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号院的改变-《四合院:一觉醒来,穿越了》

  纪风刚想回头,许敏容又回来了。

  “怎么了,许姨?”

  “光顾着聊天了,那个之前你买的胜利公债嘛,你参军了,没去领,姨就帮你领了存了起来,存单刚才忘记给你了,之后的还有一期,你自己记得去领,别忘了。”

  许敏容把一个存单给了纪风,说道。

  “哦,好的,我知道了,麻烦许姨了,”纪风感谢道。

  “嗨~没事,走了,我得找你赵叔去了。”

  许敏容挥挥手,不在意地走了。

  看了一下存单金额,壹百玖拾伍万肆仟元整,好家伙,还是多了不少钱的。

  自己现在身家快有四百万了!已经比前世有钱了,哎,这时代真好!

  必须弄点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

  查看了一下农场面板,水稻还剩1个月,一只羊还剩2个月,一头猪还剩3个月,还有一个牛剩一年时间,四只老母鸡还在产蛋。

  农场仓库里,有土豆一千两百斤,玉米一千三百斤,鸡蛋532枚,羊肉160斤。

  就这么多了。

  空间里,并没有多少吃的,武器倒是有几把。

  有纪风当时用的那把水连珠,纪风在征得首长同意后,便带走了,当时许多志愿军退伍时都可以带走一把枪。

  一把美式加兰德步枪,志愿军叫它大八粒,还有一把“马牌撸子”手枪,子弹也有不少,都是当时缴获的时候,纪风偷偷放进空间的。

  还有一些高丽参,一些棒子国的土特产,当然咯,漂亮国的东西也是有不少的,什么洋酒、洋烟,肉罐头等等,这些玩意在攻占完联合军驻地的时候,都能捞到一点。

  不过这些东西加起来,也就只占了一小部分空间。

  看来得抓紧补充补充了,尤其是水果,这玩意必须多买一点,毕竟再过几年,票据时代来临,水果也得要跟着限购了。

  有三个小丫头在,纪风也没乱跑,当起老父亲的角色,监督她们先完成作业。

  等写的差不多的时候,三个小丫头就坐不住了,想要让纪风带她们去什刹海玩。

  纪风其实也想去什刹海,好歹可以钓钓鱼。

  “行吧,那咱们先去找你哥,我一个人可看不住你们三个小的,让你哥他们跟着去,就可以了。”纪风说道。

  “好啊,好啊,快走,快走。”

  何雨水拉着赵素春和朱玉兰,就往外跑,纪风只能慢慢在后面跟上。

  时隔三年,再次来到95号院,此时的四合院已经有点大变样了。

  现在倒座房里也有几家住户了,门口堆着不少煤球。

  刚过垂花门,就看见了阎埠贵这个小老头,呸,中年男人,毕竟才四十岁多一点,老人过分了点。

  “哟,这不是小风嘛,从部队回来了?”阎埠贵拿着扫把,在院子里装模作样地扫着地,看到纪风,便上来打了一声招呼。

  “是闫老师啊,又扫地呢,这院子可得好好扫,瞧这煤灰多的,这地面都快成白色的了。”

  纪风笑道。

  “又打趣你阎老师不是,这煤灰你阎老师可扫不干净。”阎埠贵笑着接话道。

  “嗨~多大事啊,一点煤灰而已,有什么扫不干净的,把院里人集合在一块,来个大扫除,就这点工作量,也就抽根烟的功夫就能搞定了,闫老师,要相信群众的力量!人多力量大,任何困难在人民群众面前都是纸老虎,不用怕,勇敢地去面对!”

  纪风开始故意恶心阎埠贵。

  “你说的是,你说的是,那个…我先回去看看我媳妇,这刚生完孩子,身体有点不好!”

  阎埠贵尬笑着逃回了家,没敢再拿着扫把继续假装扫地。

  纪风没想到阎埠贵直接跑了,也是一脸吃惊,不应该啊。

  还什么刚生完孩子,不应该啊,这都54年了,阎解娣应该也出生好久了吧,居然拿这当作借口。

  这三大爷的战斗力应该是很强的才对啊,这怎么刚说没几句就走了。

  纪风不知道的是,其实是阎埠贵不想和纪风这个退伍军人去玩什么心眼,毕竟占不到便宜不说,还可能惹来一身麻烦。

  这年代,生活在四合院这种大杂院里,有三种人不能惹,一是寡妇,二是烈士遗孤,三就是退伍军人。

  阎埠贵在这方面还是有点门清的!

  纪风也没多想,便进了中院。

  此时的中院还是那几户人家,易家、贾家、何家,还有耳房的有几家住户。

  至于地震的时候为什么多出来这么多住户,纪风也看到了,易中海的东厢房旁边有一处月亮门,应该是通往东跨院的。

  这95号四合院严格意思上来说,属于四进院,有个跨院也很正常。

  因为年久失修,这东跨院没人打理,一直废弃着,里面的房屋都是破败不堪的,建国后实行房屋改建,国家出钱修建了,所以才多出好几家住户来。

  “方姨。”纪风对着正在中院晒太阳和人聊八卦的方雅芝喊了一声。

  “哎。”方雅芝应了一声,“小风啊,你先进屋坐会儿,姨和她们再聊会儿。”

  “嗯,好的。”

  纪风答应一声,便进了何家。

  “何婶,这就是你那个当兵回来的侄子吧,长得真不错!”

  住跨院的一名妇女开口问道。

  “不错吧,石头他妈,你要有什么好姑娘,你可得帮忙留意着点,帮着介绍介绍。”

  方雅芝笑道。

  石头他妈叫于小霞,男人姓安,现在在轧钢厂做电工,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小名叫石头。

  “好姑娘,咱们这些平头百姓能认识什么好姑娘,人这部队回来的,好歹也是个干部啊,百姓家里的姑娘估计他看不上吧!”

  于小霞说道。

  “柱子他妈,这小风什么级别下来的啊?不会还是个大头兵吧?”

  又有一名妇女插嘴道。

  她叫王小梅,也住东跨院,男人姓赵,是轧钢厂的车工。

  “怎么可能呢,柱子和我说了,小风啊,现在在我们轧钢厂宣传科当干事呢,一个月能拿70万呢,和我男人差不多。”

  方雅芝立马炫耀起来。

  “是吗?我的乖乖,70万,那比我们院的易师傅还高呢,也就何师傅能比得上了,要不说这当官的就是比干工人强呢!”

  王小梅惊叹道。

  “你这不是说废话嘛,当官肯定比当工人强啊,要不人要读书干嘛呢,这没文化啊,就只能当当工人了。”

  于小霞说道。

  “也是哈,不过这小风也是能人,小小年纪就敢上战场,还好活着回来了,别人这工钱啊,那是真的拿命换来的。”

  “谁说不是呢,这抗美援朝死了这么多人呢!能完完整整地回来,很不容易的,我听我爸说,我们村那边有个参军的,就死在战场上了,哎,老惨啦!”

  ……

  一群妇女就这样在水槽边上,聊起了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