上的表现,是通过了曹操的考验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
针对汝南袁氏发的檄文,代表着曹操的决心,这次大战,肯定是要以倾覆汝南袁氏为终结的。
这等规模的大战,再叫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他们坐镇要害,不叫他们参与到最前线的战事,这是说不过去的了。
一个是这会影响曹氏、夏侯两族内部团结。
一个是这样一来,曹操没法晋升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他们的官职。
这都是曹操必须考虑好的事。
最早追随他的一批,关键多数是带有一定资源入伙的,他们的官职,要是低于其他武将的话,这是说不过去的。
曹操是有用外姓武将,以制衡本姓武将的想法。
但这不代表他会就此打压本姓武将啊。
谁才是最牢靠的,最该信任的,曹操还是分的清楚的。
正是基于种种考虑吧,针对于己部要展开的攻势,曹操没有选择对征东将军府这边太过明确。
有些事啊,心里知道就行了。
没有大张旗鼓的公布出来。
这是不利于团结的。
曹操也知在曹昂麾下文武中,肯定有一批人会猜到这些,但猜到了,跟直接挑明,是有本质区别的。
曹操不希望因为这些事影响到麾下。
“公子,对河南尹、济南国两地提供粮草军需,这对征东将军府的压力极大,毕竟两地距离太远了。”
阎象眉头微蹙,讲出心中所想,“而且去往两地的地势复杂,且还有众多河流水系,如今这一檄文发布,只怕对袁绍为首的势力展开攻势的时间不会太长。”
“象想问一点,在征东将军府对两地提供这些下,此前对许都所供种种,是否跟着就能停下?”
这算是问到关键所在了。
曹昂露出赞许的神色,他正是喜欢阎象这点,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尤其是牵扯到大事时,鲜明的态度是关键所在。
想做事,却没有明确态度,这肯定是不行的。
“到今岁结束,是不能结束的。”
也是这样,曹昂收敛心神,看向阎象说道:“这是父亲给某的原话。”
“这!!”
一听这话,不止阎象表情变了,其他人都或多或少都变了。
这压力未免太大了吧。
现在是八月底,也就是在接下来四个月内,征东将军府这边,不止要解决河南尹、济南国两地前线供需,还要解决既定对许都的各项供需。
可问题是征东将军府这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啊。
这本身就需要很多钱粮和人力。
最关键的一点,因为在北之战的打响,有一件事必须要提高警惕,即盘踞在江东的孙策,是否会趁此机会有所动?
此事的概率有多大,是谁都无法预判的。
万一孙策真动了,这等于,征东将军府在满足上述种种下,还要解决对江东的额外开支。
闹不好,双方真打起来了,这就是双线作战了。
哪怕在南这一边,有曹昂坐镇,真发生这种情况无需曹操费心劳神,可问题是这压力全都给到曹昂了。
‘父亲给大兄的压力,太重了吧。’
一旁站着的曹冲,看到眼前众人的神态变化,其表情复杂的看向曹昂,这样的担子,可不是谁都能扛起来的啊。
而让曹冲更为感慨的,是自家大兄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就好似这不是什么大事一样,可事实上不是这样啊……
一言激起千层浪。
贾诩、阎象、娄圭、袁涣、刘晔一行听后,脸上露出各异神色,心中更是生出无数思绪与想法。
“有什么,都可以讲出来。”
曹昂知道这道密令明确,肯定会有人猜到什么。
贾诩沉吟片刻,率先开口:“公子,要是按丞相这般,这次征东将军府要承担对河南尹、济南国两地前线供应,丞相是打算多路伐袁?”
