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一轮冷月悬于宫阙之上,洒下清辉。太液池水泛着粼粼波光,如映星河,仿佛一片碎玉铺就的梦境。微风拂过,池畔垂柳轻曳,沙沙作响。
巡逻的神策军提着灯笼,光影摇曳间,照见水面上漂浮的藕荷色衣袂,如同一片凋零的莲瓣,无声地沉浮。
李休璟负手站在岸畔,夜风掠过,带着潮湿腥气扑面而来。他望着被捞起的张贵妃。
她的长发散乱,湿漉漉地贴在苍白的脸颊上,唇边却凝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仿佛坠入水中的那一刻,她并非恐惧,而是解脱。
偏首看向一旁寻人而来,此刻却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婢女,李休璟摇摇头。招呼她们赶紧用绣花披风盖住那具了无生息的躯体。
李休璟抬了抬手,声音低沉冷硬:“速去禀报陛下。”又侧首对身旁的亲卫,压低了声音开口,“你走夹道,速报裴相。”
立政殿内,烛火摇曳,魏帝手中的朱笔悬在半空,笔尖的墨汁凝成一颗暗红血珠,最终“啪”地一声坠在奏疏上,洇开一片刺目的红。
内侍跪伏在地,声音颤抖:“陛下……张贵妃……酒后失足……”
闻言魏帝缓缓抬头,目光越过窗棂,望向殿外。殿外仍是一片混沌的暗色,唯有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响,像是某种遥远的哀鸣。恍惚间,他仿佛看见二十年前的春日,杏花纷飞如雪,那个明眸皓齿的少女提着裙角,在花树下回眸一笑,娇嗔道:“陛下怎么才来?”
可如今,只剩一池寒水,满殿寂寥。
他沉默良久之后,喟叹一声,最终只低声道:“传旨吴王……”可话到嘴边,却又顿住。
恍惚中他想起吴王那张与张贵妃有七分相似的脸,想起他昨日还在殿外跪求觐见,眼中满是惶惑与不甘。魏帝闭了闭眼,终改口:“让太常寺按皇后礼制操办。”
内监叩首领命,退出殿外。魏帝独自坐在空荡的御座上,望着案前跳动的烛火,忽然觉得这深宫冷得刺骨。
一旁的原正则瞥了眼魏帝,微微皱眉。
中书外省的公房依旧是灯火通明。在这间独属于中书侍郎的公房中,中书和门下执牛耳者,正借着烛光对弈。灯芯偶尔爆出细微的噼啪声。
裴皎然与岑羲隔着一张檀木棋枰对坐,黑白二子错落其间,局势胶着。
窗外隐隐传来丧钟的余音,岑羲执黑子的手在空中一顿,随即稳稳落下一子。
“裴相公,李将军遣我来报,‘张贵妃酒后失足落水而亡’。”神策军士在外禀报道。
裴皎然眼睫未抬,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指尖摩挲着黑玉棋子,触感冰凉。
“张氏这一步,走得妙。”岑羲淡淡道,目光仍盯着棋盘,“以死破局,吴王反倒是安全了。”
裴皎然指尖拈着枚黑玉棋子,在灯下泛着温润的光。她注视着棋局,落下一子,忽而轻笑:“她若不死,吴王便是众矢之的;如今她一死,陛下念及旧情,反倒会保全这个儿子。”
岑羲指尖微顿,抬眼看着她,眸色深沉如夜:“你觉得她是自愿的?”
裴皎然闻问不答,只是从棋罐中取出一枚黑子,在指间把玩。棋子莹润如玉,映着烛火,泛着冷光。她忽然将棋子按在棋盘一角,淡淡道:“自愿与否,重要吗?棋局已定,她不过是……弃子保帅。”
夜风穿堂而过,吹得灯焰摇曳,两人的影子在墙上微微晃动。岑羲端起茶盏,茶汤已冷,他却恍若未觉,浅啜一口:“只是不知这局棋里,还有多少棋子是旁人早已布下的?”
