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影的事......但林淼愿意陪他一起猜想,就说:“不一定,哥儿闺女像爹,小汉子像小爹。”
武宁就说:“那我要小哥儿和闺女,力气都和我一样大,脸长得像你好不好?”
林淼闻言笑着微微抬起身子,亲了他一口,满足感叹道:“这哪里能指定着要的......”
若是能选,哥儿闺女小汉子哪个都行,他也想选宝宝能像宁宁,俊美的脸,漂亮的眼睛,勇敢可爱的性子......
随孩子想做什么,和宁宁一样自在快乐。
“谁说不能?”武宁附在林淼耳边悄悄说:“小山家就是,他家哥儿闺女小汉子都有。”
他说出秘诀:“数量多就全了!”
林淼被他逗笑,搂着人就问:“这么多宝宝,那谁管?”
武宁陷入沉思,月哥儿的宝宝阿爹和小爹也要管的,如果宝宝多,那可能管不过来。
所以他就说:“阿爹啊!”
阿娘总说“拿你们没办法”,她估计管不来,他爹能管大黄,能管花生,应当也能管宝宝吧?
踩在水田里用撮箕铲泥的武阿叔打了一个大喷嚏,暗想这天也还好啊,难道年纪大容易受凉了......?
林淼起床后,夫夫俩也来水田帮忙。
排尽水的养鱼水田确实有藏得深没抓到的稻花鱼,一家人齐心协力在田里摸了一遍,把剩下的鱼都捞了。
武阿叔瞧着背篓的鱼,高兴道:“哎呀,没想到鱼卖完了还能再吃一顿。”
稻花鱼的收益要分三成给林树家,武阿叔虽鲜少在村里活动,但也得知他们家艰难,想了想说:“这鱼分几条给那孩子尝尝吧!”
林淼却想,这亩田有漏网之鱼,那家里养鱼那四亩估计也有,就说:“阿爹,这背篓的鱼咱们拿回山脚吃,小树家我另外在给。”
宁宁喜欢吃辣椒香闷的稻花鱼,这半旬住在山脚,鱼就留在家吃吧。
武阿叔自然说好。
林淼两人赶去村西水田时,正巧遇到郑则一家在捞鱼。
郑则,郑老爹,鲁康三人分散在两亩水田捞鱼,连周爹和孟辛都提着背篓四处走动装鱼。
只有周舟一人蔫巴巴坐在草棚里。
草棚能遮阳挡风,卖完鱼后郑老爹也没拆掉。
武宁站在田埂两头看看,疑惑问道:“弟弟这是怎么了?”
郑则闻言直起身子朝草棚看了一眼,笑笑没说话。
站在他身边一起合力堵鱼的鲁康老实说:“周舟哥踩在淤泥里没站稳,摔了一屁股墩。”
边上的孟辛不高兴地把背篓一放:“你别说话。”
意识到自己说漏嘴的鲁康想挠头,抬手才发现自己满手泥巴。
武宁先是“啊”一声,反应过来后品出点意思,嘿嘿一笑跑到草棚围着人转悠,表情逗趣:“弟弟,真摔啦?”
“疼不疼?怎么就踩不稳呢?屁股我瞧瞧。”
周舟怀疑宁宁前面的问题都是铺垫,最后一句才是真正目的。
摔泥里本就丢脸的,鱼也一直没铲到,他就很泄气,于是捂紧屁股说:“才不给你看,坏宁宁。”
“看看嘛,看看嘛,是不是有好大一个印?我不笑话你。”
上山下田都挺顺溜的武宁好奇,怎么会在水田里踩不稳呢,弟弟越不给看他就也越想看,两人正闹着呢,有人寻来了。
“粥粥!宁宁!”月哥儿提着背篓朝人喊道,他走到两人身边:“你俩干嘛呢,走吧,捞鱼去。”
武宁嘴快:“弟弟摔泥里了!”
“我只是滑了一下!我都用手撑着了......”周舟好面地反驳,他想着反正两人又没瞧见,什么说法都成立......
月哥儿瞧出粥粥有些蔫巴,就把手里的背篓交给宁宁:“快去捞鱼吧,石头要捞没了。”
武宁抬眼望自家水田望去,兄弟俩已经下田,他果然拿过背篓就跑:“我也要捞!”
月哥儿回头笑道:“走,我也捞不到鱼,咱们去捡摸田螺吧!”
虽然稻谷还没割,但现在田里排水,摸田螺容易些。想到去年摸螺的成就感,周舟立马来了力气,也不怕屁股丢人了:“走!”
