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0章 热火朝天-《1976步步生莲》

  别看只离开了不到一个月,对曲卓来说京城的变化还是挺大的。

  主要是,随处可见的大工地和小工地。

  修桥补路的,翻新建筑外墙的,拆除沿街私搭乱建的,清理“过时”痕迹的,整理绿化迁栽树木的……

  大街小巷不论走到哪里,少则五人八人十来个人,多则几十上百人,哪哪都能看到干活的。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公开原因是还差几个月就三十年了。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曲某人身上。

  他借着五号院招贼的事,抓住后拘留所都装不下了,让老几位越发重视“人闲则生事”这句话。

  虽然大工程大建设还要看试点效果,等总结经验后才会考虑要不要展开。但小来小去的活儿,可以先安排上。

  各区各街道都接到了死命令,不允许有待业闲人无所事事整日在街头横晃。

  全都发动起来,让京城好好变变样,入秋后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全世界的目光……

  命令好下,钱从哪来?

  京城啥多?

  什么消暑降温,职补岗补的一律取消……呃,不,没取消。

  全凭自愿,发动捐款!

  别看落实到一个人头上每月就几块钱,但架不住基数大呀!

  不止捐,还要动起来。

  那些一个主配七八九,甚至十一二个副的,都甭搁屋里养肉了,全都出去活动活动。按人头和职位划片,偌大的京城一级一级的划下去,直接划到具体的街道和巷子。

  什么坑洼脱皮、卫生死角和插缝补空的临时建筑,该修的修该拆的拆。

  另外,上面、市里和各区尽量挤出资金,对城内的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紫竹院公园、什刹海公园,京城动物园、汽车站、火车站、机场进行成修缮美化。

  城外通往香山、八达岭、居庸关、司马台,承德方向的公路也在重铺,几大着名景点同步整修。

  还有闲人?

  组织起来清淤、清堵、清垃圾,尤其是那些堆积了十几二十年的垃圾山,里面藏着的好东西多啦。

  碎玻璃、破铁皮、烂钉子、旧胶皮,全都是可以废物利用的宝贝……

  不止是京城,全国承接返城冲击的大城市都一样,只是动作的规模大小不同罢了。

  总之,借着三十年这一契机,让城市旧貌换新颜。

  军地、厂地配合动员起来,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力争做到没有闲人。最低也要达到,困难家庭能赚到保障最低生活标准的收入。

  所有供应单位的头头全部签了军令状,宁可自己饿肚子光屁股,也要做好粮食蔬菜、劳保用具和劳动工具的保障……

  就京城而言,城里城外大街小巷都动起来了,两处试点工地更是热火朝天,连曲卓家里都是一片热闹景象。

  不是他现在住的家,是可园。

  可园刚进四月就复工了,不过曲卓没管。不是他不想管,是曹老嫌他今儿一个想法,明儿一个意见的,太影响工程进度了,压根不让他掺和。

  没错,可园后续的工程被老太太派人接管了。

  那么忙,关注这点破事儿?

  可不是破事儿,也不是私事!

  之前曲忠禹和几位老伙伴,不到港岛找张、赵两位老大夫调养身体嘛。曲卓前脚回内陆,后脚老太太的人就找去中湾别墅了。

  没别的事,进一步敲定下两个小家伙的婚事。

  一番商讨后,曲卓和乔小雨的婚期在两位主角和女主角亲爹亲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上,从预计的暑期推到金秋十月。

  地点依旧是京城。

  国庆时段太敏感,所以安排在国庆之后。正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好时节。

  届时曲家全家动员,曲忠禹再顺带着喊上几个老伙伴。老伙伴里再低调的杂上若干位“各界人士”一起前来。

  内陆曲结婚,港岛那边也可以邀请一些好朋友来嘛。

  观礼之余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

  那是两个人结婚吗?

  那是破除误会加深了解的契机!

  可园的原始设计中,过厅游廊小桥亭基都是木质的。几十年没有维护烂的里倒歪斜,本就没有多大的修复价值。七号院去春的一把火,直接烧了个干净。

  曲卓考虑再好的木料也经不起风吹雨打,日后时不时就得修缮维护,太麻烦。

  去年开工前跟文保部门和北大赵教授好一顿磨嘴皮子,硬是给改成了石料。

  石料修型雕刻费工,去年院子修了一半,到歇工都没见到啥样。

  二十九号上午出去浪了一圈儿,回来时发现一大群工人正用杠子从车斗里往下卸石料呢。

  卸石料没啥,问题是计划中的青石料怎么变成白石料啦?

  凑帮忙指挥的贰金鹏身边一问…… 好家伙~房山大白玉塘采石场送过来的汉白玉!

  “曲主任。”曹老指定的工程负责人罗同志笑着跟曲卓打招呼。

  “什么情况?”曲卓示意卸下来的石料。

  “曹老指示……”罗同志脸上带笑,凑近些压低声音:“往好里整治,不用给你省钱。”

  “老太太英明。”曲卓哭笑不得。

  “对啦,我看了五号院里正在修缮的家具……都是好东西,但成套的少。”罗同志一副多大事儿似的,搞得挺严肃。

  “啥意思?”曲卓问。

  “米粮胡同老库里存着不少。可以提出来一批修缮一下。不过……”罗同志顿了一下,不大好意思的说:“都是公产,费用方面。”

  “没问题。您看着安排就行。我就一个要求,确定好来历,别…咳~”曲卓清了下嗓子,委婉的说:“办喜事嘛,讨个好彩头。”

  “明白,放心吧。”罗同志满口答应。

  所谓“老库”里有成堆的老物件,都是……去年和前年从不少人家里“收”回来的。

  都是好东西,但公家部门用不上,堆那慢慢腐朽可惜了。

  往外发卖……

  一是没有先例。

  再一个,不论公职还是私人,就算有钱,也想要,谁敢冒头买?

  你想干啥?

  你是在怀念什么吗?

  还是想学什么?

  你脑子想的是啥?

  是吧~东西虽好,但没人敢冒那个大不韪。

  钱袋子老人亲自批示:眼下缺经费缺的厉害,那小子敢买,也有钱!给我往高里喊价,都处理给他,多弄出点钱来办正事儿。

  三号也下了命令:催一催还欠小家伙钱的大小单位。有钱的赶紧还,没钱的上级单位垫一下。

  欠多长时间啦?

  不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