裴皎然垂眸不语,只是将黑子轻轻落下。棋子与棋盘相触,发出清脆的“嗒”一声。
“吴王怕是要在长安在留一会。不过陛下不会让他留太久。”裴皎然抬眸,眼中烛火跳跃,“我还给他备了一份礼。”
宫墙外传来隐约的丧钟声,一声接一声,沉闷而悠长,像是某种无言的哀悼。
忽闻得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岑羲瞥了眼裴皎然,推枰而起,笑道:“阙楼里也有巡逻的金吾卫。裴相公小心一点。”
他前脚刚走,后脚李休璟就从窗外翻了进来。
听到声音,裴皎然指尖微顿,却未抬头,只淡淡道:“李将军如今也怎么喜欢上翻窗了?”
闻言李休璟他反手合上窗,唇角微勾:“走正门太招摇,怕坏了裴相清誉。”见她不说话,李休璟低笑,几步走近,从背后环住她,下巴抵在她肩窝上,温热呼吸拂过她耳畔,“你知道的,我来你这一趟不容易。”
裴皎然轻哼一声,却并未推开他。他的气息温热,带着夜风微凉的潮意,混着熟悉的香气,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松懈。她侧眸瞥他一眼,“陛下眼下如何?”
“陛下已经去蓬莱宫。虽然下旨对外宣称张贵妃是酒后失足落水,但依旧命令我去暗中调查此事。”李休璟道。
掰开他环在自己腰上的手,裴皎然弯腰收拾起桌上的残局,“那你查到了什么?”
“张贵妃的法子很好。在水里泡了一个时辰,哪能留下什么痕迹。”李休璟凝视着她,忽而抬手抚上她的脸颊,拇指轻轻蹭过她眼下淡淡的青影:“只是张贵妃这一死,吴王还有可能就藩么?”
“郎君觉得呢?”裴皎然眯着眼,笑盈盈地问道。
话落耳际,李休璟不语。
李休璟眸光微沉,指节轻叩案几:“张贵妃以死破局,是为能让吴王有留下来的机会。她和陛下相伴多年,多少是有感情的。”他忽而倾身,指尖划过棋盘上被黑子围困的白子,“吴王他若能抓住机会,对张贵妃的死提出质疑,兴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裴皎然闻言轻笑,捻起一枚黑子贴在李休璟脸颊上,“可陛下终究是陛下。”烛火将她眉眼映得忽明忽暗,“你以为他看不出张氏求死之意?不过是将计就计罢了。”
喜欢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
巡逻的神策军提着灯笼,光影摇曳间,照见水面上漂浮的藕荷色衣袂,如同一片凋零的莲瓣,无声地沉浮。
李休璟负手站在岸畔,夜风掠过,带着潮湿腥气扑面而来。他望着被捞起的张贵妃。
她的长发散乱,湿漉漉地贴在苍白的脸颊上,唇边却凝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仿佛坠入水中的那一刻,她并非恐惧,而是解脱。
偏首看向一旁寻人而来,此刻却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婢女,李休璟摇摇头。招呼她们赶紧用绣花披风盖住那具了无生息的躯体。
李休璟抬了抬手,声音低沉冷硬:“速去禀报陛下。”又侧首对身旁的亲卫,压低了声音开口,“你走夹道,速报裴相。”
立政殿内,烛火摇曳,魏帝手中的朱笔悬在半空,笔尖的墨汁凝成一颗暗红血珠,最终“啪”地一声坠在奏疏上,洇开一片刺目的红。
内侍跪伏在地,声音颤抖:“陛下……张贵妃……酒后失足……”
闻言魏帝缓缓抬头,目光越过窗棂,望向殿外。殿外仍是一片混沌的暗色,唯有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响,像是某种遥远的哀鸣。恍惚间,他仿佛看见二十年前的春日,杏花纷飞如雪,那个明眸皓齿的少女提着裙角,在花树下回眸一笑,娇嗔道:“陛下怎么才来?”
