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蕴灵宝忽然停止活动。
在完全没有得到昆仑方面的消息前,修仙界普遍都认为,这是昆仑仙门主动关停了岁月权杖对虚拟秘境供给。
绝不会想到说是昆仑仙门遭遇大难,不得不使用岁月权杖与之抗衡。
除了惊蛰仙宗以外,其他三大仙门就几乎都是这样想的。惊蛰仙宗之所以对此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何不言带回来的那句话……
以及姜墨夫妇收到的匿名信。
与上次的刺杀行动一样,姜墨夫妇在收到这封信件时,无论如何都无法辨明其来源。不过信里内容较之上次,确实显得相当的晦涩。
让姜墨夫妇护送邱书情的信件内容,就只有一句,且讲得很直白。这次匿名信中的内容,却仅有“三个关键词”。
解救、昆仑、动静。
没错,信中内容就只有这些。
这三个词汇估计都认得,但连在一起就完全看不明白意义何在。
前面两个词汇的意思很好理解,大概就是说昆仑现在遭逢大难,要姜墨夫妇前往解救。
问题是,这是能危及整个昆仑的大难啊!就算姜墨夫妇真的前往解救,怕也是于事无补吧?他们能帮到多少忙?
这就需要个理由。
为什么姜墨夫妇要冒着风险,千里迢迢跑去给昆仑仙门解围?
第三个词汇“动静”,就是理由。
“动与静之真意”,姜墨现在只能确定其代指的是这个意思。
在昆仑仙门有希望感悟到动与静之真意,故而需此行前往昆仑仙门,助其脱离危难,从而以此人情,迫使昆仑仙门同意姜墨夫妇借助岁月权杖,进行真意感悟……
这和原先以人情要挟山河书院,完全就是相同的路数。
假如事实真是如此,那么问题就来了。
需求“动与静之真意”,从而进行第四次阴阳论证的事情,迄今为止就只有姜墨和孟初染两人知道。
这写信人又是从何得知?
是靠推测,还是靠某种窥视的手段?
姜墨更相信是前者。
这种毫无事前接触,直接把旁人底裤都看完的窥视手段,就连因果律书都做不到啊!
怕要是天道以上的权能才能做得到吧?天道是吃饱了撑的,才会不惜降格给人送信……
故而,这里只能是推测。
如果说,在姜墨所看不见的幕后……
有位拥有通天彻地之能的大佬,从很久之前就一直在关注着他,那么这位大佬就完全有可能推测出,他们夫妇所走的路数。
若是两次送信的都是一个人,就更能证实这个说法。
或许就是因为在护送书院行走这件事情上,姜墨夫妇为求虚与实真意,从而选择以人情要挟的事迹,才让某位大佬,知晓了他们夫妇的实际需求。
……
且不管这份信件的真假,就何不言传来的消息,便能让惊蛰仙宗在“解救昆仑”这件事,表现得非常积极的。
经十二位峰主商议后,现准备让姜墨夫妇等六位高阶金丹修士,迅速前往昆仑,查清事实真相。这六位修士里,甚至还包含了两位峰主级别的人物。
其中一位便是曾和昆仑仙门结下不少情谊的,谷雨峰峰主柳星原。如今昆仑有难,再加上他自己就是个喜好战斗爽的,碰上这事,必然是一马当先。
原本柳星原还想把刘廉也拉入伙,奈何刘廉最近实在脱不开身,故意很是遗憾地拒绝了柳星原的邀请。
柳星原转而去邀请了司徵羽。
司徵羽这家伙忙得连女儿都送去全托了,哪可能抽得出空闲……
除柳星原以外,还有另一位峰主级别的人物。此人乃是小寒峰峰主,是和柳星原师父同辈的前辈,拥有金丹巅峰境界的修为。
惊蛰仙宗小寒峰峰主严听风。
严听风出身于西南蜀地曾经的顶级世家严家,后拜入惊蛰仙宗小寒峰修行。
因其资质出众、性格持重坚韧,故而被前任小寒峰峰主选为了亲传。
严听风成为惊蛰仙宗的诸峰峰主后,西南严家随之蒸蒸日上,逐渐跻身为西南世家的顶流。
可惜严家后辈还是少了口气,无有天才,却尽皆纨绔……时至今日,全靠这位严老爷子苦苦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严家和东方家,算得上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
