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倾泻在瓦檐上,将中书内省的青匾晒得发白。相比中书外省的热闹而言,此间唯闻铜壶滴漏的细响。虽然说毗邻政事堂,来往官员不少,但从中书侍郎升任中书令的裴皎然前往南诏会盟未归,而侍郎一位又暂缺。这段时日里,偌大中书省竟只剩中书舍人们值守。
不过案头堆积的敕牒虽多,却皆是照章用印的琐务,连防阁都倚着门柱打起了盹。
一阵佩玉叮咚惊破寂静。防阁猛抬头,但见紫袍官员踏着日影而来,待瞥见那人腰间悬着的金鱼袋,慌忙躬身长拜:“裴相公安好!”
三品以上方得赐紫,得紫袍者哪一个不是谨小慎微,穿着上一丝不苟。可这位二十有五的年轻宰辅,偏将紫袍穿得颇为松垮,倒像披了件道袍。
裴皎然淡淡应了一声,虚扶防阁起身,袖口露出半截青绫中单。踏入值房时,正见窦怀贞领着众人行礼。这位世家出身的阁老,腰弯得竟比往日还低了几分。
“某不在的这些时日,窦阁老您辛苦。”裴皎然扶了窦怀贞坐下,微笑看向众人,“这些时日中书省省务能够顺利运行,也离不开诸位上下一心。某已让公厨给各位加餐,以作答谢。”
“多谢裴相公。裴相公此行辛苦,促成会盟一事,您功不可没。”众人在窦阁老的带领下向裴皎然拱手一拜。
闻言裴皎然道:“此行顺利,依赖天恩。省务繁多,诸位且先忙着吧。”
众人连声称谢间,她已转入后堂。得知她要回来后,公房里里外外都被人打扫的干干净净。眼下推开门,便令人倍感舒适。
敛衣在书案前坐下,裴皎然想起方才见到太子时。太子面上的憔悴,以及立政殿中浓郁的药味。显然她离开长安的这段时日,魏帝的病比以前更重。屈指轻叩着案几,吴王今日在魏帝面前的举措更是耐人寻味。吴王未必是真心哭诉,但在魏帝眼中又是另外一番意思。
倘若魏帝因此割舍不下吴王呢?吴王这么一哭,自己此前的想法,便不再可行。敛眸思忖片刻,裴皎然起身去往东宫。
等她赶到东宫时,恰好碰见太子和魏叔璘一块出来。
睇她一眸,太子道:“随孤来吧。”
三人一道进到东宫内苑。
“陛下病情如何?”裴皎然蓦地发问。
闻言太子偏首睇她,语气微冷,“服药的分量比以往要多少几钱,神志也不不如往日。前段时日,连着唤了几夜的太医。”
“若是如此,吴王应尽早就藩。”裴皎然挽唇微笑,“吴王在长安多待一日,都是威胁。”
“今早的情形你也看见了。吴王在父皇面前声泪俱下的诉说思念,孤觉得父皇不会让他这个时候去就藩。”太子道。
“陛下是不会让吴王轻易就藩,但倘若吴王不得不去藩呢?”魏叔璘目光熠熠,决断极快地道:“吴王乖戾,这次即便立功,也难以越过雷池。此前吴王开府时,江南士族有不少人悄然潜入吴王身边,臣听说他们颇得吴王信任。倘使他们能够唆使吴王设宴款待殿下,并且使吴王在宴上动手毒害殿下。陛下势必不会让吴王再留在长安。”
吴王深得恩宠,想他就藩不是容易事。若强行上书让其就藩,必为引来魏帝厌恶。等他主动开口就藩,其党羽也会想尽办法阻拦。即使这是最安全的选择,但不代表万无一失。
太子略微皱眉。他当然了解吴王秉性,也知道让吴王就藩不是容易事。但是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对他而言并不是好事。且他日后还需要重用江南士族,没必要因此,和他们结仇结怨。
吴王那边兴许还可以从长计议。
“孤听说吴王擅杀行刺李休璟的刺客。”太子忽然挑眉询问道。
“是。”裴皎然答道:“不过李将军未曾答应此事。但眼下最关键的,还是如何促使吴王尽快就藩。殿下,魏詹事所言并非不可行。吴王擅杀刺客一事,陛下已经知晓。这把火必须添旺。”
眼见太子目露思量,似在权衡。裴皎然移目觑向魏叔璘,见他亦是一副担忧模样,遂微微勾唇。
沉寂半晌后,太子道:“孤要如何?”