等一行人满载离开村西,走在人群后面的武宁不忘寻找弟弟身影,果然!哈哈哈两个好大的泥印!
收到稻花鱼的小树高兴谢过阿水哥,他得知鱼是他家租种的水田分的,就没拒绝。
小孩抱着鱼篓兴奋往家跑,进了院就喊:“阿娘,来看!”
“鱼养着熬汤喝好吗?”小树把鱼装到木盆里养着,七八只巴掌大的鱼在盆里游动,“明早我去有田婶子那儿买豆腐!”
方素走进厨房蹲下和儿子一起看,惊讶道:“给了咱这么多只吗?”
“鱼篓是阿水哥的,我没仔细瞧里头有多少只。”
藏在水田淤泥里的鱼都不大,林淼想着先前捞大鱼卖时没给他们家送去尝尝,现下田里剩下的也不多,便多给些。
每次家里有鱼吃,小树总想要熬汤喝,他听村里长辈说补身子就是熬汤才有用,阿娘身子弱,要多喝汤。
方素自然同意。
鱼汤做得简单,放了豆腐和青菜叶子,撒点盐就鲜美无比,娘俩各自喝了一碗,浑身热乎起来。
小孩体热,喝了汤立马冒汗了,方素脸色仍是没什么变化。
小树喝了鲜美鱼汤,目光在饭桌和窗户游移,没话找话:“……我经常在他家吃饭。”
方素转头看儿子,没询问,也没阻止。
小树就继续说:“他给我吃白白的馒头。有肉,烤兔子,炒山鸡肉。”
“我不在,他就留在小碗里,我去了他就让我进厨房自己吃,吃完再说话。”
顿了一会儿,就在方素以为儿子说完了,又听得他说:“练完射箭,我俩会蹲在院里喝粥,解渴又饱肚。”
小树说完就没再吭声,只盯着自己面前的小碗看,好像刚才只是自言自语。
方素喝完最后一口鱼汤,起身在橱柜翻找。
她把从前装猪油的陶罐洗干净,装了锅里剩下的鱼汤放在儿子面前。
“送去山脚吧。”
小树克制住开心,用背篓小心背陶罐出门,离家远了他才轻松露出笑脸。
山脚新房的大门关着。
他在门廊坐了一会儿,抬头看看天色,大胡子肯定是上山了,“什么时候回来啊,再晚今日就喝不上鱼汤了。”
等人无聊,小树去菜地拔草。
密密麻麻的菜苗他和大胡子拔掉了一部分,当天烧水煮面,小菜苗烫熟吃掉了。
菜苗间隙变大后,果然长得特别快,小树蹲在菜畦边满意欣赏种地成果,他自言自语道:“小孩和猎户也会种菜啊......”
菜苗再长两个月就能吃,赶在冬天前收获一茬,晒干菜屯着吃,这样大胡子冬天就不用只吃馒头夹辣椒酱了。
李力回家一眼瞧见主屋门前立着的小背篓,他看向院子一侧的菜地,小孩果然蹲在那里。
“自言自语什么。”李力满头大汗进院。
“大胡子!”小树丢开手里的杂草跟他走到屋檐下,两人一起洗手。
院子角落放着几个木桶,自从菜地开始种菜,李力就在下雨天攒雨水,免得小孩来时还得费劲扒拉提桶去装山泉。
“有鱼汤喝!武宁哥水田捞鱼,分了家里几条,阿娘做了鱼汤喝。”
“几条?”李力搓洗手指问道,别才一两条小孩就巴巴地送来。
“八条,五条做了鱼汤,阿娘说另外三条煎鱼给我吃。”
小树往大胡子身边挪了挪,闻见他身上有浓重汗味,山上晒出来的,小树一点也不嫌弃,他神神秘秘小声道:“鱼汤是阿娘让我送来的。”
李力一顿,停下搓手皱眉看向小孩,怀疑道:“你娘让送的?”
