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辩堂”舌战群儒后,京城老百姓茶余饭后又多了个新谈资——“说书人舌藏妖音”。
那可不是一般的八卦,街头巷尾,大爷大妈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天的情景,恨不得把唾沫星子都喷到你脸上,就差没把留声机搬回家循环播放了。
“你听说了没?那小铜片儿,啧啧,一放出来,那声音,瘆人!”
“可不是嘛!我那天就在现场,离得老远都觉得后背发凉!”
林清梧是谁?
那可是大胤朝的“话题女王”,流量密码的持有者。
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紧接着,谢昭容(这位姐也是个狠人,笔杆子比刀子还利索)奉旨刊行了一本《文身考》。
这哪是考据啊,简直就是一本“刺青黑历史”。
从前朝余孽到本朝乱党,一个个被扒了个底朝天,身上刺了什么,怎么传递消息,全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书的末尾,谢昭容还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肤为心表,纹即逆志。”这话说得,直接把刺青和“造反”划上了等号,简直是杀人诛心!
林清梧趁热打铁,一道诏令下去:“凡新入文卫、太学、宫役者,须经‘雪蚕丝照’验肤,禁有隐纹。”
“雪蚕丝照”是什么?
那是一种特制的丝绸,据说能照出皮肤下的隐藏纹身。
这玩意儿一出,整个京城都人心惶惶。
谁也不想被扣上“心怀不轨”的帽子,毕竟,掉脑袋的事儿,谁也不敢拿来开玩笑。
三天后,工部的人战战兢兢地呈上一份报告:京营新兵中查出十七人臂藏“癸未”暗刺,皆为边镇调入。
这“癸未”是什么意思,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没必要懂了。
本以为林清梧会大发雷霆,结果,她只是淡淡地挥了挥手,命工部的匠人以“感应灰”覆其刺青。
“此纹遇心虚则显血光。”林清梧轻描淡写地解释道。
这下,那些新兵蛋子们彻底慌了。
谁知道自己心里有没有鬼?
万一哪天做了亏心事,这刺青突然冒出血光,那还不得当场社死?
于是,他们开始自发地刮肤除纹,那场面,简直是血腥暴力,看得人头皮发麻。
与此同时,沈砚之也没闲着。
他仔细研究了被俘说书人的验身录,发现其脊柱第三节有细微灼痕,像是被高温烙印过。
“有问题!”沈砚之的直觉告诉他,这绝对不是普通的伤疤。
他命雪蚕卫以“磷显法”处理,结果,一段微型声纹显现出来——与“影蛇”的密令完全一致!
“好家伙,这帮家伙真是丧心病狂!”沈砚之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
他立刻追查边镇兵籍,锁定了三名退役士卒,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曾在“炎祠”服役。
“炎祠”是什么地方?
那是边镇祭祀战死士兵的祠堂,也是“影蛇”秘密活动的据点。
沈砚之不敢怠慢,立刻带人赶往边镇。
在一处偏僻的村落里,他找到了其中一名退役士卒。
那家伙正赤裸着上身,拿着烧红的烙铁,一下一下地往自己的背上招呼。
火光中,那扭曲的纹路像一条条狰狞的毒蛇,看得人毛骨悚然。
“你们怕的不是我们看见,是怕自己哪天会无意识地念出来。”沈砚之冷冷地说道。
林清梧得知消息后,并没有下令大规模清查。
她知道,这种强制手段只会适得其反。
于是,她又出了一招妙棋——文化入侵!
她命谢昭容在《蒙学正字篇》新增“身”字课,例句为:“正气在心,不在皮骨。”
不仅如此,她还要求蒙馆的孩童以“柔心纸”摹写百遍。
“柔心纸”是一种特殊的纸张,据说能感应人的心绪。
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写着“身”字,潜移默化地接受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
当夜,“文心炉”突然有了反应。
“文心炉”是文相府的镇府之宝,据说能感应天下文人的心念。
只见炉火微颤,竟自动显出“禁纹令”三个字。
百官们惊为天示,纷纷自请验肤,生怕自己身上也长出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林清梧望着炉影,嘴角微微上扬:“我要他们自己觉得,身上有字,就是罪。”
沈砚之在边镇设下了一个局。
他命文谕官宣布:“凡自首隐纹者,免罪,且授‘文心牌’。”
“文心牌”是一种特殊的令牌,持有者可以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甚至有机会进入太学深造。
一开始,没有人相信他。毕竟,谁会傻到自曝其短?
