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的离京让长安重新陷入寂静中。朝会上魏帝皱眉看向裴皎然缠着厚厚纱布的手,敛目喟叹一声。他自是知晓昨日在承天门街上发生何事。
原本他只想让裴皎然去送吴王一程,一来安抚吴王,二来敲打裴皎然。未曾想居然弄出这样的事。昨日夜里,御史台弹劾吴王的奏疏便递到御前。言辞之中多次提及吴王数次无状之举,而今更是当街鞭挞宰相。
思量之际,元彦冲忽持笏出言,“陛下,臣御史中丞元彦冲,要弹劾吴王。”
“吴王现已就藩,你有何事要弹劾?”魏帝语气不快。
元彦冲手持玉笏,深紫色襕衫揽下一脉晨光。他微微抬首,目光如炬,声音清晰而沉稳地回荡在太极殿中。
“陛下,吴王虽已就藩,然其昨日当街鞭笞当朝宰相,此举不仅辱没朝廷威严,更乃大不敬之罪。若不严惩,何以正朝纲?”
殿中群臣闻言,纷纷垂首低语。魏帝面色阴沉,指节在御座扶手上轻轻敲击。他的目光扫过裴皎然面上。那位被鞭打的宰相此刻站得笔直,面色苍白却神情平静,唯有那缠满纱布的右手无声诉说着昨日的委屈。
“裴卿。”魏帝突然开口,“你乃当事之人,有何话说?”
抬首迎上魏帝的视线,拢袖遮住受伤的右手,裴皎然温声道:“回陛下,臣无话可说。”
元彦冲眉头一皱,正欲开口,却见魏帝抬手制止。
“无话可说?”魏帝冷笑一声,“朕的宰相被亲王当街鞭打,竟无话可说?裴卿,你何时变得如此怯懦?”
“并非臣怯懦。”裴皎然掀眸,那双总是温和含笑的眸子此刻却如深潭般沉静,“吴王殿下年轻气盛,且和臣有旧怨。就藩之际,未得见君父一面,心中有怨。又恰见臣,难免会一时冲动,臣可以理解。还望陛下切莫因此事,再伤父子之情。”
魏帝闻言,目光微动。他凝视着神色自若的裴皎然,似要从那张平静的面容中窥探出什么。他盯着裴皎然片刻,忽然轻笑一声:“裴卿如朕之左膀右臂也。”
殿中群臣亦屏息凝神,无人敢出一言。元彦冲眉头紧锁,握笏的手指微微发白,显然对裴皎然的退让极为不满。他正欲再次进言,却见魏帝挥了挥手。
“此事暂且搁下。”魏帝淡淡道,“吴王年少轻狂,朕自会修书训诫。至于裴卿……”他目光落在裴皎然的手上,“伤重未愈,便回府休养几日,朝中事务暂交中书侍郎代劳。”
裴皎然垂首行礼:“臣谢陛下体恤。”
退朝后,裴皎然缓步走出太极殿。晨光洒在她的官袍上,衬得她面色愈发苍白。
刚走没多远,元彦冲从后追上,一把拉住他的衣袖,低声道:“裴皎然,你为何要替吴王开脱?他当街鞭打重臣,分明是藐视朝廷!”
转头望着元彦冲,裴皎然轻轻抽回被他拽住的袖子,微微一笑:“元中丞,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心中自有决断,你我何必多言?”
元彦冲咬牙:“可是……”
“更何况,”裴皎然抬眸望向远处宫墙,语气轻缓,“吴王离京,长安才刚安静下来。若因我一人之事,再起波澜,岂非得不偿失?现在皆要按兵不动。”
皱眉思忖一会,元彦冲猛地一拍手,像是忽然明白了什么,低声道:“你是怕陛下以为你借题发挥,针对吴王?”
裴皎然不置可否,只是拢了拢袖子,遮住手上的伤:“走吧,御史台没事么?”
