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纸间惊雷-《孤凤栖凰》

  考评院尚书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双手高举着那本伪造的账册,额头上的汗珠子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像下雨似的。

  “陛下,臣……臣在例行审查时,发现了这本账册,其中记录了多位文臣与兵部侍郎赵廷私通的证据,还请陛下明察!”

  景琰接过账册,脸色铁青。

  他一目十行地扫过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人名,心中的怒火蹭蹭地往上涨。

  好家伙,这帮蛀虫,竟然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搞这些幺蛾子!

  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景琰怒吼一声,将账册狠狠地摔在地上,震得整个御书房都抖三抖。

  底下的太监宫女们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炮灰。

  但景琰毕竟是皇帝,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他眯起眼睛,仔细地翻阅着账册,想要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账目记得那叫一个详细,时间、地点、人物、金额,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简直就像是有人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一样。

  证据确凿,容不得半点狡辩。

  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此等密事,怎会轻易落入他人之手?”景琰喃喃自语道,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

  他总觉得,这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沈砚之!”景琰突然提高了声音。

  “臣在!”沈砚之立刻站了出来,拱手道。

  “朕命你彻查此案,务必将所有涉案人员,一网打尽!”景琰厉声说道。

  “臣遵旨!”沈砚之领命而去,

  他总觉得,这件事情,似乎和林清梧脱不了干系。

  沈砚之回到自己的府邸,立刻召集了手下的精兵强将,开始着手调查这件事情。

  他首先让人将那本账册送来,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番。

  账册上的字迹娟秀工整,一看就是出自女子之手。

  沈砚之的目光落在账册的边缘,那里有几处微不可察的墨渍,颜色很淡,不仔细看根本就发现不了。

  但他却一眼就认了出来。

  那是林清梧当年在翰林院所用的墨水。

  这种墨水是宫廷特制的,里面掺杂了一些特殊的香料,所以颜色和气味都与其他墨水有所不同。

  当年,林清梧为了方便查阅资料,经常会用这种墨水在书上做标记。

  沈砚之对这种墨水的味道再熟悉不过了。

  他的心头猛地一震,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难道说,这本账册,真的是林清梧伪造的?

  不可能!

  她明明已经隐姓埋名,远走西域了,怎么还会插手朝堂之事?

  沈砚之不相信。

  但他还是决定查清楚。

  他立刻命人调取了林清梧以前在翰林院的诗稿,进行比对。

  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诗稿上的字迹,与账册上的字迹,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他在诗稿中也发现了同样的墨渍。

  这下,沈砚之彻底傻眼了。

  他不敢相信,林清梧竟然真的还在暗中操纵着这一切。

  她到底想做什么?

  她难道不知道,这样做有多危险吗?

  西域,大漠深处的一家简陋的客栈里。

  林清梧正坐在窗前,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影阁成员的汇报。

  “主子,沈大人已经开始调查账册的事情了,而且……他还发现了您留下的墨渍。”

  林清梧的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容。

  该来的,还是来了。

  她早就知道,以沈砚之的聪明才智,迟早会发现端倪的。

  只是,她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我知道了。”林清梧淡淡地说道,“通知下去,让他们都小心一点,不要露出马脚。”

  “是!”影阁成员领命而去。

  林清梧放下茶杯,走到墙边,拿起一支笔,饱蘸墨汁,在墙上题下了一首诗:

  “纸上风云起,谁识我真心?若问孤凤意,且听风中音。”

  写完之后,她放下笔,看着墙上的诗句,眼神复杂。

  这首诗,既是她的自白,也是她的警告。

  她希望沈砚之能够明白她的苦心,不要再追查下去了。

  但她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以沈砚之的性格,一旦认定了什么事情,就不会轻易放弃。

  她必须尽快离开这里。

  当天夜里,林清梧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客栈,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第二天,沈砚之带着人马赶到了这家客栈。

  他推开房门,只见屋内空无一人,只有墙上那首诗,还在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他走到墙边,仔细地看着那首诗,心中百感交集。

  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

  她为什么要留下这首诗?

  她到底想要告诉他什么?

  沈砚之站在窗前,遥望着远方,那里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荒凉而空旷。

  突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清脆而婉转,如泣如诉。

  这笛声,似曾相识。

  他猛然想起,当年,林清梧也曾吹过这样的笛子。

  难道说……

  沈砚之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

  他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着那笛声。

  笛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他仿佛看到了林清梧的身影,就在远处的山丘上,穿着一袭白衣,静静地吹着笛子。

  她仍在看着这一切。

  沈砚之猛地睁开眼睛,

  “传令下去,封锁所有通往西域的道路,务必找到林清梧!”

  “是!”

  沈砚之望着远处,风中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她还是不相信我……”### (续)

  评测院尚书的冷汗还未干,景琰已经恢复了冷静。

  他单手支颐,目光深邃地在御书房里来回踱步,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策。

  手中的账册在案几上摊开,字迹娟秀,无可指摘,但一个个显眼的数字却像一把把尖刀,割破了朝堂的宁静。

  “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操控?”景琰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量。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外的景色,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他深知,此事绝非寻常,背后定有更大的阴谋。

  最终,他咬了咬牙,做出了决定:“传朕的旨意,封锁考评院三日,严查账册来源,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沈砚之回到府邸,将林清梧的诗抄录了下来,小心翼翼地贴身收藏。

  他握着那抄录的诗,眼神复杂,心中默念:“你若不愿归来,那便让我替你看护这天下。”

  门外,传来轻微的风声,沈砚之抬头望向窗外,只见月光如水,洒在几张半开的宣纸上,更添了几分寂寥。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将诗收好,转身走出书房,留下一句:“务必找到林清梧,她不能一人孤身赴险。”

  远处,一阵悠扬的笛声在夜空中响起,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未尽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