“父亲没提,不过昂是这样觉得的。”
曹昂点点头道:“河南尹这一粮草军需汇聚,多半是以河东郡、河内郡、河南尹三地为核心,向高干所据并州展开攻势,但该地的仗到底怎样打,又以何人为主,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济南国这边,多半是趁此次伐袁之势,荡平河间国、渤海郡几地叛乱,尽管在去岁一战中,有张辽、臧霸、张绣他们率部攻略,将上述之地尽收我军麾下,可受冀州局势动荡的缘故,这治下的叛乱时有发生。”
“不管是对战并州,亦或是横扫反叛,针对于这次发动的伐袁之战,都是不太容易打好的仗,前者地理位置太特殊了,后者背后牵扯到的太多了,也是这样,父亲才会做如此安排吧。”
这是要趁此机会,叫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他们得到对应功勋啊。
听完曹昂讲的这番话,贾诩、阎象、娄圭、袁涣、刘晔他们相视一眼,一个想法在他们心底默契生出。
并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毕竟在建安五年,建安六年的两次与袁绍交战下,在曹操麾下驱使的武将中,是一批非曹氏、非夏侯氏的武将,在曹操的统筹调动下,于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有一部分还是新投没几年,战场降服的,在这一期间,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他们呢,则在各自该坐镇的地方坐镇,以确保前线交锋下,不会受到前线战局的影响,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确保以他们为核心的区域,治下秩序不会出现岔子。
对于这样的安排,贾诩他们其实是能理解的。
先前的两次对袁之战,那是被动迎战的,是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的,一些命脉,曹操必须要交给最信任的人才行。
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战局,也是对麾下武将的一次考验。
很显然徐晃、高顺、张辽、张绣、臧霸等一批武将在战场上的表现,是通过了曹操的考验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
针对汝南袁氏发的檄文,代表着曹操的决心,这次大战,肯定是要以倾覆汝南袁氏为终结的。
这等规模的大战,再叫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他们坐镇要害,不叫他们参与到最前线的战事,这是说不过去的了。
一个是这会影响曹氏、夏侯两族内部团结。
一个是这样一来,曹操没法晋升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他们的官职。
这都是曹操必须考虑好的事。
最早追随他的一批,关键多数是带有一定资源入伙的,他们的官职,要是低于其他武将的话,这是说不过去的。
曹操是有用外姓武将,以制衡本姓武将的想法。
但这不代表他会就此打压本姓武将啊。
谁才是最牢靠的,最该信任的,曹操还是分的清楚的。
正是基于种种考虑吧,针对于己部要展开的攻势,曹操没有选择对征东将军府这边太过明确。
有些事啊,心里知道就行了。
没有大张旗鼓的公布出来。
这是不利于团结的。
曹操也知在曹昂麾下文武中,肯定有一批人会猜到这些,但猜到了,跟直接挑明,是有本质区别的。
曹操不希望因为这些事影响到麾下。
“公子,对河南尹、济南国两地提供粮草军需,这对征东将军府的压力极大,毕竟两地距离太远了。”
阎象眉头微蹙,讲出心中所想,“而且去往两地的地势复杂,且还有众多河流水系,如今这一檄文发布,只怕对袁绍为首的势力展开攻势的时间不会太长。”
“象想问一点,在征东将军府对两地提供这些下,此前对许都所供种种,是否跟着就能停下?”
这算是问到关键所在了。
曹昂露出赞许的神色,他正是喜欢阎象这点,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尤其是牵扯到大事时,鲜明的态度是关键所在。
想做事,却没有明确态度,这肯定是不行的。
“到今岁结束,是不能结束的。”
也是这样,曹昂收敛心神,看向阎象说道:“这是父亲给某的原话。”
“这!!”
一听这话,不止阎象表情变了,其他人都或多或少都变了。
这压力未免太大了吧。
现在是八月底,也就是在接下来四个月内,征东将军府这边,不止要解决河南尹、济南国两地前线供需,还要解决既定对许都的各项供需。
可问题是征东将军府这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啊。
这本身就需要很多钱粮和人力。
最关键的一点,因为在北之战的打响,有一件事必须要提高警惕,即盘踞在江东的孙策,是否会趁此机会有所动?
此事的概率有多大,是谁都无法预判的。
万一孙策真动了,这等于,征东将军府在满足上述种种下,还要解决对江东的额外开支。
闹不好,双方真打起来了,这就是双线作战了。
哪怕在南这一边,有曹昂坐镇,真发生这种情况无需曹操费心劳神,可问题是这压力全都给到曹昂了。
‘父亲给大兄的压力,太重了吧。’
一旁站着的曹冲,看到眼前众人的神态变化,其表情复杂的看向曹昂,这样的担子,可不是谁都能扛起来的啊。
而让曹冲更为感慨的,是自家大兄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就好似这不是什么大事一样,可事实上不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