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工作-《四合院:一觉醒来,穿越了》

  因为铁的事,家家户户都闹个不停。

  毕竟要是没有多余废铁的话,就要上交家里的铁器,不然街道办到时候来收,没铁上交,问题就大了。

  别看现在一个个都叫的挺欢的,什么“没铁就是没铁,我不交”,到时候街道办带人过来,你敢说个不字试试,直接拉你蹲几天笆篱子,给你来一份思想教育套餐,然后把你家所有带铁的物件拿走。

  这年代的政府就是这么强硬,谁敢反对政府,“反革命、不团结”的帽子说扣就扣。

  纪风也是跟着大家去车间里参与练钢活动,当然,主要以看为主,毕竟他们也不懂什么机械锻造,纯是凑热闹的。

  下了班,回到黑芝麻胡同,就看见许敏容带着一群没事干的妇女,在胡同口架高炉呢。

  “高举大红旗,对着伦敦说,不用十五年,就把你赶过……”

  一名妇女手拿着快板,在那唱小曲激励干活的众人。

  “各位婶子,忙着呢。”纪风笑着打了一声招呼。

  “呀,小风回来了啊,看看,婶子们这炉搭的怎么样?”

  一名居委会的妇女高兴地问道。

  纪风能说什么呢,大拇指先竖一个再说,“我看行。”

  “哈哈……”

  “行了,行了,你们呀,问小风干啥,小风又没练过钢铁,还是等你们男人从轧钢厂回来,让他们指导指导吧,干活,干活。”

  许敏容这时候开口了,指挥大家继续搭建炉子。

  纪风也没多待,先回家把自行车停好,再出来看看热闹,毕竟这事嘛,即便不去搭把手,人还是得在现场站着的,这是纪风得出的一个小经验。

  只要人在那,就不算什么偷懒。

  回到家,就看见小九正和小黑玩呢,小丫头把一个飞盘扔出去,再让小黑捡回来。

  “哥哥!”小九见纪风回来了,也顾不得和小黑玩了,跑了过来。

  “哎,来,给哥哥拿着包。”纪风把身上的布包拿下来交给小九。

  小九接过,发现包有点重,便打开一看,是一些废铁,“哥哥,好多铁!”

  “嗯,先放厨房角落里,改天你许姨上门来收,你就把这些给她。”

  纪风停好自行车,来到井水旁洗漱。

  “哦,好。”小九答应一声,便跑进了厨房。

  纪风也没在家里待太久,可能是男人们都下班回来了,外面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只能出门看看去。

  哎,这日子过的,纪风心里有种说不出口的难受,明知道这事有多荒谬,但却不能开口说出来。

  哎,头疼。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着,到了收铁那天,更是格外热闹,吵吵闹闹的叫声不绝于耳,

  毕竟还是有许多家庭交不出这么多铁来,免不了拿自家的铁锅充数。

  就连小九所在的学校,都要求学生们每天上交一些铁,谁交的多,谁还能受到表扬,

  交的最多的那个学生可以在学校里“放卫星”。

  “放卫星”是这个年代最风光的事儿,人们无论打破什么新纪录,都要比现在的你升职还要有干劲儿。

  可惜,好景不长,日子一天天地过,天气也渐渐冷了下来,那股劲儿也随着钢炼完后消散了,留下一地的鸡毛。

  苦日子慢慢开始了,马上物资的短缺就会笼罩了整个华夏大地。

  1959年春节这一天,纪风带着小九在瞎老高那过的,照样是四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瞎老高还是很高兴纪风能继续来自己这过年的。

  刚给他拜完年,瞎老高就给纪风、小九一人一个大红包,充当压岁钱,纪风不要都不行。

  随后,便带着小丫头出门玩去了,就像当年他带着自己逛四九城一样。

  纪风也没多管,而是留在院子里和其他三家人说说话。

  现在东厢房租给了铁道部的两位工人,不过现在房门紧闭,回老家过年去了。

  三家人坐在一起,收拾着过年要做的菜,顺便聊聊天。

  只见王大婶和张大婶、韩大婶嘀咕了几句,然后王大婶有点难为情地和纪风说起了话:“那个小风啊,婶子打听个事。”

  “啊?什么事,说呗。”纪风回道。

  “那个…是这样,听说你们轧钢厂要扩招,是不是真的啊?”

