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海二话没说,大踏步的回了家。
不一会儿,他就整了一推车匀溜的劈柴过来,上面还放着一包引火的明子。
杨大海帮着三爷把炉子重新点燃。
炉膛里,燃烧的木柴不停的噼里啪啦的炸响,炉盖子被烧的通红,屋里的温度总算又上来了。
三爷欲言又止。
杨大海打个长长的哈欠:“三爷,柴火不用省着烧,明天我去林场给你老拉一车来。”
草甸营子背靠大山,山上不少风撅树,多大的树干树杈都有。
村里人入冬前就会进山,捡一些散落的干树枝,树杈回来,堆成柴火垛,预备过冬。
像三爷家,老两口子勤快,没事儿就进山拽枯树,捡回来的干树枝多,院子里不够放的,道边都能堆两垛!
今年这是咋了?
日子不过了?
三爷摇摇头,“不用啊,不用!回头我去山上......”
“就这么地吧!明天我拉过来。”
杨大海摆摆手,示意三爷不用送了,自顾自抬脚回了家。
折腾了大半宿,杨大海一推门,屋里略带香味儿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
炉子烧的很旺,火炕热乎乎的,炕梢小老虎的呼噜声舒缓而有节奏。
李梨窝在松软厚实的被子里,睡的正熟。
一张小脸红扑扑的,乌黑的头发胡乱的散落在枕头上。
杨大海越看媳妇越稀罕,最后忍不住凑过去,轻轻亲了一口。
累了一天了,杨大海洗漱干净,也爬进了被窝里。
火炕解乏,杨大海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外面寒风呼啸,屋里温暖如春,杨大海一觉睡到六点多!
早饭是大碴子粥,粘豆包,红烧带鱼,还有一大盘子老虎菜。
老虎菜可不是用老虎肉做的菜,这是一道东北的凉菜。
把青辣椒,大葱,黄瓜切成细丝,再加上香菜段和毛葱末,香油醋一拌就成。
老虎菜在夏天的时候不稀罕,可到了不见绿色的冬天,水灵灵的一大盆青菜,可就人见人爱了!
老虎菜清爽下饭,杨大海一气儿造了四个大馒头,外加两碗大碴子粥!
“这菜拌的好!”
放下筷子,杨大海不忘夸奖媳妇一句。
李梨抿着嘴笑,手里拿着个刚剥完皮的鸡蛋递到他眼前:“还吃个鸡蛋不?”
“不了,都撑着了!我这就上班去了。”
杨大海嘱咐李梨大着肚子别出去,就在家待着看电视,有啥事儿他回来办。
李梨甜蜜一笑,点头答应了。
这日子啊,还是得跟会心疼人的老爷们儿过!
杨大海斜背着挎包,刚出院子就见他哥走了过来。
略停住脚步一等,哥俩儿一块儿往通勤小火车车站走过去。
清晨的冷风徐徐吹着,朝阳的光芒撒在大地上,一切都很明亮,可爱。
脚下厚厚的积雪踩上去柔软细腻,一个脚步一个坑。
时间还早,哥俩儿肩并肩,慢悠悠的边说话边往前溜达。
杨大山问了问黄成海的事儿,随即叹口气,郑重嘱咐杨大海:“你以后进山可得小心上再加小心!”
“我们都是三个人上山,互相照应着,安全多了。”
杨大海话头一转,又问他哥知不知道三爷家出啥事儿了。
话虽然问了,杨大海也没抱什么希望。
都是大老爷们儿,他哥天天又天天在场部上班,估摸着知道的面儿不大。
可没成想,杨大山还真就了解的明明白白的!