然而,到了第三天,一个老兵颤颤巍巍地带着儿子来到了文谕官面前,他撩起袖子,露出了臂上的刺青。
“大人,我……我自首。”老兵的声音沙哑而颤抖。
文谕官小心翼翼地将“感应灰”覆上,纹路瞬间显现出血光。
老兵痛哭流涕:“我每夜梦中都听见它在念……我怕……我怕哪天会对儿子喊出‘勤王’!”
沈砚之亲自上前,用烙铁为他烙去了刺青,又赐予其子“文心墨”。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老兵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归途中,副将不解地问道:“将军,为何不杀了他?”
沈砚之遥望山关的方向,淡淡地说道:“杀一个纹,不如让一万个人怕纹。”
边镇的夜,寒风凛冽,吹得人骨头都疼。
文心炉的光辉,依旧照耀着大胤的子民。
七日后,林清梧将于文华殿前焚毁查获的十七幅刺青皮,火光中……七日后,文华殿前。
林清梧一袭素衣,立于高台之上,身旁堆叠着从京营和边镇收缴来的十七幅刺青皮。
那玩意儿,瞧着就渗人,像一张张被剥下来的人脸,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火光冲天,林清梧玉手轻抬,示意点火。
火焰瞬间吞噬了那些皮囊,“感应灰”遇热,显现出猩红的字迹——“影蛇遗毒,肉身成咒”。
这八个字,像一把尖刀,狠狠地扎在围观百姓的心头。
人群中,一个孩童拉着母亲的衣角,奶声奶气地问道:“娘,坏人真的会把字刻在身上吗?”
母亲摸了摸孩子的头,叹了口气:“傻孩子,坏人是先把字刻在心里,才会长到皮上。”
林清梧在高阁之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轻声呢喃:“当他们开始害怕自己身体里的字,就再也不会写了。”这可不是普通的文字游戏,而是一场诛心的较量。
就在这焚皮示警的同一时刻,文相府地库。
陈九,这位扫地僧一般的存在,每日都一丝不苟地清扫着庭院。
当他扫到那块默默矗立的“文心碑”后,手里的竹帚,像是被施了定身法,突然停顿了下来。
他,似乎想在地上写一个“影”字。
陈九拿着扫帚的手微微颤抖,最终,他还是放弃了。
竹帚在地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断痕,像一声无声的哽咽,又像一段被尘封的往事,就此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
陈九放下扫帚,叹了一口气。
“陈九,你在做什么?”
那可不是一般的八卦,街头巷尾,大爷大妈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天的情景,恨不得把唾沫星子都喷到你脸上,就差没把留声机搬回家循环播放了。
“你听说了没?那小铜片儿,啧啧,一放出来,那声音,瘆人!”
“可不是嘛!我那天就在现场,离得老远都觉得后背发凉!”
林清梧是谁?
那可是大胤朝的“话题女王”,流量密码的持有者。
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紧接着,谢昭容(这位姐也是个狠人,笔杆子比刀子还利索)奉旨刊行了一本《文身考》。
这哪是考据啊,简直就是一本“刺青黑历史”。
从前朝余孽到本朝乱党,一个个被扒了个底朝天,身上刺了什么,怎么传递消息,全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书的末尾,谢昭容还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肤为心表,纹即逆志。”这话说得,直接把刺青和“造反”划上了等号,简直是杀人诛心!
林清梧趁热打铁,一道诏令下去:“凡新入文卫、太学、宫役者,须经‘雪蚕丝照’验肤,禁有隐纹。”
“雪蚕丝照”是什么?
那是一种特制的丝绸,据说能照出皮肤下的隐藏纹身。
这玩意儿一出,整个京城都人心惶惶。
谁也不想被扣上“心怀不轨”的帽子,毕竟,掉脑袋的事儿,谁也不敢拿来开玩笑。
三天后,工部的人战战兢兢地呈上一份报告:京营新兵中查出十七人臂藏“癸未”暗刺,皆为边镇调入。
这“癸未”是什么意思,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没必要懂了。
本以为林清梧会大发雷霆,结果,她只是淡淡地挥了挥手,命工部的匠人以“感应灰”覆其刺青。
“此纹遇心虚则显血光。”林清梧轻描淡写地解释道。
这下,那些新兵蛋子们彻底慌了。
谁知道自己心里有没有鬼?
万一哪天做了亏心事,这刺青突然冒出血光,那还不得当场社死?
于是,他们开始自发地刮肤除纹,那场面,简直是血腥暴力,看得人头皮发麻。
与此同时,沈砚之也没闲着。
他仔细研究了被俘说书人的验身录,发现其脊柱第三节有细微灼痕,像是被高温烙印过。
“有问题!”沈砚之的直觉告诉他,这绝对不是普通的伤疤。
他命雪蚕卫以“磷显法”处理,结果,一段微型声纹显现出来——与“影蛇”的密令完全一致!