  王婶子问道。

  “有这事,怎么了,想让小宝他来轧钢厂上班吗?”

  纪风笑道。

  大跃进搞炼钢,作为四九城数一数二的大厂,红星轧钢厂可是主力,扩招是必然的。

  “可不是嘛,这孩子读书读不下去了,我就想让他早点上班,你看你能不能帮忙签个线,安排一下,放心,这买工作的钱我会出的,你说个数。”

  王大婶说道。

  “还有我家大武子。”韩大婶连忙开口。

  “还有我,我想跟着风哥。”张大娃等不及自己妈开口,抢先道。

  “你这孩子,急个啥!”张大婶拍了一下张大娃的后背。

  “那个你们都想来轧钢厂上班的话,我得先问一问,毕竟人多了,我也不知道上面领导会不会卖我这个面子。”

  纪风尴尬地说道。

  按理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花点钱的事,相信自己出马,厂领导还是会优先考虑的。

  “那肯定的,不急,不急。”王大婶见纪风答应帮着说说,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毕竟她们也知道纪风现在都是科长了。

  “你们三个有想过进厂里干啥吗?”纪风问向三人。

  “我不知道,我就想跟着风哥。”张大娃挠挠头,尴尬道。

  “我也是。”“我也是。”王小宝和韩大武齐声道。

  “跟着我,估计有点难,我这个采购科成立没几年,今天又是特殊情况,现在暂时满员了,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招人,得等一段时间再看看。”

  纪风笑道,现在跟着他干嘛,下车间看别人炼钢吗,呵呵!

  “小风啊,别听他们的,啥工作都行,能混口饭吃就好。”

  韩老五这时候开口道。

  “是啊,小风,别为难,不行就算了,不急的。”

  张二牛也开口了。

  “要不我提个建议?”纪风想了想,再次开口道。

  “你说,你说。”

  “我是这样想的,那个你们也知道,我和那个何家很熟,他们一家现在都在轧钢厂里当厨子,你们要有谁愿意学厨的话,我可以帮忙推荐推荐,应该可以让人收下你们。”

  纪风说道。

  跟着何大清、或者傻柱混,肯定是好的,毕竟炊事员可是作为“八大员”之一。

  “风哥,风哥,我想学厨!”王小宝举手道。

  “呵呵,行,到时候我帮你去说。”纪风点头答应道。

  “那个小风啊,还能收吗?我家大武也去吧,当厨子挺好的,不愁吃喝。”

  韩老五小声道。

  “应该没事吧,不过我得先问问。”纪风也不能保证何大清会收下两个,毕竟现在的何大清当上食堂副主任后,懒是出了名的,没招待的时候,根本不管事。

  韩大武对学厨也没什么意见。

  剩下一个张大娃,看他样子,应该是不想待厨房。

  “那个大娃,你要不想当厨子的话,要么我介绍你去放电影吧?”

  纪风说道。

  “可以吗?风哥。”张大娃一听放电影,眼睛立马就亮了。

  “应该可以,我最开始就是管放电影的,这一块,我也挺熟的,他们应该会给我这个面子。”

  纪风说道。

  “行,风哥,我想放电影。”张大娃激动道。

  这下好了,三个人的工作都安排好了。

  “那个我还是要提前说一句,这学厨、学放映都不简单,肯定是要拜师的,要不然进了,也肯定混不好,所以拜师的礼节肯定少不了。”

  纪风提醒道。

  “小风,放心,我明白,我明白,不就是给人当牛做马嘛,只要能学会,怎么样都成!”

  王大婶立马开口道。

  “当牛做马倒没这么夸张,现在是新社会,已经不流行这个了,不过必要的孝敬还是要有的,尊师重道、三节两寿什么的,得懂,可不能没有规矩。”

  纪风纠正道。

  “行行行,都听小风你的。”王大婶说道。

  “小风,谢谢啊,你这一下子把我们的那点事都解决了,这孩子的工作啊,可愁死我们了,要让我们自己弄,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上班呢,婶子谢谢你了。”

  张大婶感慨道。

  “是啊,这家大武现在都20了,还在干临时工,都快愁死我了。”

  韩大婶也叹息道。

  纪风倒是没在意,其实五十年代的时候,工作还没这么难找,一般花点钱都能搞定。

  毕竟工业在向上发展,招工人是必然的,尤其是大跃进开始了,每个工厂都在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