这场竞争从严家的祖辈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严听风担任严家家主的时期,恰好也是东方世家最为鼎盛的时候。
当然,能和严听风直接竞争的,是十多年前在东方世家祖地寿终正寝的那位老祖。
严听风和东方世家奠基者争了一辈子。
时至今日,这修仙界怕也只有他严听风知道,东方世家以前是姓“张”的。只是后来受了上古仙朝的传承,才改姓的东方。
就像旁人为贬低惊蛰仙宗时,都会使用“蜀山”的叫法,严老爷子也时常用“张家小子”,来称呼东方世家的当代家主东方翊宸。
与严听风的阅历和辈分相配的,是他的年纪。严老爷子在惊蛰仙宗老辈十二峰峰主里,年纪仅次于已然驾鹤西去的叶晗鸣,已经五百多岁的他,已然没有了太多的时间。
他也曾想过尝试着突破修为的桎梏,但持重一生的他,却始终迈不出这一步。
终究是拿不出叶晗鸣那样的气魄。
可惜再怎么谨小慎微,也终究是逃不过大限将至。严听风想在他生命的最后,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姜墨眼中,这位形容枯槁,脸上遍布老年斑的老者,也已然失去了生命的朝气。
老者此行并非是想去解救谁,而是想去寻死,实现自我的解脱和救赎。
在看待大限将至这个终极问题时,修士和凡人视角是不同的。
凡人受困于疾病与意外,多数只能在死期将至的刹那,感受到死亡的恐怖。
修仙者却能很清晰看见,生机与寿元的流逝。生命在他们眼中是个无法倒转的沙漏,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还剩下多少时间。
这就是最折磨的。
……
此行剩余的两位分别是来自小满峰和小暑峰的前代亲传,十二峰的前代亲传,论辈分来讲是要比柳星原和姜墨夫妇高的。
不过这二者,也确实不太好意思在他们面前,以师兄自居。
主要还是修为与天赋相差过大。
虽说他们已然拥有金丹中期的修为,但在天道真意这方面,却是毫无建树。要论真实实力,这两位估计就连三色花庭院里的蝴蝶,都比不过。
会让这二者同行,
一方面是想予以其历练;另一方面,是这俩已经算是诸峰历任亲传里,比较能看的。
没错,事实便是如此。
如今的惊蛰仙宗除了凌霄榜上的那几位,真的就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筑基期姑且还能说道说道,但凡是结了丹,就几乎都是光彩尽去。
刚开始还会怨天尤人,继而逐渐接受现实,最后直接躺平……这就是惊蛰仙宗年轻一辈的整体现状。
姜墨对此没感觉有任何意外。
因为前世也是这样的。
前世惊蛰十二峰仅凑出来个陆见铭的事实,也是修仙界最为津津乐道的。此世虽有不同,但整体情况还是大差不差。
让小满峰和小暑峰的前代亲传同行。
其实还有个原因。
因为目前以夏季节气命名的三座峰,最为羸弱。
以惊蛰峰为首的春季三峰这边,有陆见铭和柳星原,以及姜墨夫妇;秋季三峰有霜降峰刘廉这位继任者;冬季三峰就算再不济,也有司徵羽撑着……
夏季峰却啥也没有。
若是往后真要裁撤诸峰,夏季三峰因为后继无人,从而无法保留的话,到时就会失去“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意象。
这是惊蛰仙宗老一辈们无法接受的。
故而,就特地把夏季峰目前最为优秀的两位前代亲传,安排进了这场行程,期望他们在跟随柳星原等优秀后辈一同历练的过程中,能领悟到些许东西。
……
当然最先主张这两位前代加入此行的,是小满峰和小暑峰的峰主。
碍于目前昆仑仙宗遇难的事实详情暂且不明,惊蛰仙宗诸位峰主对此的看法,也是各执其词,小满峰和小暑峰的峰主,就都认为“昆仑仙门不会出大事”。
认为昆仑仙门是受到原先报道过的灵力风暴侵袭,从而需要使用岁月权杖进行抵挡,在分身乏术的情况下,就暂停了对虚拟秘境的供给。
尽管岁月权杖足以在供给虚拟秘境的情况下,轻易就把灵力风暴挡下来,但按照昆仑仙门惯常保守且吝啬的作风,恐怕是真的会做出“撤销供应”的举措。
总之,现在的确是有部分峰主,主张这只是件小事。于是,他们就理所应当地把此行视作为“一场历练”。
