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古币-《性转女频千金,我和霸总玩商战》

  数日后,帝都,潘家园古玩城。

  “奶奶,您还懂古玩啊。”

  安妍一脸“乖巧”,跟在沈素梅后面,瞿渊反倒亦步亦趋,好奇地四处张望。

  “北宋汝窑天青釉茶盏,这得不少钱吧…”

  “哎呦喂,您真识货,不瞒您说啊,这是当年老佛爷赏给我家祖宗的。”

  古玩铺老板点头哈腰。

  “给您打个折,要的不多,求个吉利,八十八万八千八…”

  安妍听着二人对话,把脑袋凑过去,看着茶盏名字上面七位数的标价。

  这件要是真的,那拍卖价绝不会少于四千万。

  “假的。”

  沈素梅摇摇头,转身就走。

  “嘿,怎么说话呢,瞧您这说的,我家祖上可是伺候过老佛爷的,能骗你不成?”

  听着身后老板陡然拔高的声音,安妍也有些忍俊不禁。

  “奶奶,您还懂古玩啊?”

  “是啊,怎么样,厉害吧。”

  沈素梅看着眼前年轻人眼中满是星星,嘴角淡淡露出一抹笑容。

  她的确懂古玩,但还不至于远望一眼就能看得出这件茶盏是真是假。

  但那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茶盏,真品在她家里。

  “坐吧。”

  沈素梅一路领着二人,七拐八拐,竟是进了间罕有人迹的小胡同里。

  她打开卷帘门,眼前小叶紫檀的茶几散发着淡淡木香,炉上茶水正热。

  “沈老夫人,您来了?”

  走廊尽头,一名身着灰色布衣,盘着两个核桃的老者缓缓走出。

  “是啊,多少年了,好不容易有两个孩子陪我老太婆来逛逛。”

  沈素梅摇摇头。

  “想着给他们俩挑个礼物,你那些乱七八糟的铜钱啊,盘子筷子啊,挑几样出来。”

  “奶奶,这是…”

  安妍小脑袋凑过去,看着上面“乾隆通宝”的字样,微微一愣。

  “这不便宜吧!不不不不,不行,我可不能要。”

  “放心,拿着吧,值不了几个钱,你们要走了,就当奶奶一点心意。”

  沈素梅笑呵呵地,将装古币的盒子塞进安妍手里。

  这几日,二人陪着她,几乎把一个帝都最繁华的地方,里里外外逛了一遍。

  这样的人被哄开心了,那手指缝里漏出来的一点,都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那…”

  安妍有些犹豫。

  她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她相信,以沈素梅的身份,送出的礼物怎么也不会是低于六位数的。

  但对她来说,又能算的了什么呢。

  沈家与傅氏,元老之后,手眼通天,官商二道通吃,岂不就是帝都商界的天?

  “那就谢谢奶奶了!下次有缘分,再来帝都,我们再找您玩,给您带新海市特产!”

  安妍认真将包装盒放入怀中,90度鞠了个躬。

  “哈哈哈哈哈哈,这小姑娘…”

  沈素梅蓦地伸出手,摸了摸安妍的脑袋:“就是你做我孙媳妇,也比那野丫头省事不少啊…”

  “咳咳…傅锦舟那B,想什么呢…”

  安妍不由得有些尴尬,心中暗暗吐槽。

  但不论如何,她的目的达到了,沈素梅对她有了不浅的印象,混了个脸熟。

  人际关系这种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一个长久的进程。

  能跟沈素梅这样的人物混熟,已经是老天保佑,至于将来,就要看她的能力与运气了。

  下午,帝都西站旁的一家宾馆。

  “妍姐,你忙什么呢?”

  瞿渊有些好奇,看着安妍摆弄手机,对着那个古币包装盒。

  “双击翻转啊姑娘,双击翻转…”

  手机显然是在视频通话的界面,长相清秀的年轻人,看着安妍纤细素白的双腿,喜笑颜开。

  但下一瞬,他的脸色很快就变了。

  “我靠,姑娘,这…这是从哪里拿出来的!开门啊,太开门了,开到南天门去了!”

  安妍特意找的,近来声名鹊起的一位鉴宝网络主播。

  她没有在直播间展示的打算,就顺便花了点“小钱“,加上了他的私信。

  毕竟做人,太高调不好。

  “乾隆通宝宝泉雕母啊,我靠,这下子开到南天门去了…”

  对面的网络主播显然已经傻眼,这枚钱币的价格,在古董中其实算不得很高。

  但在古币的范围内,已属凤毛麟角。

  “姑娘,这种东西,你哪儿来的…”

  “咳咳,这您就别管了,您就告诉我,这枚古币多少钱就是了。”

  “按市场行情价来算的话,起码也要八十万,识货的,能出到一百二十万…”

  “姑娘你这玩意可要保存好了,以后升值的空间,很大,非常大…”

  “卧…槽…”

  安妍如同被按了暂停键,彻底呆住。

  从小到大,加上前世,她买过最贵的东西就是辆二手的迈巴赫S480,还是用来接待客户的。

  曾几何时,他可以在陆家嘴几十个投资机构里,为了那么些风投,奔走一整天。

  “呵,呵呵,呵呵呵呵…”

  她实在忍不住,低笑起来。

  哪怕她这样的富家千金,都觉得离谱,点头之交,随手送出的礼物,就是这种级别。

  “这就是傅氏啊,不得不服…”

  这样的财力,这样的背景,这样的气魄,实在是独树一帜。

  但越是这样,反倒越是值得超越,哪怕二者的距离宛如天堑,大得令人望而却步。

  人无平步青云志,岂不枉十载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