虽然魏帝当众发话让她休养,但裴皎然自是没那么听话,在中书省召见了两位中书侍郎后,又前往东宫。
夏阳悬空,为将东宫的檐角勾勒出一道金芒。裴皎然踏着青石板路,藏在袖中的手隐隐作痛,面上却不露分毫。东宫的内侍早已在殿外等候,见她来了,连忙躬身引路。
“裴相,殿下已等候多时。”
裴皎然微微颔首,随着内侍穿过曲折的回廊。她往日来东宫,皆是为公务而来。无瑕欣赏此间风景,如今见东宫的花木扶疏,假山流水间透着几分清雅,与太极殿的庄严肃穆截然不同。
她心中暗忖,太子这些年韬光养晦,一要应对魏帝,二要应付吴王和贾公闾一党。能走到今日实属不易。
殿内太子正在翻阅奏疏,下首还坐着魏叔璘以及许久未蒙面的乔胄。
目光在乔胄身上略作停顿,裴皎然看向太子,“臣裴皎然拜见太子。”
“裴卿不必多礼。”太子的目光落在裴皎然缠着纱布的右手上,语气中带着关切,“手上的伤可上过药?”
裴皎然微微一笑,拱手行礼:“多谢殿下挂念,臣已上过药。”
裴皎然的目光转落到乔胄身上,在他身上停留片刻,随即若无其事地移开。这位前吴王府长史身着靛青色圆领袍,正襟危坐,神情自若地迎上她的视线,竟无半分尴尬之色。
“乔长史,许久不见。”裴皎然嘴角噙着浅笑,声音如常温和,“怎不见你随吴王一块就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乔胄起身拱手,姿态恭敬却不卑微:“回裴相的话,吴王深恨草民,已将草民免官。草民蒙太子殿下不弃,现于东宫任家令寺丞。”
“哦?”裴皎然眉梢微挑,转向太子,“殿下慧眼识人,乔寺丞才干出众,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过今日我有机密要事禀报,还望殿下让乔寺丞暂避。”
眼见裴皎然毫不避讳的表现出对自己的不信任,乔胄面露尴尬,拱手作揖,“殿下。”
“既是如此,乔卿你先退下吧。”太子摆手示意乔胄退下。
乔胄一离开,裴皎然道:“敢问殿下,乔胄是何时转投东宫?”
她的声音不疾不徐,却让殿内气氛微微一凝。
太子闻言,目光在她面上停留一瞬,随即轻笑一声,抬手示意内侍添茶。茶汤倾注,水声泠泠,在短暂的静默中格外清晰。
“在陛下下令让吴王就藩后。此前你提拔的那个李敬,特意寻魏詹事为乔胄求情。”太子顿了顿,抬眼看向裴皎然,似笑非笑,“对他才干多有夸赞。裴卿也知道,孤求贤如渴。孤又岂能因其曾事吴王,而弃贤才不用。”
裴皎然微微颔首,神色恭敬,眸底却划过一丝冷意。
李敬?她确实曾因李敬向她求情,请她出面救乔胄一事,让李敬去寻魏叔璘帮忙,但绝无引荐他入东宫之意。太子此言,是在试探她是否早知乔胄投效之事?
“乔胄固然是大才。但是他在此时弃吴王而去,实在可疑。臣以为他必有所图。”裴皎然抬眸,直视太子。
话音落下,殿内一时沉寂
太子静默片刻,忽而挑眉一笑,眼底锋芒微敛,“裴卿放心,孤已命人盯着乔胄。”太子指尖轻敲案几,语气转沉,“如今吴王就藩,贾公闾那边却毫无动静。你怎么看?”
贾公闾作为吴王党之首,此时按兵不动在她意料之中。他此刻绝非认输,而是在等待时机。
望向太子,裴皎然唇角微扬,声音轻缓却字字清晰,“陛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正是最敏感多疑的时候。吴王已在就藩路上,贾公闾任何动作都是对皇权的挑衅。”
说着她抬眼与太子四目相对,眸色沉静如水,“所以,他不会动,至少现在不会。至于其他的,臣听陆徵说,近来金吾卫在皇城内各处宫门戍卫调动频繁。”
“他要逼宫?”太子一脸诧异,沉默片刻继续道:“那依裴卿之见,孤该如何应对?”