“好家伙,这帮家伙真是丧心病狂!”沈砚之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
他立刻追查边镇兵籍,锁定了三名退役士卒,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曾在“炎祠”服役。
“炎祠”是什么地方?
那是边镇祭祀战死士兵的祠堂,也是“影蛇”秘密活动的据点。
沈砚之不敢怠慢,立刻带人赶往边镇。
在一处偏僻的村落里,他找到了其中一名退役士卒。
那家伙正赤裸着上身,拿着烧红的烙铁,一下一下地往自己的背上招呼。
火光中,那扭曲的纹路像一条条狰狞的毒蛇,看得人毛骨悚然。
“你们怕的不是我们看见,是怕自己哪天会无意识地念出来。”沈砚之冷冷地说道。
林清梧得知消息后,并没有下令大规模清查。
她知道,这种强制手段只会适得其反。
于是,她又出了一招妙棋——文化入侵!
她命谢昭容在《蒙学正字篇》新增“身”字课,例句为:“正气在心,不在皮骨。”
不仅如此,她还要求蒙馆的孩童以“柔心纸”摹写百遍。
“柔心纸”是一种特殊的纸张,据说能感应人的心绪。
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写着“身”字,潜移默化地接受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
当夜,“文心炉”突然有了反应。
“文心炉”是文相府的镇府之宝,据说能感应天下文人的心念。
只见炉火微颤,竟自动显出“禁纹令”三个字。
百官们惊为天示,纷纷自请验肤,生怕自己身上也长出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林清梧望着炉影,嘴角微微上扬:“我要他们自己觉得,身上有字,就是罪。”
沈砚之在边镇设下了一个局。
他命文谕官宣布:“凡自首隐纹者,免罪,且授‘文心牌’。”
“文心牌”是一种特殊的令牌,持有者可以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甚至有机会进入太学深造。
一开始,没有人相信他。毕竟,谁会傻到自曝其短?
然而,到了第三天,一个老兵颤颤巍巍地带着儿子来到了文谕官面前,他撩起袖子,露出了臂上的刺青。
“大人,我……我自首。”老兵的声音沙哑而颤抖。
文谕官小心翼翼地将“感应灰”覆上,纹路瞬间显现出血光。
老兵痛哭流涕:“我每夜梦中都听见它在念……我怕……我怕哪天会对儿子喊出‘勤王’!”
沈砚之亲自上前,用烙铁为他烙去了刺青,又赐予其子“文心墨”。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老兵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归途中,副将不解地问道:“将军,为何不杀了他?”
沈砚之遥望山关的方向,淡淡地说道:“杀一个纹,不如让一万个人怕纹。”
边镇的夜,寒风凛冽,吹得人骨头都疼。
文心炉的光辉,依旧照耀着大胤的子民。
七日后,林清梧将于文华殿前焚毁查获的十七幅刺青皮,火光中……七日后,文华殿前。
林清梧一袭素衣,立于高台之上,身旁堆叠着从京营和边镇收缴来的十七幅刺青皮。
那玩意儿,瞧着就渗人,像一张张被剥下来的人脸,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火光冲天,林清梧玉手轻抬,示意点火。
火焰瞬间吞噬了那些皮囊,“感应灰”遇热,显现出猩红的字迹——“影蛇遗毒,肉身成咒”。
这八个字,像一把尖刀,狠狠地扎在围观百姓的心头。
人群中,一个孩童拉着母亲的衣角,奶声奶气地问道:“娘,坏人真的会把字刻在身上吗?”
母亲摸了摸孩子的头,叹了口气:“傻孩子,坏人是先把字刻在心里,才会长到皮上。”
林清梧在高阁之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轻声呢喃:“当他们开始害怕自己身体里的字,就再也不会写了。”这可不是普通的文字游戏,而是一场诛心的较量。
就在这焚皮示警的同一时刻,文相府地库。
陈九,这位扫地僧一般的存在,每日都一丝不苟地清扫着庭院。
当他扫到那块默默矗立的“文心碑”后,手里的竹帚,像是被施了定身法,突然停顿了下来。
他,似乎想在地上写一个“影”字。
陈九拿着扫帚的手微微颤抖,最终,他还是放弃了。
竹帚在地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断痕,像一声无声的哽咽,又像一段被尘封的往事,就此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
陈九放下扫帚,叹了一口气。
“陈九,你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