即便在此会议上,姜墨多次强调这背后的事实真相,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但这些老头们,依旧是固执己见。
任由他怎么劝都听不进去。
反倒还给姜墨还被扣上了“恃才傲物”的帽子,说他看不起同门,把同门视作拖油瓶之类的……
姜墨本就不喜欢与人激烈嘴炮。
便也就选择了顺从。
这时候,就该是让陆见铭这家伙来收拾他们,可惜他没有参与这场会议。据说他本人尚不在惊蛰仙宗,也不清楚这家伙最近到底在忙什么。
诸峰峰主有轻视的,自然也就有重视的。
亲自参与其中的小寒峰峰主严听风,就非常重视昆仑仙门的遇难。原因是严听风和何不言有些交集,他了解何不言的性情。
若非形势危急,何不言绝不会迫于让人带话。
假如只是风暴侵袭的程度,何不言何至于此?肯定是真出了大事!
严听风的以身作则,也让惊蛰仙宗的大部分修士,都更倾向于“情况危急”的观点。
既然惊蛰仙宗打算严肃处理,那肯定是要知会其他三大仙门的。
在姜墨一行人,已经出发前往昆仑雪山的路上,其余三大仙门都尽皆做出了表态。
蓬莱仙岛距离昆仑仙门过于遥远,整体是持观望态度,但依旧还在东南沿岸游历的杜天河,却表示他已经出发赶往昆仑仙门……
从东南沿岸赶往西北雪山,显然是来不及的。
山河书院也是受限于距离遥远,表示有心无力。虽说书院后山的几位先生已经是急速赶往,但恐怕是要慢惊蛰仙宗许多时日,才能赶到。
御法仙宗虽是距离昆仑仙门最近,但两家的关系向来都不怎么和睦。故而,在这种尚未明朗的事情上,整体的态度都比较暧昧。
惊蛰仙宗内尚且有所争议,何况在整体都较为仇视昆仑仙门的御法仙宗。
怕是御法仙宗内部已是争论不休。
到最后,仍旧只有蜀山能予以有效增援。
-
昆仑雪山。
积雪覆盖的峰顶,泛着幽蓝的冷光。风掠过时,细碎的雪粒簌簌坠落,在陡峭的岩壁上划出转瞬即逝的银痕。
远处传来冰岩断裂的闷响,如同大地深处的一声叹息。
此时的昆仑并不像世人所预想的,被风暴席卷后满地狼藉。雪山依旧还是像往日那般的静谧……甚至,是静得可怕。
远远眺望,漫天白雪缓慢飘落的景象似乎失去了其应有的壮观,雪花与雪花之间夹带的破碎感,只能让人感觉到彻骨的寒意。
山巅之上,宛若冰晶堆砌而成的昆仑仙门,便伫立在此。
这里同样是静得出奇。
最后一缕残阳泼洒山巅,经由冰晶堆砌而成的山门反射,变作了幽蓝冷光,冷光中夹带着些许的鲜红,分不清这是残阳的光泽,还是鲜血的颜色。
这里的一切都变得很慢……很慢……
……
不到月余时间,姜墨一行人就乘坐着惊蛰飞空艇,抵达昆仑雪山。
姜墨夫妇跟在老前辈严听风的身后,眺望山巅上的“雪落残阳之景象”时,竟是莫名感到了些许心悸。这种心悸,只有在面临绝对强者时,才会出现。
严听风拄着拐杖的手,也在微微发颤。
随后,沉默的甲板上,响起了老者嘶哑的声音:“整座雪山的时间法则都已然失序,看起来似有元婴修士在此大战……
“恐怕,是那位昆仑仙门的祖师出手了。”
在完全没有得到昆仑方面的消息前,修仙界普遍都认为,这是昆仑仙门主动关停了岁月权杖对虚拟秘境供给。
绝不会想到说是昆仑仙门遭遇大难,不得不使用岁月权杖与之抗衡。
除了惊蛰仙宗以外,其他三大仙门就几乎都是这样想的。惊蛰仙宗之所以对此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何不言带回来的那句话……
以及姜墨夫妇收到的匿名信。
与上次的刺杀行动一样,姜墨夫妇在收到这封信件时,无论如何都无法辨明其来源。不过信里内容较之上次,确实显得相当的晦涩。
让姜墨夫妇护送邱书情的信件内容,就只有一句,且讲得很直白。这次匿名信中的内容,却仅有“三个关键词”。
解救、昆仑、动静。
没错,信中内容就只有这些。
这三个词汇估计都认得,但连在一起就完全看不明白意义何在。
前面两个词汇的意思很好理解,大概就是说昆仑现在遭逢大难,要姜墨夫妇前往解救。
问题是,这是能危及整个昆仑的大难啊!就算姜墨夫妇真的前往解救,怕也是于事无补吧?他们能帮到多少忙?