可如今,只剩一池寒水,满殿寂寥。
他沉默良久之后,喟叹一声,最终只低声道:“传旨吴王……”可话到嘴边,却又顿住。
恍惚中他想起吴王那张与张贵妃有七分相似的脸,想起他昨日还在殿外跪求觐见,眼中满是惶惑与不甘。魏帝闭了闭眼,终改口:“让太常寺按皇后礼制操办。”
内监叩首领命,退出殿外。魏帝独自坐在空荡的御座上,望着案前跳动的烛火,忽然觉得这深宫冷得刺骨。
一旁的原正则瞥了眼魏帝,微微皱眉。
中书外省的公房依旧是灯火通明。在这间独属于中书侍郎的公房中,中书和门下执牛耳者,正借着烛光对弈。灯芯偶尔爆出细微的噼啪声。
裴皎然与岑羲隔着一张檀木棋枰对坐,黑白二子错落其间,局势胶着。
窗外隐隐传来丧钟的余音,岑羲执黑子的手在空中一顿,随即稳稳落下一子。
“裴相公,李将军遣我来报,‘张贵妃酒后失足落水而亡’。”神策军士在外禀报道。
裴皎然眼睫未抬,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指尖摩挲着黑玉棋子,触感冰凉。
“张氏这一步,走得妙。”岑羲淡淡道,目光仍盯着棋盘,“以死破局,吴王反倒是安全了。”
裴皎然指尖拈着枚黑玉棋子,在灯下泛着温润的光。她注视着棋局,落下一子,忽而轻笑:“她若不死,吴王便是众矢之的;如今她一死,陛下念及旧情,反倒会保全这个儿子。”
岑羲指尖微顿,抬眼看着她,眸色深沉如夜:“你觉得她是自愿的?”
裴皎然闻问不答,只是从棋罐中取出一枚黑子,在指间把玩。棋子莹润如玉,映着烛火,泛着冷光。她忽然将棋子按在棋盘一角,淡淡道:“自愿与否,重要吗?棋局已定,她不过是……弃子保帅。”
夜风穿堂而过,吹得灯焰摇曳,两人的影子在墙上微微晃动。岑羲端起茶盏,茶汤已冷,他却恍若未觉,浅啜一口:“只是不知这局棋里,还有多少棋子是旁人早已布下的?”
裴皎然垂眸不语,只是将黑子轻轻落下。棋子与棋盘相触,发出清脆的“嗒”一声。
“吴王怕是要在长安在留一会。不过陛下不会让他留太久。”裴皎然抬眸,眼中烛火跳跃,“我还给他备了一份礼。”
宫墙外传来隐约的丧钟声,一声接一声,沉闷而悠长,像是某种无言的哀悼。
忽闻得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岑羲瞥了眼裴皎然,推枰而起,笑道:“阙楼里也有巡逻的金吾卫。裴相公小心一点。”
他前脚刚走,后脚李休璟就从窗外翻了进来。
听到声音,裴皎然指尖微顿,却未抬头,只淡淡道:“李将军如今也怎么喜欢上翻窗了?”
闻言李休璟他反手合上窗,唇角微勾:“走正门太招摇,怕坏了裴相清誉。”见她不说话,李休璟低笑,几步走近,从背后环住她,下巴抵在她肩窝上,温热呼吸拂过她耳畔,“你知道的,我来你这一趟不容易。”
裴皎然轻哼一声,却并未推开他。他的气息温热,带着夜风微凉的潮意,混着熟悉的香气,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松懈。她侧眸瞥他一眼,“陛下眼下如何?”
“陛下已经去蓬莱宫。虽然下旨对外宣称张贵妃是酒后失足落水,但依旧命令我去暗中调查此事。”李休璟道。
掰开他环在自己腰上的手,裴皎然弯腰收拾起桌上的残局,“那你查到了什么?”
“张贵妃的法子很好。在水里泡了一个时辰,哪能留下什么痕迹。”李休璟凝视着她,忽而抬手抚上她的脸颊,拇指轻轻蹭过她眼下淡淡的青影:“只是张贵妃这一死,吴王还有可能就藩么?”
“郎君觉得呢?”裴皎然眯着眼,笑盈盈地问道。
话落耳际,李休璟不语。
李休璟眸光微沉,指节轻叩案几:“张贵妃以死破局,是为能让吴王有留下来的机会。她和陛下相伴多年,多少是有感情的。”他忽而倾身,指尖划过棋盘上被黑子围困的白子,“吴王他若能抓住机会,对张贵妃的死提出质疑,兴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裴皎然闻言轻笑,捻起一枚黑子贴在李休璟脸颊上,“可陛下终究是陛下。”烛火将她眉眼映得忽明忽暗,“你以为他看不出张氏求死之意?不过是将计就计罢了。”
喜欢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