裴皎然微微一笑,亦起身拱手,衣袖垂落间掩去眸中深意。
“掌握宫城内神策军的换防。倘若一旦陛下驾崩,殿下要先行拿到遗诏。若吴王有变,殿下则可以逆臣身份诛之。若吴王安分守己,殿下则可以天子遗诏为由,命他不许回长安为陛下奔丧。”裴皎然垂眸掩去眼中锋芒,轻声开口道:“至于乔胄此人……殿下不妨静观其变,看他究竟为谁效力。”
喜欢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
原本他只想让裴皎然去送吴王一程,一来安抚吴王,二来敲打裴皎然。未曾想居然弄出这样的事。昨日夜里,御史台弹劾吴王的奏疏便递到御前。言辞之中多次提及吴王数次无状之举,而今更是当街鞭挞宰相。
思量之际,元彦冲忽持笏出言,“陛下,臣御史中丞元彦冲,要弹劾吴王。”
“吴王现已就藩,你有何事要弹劾?”魏帝语气不快。
元彦冲手持玉笏,深紫色襕衫揽下一脉晨光。他微微抬首,目光如炬,声音清晰而沉稳地回荡在太极殿中。
“陛下,吴王虽已就藩,然其昨日当街鞭笞当朝宰相,此举不仅辱没朝廷威严,更乃大不敬之罪。若不严惩,何以正朝纲?”
殿中群臣闻言,纷纷垂首低语。魏帝面色阴沉,指节在御座扶手上轻轻敲击。他的目光扫过裴皎然面上。那位被鞭打的宰相此刻站得笔直,面色苍白却神情平静,唯有那缠满纱布的右手无声诉说着昨日的委屈。
“裴卿。”魏帝突然开口,“你乃当事之人,有何话说?”
抬首迎上魏帝的视线,拢袖遮住受伤的右手,裴皎然温声道:“回陛下,臣无话可说。”
元彦冲眉头一皱,正欲开口,却见魏帝抬手制止。
“无话可说?”魏帝冷笑一声,“朕的宰相被亲王当街鞭打,竟无话可说?裴卿,你何时变得如此怯懦?”
“并非臣怯懦。”裴皎然掀眸,那双总是温和含笑的眸子此刻却如深潭般沉静,“吴王殿下年轻气盛,且和臣有旧怨。就藩之际,未得见君父一面,心中有怨。又恰见臣,难免会一时冲动,臣可以理解。还望陛下切莫因此事,再伤父子之情。”
魏帝闻言,目光微动。他凝视着神色自若的裴皎然,似要从那张平静的面容中窥探出什么。他盯着裴皎然片刻,忽然轻笑一声:“裴卿如朕之左膀右臂也。”
殿中群臣亦屏息凝神,无人敢出一言。元彦冲眉头紧锁,握笏的手指微微发白,显然对裴皎然的退让极为不满。他正欲再次进言,却见魏帝挥了挥手。
“此事暂且搁下。”魏帝淡淡道,“吴王年少轻狂,朕自会修书训诫。至于裴卿……”他目光落在裴皎然的手上,“伤重未愈,便回府休养几日,朝中事务暂交中书侍郎代劳。”
裴皎然垂首行礼:“臣谢陛下体恤。”
退朝后,裴皎然缓步走出太极殿。晨光洒在她的官袍上,衬得她面色愈发苍白。
刚走没多远,元彦冲从后追上,一把拉住他的衣袖,低声道:“裴皎然,你为何要替吴王开脱?他当街鞭打重臣,分明是藐视朝廷!”
转头望着元彦冲,裴皎然轻轻抽回被他拽住的袖子,微微一笑:“元中丞,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心中自有决断,你我何必多言?”
元彦冲咬牙:“可是……”
“更何况,”裴皎然抬眸望向远处宫墙,语气轻缓,“吴王离京,长安才刚安静下来。若因我一人之事,再起波澜,岂非得不偿失?现在皆要按兵不动。”
皱眉思忖一会,元彦冲猛地一拍手,像是忽然明白了什么,低声道:“你是怕陛下以为你借题发挥,针对吴王?”
裴皎然不置可否,只是拢了拢袖子,遮住手上的伤:“走吧,御史台没事么?”