这就需要个理由。
为什么姜墨夫妇要冒着风险,千里迢迢跑去给昆仑仙门解围?
第三个词汇“动静”,就是理由。
“动与静之真意”,姜墨现在只能确定其代指的是这个意思。
在昆仑仙门有希望感悟到动与静之真意,故而需此行前往昆仑仙门,助其脱离危难,从而以此人情,迫使昆仑仙门同意姜墨夫妇借助岁月权杖,进行真意感悟……
这和原先以人情要挟山河书院,完全就是相同的路数。
假如事实真是如此,那么问题就来了。
需求“动与静之真意”,从而进行第四次阴阳论证的事情,迄今为止就只有姜墨和孟初染两人知道。
这写信人又是从何得知?
是靠推测,还是靠某种窥视的手段?
姜墨更相信是前者。
这种毫无事前接触,直接把旁人底裤都看完的窥视手段,就连因果律书都做不到啊!
怕要是天道以上的权能才能做得到吧?天道是吃饱了撑的,才会不惜降格给人送信……
故而,这里只能是推测。
如果说,在姜墨所看不见的幕后……
有位拥有通天彻地之能的大佬,从很久之前就一直在关注着他,那么这位大佬就完全有可能推测出,他们夫妇所走的路数。
若是两次送信的都是一个人,就更能证实这个说法。
或许就是因为在护送书院行走这件事情上,姜墨夫妇为求虚与实真意,从而选择以人情要挟的事迹,才让某位大佬,知晓了他们夫妇的实际需求。
……
且不管这份信件的真假,就何不言传来的消息,便能让惊蛰仙宗在“解救昆仑”这件事,表现得非常积极的。
经十二位峰主商议后,现准备让姜墨夫妇等六位高阶金丹修士,迅速前往昆仑,查清事实真相。这六位修士里,甚至还包含了两位峰主级别的人物。
其中一位便是曾和昆仑仙门结下不少情谊的,谷雨峰峰主柳星原。如今昆仑有难,再加上他自己就是个喜好战斗爽的,碰上这事,必然是一马当先。
原本柳星原还想把刘廉也拉入伙,奈何刘廉最近实在脱不开身,故意很是遗憾地拒绝了柳星原的邀请。
柳星原转而去邀请了司徵羽。
司徵羽这家伙忙得连女儿都送去全托了,哪可能抽得出空闲……
除柳星原以外,还有另一位峰主级别的人物。此人乃是小寒峰峰主,是和柳星原师父同辈的前辈,拥有金丹巅峰境界的修为。
惊蛰仙宗小寒峰峰主严听风。
严听风出身于西南蜀地曾经的顶级世家严家,后拜入惊蛰仙宗小寒峰修行。
因其资质出众、性格持重坚韧,故而被前任小寒峰峰主选为了亲传。
严听风成为惊蛰仙宗的诸峰峰主后,西南严家随之蒸蒸日上,逐渐跻身为西南世家的顶流。
可惜严家后辈还是少了口气,无有天才,却尽皆纨绔……时至今日,全靠这位严老爷子苦苦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严家和东方家,算得上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
这场竞争从严家的祖辈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严听风担任严家家主的时期,恰好也是东方世家最为鼎盛的时候。
当然,能和严听风直接竞争的,是十多年前在东方世家祖地寿终正寝的那位老祖。
严听风和东方世家奠基者争了一辈子。
时至今日,这修仙界怕也只有他严听风知道,东方世家以前是姓“张”的。只是后来受了上古仙朝的传承,才改姓的东方。
就像旁人为贬低惊蛰仙宗时,都会使用“蜀山”的叫法,严老爷子也时常用“张家小子”,来称呼东方世家的当代家主东方翊宸。
