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烈的阳光炙烤着长安盛夏的砖阶,昨日的晴空如洗,转眼已堆起铅灰云团。骤雨初歇后,滚烫的地面升起氤氲水汽,已化作蒸腾热浪,将石缝间疯长的野草蒸得蔫头耷脑。与千年史册中所有篇章一样,无论笔墨如何粉饰太平,那些对胜者的颂扬和对失败者的漠视,终究是以无数枯骨为纸,以斑斑血迹为墨写就。
此时在承庆殿中,为母守孝多日的吴王终于走了出来。他轻轻抚平衣上的皱褶,望向推开门的内侍。
门外站着右金吾卫将军常何,以及此次护送他的五百名金吾卫。
吴王道:“出发吧。”
在数百人的护送下,吴王离开了这座困居他多日的华美宫殿。
太极宫的宫墙高耸在眼前,苍灰色的墙砖上青苔与刀剑划痕并存。这是这座宫殿中,无数踏足者,无论是王侯将相,亦或者是其余闯入者,折戟沉沙,斩透铁甲,都想在这权力之巅留下存在过的痕迹。
承庆殿就在两仪殿一旁,是以当吴王经过两仪殿时,忽地止步,“本王要见父皇。”
闻言常何诧异地看看吴王,抿唇不语。他没有权力阻碍王侯,更没有权力阻止天家父子相见,哪怕吴王的行径不符合规矩。遂让人去内侍省投书通传,请求觐见。
吴王请求觐见的时候,裴皎然正在陪着魏帝下棋。执白子的魏帝刚刚吃下她一子。
又落下一子,魏帝道:“告诉吴王,朕今日没空见他。”
内侍应喏离去。
看着面前一脸恭敬的内侍,吴王抬头看向禁闭的宫门,“再投。”
两仪殿内,君臣相对而坐。棋盘上黑白二棋,互相绞杀,紧追不舍。
“裴卿,你说朕应该见吴王么?”魏帝忽地问道。
“若陛下以国事相问,臣可答。若陛下以家事相问,臣不可答。”
魏帝闻言,指尖的白子悬在棋盘上方,久久未落。他抬眸看向裴皎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他有时很想让这位相公,褪去职衔,回归宦门夫人的身份,金钗耳珰重新妆点容颜。但她以女子身份,执掌中枢如此之久。曾经她的权力构造来源于自己,如同风中之烛,随时都有可能熄灭。然如今她靠着统战思想,拉拢利益合作者,逐渐获得无比稳固的权势地位。但她却比其他人更加通透敏锐,和皇权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若是让这样的掌权者退场,实乃整个朝廷的遗憾。
昏黄烛火下,魏帝的表情变得难以琢磨起来。
“呵,裴卿倒是谨慎。"魏帝轻笑一声,将棋子重重按在棋盘上,“若是朕今日偏要以家事相问呢。”
殿内烛火微微摇曳,将魏帝的面容映得晦暗不明。裴皎然垂眸看着棋盘,白子已被黑子围困,看似无路可逃。
裴皎然道:“陛下是天下人的君父。与吴王是君臣,亦是父子。臣记得太宗皇帝陛下曾云,“父之爱子,人之常情,非待教训而知也。子能忠孝则善矣!若不遵诲诱,忘弃礼法,必致刑戮,父虽爱之,将如之何?’”
魏帝的手指在棋盘上轻轻敲击,裴皎然引用的那句,‘父虽爱之,将如之何?’在他耳边回荡。殿外蝉鸣声嘶力竭,仿佛也在为这炎热的夏日增添几分焦躁。
“这天下,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魏帝若有所感,看向进来传话的内侍道:“去问问吴王他还记得,《左传·僖公五年》:“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是何意?”