虽然魏帝当众发话让她休养,但裴皎然自是没那么听话,在中书省召见了两位中书侍郎后,又前往东宫。
夏阳悬空,为将东宫的檐角勾勒出一道金芒。裴皎然踏着青石板路,藏在袖中的手隐隐作痛,面上却不露分毫。东宫的内侍早已在殿外等候,见她来了,连忙躬身引路。
“裴相,殿下已等候多时。”
裴皎然微微颔首,随着内侍穿过曲折的回廊。她往日来东宫,皆是为公务而来。无瑕欣赏此间风景,如今见东宫的花木扶疏,假山流水间透着几分清雅,与太极殿的庄严肃穆截然不同。
她心中暗忖,太子这些年韬光养晦,一要应对魏帝,二要应付吴王和贾公闾一党。能走到今日实属不易。
殿内太子正在翻阅奏疏,下首还坐着魏叔璘以及许久未蒙面的乔胄。
目光在乔胄身上略作停顿,裴皎然看向太子,“臣裴皎然拜见太子。”
“裴卿不必多礼。”太子的目光落在裴皎然缠着纱布的右手上,语气中带着关切,“手上的伤可上过药?”
裴皎然微微一笑,拱手行礼:“多谢殿下挂念,臣已上过药。”
裴皎然的目光转落到乔胄身上,在他身上停留片刻,随即若无其事地移开。这位前吴王府长史身着靛青色圆领袍,正襟危坐,神情自若地迎上她的视线,竟无半分尴尬之色。
“乔长史,许久不见。”裴皎然嘴角噙着浅笑,声音如常温和,“怎不见你随吴王一块就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乔胄起身拱手,姿态恭敬却不卑微:“回裴相的话,吴王深恨草民,已将草民免官。草民蒙太子殿下不弃,现于东宫任家令寺丞。”
“哦?”裴皎然眉梢微挑,转向太子,“殿下慧眼识人,乔寺丞才干出众,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过今日我有机密要事禀报,还望殿下让乔寺丞暂避。”
眼见裴皎然毫不避讳的表现出对自己的不信任,乔胄面露尴尬,拱手作揖,“殿下。”
“既是如此,乔卿你先退下吧。”太子摆手示意乔胄退下。
乔胄一离开,裴皎然道:“敢问殿下,乔胄是何时转投东宫?”
她的声音不疾不徐,却让殿内气氛微微一凝。
太子闻言,目光在她面上停留一瞬,随即轻笑一声,抬手示意内侍添茶。茶汤倾注,水声泠泠,在短暂的静默中格外清晰。
“在陛下下令让吴王就藩后。此前你提拔的那个李敬,特意寻魏詹事为乔胄求情。”太子顿了顿,抬眼看向裴皎然,似笑非笑,“对他才干多有夸赞。裴卿也知道,孤求贤如渴。孤又岂能因其曾事吴王,而弃贤才不用。”
裴皎然微微颔首,神色恭敬,眸底却划过一丝冷意。
李敬?她确实曾因李敬向她求情,请她出面救乔胄一事,让李敬去寻魏叔璘帮忙,但绝无引荐他入东宫之意。太子此言,是在试探她是否早知乔胄投效之事?
“乔胄固然是大才。但是他在此时弃吴王而去,实在可疑。臣以为他必有所图。”裴皎然抬眸,直视太子。
话音落下,殿内一时沉寂
太子静默片刻,忽而挑眉一笑,眼底锋芒微敛,“裴卿放心,孤已命人盯着乔胄。”太子指尖轻敲案几,语气转沉,“如今吴王就藩,贾公闾那边却毫无动静。你怎么看?”
贾公闾作为吴王党之首,此时按兵不动在她意料之中。他此刻绝非认输,而是在等待时机。
望向太子,裴皎然唇角微扬,声音轻缓却字字清晰,“陛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正是最敏感多疑的时候。吴王已在就藩路上,贾公闾任何动作都是对皇权的挑衅。”
说着她抬眼与太子四目相对,眸色沉静如水,“所以,他不会动,至少现在不会。至于其他的,臣听陆徵说,近来金吾卫在皇城内各处宫门戍卫调动频繁。”
“他要逼宫?”太子一脸诧异,沉默片刻继续道:“那依裴卿之见,孤该如何应对?”
裴皎然微微一笑,亦起身拱手,衣袖垂落间掩去眸中深意。
“掌握宫城内神策军的换防。倘若一旦陛下驾崩,殿下要先行拿到遗诏。若吴王有变,殿下则可以逆臣身份诛之。若吴王安分守己,殿下则可以天子遗诏为由,命他不许回长安为陛下奔丧。”裴皎然垂眸掩去眼中锋芒,轻声开口道:“至于乔胄此人……殿下不妨静观其变,看他究竟为谁效力。”
喜欢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