与严听风的阅历和辈分相配的,是他的年纪。严老爷子在惊蛰仙宗老辈十二峰峰主里,年纪仅次于已然驾鹤西去的叶晗鸣,已经五百多岁的他,已然没有了太多的时间。
他也曾想过尝试着突破修为的桎梏,但持重一生的他,却始终迈不出这一步。
终究是拿不出叶晗鸣那样的气魄。
可惜再怎么谨小慎微,也终究是逃不过大限将至。严听风想在他生命的最后,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姜墨眼中,这位形容枯槁,脸上遍布老年斑的老者,也已然失去了生命的朝气。
老者此行并非是想去解救谁,而是想去寻死,实现自我的解脱和救赎。
在看待大限将至这个终极问题时,修士和凡人视角是不同的。
凡人受困于疾病与意外,多数只能在死期将至的刹那,感受到死亡的恐怖。
修仙者却能很清晰看见,生机与寿元的流逝。生命在他们眼中是个无法倒转的沙漏,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还剩下多少时间。
这就是最折磨的。
……
此行剩余的两位分别是来自小满峰和小暑峰的前代亲传,十二峰的前代亲传,论辈分来讲是要比柳星原和姜墨夫妇高的。
不过这二者,也确实不太好意思在他们面前,以师兄自居。
主要还是修为与天赋相差过大。
虽说他们已然拥有金丹中期的修为,但在天道真意这方面,却是毫无建树。要论真实实力,这两位估计就连三色花庭院里的蝴蝶,都比不过。
会让这二者同行,
一方面是想予以其历练;另一方面,是这俩已经算是诸峰历任亲传里,比较能看的。
没错,事实便是如此。
如今的惊蛰仙宗除了凌霄榜上的那几位,真的就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筑基期姑且还能说道说道,但凡是结了丹,就几乎都是光彩尽去。
刚开始还会怨天尤人,继而逐渐接受现实,最后直接躺平……这就是惊蛰仙宗年轻一辈的整体现状。
姜墨对此没感觉有任何意外。
因为前世也是这样的。
前世惊蛰十二峰仅凑出来个陆见铭的事实,也是修仙界最为津津乐道的。此世虽有不同,但整体情况还是大差不差。
让小满峰和小暑峰的前代亲传同行。
其实还有个原因。
因为目前以夏季节气命名的三座峰,最为羸弱。
以惊蛰峰为首的春季三峰这边,有陆见铭和柳星原,以及姜墨夫妇;秋季三峰有霜降峰刘廉这位继任者;冬季三峰就算再不济,也有司徵羽撑着……
夏季峰却啥也没有。
若是往后真要裁撤诸峰,夏季三峰因为后继无人,从而无法保留的话,到时就会失去“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意象。
这是惊蛰仙宗老一辈们无法接受的。
故而,就特地把夏季峰目前最为优秀的两位前代亲传,安排进了这场行程,期望他们在跟随柳星原等优秀后辈一同历练的过程中,能领悟到些许东西。
……
当然最先主张这两位前代加入此行的,是小满峰和小暑峰的峰主。
碍于目前昆仑仙宗遇难的事实详情暂且不明,惊蛰仙宗诸位峰主对此的看法,也是各执其词,小满峰和小暑峰的峰主,就都认为“昆仑仙门不会出大事”。
认为昆仑仙门是受到原先报道过的灵力风暴侵袭,从而需要使用岁月权杖进行抵挡,在分身乏术的情况下,就暂停了对虚拟秘境的供给。