那语气明显不信。
小树挺开心:“嗯呐。”
李力猜是小孩添油加醋说的,不过仍生出点期待,他低头搓手指缝的泥巴,清清嗓子问:“你娘为啥让你送鱼汤,她咋说的。”
“家里还没做辣椒酱,有鱼汤就送鱼汤呗。”
啧,牛头不对马嘴,李力突然觉得跟小孩说话也挺费劲儿,他重新问:“她咋说的。”
小树:“'送去山脚吧。'她这样说。”
李力眉头紧皱,总觉得小孩漏了什么,真想去到人跟前问问。
肚子实在饿了,洗完手打开主屋大门,李力想到什么转头看了一眼小孩。
小树乖乖站在身后,朝人露出个笑脸。
李力回屋拿了把钥匙,之后在门前四处走动,想找个位置藏钥匙。
唉......房子太新,连个石头缝都没有。
钥匙递给小孩:“下次自己开门。”
此时已经暮色四合,村里人吃完饭,趁天色未晚四处溜达,撩闲聊天,山脚越发寂静。
李力舀水拧布巾,洗脸擦汗清理一番,小孩麻利生火热馒头鱼汤,他坐下时已经能吃上饭了。
“你也吃点。”
“我吃过才来的,大胡子你快吃吧。”小树放松坐在饭桌前玩弹弓,催促他快吃。
一口鱼汤喝下肚,李力心里和胃里同时生出暖意。
人一旦过上回家有热饭吃、有热汤喝的日子——虽然只是偶尔,就很难接受从前冷锅冷灶没人说话的生活。
有婆娘孩子的好日子,他还真就想过上了。
李力咬了几口馒头,默默吃饭,肚子填下点热乎的,他才重新问起送鱼汤的事。
他让小孩把头尾都说一遍。
小树一字不差,如实告知。
李力陷入思考,不久后喊道:“小树。”
“你还想学什么,除了上山打猎,别的只要我会都可以教你。”
“村里人这两天割稻子,你跟你娘说,工钱还按之前的给,花生我拔、土豆我挖,你们娘俩清晨早点去地里,直接搬回家。”
“收完花生土豆我就没空了,秋天整季得打猎挣钱,你来山脚自己开门进屋,别蹲在门廊喂蚊子。”
小树认真听大胡子交代事情,听完后不知道先要回答哪个问题,又听得大胡子继续说:“跟你娘说,工钱不用给我,等会儿我再添点钱,让她帮忙做双靴子。”
“布鞋平日穿成,去山上打猎不成,耽搁事儿。靴子她会不会做?”
小孩愣怔怔的,李力撸了一把他脑袋,问道:“都记下没?”
就这样,小树身负重任,带着满耳朵的交代回家了。
他生怕忘记哪一句,一路都在自言自语增强记忆,走过周家前院时,孟辛举着葫芦水瓢站在篱笆前喊他:“小树!”
小树朝他开心地走了两步,刚想开口却突然捂住嘴巴,疯狂摆手,拔腿往家跑了。
孟辛无奈:“......真胆小,还怕大鹅。”
他脚边的大鹅似乎在应和嘲笑,“呃啊——呃啊——”展翅叫唤。
周舟和郑则在新房住了一晚,今天回房算账,卖鱼的钱还没算清楚呢!
“钱啊钱啊钱啊~”周舟哼着小曲儿搬来钱匣子,嘿!沉甸甸,压手!
郑则靠在他身边,两人一起打开钱匣子,不错,铜板填满匣。
周舟抓了一把铜板,贪心道:“若这是白花花的银子就好了!咱明天就去香积寺还愿请佛像,这事没做成总良心不安,像欠了别人钱。”
郑则笑道:“欠佛祖的钱。”
当初两亩水田一共投放了七百二十多尾鱼苗,成活八成。一部分给丁杰、金师傅、严堂头送礼,以及酒楼试吃。
鲤鱼和鲫鱼往酒楼送了四百五十条,每条八文钱收,九天收到三千六百文钱。
草鱼捞了一百零五条,在河尾村散卖价格不高,四五文钱一条或七文钱一斤郑则都卖了,收到三百九十五文。
卖鱼收到三吊又九百九十五文。
买鱼苗好像花了快五百文,郑则点头肯定:“利润有三吊四百文,明年继续养。”
“嗯,养~给丁杰的钱怎么算?”
“按一成收益算,给了三百六十文。”
周舟拨算盘的手停下来,小圆脸沮丧:“......好多钱啊。”
整整三十斤白面!
郑则忍俊不禁,提笔记账说道:“嗯,做买卖没门路,想赚钱只先花钱找关系。有些人善于经营广交人脉,也能从中获利。”
周舟自然知道这个道理:“舍不得投钱,就赚不到钱,唉。”
“先别叹气,石头阿水卖鱼的钱分了我们一成,两百文,你就当只给丁杰一百六十文,”郑则偏头笑道:“这样想好受点吗?”