“都是你嫂子晚上跟我嘚嘚的。”
上回杨大海劝孙秀芬多找点儿妇女帮忙分拣蘑菇,消息一放出去,大家伙儿别提多踊跃了。
男人们去林场拉套子,女人们在家猫冬,天天分币不挣的,心里也是抓挠的难受。
如今孙秀芬招工,活儿轻松,给的工钱不少。
大家伙儿凑一块儿,热热闹闹的坐在杨大山家的热炕头上,边聊天边干活儿,都高兴的不得了。
人一多,嘴就杂。
别看孙秀芬整天的不出门,却掌握了全营子的各种小道消息。
今天谁家两口子打仗了,明天谁家婆媳拌嘴了,还有堂叔偷侄媳妇的......咳咳,反正孙秀芬俨然已经成为了草甸营子信息传播中心主任。
她白天听完八卦,晚上睡不着就爱跟杨大山转播。
杨大山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就当催眠曲了。
“哎,要说三奶也不容易,她这心里是憋着口气啊!”
“到底咋回事儿?”
杨大海着急,催他哥就别铺垫了。
这时,库卡库卡的声音由远及近,火车头嗤嗤的冒着白色蒸汽开了过来。
杨大海哥俩儿上了车,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继续聊三爷家的事儿。
“......三奶家大孙子,李广民,不是在哈尔滨的大饭店当厨师嘛!”
“知道啊,他媳妇前些年生孩子没奶,三爷两口子专门花钱请我给打了个野猪催奶。”
“事儿就出在李广民媳妇儿身上!”
杨大山一拍大腿,继续说道:“一个月前吧,三爷和三奶欢欢喜喜的去哈尔滨去看孙子和重孙子,结果没过几天就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据张三婶子说,是让孙子媳妇儿给撅回来的。”
“嫌老两口子邋遢,不讲卫生,吃饭吧唧嘴,搁楼房抽烟,对,还说嘴里有细菌,亲孩子一口就给传上细菌了!”
“反正广民媳妇儿脸挺酸,三爷两口子受不了,心里憋气,回营子就都躺倒了。”
杨大海这下明白了。
三爷和三奶这是心病!
引以为傲的大孙子这么对待他们,估计老两口子踏出哈尔滨的那一刻就都心灰意冷了。
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老辈子人和年轻人生活习惯本来就不同,何况大城市的人对乡下人又都低看两眼,他们能处好才怪呢!
不一会儿,他就整了一推车匀溜的劈柴过来,上面还放着一包引火的明子。
杨大海帮着三爷把炉子重新点燃。
炉膛里,燃烧的木柴不停的噼里啪啦的炸响,炉盖子被烧的通红,屋里的温度总算又上来了。
三爷欲言又止。
杨大海打个长长的哈欠:“三爷,柴火不用省着烧,明天我去林场给你老拉一车来。”
草甸营子背靠大山,山上不少风撅树,多大的树干树杈都有。
村里人入冬前就会进山,捡一些散落的干树枝,树杈回来,堆成柴火垛,预备过冬。
像三爷家,老两口子勤快,没事儿就进山拽枯树,捡回来的干树枝多,院子里不够放的,道边都能堆两垛!
今年这是咋了?
日子不过了?
三爷摇摇头,“不用啊,不用!回头我去山上......”
“就这么地吧!明天我拉过来。”
杨大海摆摆手,示意三爷不用送了,自顾自抬脚回了家。
折腾了大半宿,杨大海一推门,屋里略带香味儿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
炉子烧的很旺,火炕热乎乎的,炕梢小老虎的呼噜声舒缓而有节奏。
李梨窝在松软厚实的被子里,睡的正熟。
一张小脸红扑扑的,乌黑的头发胡乱的散落在枕头上。
杨大海越看媳妇越稀罕,最后忍不住凑过去,轻轻亲了一口。
累了一天了,杨大海洗漱干净,也爬进了被窝里。
火炕解乏,杨大海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外面寒风呼啸,屋里温暖如春,杨大海一觉睡到六点多!
早饭是大碴子粥,粘豆包,红烧带鱼,还有一大盘子老虎菜。
老虎菜可不是用老虎肉做的菜,这是一道东北的凉菜。
把青辣椒,大葱,黄瓜切成细丝,再加上香菜段和毛葱末,香油醋一拌就成。
老虎菜在夏天的时候不稀罕,可到了不见绿色的冬天,水灵灵的一大盆青菜,可就人见人爱了!