“臣记得吴王生辰就在半月后。”魏叔璘顿了顿,继续道:“殿下可驾临吴王府。此前需有人唆使吴王主动邀请,在宴上动手。”
“臣可以安排人挑唆吴王。无论事情成功与否,都必须让吴王因此离开长安就藩。”裴皎然思忖片刻后道:“殿下若是担心损伤身体。臣倒是有个法子。”
太子闻言笑了笑,“裴卿请说。”
“这酒殿下也不用喝下去。只需要在关键时刻,有人提醒您酒中有毒。”裴皎然莞尔,“臣可以安排人入吴王府献舞。在殿下饮毒酒的一刻,找机会撞翻酒壶。睽睽之下,吴王毒害殿下一事,证据确凿。”
她并不完全赞同魏叔璘的主意。太子作为储君乃至未来天子,无论毒药轻重与否,都不该让他轻易以身涉险。
“便按照裴卿的意思来吧。此事还望两位爱卿共同筹谋。”太子道。
“喏。”二人齐声应喏。
目送一脸疲态的太子离开,裴皎然侧目看向魏叔璘,“魏詹事打算如何?”
“我会安排人唆使吴王毒害殿下。至于打翻酒壶这事,还望裴相公能找个靠谱的人。”魏叔璘打量着她道:“殿下千乘之尊,本不该以身试险。若非吴王一党咄咄逼人,实在不必如此。”
“此事若能成,你我日后高枕无忧。”裴皎然冁然莞尔,“离家多时,家人不免惦念。等再过几日某会把献舞者模样告知魏詹事,某先行告辞。”
在朱雀门前见到了等候多时的李休璟。此刻他戎装已卸,身上只穿着一件紫袍。牵着两匹马,微笑望着她。
点头相视一笑后,二人齐齐翻身上马奔向崇义坊的李宅。
喜欢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
不过案头堆积的敕牒虽多,却皆是照章用印的琐务,连防阁都倚着门柱打起了盹。
一阵佩玉叮咚惊破寂静。防阁猛抬头,但见紫袍官员踏着日影而来,待瞥见那人腰间悬着的金鱼袋,慌忙躬身长拜:“裴相公安好!”
三品以上方得赐紫,得紫袍者哪一个不是谨小慎微,穿着上一丝不苟。可这位二十有五的年轻宰辅,偏将紫袍穿得颇为松垮,倒像披了件道袍。
裴皎然淡淡应了一声,虚扶防阁起身,袖口露出半截青绫中单。踏入值房时,正见窦怀贞领着众人行礼。这位世家出身的阁老,腰弯得竟比往日还低了几分。
“某不在的这些时日,窦阁老您辛苦。”裴皎然扶了窦怀贞坐下,微笑看向众人,“这些时日中书省省务能够顺利运行,也离不开诸位上下一心。某已让公厨给各位加餐,以作答谢。”
“多谢裴相公。裴相公此行辛苦,促成会盟一事,您功不可没。”众人在窦阁老的带领下向裴皎然拱手一拜。
闻言裴皎然道:“此行顺利,依赖天恩。省务繁多,诸位且先忙着吧。”
众人连声称谢间,她已转入后堂。得知她要回来后,公房里里外外都被人打扫的干干净净。眼下推开门,便令人倍感舒适。
敛衣在书案前坐下,裴皎然想起方才见到太子时。太子面上的憔悴,以及立政殿中浓郁的药味。显然她离开长安的这段时日,魏帝的病比以前更重。屈指轻叩着案几,吴王今日在魏帝面前的举措更是耐人寻味。吴王未必是真心哭诉,但在魏帝眼中又是另外一番意思。
倘若魏帝因此割舍不下吴王呢?吴王这么一哭,自己此前的想法,便不再可行。敛眸思忖片刻,裴皎然起身去往东宫。
等她赶到东宫时,恰好碰见太子和魏叔璘一块出来。
睇她一眸,太子道:“随孤来吧。”
三人一道进到东宫内苑。
“陛下病情如何?”裴皎然蓦地发问。
