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林清的小尾巴-《官居一品养黛玉》

  江风带着湿冷的潮气,卷过北上的船舷。

  林清倚在船舱窗边,指尖捻着一页书卷,目光却有些飘忽地落在浑浊翻涌的江水上。船身随着波浪轻轻摇晃,发出沉闷的吱呀声。

  “你能不能告诉我,”林清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怒,直直刺向那个不知何时、又是如何出现在他船舱角落的身影,“你为什么会在这?!”

  萧承煜,本该回了扬州明德监读书的人,此刻正坐在林清那张硬邦邦的客舱木椅上,姿态竟有几分闲适。

  他掸了掸锦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抬起头,脸上绽开一个得逞般灿烂又带着点讨好的笑容,“这不重要了,林兄。”。

  他语气轻松,甚至带着点耍赖的意味,“现在船已行了半日,离岸少说也有几十里水路了。你总不能折返将我送回去吧?那也太费周章了。”

  林清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头顶,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几乎要撞碎肋骨。他看着萧承煜那张笑得像捡了天大便宜的脸,额角青筋突突直跳。右手下意识地攥紧,指关节捏得发白,用了极大的意志力才压下将这混账东西直接丢下船的冲动。

  他深吸了几口带着水腥味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萧承煜说的是实话,返航不可能,半途将他扔在某个荒僻码头更不行——这位“小祖宗”若出了半点差池,都不是他林清能担待得起的。

  “呼……”林清重重吐出一口气,揉着突突作痛的太阳穴,一边在心底反复默念“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一边听着萧承煜那不知死活的声音再次响起:

  “林兄,”萧承煜摸了摸肚子,露出一副可怜兮兮的表情,“可有什么吃食?为了顺利‘登船’,我今儿个可是水米未进,前心贴后背了。”他特意加重了“登船”二字,带着点狡黠。

  林清抬眼看了看外面,日头已明显西斜,在江面上拉出长长的、破碎的金色光影。他眼神一冷,心肠也硬了几分。对着这胆大包天、私自上船的麻烦精,实在无需客气。他扬声对外面吩咐了一句,不多时,侍从便端进来一碗寡淡的白粥,放在小几上。

  意思再明显不过:爱吃不吃,没得挑。

  萧承煜看着那碗清可见底、几乎能照出人影的白粥,嘴角抽了抽,下意识就想抗议。

  然而目光触及林清那张沉得能滴出水的脸,以及那紧抿的薄唇中透出的冷硬气息,他立刻识相地把话咽了回去。

  非常时期,对着一个正在气头上、随时可能爆发的林清,还是……莫要招惹为妙。

  他默默端起那碗温吞吞的白粥,挪到舱房角落的小杌子上,小口小口地喝了起来,动作竟显出几分难得的乖巧。

  除了第一日因萧承煜的“空降”而引发的林清单方面的冷气压,两人之后的相处,在表面上竟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常态”。

  林清依旧是那个林清,每日雷打不动地看书、写字,对着带来的卷宗沉思,仿佛要将船上的每一寸光阴都浸在墨香里。他的船舱整洁得近乎刻板,只有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

  相比之下,萧承煜的日子就过得自在逍遥多了。

  他自然也是带了书的,偶尔也会铺开纸墨写上几笔,但那更像是兴之所至的点缀。

  更多的时候,他像个被放出笼子的鸟儿,扒在船舷上,对着两岸不断变换的景致叽叽喳喳。看到连绵的青山,他会赞叹;看到江上捕鱼的渔舟,他会兴奋地招手;看到岸边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他甚至能兴致勃勃地猜测:“林兄你闻闻,这飘过来的味儿……唔,像是腊肉炒蒜苗?哎,那家烟囱冒烟最凶的,定是在炖鱼汤!真香啊,馋死我了……”。

  听得一旁正襟危坐、研读律例的林清,嘴角几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只能强行将注意力更深地埋入书卷,权当没听见。

  然而,这份自在如同江上的薄雾,在船行至距离京城还有大约五日路程时,倏然消散了。

  萧承煜仿佛换了个人。他不再看风景,不再猜测人家的饭食,连书也翻得心不在焉。他开始在狭小的船舱里踱步,从这头走到那头,坐立难安。

  一会儿去窗边看看天色,一会儿又无意识地摆弄着腰间系着的玉佩,眉宇间笼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焦躁和犹豫。

  起初两天,林清秉持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原则,只当他是旅途无聊或是近乡情怯,完全视而不见,专注地看自己的书,写自己的字。

  但到了第三天,萧承煜的“症状”明显加重了。他踱步的频率更高,时不时就会停下,目光复杂地望向林清,嘴唇翕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干涩地唤一声:

  “林兄……”

  “林兄?”

  “林兄……”

  声音里充满了欲言又止的迟疑和一种莫名的惶恐。

  当萧承煜在短短一个时辰内,用各种调门叫了林清不下十次名字,却又每次都把话咽回去之后,林清终于被这无休止的、充满噪音的犹豫彻底烦扰得无法静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啪”地一声合上手中的书卷,力道不小,惊得萧承煜肩膀一抖。

  林清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直直刺向对面坐立不安的人,声音里带着一丝被强行压抑的不耐:“萧兄,你今日究竟有何心事?这般吞吞吐吐,所为何来?”

  萧承煜像是被那目光烫到,猛地低下头,随即又抬起,眼神闪烁不定。他下意识地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挣扎片刻,他才用一种近乎气声的、带着试探的语气开口:“林兄……我,我是说如果……如果我……我其实有不得已的苦衷,瞒了你一些……一些关于我身份的事情……”。

  他顿了顿,偷觑着林清的脸色,声音更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求,“你……你不会因此就……就怪我吧?我们……我们还是朋友吧?”

  林清眉头微蹙。

  又是“不得已”?又是“瞒了些事”?他下意识地以为萧承煜又在江南惹下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麻烦,如今眼看要到京城,瞒不住了才来坦白。

  他语气沉了几分,带着审视:“你又做了什么错事?是打碎了哪位先生的古砚,还是偷溜出书院被山长抓了现行?”

  “不是!不是那些!”萧承煜立刻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急切地否认。

  那些书院里的鸡毛蒜皮,此刻在他心头重压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他看着林清沉静而带着疑惑的目光,知道再拖下去只会让自己更煎熬。他猛地吸了一口气,像是要把所有的勇气都吸进肺里,然后豁出去般,语速快得如同竹筒倒豆子:

  “其实!我不是忠顺王爷的儿子!我不是什么三少爷!我是……我是当今圣上的第六子!”

  最后一个字音落下,他如同耗尽了全身力气,猛地闭上了眼睛,双手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袍下摆,身体微微绷紧,像一只等待审判的、引颈就戮的鹤。他甚至不敢去想林清此刻脸上的表情——震惊?愤怒?还是被欺骗后的冰冷疏离?船舱里瞬间只剩下江水拍打船身的哗哗声和两人细微的呼吸声,空气凝滞得令人窒息。

  然而,预想中的惊愕质问或是怒火并没有降临。

  一个极其平淡,平淡到几乎没有任何起伏的音节,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哦。”

  这声音太过于寻常,寻常得就像林清平时回应他“今天天气不错”或者“书看完了”一样,带着一种置身事外的冷静。

  萧承煜倏地睁开了眼睛,里面盛满了难以置信的茫然和巨大的错愕。他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或者林清根本没理解他刚才那句话的分量?

  “哦?”萧承煜的声音拔高,带着一种被这“平淡”刺痛般的尖锐,“林兄你……你‘哦’?你就只是‘哦’一声?”

  喜欢官居一品养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