尽管岁月权杖足以在供给虚拟秘境的情况下,轻易就把灵力风暴挡下来,但按照昆仑仙门惯常保守且吝啬的作风,恐怕是真的会做出“撤销供应”的举措。
总之,现在的确是有部分峰主,主张这只是件小事。于是,他们就理所应当地把此行视作为“一场历练”。
即便在此会议上,姜墨多次强调这背后的事实真相,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但这些老头们,依旧是固执己见。
任由他怎么劝都听不进去。
反倒还给姜墨还被扣上了“恃才傲物”的帽子,说他看不起同门,把同门视作拖油瓶之类的……
姜墨本就不喜欢与人激烈嘴炮。
便也就选择了顺从。
这时候,就该是让陆见铭这家伙来收拾他们,可惜他没有参与这场会议。据说他本人尚不在惊蛰仙宗,也不清楚这家伙最近到底在忙什么。
诸峰峰主有轻视的,自然也就有重视的。
亲自参与其中的小寒峰峰主严听风,就非常重视昆仑仙门的遇难。原因是严听风和何不言有些交集,他了解何不言的性情。
若非形势危急,何不言绝不会迫于让人带话。
假如只是风暴侵袭的程度,何不言何至于此?肯定是真出了大事!
严听风的以身作则,也让惊蛰仙宗的大部分修士,都更倾向于“情况危急”的观点。
既然惊蛰仙宗打算严肃处理,那肯定是要知会其他三大仙门的。
在姜墨一行人,已经出发前往昆仑雪山的路上,其余三大仙门都尽皆做出了表态。
蓬莱仙岛距离昆仑仙门过于遥远,整体是持观望态度,但依旧还在东南沿岸游历的杜天河,却表示他已经出发赶往昆仑仙门……
从东南沿岸赶往西北雪山,显然是来不及的。
山河书院也是受限于距离遥远,表示有心无力。虽说书院后山的几位先生已经是急速赶往,但恐怕是要慢惊蛰仙宗许多时日,才能赶到。
御法仙宗虽是距离昆仑仙门最近,但两家的关系向来都不怎么和睦。故而,在这种尚未明朗的事情上,整体的态度都比较暧昧。
惊蛰仙宗内尚且有所争议,何况在整体都较为仇视昆仑仙门的御法仙宗。
怕是御法仙宗内部已是争论不休。
到最后,仍旧只有蜀山能予以有效增援。
-
昆仑雪山。
积雪覆盖的峰顶,泛着幽蓝的冷光。风掠过时,细碎的雪粒簌簌坠落,在陡峭的岩壁上划出转瞬即逝的银痕。
远处传来冰岩断裂的闷响,如同大地深处的一声叹息。
此时的昆仑并不像世人所预想的,被风暴席卷后满地狼藉。雪山依旧还是像往日那般的静谧……甚至,是静得可怕。
远远眺望,漫天白雪缓慢飘落的景象似乎失去了其应有的壮观,雪花与雪花之间夹带的破碎感,只能让人感觉到彻骨的寒意。
山巅之上,宛若冰晶堆砌而成的昆仑仙门,便伫立在此。
这里同样是静得出奇。
最后一缕残阳泼洒山巅,经由冰晶堆砌而成的山门反射,变作了幽蓝冷光,冷光中夹带着些许的鲜红,分不清这是残阳的光泽,还是鲜血的颜色。
这里的一切都变得很慢……很慢……
……
不到月余时间,姜墨一行人就乘坐着惊蛰飞空艇,抵达昆仑雪山。
姜墨夫妇跟在老前辈严听风的身后,眺望山巅上的“雪落残阳之景象”时,竟是莫名感到了些许心悸。这种心悸,只有在面临绝对强者时,才会出现。
严听风拄着拐杖的手,也在微微发颤。
随后,沉默的甲板上,响起了老者嘶哑的声音:“整座雪山的时间法则都已然失序,看起来似有元婴修士在此大战……
“恐怕,是那位昆仑仙门的祖师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