少十三斤白面总比三十斤强,心疼缓解,周舟:“心里舒服多了。”
武宁就说:“那我要小哥儿和闺女,力气都和我一样大,脸长得像你好不好?”
林淼闻言笑着微微抬起身子,亲了他一口,满足感叹道:“这哪里能指定着要的......”
若是能选,哥儿闺女小汉子哪个都行,他也想选宝宝能像宁宁,俊美的脸,漂亮的眼睛,勇敢可爱的性子......
随孩子想做什么,和宁宁一样自在快乐。
“谁说不能?”武宁附在林淼耳边悄悄说:“小山家就是,他家哥儿闺女小汉子都有。”
他说出秘诀:“数量多就全了!”
林淼被他逗笑,搂着人就问:“这么多宝宝,那谁管?”
武宁陷入沉思,月哥儿的宝宝阿爹和小爹也要管的,如果宝宝多,那可能管不过来。
所以他就说:“阿爹啊!”
阿娘总说“拿你们没办法”,她估计管不来,他爹能管大黄,能管花生,应当也能管宝宝吧?
踩在水田里用撮箕铲泥的武阿叔打了一个大喷嚏,暗想这天也还好啊,难道年纪大容易受凉了......?
林淼起床后,夫夫俩也来水田帮忙。
排尽水的养鱼水田确实有藏得深没抓到的稻花鱼,一家人齐心协力在田里摸了一遍,把剩下的鱼都捞了。
武阿叔瞧着背篓的鱼,高兴道:“哎呀,没想到鱼卖完了还能再吃一顿。”
稻花鱼的收益要分三成给林树家,武阿叔虽鲜少在村里活动,但也得知他们家艰难,想了想说:“这鱼分几条给那孩子尝尝吧!”
林淼却想,这亩田有漏网之鱼,那家里养鱼那四亩估计也有,就说:“阿爹,这背篓的鱼咱们拿回山脚吃,小树家我另外在给。”
宁宁喜欢吃辣椒香闷的稻花鱼,这半旬住在山脚,鱼就留在家吃吧。
武阿叔自然说好。
林淼两人赶去村西水田时,正巧遇到郑则一家在捞鱼。
郑则,郑老爹,鲁康三人分散在两亩水田捞鱼,连周爹和孟辛都提着背篓四处走动装鱼。
只有周舟一人蔫巴巴坐在草棚里。
草棚能遮阳挡风,卖完鱼后郑老爹也没拆掉。
武宁站在田埂两头看看,疑惑问道:“弟弟这是怎么了?”
郑则闻言直起身子朝草棚看了一眼,笑笑没说话。
站在他身边一起合力堵鱼的鲁康老实说:“周舟哥踩在淤泥里没站稳,摔了一屁股墩。”
边上的孟辛不高兴地把背篓一放:“你别说话。”
意识到自己说漏嘴的鲁康想挠头,抬手才发现自己满手泥巴。
武宁先是“啊”一声,反应过来后品出点意思,嘿嘿一笑跑到草棚围着人转悠,表情逗趣:“弟弟,真摔啦?”
“疼不疼?怎么就踩不稳呢?屁股我瞧瞧。”
周舟怀疑宁宁前面的问题都是铺垫,最后一句才是真正目的。
摔泥里本就丢脸的,鱼也一直没铲到,他就很泄气,于是捂紧屁股说:“才不给你看,坏宁宁。”
“看看嘛,看看嘛,是不是有好大一个印?我不笑话你。”
上山下田都挺顺溜的武宁好奇,怎么会在水田里踩不稳呢,弟弟越不给看他就也越想看,两人正闹着呢,有人寻来了。
“粥粥!宁宁!”月哥儿提着背篓朝人喊道,他走到两人身边:“你俩干嘛呢,走吧,捞鱼去。”
武宁嘴快:“弟弟摔泥里了!”
“我只是滑了一下!我都用手撑着了......”周舟好面地反驳,他想着反正两人又没瞧见,什么说法都成立......
月哥儿瞧出粥粥有些蔫巴,就把手里的背篓交给宁宁:“快去捞鱼吧,石头要捞没了。”
武宁抬眼望自家水田望去,兄弟俩已经下田,他果然拿过背篓就跑:“我也要捞!”
月哥儿回头笑道:“走,我也捞不到鱼,咱们去捡摸田螺吧!”
虽然稻谷还没割,但现在田里排水,摸田螺容易些。想到去年摸螺的成就感,周舟立马来了力气,也不怕屁股丢人了:“走!”
