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大院集合-《重回2001加点升级》

  他回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表。

  “这都快半个小时了。”

  “果然是懒散惯了。”

  “这地方上的办事效率还真的是差,难怪上面要从一开始就实行军政分离,不然靠地方上的这种办事效率。”

  “啧啧!........堪忧。”

  罗建国虽然有些看不上地方政府的运行效率,但也不会傻不愣登去挑战运行了几十年的办事规则与运行机制。

  他又不是傻子。

  不左不右,不偏不倚。

  各有各运行法则。

  适用就行。

  身在局中,岂能不自知。

  他随后按部就班的行动起来,先是敲了一遍所有楼层的办公室,动员起所有在班的办公人员,随后按照各自的职责安排起来。

  食堂老张负责后勤采买............。

  “老张,你去集市多买点菜,中午或者晚上会有很多的人在政府食堂吃饭。”

  “你就辛苦一下。”

  “老王,你去集市上采买一些竹扫把、铁锹..........。”

  “还有费用不够的话先自行垫付,等这档子事情完结后,你们如实写好报销单,我统一签字报销。”

  一切都在他的主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

  花溪镇主街的大集上,众人看到西北方向的异象后只是略微惊讶一番后并讨论了一阵,随后又齐齐抛之脑后闲逛起来。

  大集很快又恢复了喧嚣与繁华。

  只有西北方向村落的人有些担忧。

  他们生怕火起自家山头。

  “爸,东西我们先不卖了。”

  “我们先收拾东西回家。”

  “要得........军伢子你说的不错。”

  “别真的象建国说的那样,真的是哪个山头起火了。”

  “而且我们村又刚好在那个方向。”

  罗满仓一边和儿子快速收拾摊位上竹制品,一边担忧的看着自家的方位,他家刚好位于山坳深处的山弯里。

  那要是着火。

  “嘶!..........。”

  一席白地。

  他想都不敢想这个后果。

  他俩很快就收拾完成,罗建军在前面拉着板车,罗满仓护着板车周围免得碰到他人。

  他俩缓缓通行在人流如织的主街上。

  “借过..........老乡....帮我让让..........。”

  “让我们先过去一下。”

  “屋里头真的有急事........帮哈忙。”

  “喂!......喂!........。”

  “噗!......噗呲!.........。”

  “我是花溪镇罗建国.............。”

  主街上逛大集的乡民又一次被震惊到。

  热闹非凡瞬间戛然而止。

  他们愣愣的听完广播里说道的内容。

  “哦!..........这样的事情啊!”

  “嗯!.......与似乎我们完全没有关系,都是那些当官的人集合。”

  “啊!........现在就去政府大院集合?”

  “这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难道是因为刚才西北方天空的异象?”

  “哎呦!.......我去你凉也。”

  “麻蛋!.......这大热天得玩紧急集合。”

  “莫不是要了人的老命。”

  “希望等会儿没得大事..........。”

  广播里提及到的相关人员,听到广播后足足愣了好一会儿后嘴里都不由的嘟囔了起来。

  随后又不得不赶紧处理手头上的事情。

  车该停的停。

  东西该寄放的寄放、人...........。

  至于有条件的找同村的人帮忙。

  罗建国在有条不紊的的把各类事情安排下去后,随后又返回到办公室里继续处理手头上的文件。

  他会不时的看下院子里的情况。

  “嗯!.....这个人很不错。”

  “他的反应速度还算蛮及时,最起码能在听到广播后做到第一个赶到集合地方的人。”

  “已经算是矮个子里拔高个了。”

  “不愧是退伍军人,这么久都还没有完全被乡镇体制环境这个大染缸浸染成相同的颜色。”

  “退伍不褪色。”

  “行........可堪一用。”

  他看到院子里最先到达的李广盛,心中的喜爱与好感对他不由大增,不自觉的把他划分到自己的亲信队伍中。

  同源同宗。

  既是因为部队战友的身份,亦是因为昨天李广盛做人与做事给他的感观和印象。

  这些东西的叠加下形成的第一主观印象。

  正义感。

  “投名状”更是加分不少。

  花溪镇政府大院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的人员陆陆续续的到达,不一会儿冷清的院子里变得热闹起来。

  三五成群。

  他们按照各自的交际圈子,躲在树荫下及角角落落的阴凉处闲聊起来,同村的人、同一个单位的人..........。

  治安所、民兵办、国土所、粮站、工商所、计生办..........镇上只要能叫的上名号的单位都来了。

  一数吓一跳。

  平时这些单位散落在镇上看不出来。

  不过一旦全部聚集起来后。

  常人看到此情此景一定会心生感叹,想不到一个两万人不到的农业城镇,竟然有十几个国家职能单位的人在吃公粮。

  后知后觉。

  一个单位再配上一到两个有财政编制的公职,有些需要更多人手的单位还需要额外聘用好多个临时工。

  那算下来就是一个不得了的人数。

  庞大且臃肿。

  这得是一个多大的供养比。

  这还不说更上一级的行政机构,它们有着更多分门别类的政府行政单位。

  乡民.....苦也是有原因的。

  虽然上面三申五令提倡精简机构的精神,也同时规定了一个普通乡镇只允许设立一个综合性办公室。

  县官不如县官。

  但是乡镇在实际运行中,会根据本地市级政府的考核要求与自身的实际需求,会设立承担不同职能的站所。

  上面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历史遗留问题。

  无为之治和有为之治不能两全。

  这也是自古皇权不下乡的根本原因,亦是因为财政人员、人力、物力、武力,这些客观的因素不允许下到基层。

  更多的还是统治基石不同。

  地主乡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