老虎菜清爽下饭,杨大海一气儿造了四个大馒头,外加两碗大碴子粥!
“这菜拌的好!”
放下筷子,杨大海不忘夸奖媳妇一句。
李梨抿着嘴笑,手里拿着个刚剥完皮的鸡蛋递到他眼前:“还吃个鸡蛋不?”
“不了,都撑着了!我这就上班去了。”
杨大海嘱咐李梨大着肚子别出去,就在家待着看电视,有啥事儿他回来办。
李梨甜蜜一笑,点头答应了。
这日子啊,还是得跟会心疼人的老爷们儿过!
杨大海斜背着挎包,刚出院子就见他哥走了过来。
略停住脚步一等,哥俩儿一块儿往通勤小火车车站走过去。
清晨的冷风徐徐吹着,朝阳的光芒撒在大地上,一切都很明亮,可爱。
脚下厚厚的积雪踩上去柔软细腻,一个脚步一个坑。
时间还早,哥俩儿肩并肩,慢悠悠的边说话边往前溜达。
杨大山问了问黄成海的事儿,随即叹口气,郑重嘱咐杨大海:“你以后进山可得小心上再加小心!”
“我们都是三个人上山,互相照应着,安全多了。”
杨大海话头一转,又问他哥知不知道三爷家出啥事儿了。
话虽然问了,杨大海也没抱什么希望。
都是大老爷们儿,他哥天天又天天在场部上班,估摸着知道的面儿不大。
可没成想,杨大山还真就了解的明明白白的!
“都是你嫂子晚上跟我嘚嘚的。”
上回杨大海劝孙秀芬多找点儿妇女帮忙分拣蘑菇,消息一放出去,大家伙儿别提多踊跃了。
男人们去林场拉套子,女人们在家猫冬,天天分币不挣的,心里也是抓挠的难受。
如今孙秀芬招工,活儿轻松,给的工钱不少。
大家伙儿凑一块儿,热热闹闹的坐在杨大山家的热炕头上,边聊天边干活儿,都高兴的不得了。
人一多,嘴就杂。
别看孙秀芬整天的不出门,却掌握了全营子的各种小道消息。
今天谁家两口子打仗了,明天谁家婆媳拌嘴了,还有堂叔偷侄媳妇的......咳咳,反正孙秀芬俨然已经成为了草甸营子信息传播中心主任。
她白天听完八卦,晚上睡不着就爱跟杨大山转播。
杨大山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就当催眠曲了。
“哎,要说三奶也不容易,她这心里是憋着口气啊!”
“到底咋回事儿?”
杨大海着急,催他哥就别铺垫了。
这时,库卡库卡的声音由远及近,火车头嗤嗤的冒着白色蒸汽开了过来。
杨大海哥俩儿上了车,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继续聊三爷家的事儿。
“......三奶家大孙子,李广民,不是在哈尔滨的大饭店当厨师嘛!”
“知道啊,他媳妇前些年生孩子没奶,三爷两口子专门花钱请我给打了个野猪催奶。”
“事儿就出在李广民媳妇儿身上!”
杨大山一拍大腿,继续说道:“一个月前吧,三爷和三奶欢欢喜喜的去哈尔滨去看孙子和重孙子,结果没过几天就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据张三婶子说,是让孙子媳妇儿给撅回来的。”
“嫌老两口子邋遢,不讲卫生,吃饭吧唧嘴,搁楼房抽烟,对,还说嘴里有细菌,亲孩子一口就给传上细菌了!”
“反正广民媳妇儿脸挺酸,三爷两口子受不了,心里憋气,回营子就都躺倒了。”
杨大海这下明白了。
三爷和三奶这是心病!
引以为傲的大孙子这么对待他们,估计老两口子踏出哈尔滨的那一刻就都心灰意冷了。
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老辈子人和年轻人生活习惯本来就不同,何况大城市的人对乡下人又都低看两眼,他们能处好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