等一行人满载离开村西,走在人群后面的武宁不忘寻找弟弟身影,果然!哈哈哈两个好大的泥印!
收到稻花鱼的小树高兴谢过阿水哥,他得知鱼是他家租种的水田分的,就没拒绝。
小孩抱着鱼篓兴奋往家跑,进了院就喊:“阿娘,来看!”
“鱼养着熬汤喝好吗?”小树把鱼装到木盆里养着,七八只巴掌大的鱼在盆里游动,“明早我去有田婶子那儿买豆腐!”
方素走进厨房蹲下和儿子一起看,惊讶道:“给了咱这么多只吗?”
“鱼篓是阿水哥的,我没仔细瞧里头有多少只。”
藏在水田淤泥里的鱼都不大,林淼想着先前捞大鱼卖时没给他们家送去尝尝,现下田里剩下的也不多,便多给些。
每次家里有鱼吃,小树总想要熬汤喝,他听村里长辈说补身子就是熬汤才有用,阿娘身子弱,要多喝汤。
方素自然同意。
鱼汤做得简单,放了豆腐和青菜叶子,撒点盐就鲜美无比,娘俩各自喝了一碗,浑身热乎起来。
小孩体热,喝了汤立马冒汗了,方素脸色仍是没什么变化。
小树喝了鲜美鱼汤,目光在饭桌和窗户游移,没话找话:“……我经常在他家吃饭。”
方素转头看儿子,没询问,也没阻止。
小树就继续说:“他给我吃白白的馒头。有肉,烤兔子,炒山鸡肉。”
“我不在,他就留在小碗里,我去了他就让我进厨房自己吃,吃完再说话。”
顿了一会儿,就在方素以为儿子说完了,又听得他说:“练完射箭,我俩会蹲在院里喝粥,解渴又饱肚。”
小树说完就没再吭声,只盯着自己面前的小碗看,好像刚才只是自言自语。
方素喝完最后一口鱼汤,起身在橱柜翻找。
她把从前装猪油的陶罐洗干净,装了锅里剩下的鱼汤放在儿子面前。
“送去山脚吧。”
小树克制住开心,用背篓小心背陶罐出门,离家远了他才轻松露出笑脸。
山脚新房的大门关着。
他在门廊坐了一会儿,抬头看看天色,大胡子肯定是上山了,“什么时候回来啊,再晚今日就喝不上鱼汤了。”
等人无聊,小树去菜地拔草。
密密麻麻的菜苗他和大胡子拔掉了一部分,当天烧水煮面,小菜苗烫熟吃掉了。
菜苗间隙变大后,果然长得特别快,小树蹲在菜畦边满意欣赏种地成果,他自言自语道:“小孩和猎户也会种菜啊......”
菜苗再长两个月就能吃,赶在冬天前收获一茬,晒干菜屯着吃,这样大胡子冬天就不用只吃馒头夹辣椒酱了。
李力回家一眼瞧见主屋门前立着的小背篓,他看向院子一侧的菜地,小孩果然蹲在那里。
“自言自语什么。”李力满头大汗进院。
“大胡子!”小树丢开手里的杂草跟他走到屋檐下,两人一起洗手。
院子角落放着几个木桶,自从菜地开始种菜,李力就在下雨天攒雨水,免得小孩来时还得费劲扒拉提桶去装山泉。
“有鱼汤喝!武宁哥水田捞鱼,分了家里几条,阿娘做了鱼汤喝。”
“几条?”李力搓洗手指问道,别才一两条小孩就巴巴地送来。
“八条,五条做了鱼汤,阿娘说另外三条煎鱼给我吃。”
小树往大胡子身边挪了挪,闻见他身上有浓重汗味,山上晒出来的,小树一点也不嫌弃,他神神秘秘小声道:“鱼汤是阿娘让我送来的。”
李力一顿,停下搓手皱眉看向小孩,怀疑道:“你娘让送的?”
