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晚吟颇为恶心地喝了一口茶,嘶了一声,竟然没说出什么话来。
“这……费了些心思,是什么意思?”周复疑心自己想错了,又问了一句。
“就……趁着节日时机,借着由头送些可心的玩意儿。”
糯糯解释道,“不过骠骑将军何等威严,他也不敢太过浮浪,总要找好了由头,若不是细想,也算是一桩风雅事。”
周晚吟觉得有点好笑,卢如璧惯会做面子,他当日滋扰自己的时候,让家仆风里雨里在林宅门口送东西。
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的,搞得人人都说他深情,说他对自己这临安县主上心。
可对着霍云,却是偷偷摸摸的私下送去,亲自挑选,亲自打理。
不仅费心的挑,费心的送,还生怕旁人知道了有损霍云的名声,更怕做的过火了,惹了霍云生气反感。
可见这男人对人上没上心,一眼便能看的出来的。
“他既然愿意送,不妨下次让骠骑透露给卢家,就说骠骑他喜欢银子,多送些银子实在些。”
“荒唐!”周复却没她那么想得开,脸色黑的跟锅底似的。
顺喜赶忙劝解:“世家大族里,这些肮脏事儿,也是寻常,面上清贵公子,暗地里同小厮娈童厮混,还……”
“这种事情,你小孩子就别管了。”
周晚吟恐孩子听得恶心,赶忙拍了一下周复的肩膀,不让顺喜说下去。
“说下去,本宫要听听,这些人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左右不过是欺男霸女的。殿下久不在京城,不怎么知道这些。”顺喜心头尴尬,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了。
“欺男霸女?”
“世卿世禄之家的公子们,背地里哪里会在乎什么规矩律法,莫说是平头百姓,好些进京求功名的寒门子弟,也免不了受他们滋扰。”糯糯冷冷道。
“我当他是什么矜贵的公子呢。”
周复对卢如璧厌恶至极,此刻也歇了那份少年意气,再不提连夜去秋狩的事,黑着脸起身要回东宫去。
“小殿下聪慧绝顶,又智勇无双,我还当他是个稳重的孩子。”熊孩子一走,周晚吟瞧着他背影,低低的叹了口气。
顺喜道:“小殿下乃是先皇遗腹子,崔太妃又情势所迫带发出家,殿下失怙失恃,性子难免沉静一些。幸而陛下时时关怀,这才不至于孤苦。”
周复步子走得快,身后的小太监几乎跟不上他。
他默不作声回了书房,书房东面的架子上摆着的是从未央宫送来的典籍。
周惜朝是个很爱书的人,周复进宫之后,他将未央宫里挑了不少书,着人送了过来。
周复随手摸了一本拿在手里,无意识的翻了翻。
从前,他觉得端王像是一条横在他面前的高山,他怎么都越不过端王。
后来渐渐长大,他才发现,这高山原来不是端王,而是卢如璧。
而他和卢如璧之间隔着的,是二十年的光阴。
他太年少,同卢如璧的战争里,他只是一个躲在大人身后的孩子。
他连向卢如璧拔剑的资格都没有。
古籍里不知哪一页掉落出来一片书签,是很简单的书签,用宣纸制的,比不得铜签精贵耐用,但能随手写些东西。
周复抚摸着上头印的花纹,背面果然写了句短诗。
“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玉颜随年变……”
是周惜朝的书签,字也是他的字。
周复认得。
他自幼便不爱说话,母亲带发修行,他能说话起便跟着母亲背诵经文。
他很快便认得了许多字,背诵了不少佛经。
五岁的时候开蒙,王府里请了先生讲学,才发现他聪慧异于常人。
那一年王府的贺表是他让先生写好,他一笔一划抄写的。
皇兄常常给他赏赐,赏赐的东西也大多是他爱玩的。
他要亲手写贺表。
果然,折子到了京城,年轻的皇帝大为惊喜,当下便赏了他不少书。
书里便夹了不少这样的书签。
他认字之后便发现了,若是他王府送进京里的是珍玩,那么宫里回的便只有珍玩。
若是他亲自写信,再状似无意地问几句功课,就能收到宫里的回信。
无子的皇帝似乎很有教人的心思,对这个幼弟很是上心。
时日久了,周复便能隐约看出来,皇兄对这个人人称赞的端王似乎并不太满意。
王府的日子孤单,他便更加用心地读书,再给远在京城的周惜朝写信。
倒也不写什么要紧的东西,都是一些平日里读书的日常,有时候说一些心得,有时候说一些见闻。
他心思重,向来藏拙示人,并不将书信同奏折一起呈上去,王府请安的奏折,都是家里的门客写好的。
他的信则让洛阳往京城的商队带过去,说是给宫里大太监顺喜的家书。
顺喜是宫里得脸的大太监,老家的人攀附,隔个四五日便有书信,倒也不稀奇。
只可惜,皇兄并不能频繁地回他的信。
大约半个月能有一封,有时候赶上他心情好,会多些。
从回信上看,他是每一封都看的,回得也很随意,有时候心情不错,便将随手写的小令一起封在书信里,送来洛阳给他看。
他再写信的时候,便要回一首小令。
若是写得好,周惜朝就会夸赞他几句。
他靠在书架上,很用心地翻了几本书去案前看起来。
宫人们知道他性子沉稳执拗,不敢打扰他,只准备了茶点放着。
不知看到了什么时候,他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门口吵吵嚷嚷的,宫人们见他醒了,忙惊喜地过来伺候他换衣衫。
“外头怎么了?”周复随口问了一句。
宫人小声道:“太后娘娘来了,在门口遇见了殷将军,也不知是哪句话不对,就要罚将军跪,临安郡主恰巧又到了,又争执了起来。”
“这……费了些心思,是什么意思?”周复疑心自己想错了,又问了一句。
“就……趁着节日时机,借着由头送些可心的玩意儿。”
糯糯解释道,“不过骠骑将军何等威严,他也不敢太过浮浪,总要找好了由头,若不是细想,也算是一桩风雅事。”
周晚吟觉得有点好笑,卢如璧惯会做面子,他当日滋扰自己的时候,让家仆风里雨里在林宅门口送东西。
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的,搞得人人都说他深情,说他对自己这临安县主上心。
可对着霍云,却是偷偷摸摸的私下送去,亲自挑选,亲自打理。
不仅费心的挑,费心的送,还生怕旁人知道了有损霍云的名声,更怕做的过火了,惹了霍云生气反感。
可见这男人对人上没上心,一眼便能看的出来的。
“他既然愿意送,不妨下次让骠骑透露给卢家,就说骠骑他喜欢银子,多送些银子实在些。”
“荒唐!”周复却没她那么想得开,脸色黑的跟锅底似的。
顺喜赶忙劝解:“世家大族里,这些肮脏事儿,也是寻常,面上清贵公子,暗地里同小厮娈童厮混,还……”
“这种事情,你小孩子就别管了。”
周晚吟恐孩子听得恶心,赶忙拍了一下周复的肩膀,不让顺喜说下去。
“说下去,本宫要听听,这些人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左右不过是欺男霸女的。殿下久不在京城,不怎么知道这些。”顺喜心头尴尬,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了。
“欺男霸女?”