当吴王听到内侍转述的《左传》中典故时,指尖在袖中微微颤动。他抬头望向两仪殿紧闭的朱漆大门,阳光在鎏金门钉上折射出刺目的光芒。
头顶夏阳无情地灼烤着一切,吴王站在两仪殿前的石阶上,袖中的手微微发抖 他望着宫墙上斑驳的痕迹。恍惚间,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那时父皇抚着他的肩头说“吾儿类我”,而今却用《左传》告诫他不可违逆君父之命。
“殿下?”常何低声提醒。
“本王明白了。”吴王深深地看了眼禁闭的殿门,挥袖大步而去。
未能见到儿子,魏帝对下棋顿时失了兴趣。以一子结束,遂命令裴皎然离开。
在魏帝手中输了一局,裴皎然神色自若地起身,拱手告辞。刚走到门口,忽地被魏帝叫住。
“你去替朕送吴王一程。”
偏首见御座上的魏帝合着眼,裴皎然眼底掠过思量,低声道:“喏。”
她在承天门横街上追到吴王一行人。吴王就藩的动静,吸引了不少人探出头前来观望。一身紫衣的裴皎然,在人群中显得非常突兀。
拱手作揖后,裴皎然望向骑在马上一脸不痛快的吴王,弯了弯唇,“臣奉天子诏令特来送殿下。”
温和的嗓音落下,吴王眯眸打量着面前神色自若的裴皎然,眼中浮起愤恨。他紧紧攥着马鞭,举鞭高高挥下。
“殿下不可!”常何连忙高声呼止。
马鞭裹挟着呼啸风声落下。
伸手拽住鞭尾,裴皎然面带微笑看向吴王,“殿下此意何为?”
裴皎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鞭尾在她掌心勒出红痕。她面上笑意不减,眼中却凝起寒霜。
睇目四周,见一众探出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吴王咬牙抽鞭,然猛力抽鞭未果,他面色铁青:“裴相是要替父皇教训本王?”
“臣不敢。臣此来,只是奉陛下诏命送殿下离开。”裴皎然弹了弹袖口,“陛下命臣来送行,是念及父子之情。若殿下执意要在此处……”她抬眸环视四周窃窃私语的官员,“公然殴打宰辅,恐怕明日御史台的弹章就该雪花片般飞进两仪殿。”
话落耳际,吴王脸色铁青,忽然俯身压低声音:“裴相好手段。当年本王就该让吐蕃人把你求娶回去……”
“慎言。”裴皎然倏地抬手指向远处的承天门,“殿下,此处朝臣众多。您所言必达天听。”说罢她转身时紫袍翻涌如云,“臣祝殿下此去梁州,能学会'君父之命不校'的真谛。”
常何望着裴皎然远去的背影,低声道:“殿下,该启程了。”
吴王最后回望太极宫,发现承天门的城楼上隐约立着道明黄身影。他忽然大笑三声,扬鞭狠狠抽向马臀。
马儿嘶鸣着冲向朱雀门,惊飞满树夏蝉。
喜欢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
此时在承庆殿中,为母守孝多日的吴王终于走了出来。他轻轻抚平衣上的皱褶,望向推开门的内侍。
门外站着右金吾卫将军常何,以及此次护送他的五百名金吾卫。
吴王道:“出发吧。”
在数百人的护送下,吴王离开了这座困居他多日的华美宫殿。
太极宫的宫墙高耸在眼前,苍灰色的墙砖上青苔与刀剑划痕并存。这是这座宫殿中,无数踏足者,无论是王侯将相,亦或者是其余闯入者,折戟沉沙,斩透铁甲,都想在这权力之巅留下存在过的痕迹。
承庆殿就在两仪殿一旁,是以当吴王经过两仪殿时,忽地止步,“本王要见父皇。”
闻言常何诧异地看看吴王,抿唇不语。他没有权力阻碍王侯,更没有权力阻止天家父子相见,哪怕吴王的行径不符合规矩。遂让人去内侍省投书通传,请求觐见。
吴王请求觐见的时候,裴皎然正在陪着魏帝下棋。执白子的魏帝刚刚吃下她一子。
又落下一子,魏帝道:“告诉吴王,朕今日没空见他。”
内侍应喏离去。
看着面前一脸恭敬的内侍,吴王抬头看向禁闭的宫门,“再投。”
两仪殿内,君臣相对而坐。棋盘上黑白二棋,互相绞杀,紧追不舍。
“裴卿,你说朕应该见吴王么?”魏帝忽地问道。
“若陛下以国事相问,臣可答。若陛下以家事相问,臣不可答。”
魏帝闻言,指尖的白子悬在棋盘上方,久久未落。他抬眸看向裴皎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他有时很想让这位相公,褪去职衔,回归宦门夫人的身份,金钗耳珰重新妆点容颜。但她以女子身份,执掌中枢如此之久。曾经她的权力构造来源于自己,如同风中之烛,随时都有可能熄灭。然如今她靠着统战思想,拉拢利益合作者,逐渐获得无比稳固的权势地位。但她却比其他人更加通透敏锐,和皇权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若是让这样的掌权者退场,实乃整个朝廷的遗憾。
昏黄烛火下,魏帝的表情变得难以琢磨起来。
“呵,裴卿倒是谨慎。"魏帝轻笑一声,将棋子重重按在棋盘上,“若是朕今日偏要以家事相问呢。”
殿内烛火微微摇曳,将魏帝的面容映得晦暗不明。裴皎然垂眸看着棋盘,白子已被黑子围困,看似无路可逃。
裴皎然道:“陛下是天下人的君父。与吴王是君臣,亦是父子。臣记得太宗皇帝陛下曾云,“父之爱子,人之常情,非待教训而知也。子能忠孝则善矣!若不遵诲诱,忘弃礼法,必致刑戮,父虽爱之,将如之何?’”