那语气明显不信。
小树挺开心:“嗯呐。”
李力猜是小孩添油加醋说的,不过仍生出点期待,他低头搓手指缝的泥巴,清清嗓子问:“你娘为啥让你送鱼汤,她咋说的。”
“家里还没做辣椒酱,有鱼汤就送鱼汤呗。”
啧,牛头不对马嘴,李力突然觉得跟小孩说话也挺费劲儿,他重新问:“她咋说的。”
小树:“'送去山脚吧。'她这样说。”
李力眉头紧皱,总觉得小孩漏了什么,真想去到人跟前问问。
肚子实在饿了,洗完手打开主屋大门,李力想到什么转头看了一眼小孩。
小树乖乖站在身后,朝人露出个笑脸。
李力回屋拿了把钥匙,之后在门前四处走动,想找个位置藏钥匙。
唉......房子太新,连个石头缝都没有。
钥匙递给小孩:“下次自己开门。”
此时已经暮色四合,村里人吃完饭,趁天色未晚四处溜达,撩闲聊天,山脚越发寂静。
李力舀水拧布巾,洗脸擦汗清理一番,小孩麻利生火热馒头鱼汤,他坐下时已经能吃上饭了。
“你也吃点。”
“我吃过才来的,大胡子你快吃吧。”小树放松坐在饭桌前玩弹弓,催促他快吃。
一口鱼汤喝下肚,李力心里和胃里同时生出暖意。
人一旦过上回家有热饭吃、有热汤喝的日子——虽然只是偶尔,就很难接受从前冷锅冷灶没人说话的生活。
有婆娘孩子的好日子,他还真就想过上了。
李力咬了几口馒头,默默吃饭,肚子填下点热乎的,他才重新问起送鱼汤的事。
他让小孩把头尾都说一遍。
小树一字不差,如实告知。
李力陷入思考,不久后喊道:“小树。”
“你还想学什么,除了上山打猎,别的只要我会都可以教你。”
“村里人这两天割稻子,你跟你娘说,工钱还按之前的给,花生我拔、土豆我挖,你们娘俩清晨早点去地里,直接搬回家。”
“收完花生土豆我就没空了,秋天整季得打猎挣钱,你来山脚自己开门进屋,别蹲在门廊喂蚊子。”
小树认真听大胡子交代事情,听完后不知道先要回答哪个问题,又听得大胡子继续说:“跟你娘说,工钱不用给我,等会儿我再添点钱,让她帮忙做双靴子。”
“布鞋平日穿成,去山上打猎不成,耽搁事儿。靴子她会不会做?”
小孩愣怔怔的,李力撸了一把他脑袋,问道:“都记下没?”
就这样,小树身负重任,带着满耳朵的交代回家了。
他生怕忘记哪一句,一路都在自言自语增强记忆,走过周家前院时,孟辛举着葫芦水瓢站在篱笆前喊他:“小树!”
小树朝他开心地走了两步,刚想开口却突然捂住嘴巴,疯狂摆手,拔腿往家跑了。
孟辛无奈:“......真胆小,还怕大鹅。”
他脚边的大鹅似乎在应和嘲笑,“呃啊——呃啊——”展翅叫唤。
周舟和郑则在新房住了一晚,今天回房算账,卖鱼的钱还没算清楚呢!
“钱啊钱啊钱啊~”周舟哼着小曲儿搬来钱匣子,嘿!沉甸甸,压手!
郑则靠在他身边,两人一起打开钱匣子,不错,铜板填满匣。
周舟抓了一把铜板,贪心道:“若这是白花花的银子就好了!咱明天就去香积寺还愿请佛像,这事没做成总良心不安,像欠了别人钱。”
郑则笑道:“欠佛祖的钱。”
当初两亩水田一共投放了七百二十多尾鱼苗,成活八成。一部分给丁杰、金师傅、严堂头送礼,以及酒楼试吃。
鲤鱼和鲫鱼往酒楼送了四百五十条,每条八文钱收,九天收到三千六百文钱。
草鱼捞了一百零五条,在河尾村散卖价格不高,四五文钱一条或七文钱一斤郑则都卖了,收到三百九十五文。
卖鱼收到三吊又九百九十五文。
买鱼苗好像花了快五百文,郑则点头肯定:“利润有三吊四百文,明年继续养。”
“嗯,养~给丁杰的钱怎么算?”
“按一成收益算,给了三百六十文。”
周舟拨算盘的手停下来,小圆脸沮丧:“......好多钱啊。”
整整三十斤白面!
郑则忍俊不禁,提笔记账说道:“嗯,做买卖没门路,想赚钱只先花钱找关系。有些人善于经营广交人脉,也能从中获利。”
周舟自然知道这个道理:“舍不得投钱,就赚不到钱,唉。”
“先别叹气,石头阿水卖鱼的钱分了我们一成,两百文,你就当只给丁杰一百六十文,”郑则偏头笑道:“这样想好受点吗?”
少十三斤白面总比三十斤强,心疼缓解,周舟:“心里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