“世卿世禄之家的公子们,背地里哪里会在乎什么规矩律法,莫说是平头百姓,好些进京求功名的寒门子弟,也免不了受他们滋扰。”糯糯冷冷道。
“我当他是什么矜贵的公子呢。”
周复对卢如璧厌恶至极,此刻也歇了那份少年意气,再不提连夜去秋狩的事,黑着脸起身要回东宫去。
“小殿下聪慧绝顶,又智勇无双,我还当他是个稳重的孩子。”熊孩子一走,周晚吟瞧着他背影,低低的叹了口气。
顺喜道:“小殿下乃是先皇遗腹子,崔太妃又情势所迫带发出家,殿下失怙失恃,性子难免沉静一些。幸而陛下时时关怀,这才不至于孤苦。”
周复步子走得快,身后的小太监几乎跟不上他。
他默不作声回了书房,书房东面的架子上摆着的是从未央宫送来的典籍。
周惜朝是个很爱书的人,周复进宫之后,他将未央宫里挑了不少书,着人送了过来。
周复随手摸了一本拿在手里,无意识的翻了翻。
从前,他觉得端王像是一条横在他面前的高山,他怎么都越不过端王。
后来渐渐长大,他才发现,这高山原来不是端王,而是卢如璧。
而他和卢如璧之间隔着的,是二十年的光阴。
他太年少,同卢如璧的战争里,他只是一个躲在大人身后的孩子。
他连向卢如璧拔剑的资格都没有。
古籍里不知哪一页掉落出来一片书签,是很简单的书签,用宣纸制的,比不得铜签精贵耐用,但能随手写些东西。
周复抚摸着上头印的花纹,背面果然写了句短诗。
“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玉颜随年变……”
是周惜朝的书签,字也是他的字。
周复认得。
他自幼便不爱说话,母亲带发修行,他能说话起便跟着母亲背诵经文。
他很快便认得了许多字,背诵了不少佛经。
五岁的时候开蒙,王府里请了先生讲学,才发现他聪慧异于常人。
那一年王府的贺表是他让先生写好,他一笔一划抄写的。
皇兄常常给他赏赐,赏赐的东西也大多是他爱玩的。
他要亲手写贺表。
果然,折子到了京城,年轻的皇帝大为惊喜,当下便赏了他不少书。
书里便夹了不少这样的书签。
他认字之后便发现了,若是他王府送进京里的是珍玩,那么宫里回的便只有珍玩。
若是他亲自写信,再状似无意地问几句功课,就能收到宫里的回信。
无子的皇帝似乎很有教人的心思,对这个幼弟很是上心。
时日久了,周复便能隐约看出来,皇兄对这个人人称赞的端王似乎并不太满意。
王府的日子孤单,他便更加用心地读书,再给远在京城的周惜朝写信。
倒也不写什么要紧的东西,都是一些平日里读书的日常,有时候说一些心得,有时候说一些见闻。
他心思重,向来藏拙示人,并不将书信同奏折一起呈上去,王府请安的奏折,都是家里的门客写好的。
他的信则让洛阳往京城的商队带过去,说是给宫里大太监顺喜的家书。
顺喜是宫里得脸的大太监,老家的人攀附,隔个四五日便有书信,倒也不稀奇。
只可惜,皇兄并不能频繁地回他的信。
大约半个月能有一封,有时候赶上他心情好,会多些。
从回信上看,他是每一封都看的,回得也很随意,有时候心情不错,便将随手写的小令一起封在书信里,送来洛阳给他看。
他再写信的时候,便要回一首小令。
若是写得好,周惜朝就会夸赞他几句。
他靠在书架上,很用心地翻了几本书去案前看起来。
宫人们知道他性子沉稳执拗,不敢打扰他,只准备了茶点放着。
不知看到了什么时候,他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门口吵吵嚷嚷的,宫人们见他醒了,忙惊喜地过来伺候他换衣衫。
“外头怎么了?”周复随口问了一句。
宫人小声道:“太后娘娘来了,在门口遇见了殷将军,也不知是哪句话不对,就要罚将军跪,临安郡主恰巧又到了,又争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