魏帝的手指在棋盘上轻轻敲击,裴皎然引用的那句,‘父虽爱之,将如之何?’在他耳边回荡。殿外蝉鸣声嘶力竭,仿佛也在为这炎热的夏日增添几分焦躁。
“这天下,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魏帝若有所感,看向进来传话的内侍道:“去问问吴王他还记得,《左传·僖公五年》:“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是何意?”
当吴王听到内侍转述的《左传》中典故时,指尖在袖中微微颤动。他抬头望向两仪殿紧闭的朱漆大门,阳光在鎏金门钉上折射出刺目的光芒。
头顶夏阳无情地灼烤着一切,吴王站在两仪殿前的石阶上,袖中的手微微发抖 他望着宫墙上斑驳的痕迹。恍惚间,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那时父皇抚着他的肩头说“吾儿类我”,而今却用《左传》告诫他不可违逆君父之命。
“殿下?”常何低声提醒。
“本王明白了。”吴王深深地看了眼禁闭的殿门,挥袖大步而去。
未能见到儿子,魏帝对下棋顿时失了兴趣。以一子结束,遂命令裴皎然离开。
在魏帝手中输了一局,裴皎然神色自若地起身,拱手告辞。刚走到门口,忽地被魏帝叫住。
“你去替朕送吴王一程。”
偏首见御座上的魏帝合着眼,裴皎然眼底掠过思量,低声道:“喏。”
她在承天门横街上追到吴王一行人。吴王就藩的动静,吸引了不少人探出头前来观望。一身紫衣的裴皎然,在人群中显得非常突兀。
拱手作揖后,裴皎然望向骑在马上一脸不痛快的吴王,弯了弯唇,“臣奉天子诏令特来送殿下。”
温和的嗓音落下,吴王眯眸打量着面前神色自若的裴皎然,眼中浮起愤恨。他紧紧攥着马鞭,举鞭高高挥下。
“殿下不可!”常何连忙高声呼止。
马鞭裹挟着呼啸风声落下。
伸手拽住鞭尾,裴皎然面带微笑看向吴王,“殿下此意何为?”
裴皎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鞭尾在她掌心勒出红痕。她面上笑意不减,眼中却凝起寒霜。
睇目四周,见一众探出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吴王咬牙抽鞭,然猛力抽鞭未果,他面色铁青:“裴相是要替父皇教训本王?”
“臣不敢。臣此来,只是奉陛下诏命送殿下离开。”裴皎然弹了弹袖口,“陛下命臣来送行,是念及父子之情。若殿下执意要在此处……”她抬眸环视四周窃窃私语的官员,“公然殴打宰辅,恐怕明日御史台的弹章就该雪花片般飞进两仪殿。”
话落耳际,吴王脸色铁青,忽然俯身压低声音:“裴相好手段。当年本王就该让吐蕃人把你求娶回去……”
“慎言。”裴皎然倏地抬手指向远处的承天门,“殿下,此处朝臣众多。您所言必达天听。”说罢她转身时紫袍翻涌如云,“臣祝殿下此去梁州,能学会'君父之命不校'的真谛。”
常何望着裴皎然远去的背影,低声道:“殿下,该启程了。”
吴王最后回望太极宫,发现承天门的城楼上隐约立着道明黄身影。他忽然大笑三声,扬鞭狠狠抽向马臀。
马儿嘶鸣着冲向朱雀门,惊飞满树夏蝉。
喜欢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