闻言太子偏首睇她,语气微冷,“服药的分量比以往要多少几钱,神志也不不如往日。前段时日,连着唤了几夜的太医。”
“若是如此,吴王应尽早就藩。”裴皎然挽唇微笑,“吴王在长安多待一日,都是威胁。”
“今早的情形你也看见了。吴王在父皇面前声泪俱下的诉说思念,孤觉得父皇不会让他这个时候去就藩。”太子道。
“陛下是不会让吴王轻易就藩,但倘若吴王不得不去藩呢?”魏叔璘目光熠熠,决断极快地道:“吴王乖戾,这次即便立功,也难以越过雷池。此前吴王开府时,江南士族有不少人悄然潜入吴王身边,臣听说他们颇得吴王信任。倘使他们能够唆使吴王设宴款待殿下,并且使吴王在宴上动手毒害殿下。陛下势必不会让吴王再留在长安。”
吴王深得恩宠,想他就藩不是容易事。若强行上书让其就藩,必为引来魏帝厌恶。等他主动开口就藩,其党羽也会想尽办法阻拦。即使这是最安全的选择,但不代表万无一失。
太子略微皱眉。他当然了解吴王秉性,也知道让吴王就藩不是容易事。但是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对他而言并不是好事。且他日后还需要重用江南士族,没必要因此,和他们结仇结怨。
吴王那边兴许还可以从长计议。
“孤听说吴王擅杀行刺李休璟的刺客。”太子忽然挑眉询问道。
“是。”裴皎然答道:“不过李将军未曾答应此事。但眼下最关键的,还是如何促使吴王尽快就藩。殿下,魏詹事所言并非不可行。吴王擅杀刺客一事,陛下已经知晓。这把火必须添旺。”
眼见太子目露思量,似在权衡。裴皎然移目觑向魏叔璘,见他亦是一副担忧模样,遂微微勾唇。
沉寂半晌后,太子道:“孤要如何?”
“臣记得吴王生辰就在半月后。”魏叔璘顿了顿,继续道:“殿下可驾临吴王府。此前需有人唆使吴王主动邀请,在宴上动手。”
“臣可以安排人挑唆吴王。无论事情成功与否,都必须让吴王因此离开长安就藩。”裴皎然思忖片刻后道:“殿下若是担心损伤身体。臣倒是有个法子。”
太子闻言笑了笑,“裴卿请说。”
“这酒殿下也不用喝下去。只需要在关键时刻,有人提醒您酒中有毒。”裴皎然莞尔,“臣可以安排人入吴王府献舞。在殿下饮毒酒的一刻,找机会撞翻酒壶。睽睽之下,吴王毒害殿下一事,证据确凿。”
她并不完全赞同魏叔璘的主意。太子作为储君乃至未来天子,无论毒药轻重与否,都不该让他轻易以身涉险。
“便按照裴卿的意思来吧。此事还望两位爱卿共同筹谋。”太子道。
“喏。”二人齐声应喏。
目送一脸疲态的太子离开,裴皎然侧目看向魏叔璘,“魏詹事打算如何?”
“我会安排人唆使吴王毒害殿下。至于打翻酒壶这事,还望裴相公能找个靠谱的人。”魏叔璘打量着她道:“殿下千乘之尊,本不该以身试险。若非吴王一党咄咄逼人,实在不必如此。”
“此事若能成,你我日后高枕无忧。”裴皎然冁然莞尔,“离家多时,家人不免惦念。等再过几日某会把献舞者模样告知魏詹事,某先行告辞。”
在朱雀门前见到了等候多时的李休璟。此刻他戎装已卸,身上只穿着一件紫袍。牵着两匹马,微笑望着她。
点头相视一笑后,二人齐齐翻身上马奔向崇义坊的李宅。
喜欢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