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雾未散时,孙小朵正蹲在镇东老槐树上啃桃。
风卷着几缕甜腻的香火味钻鼻腔,她皱了皱鼻子,桃核\"啪\"地弹进草窠——这味儿不对,像把鲜活的野果子闷在雕花木匣里,甜得发齁。
\"萧逸!\"她扯着嗓子喊,脚丫子晃得树枝乱颤,\"东南方那股子香,你闻着没?\"
树下正捣鼓星砂的萧逸抬头,墨色衣摆沾着草屑:\"花果山方向。\"他捻起一撮星砂抛向空中,银砂在晨光里拉出金线,\"昨夜星轨偏了三寸,我猜着是有人在造什么'圣'字头的物件。\"
孙小朵\"噌\"地跳下树,金箍棒往肩头一扛:\"走,瞧瞧去。\"
等两人翻过山脊,眼前那座红墙金瓦的圣坛正从晨雾里往外钻,檐角铜铃被风撞得叮咚响,倒像在给什么戏文敲板眼。
坛前跪了百来号人,有挑担的庄稼汉,有挎竹篮的小媳妇,额头碰在青石板上\"咚咚\"响,嘴里念的全是\"火神圣母显灵\"。
\"火神圣母?\"孙小朵的金箍棒\"当啷\"砸在地上,震得最前头的白胡子老头打了个激灵,\"我什么时候成'圣母'了?\"
白胡子老头抬头,眼眶红得像刚哭过:\"女娃你不晓得,上月我家小子掉山涧,是火莲开了朵花,把娃托上来的!\"他指向坛中那株半人高的火莲,花瓣红得像浸过血,\"都说这是您当年烧天规时落的火种,得了仙气才长的!\"
孙小朵盯着那株火莲,忽然笑了——她烧天规时火星子落得到处都是,有的燎了老君的胡子,有的烤焦了七仙女的裙角,哪曾有半颗规规矩矩长成花?
这花茎直得像木匠刨过的房梁,花瓣层层叠叠裹成个球,倒真像被谁拿尺子量着长的。
\"萧逸,你说这花像什么?\"她背着手绕坛走,鞋跟踢得石子乱滚。
萧逸捏着星砂的手顿了顿:\"像...被人画在本子上的花。\"
\"对喽!\"孙小朵突然跳上坛台,伸手就薅火莲的根。
坛下信徒\"哎呀\"声炸成一片,有个小媳妇扑上来要拽她衣角,被她轻轻一闪,踉跄着撞在供桌角上。
火莲的根须扎得死紧,她运了三分力,\"咔\"地扯断,红花瓣扑簌簌落了满地。
\"女娃疯了!\"白胡子老头捶胸顿足,\"这是咱们的福根啊!\"
孙小朵把火莲往山涧里一抛,看它打着旋儿往下坠:\"福根?
我烧天规那会儿,你们在屋檐下缩着;我掀了护规使的轿子,你们躲在门后头笑;等我把坏人榜贴墙上了,你们才敢拍着大腿喊痛快——\"她叉着腰,声音像敲铜锣,\"那会儿没圣坛,没火莲,你们的胆儿不也长出来了?\"
山涧里传来\"扑通\"一声,火莲沉进水流里。
孙小朵转身跳下坛台,踩得满地花瓣咯吱响:\"真要谢,谢你们自己——谢你们敢在坏人榜底下添那行'但她护我们',谢你们敢把好人榜垫桌腿!\"她蹲下来,冲刚才撞疼的小媳妇眨眨眼,\"下回再有人要给我立庙,你拿扫帚抽他,成不?\"
小媳妇摸着发疼的手肘,突然\"噗嗤\"笑了:\"成!\"
日头爬上中天时,萧逸的星砂在方寸山残碑前堆成了幅星图。
他蹲在地上,指尖划过银砂组成的脉络:\"你看,民约碑的愿力流动原本像活泉,现在倒像被人拿瓦罐接住的水——\"他用树枝挑开一处砂堆,\"这儿僵了,这儿凝了,再这么下去,和当年天机阁的星轨一个下场。\"
孙小朵盘腿坐在碑上啃桃:\"所以你把我们喊来,是要教咱们怎么戳破瓦罐?\"
\"不是戳破。\"萧逸抬头,眼底闪着星砂的光,\"是让水知道,它可以往石缝里钻,可以绕着树根流,可以溅成水花——\"他抓起一把砂撒向空中,\"规则要是像园子里的草,被剪得整整齐齐,那它早晚会枯死。
得让它野着长,容得下吵架,容得下改,容得下有人不想守约。\"
韦阳扛着个盲童从山路上走过来,盲童的竹杖敲得石头叮当响:\"萧先生说的我懂,就像话事亭里的争执——\"他摸着残碑上的刻痕,\"前日农夫要修渠,商人要开店,娃娃们要建球场,吵得房梁上的灰直往下掉。
有人说请小朵来裁,我偏不让。\"
\"为啥?\"孙小朵凑过去。
\"因为你裁了,这亭就不是'话事'亭,成'听令'亭了。\"韦阳把盲童放在残碑前,\"我让这小娃坐中间听着,你们吵,他听。
吵出结果,就是约。\"他挠了挠头,笑得憨实,\"结果吵了三天三夜,嗓子哑了,汗湿了衣裳,倒商量出个共修的法子——渠从店后过,球场占半块地,还说等秋天收了稻子,要在球场办晒秋会。\"
盲童摸出块烤红薯递过来:\"我听见了,他们的声音像活鱼撞网,扑棱扑棱的。\"
孙小朵咬了口红薯,甜得眯眼:\"这才对嘛!\"
此时南天门的守将正围着二郎神转圈。
玄色战袍的天将抱着长矛,脸上写满困惑:\"将军,您说轮值可以自己定岗?
有人想睡觉,有人想看云,有人想写诗?\"
二郎神靠在门柱上,指尖敲着腰间的三尖两刃刀:\"你守了三百年南天门,每天做的事可曾变过?\"
守将低头:\"卯时列队迎日,辰时巡城,未时换班,酉时列队送月...年年如此。\"
\"所以你守的是门,还是习惯?\"二郎神突然直起身子,目光像淬了冰,\"去告诉弟兄们,从今日起,想睡觉的去偏殿打个盹,想看云的搬张凳子坐门楼上,想写诗的——\"他瞥了眼案头的《仙班起居注》,\"把诗写在这破本子上,比记那些谁给谁敬茶的破事强。\"
起初三天,南天门乱得像被捅了的蜂窝:有守将靠在门柱上打呼噜,口水滴在铠甲上;有守将蹲在门楼上,用树枝在青石板上写诗,字歪得像被风刮过的草;还有个小守将真把《起居注》翻到最后一页,写了首《观云记》:\"云似棉,云似山,云似孙小朵啃桃时,掉在地上的——甜。\"
半月后,二郎神抱着手站在门楼下,看守将们自发排了新轮值表:爱睡觉的守子时,爱观云的守卯时,爱写诗的守未时抄录民间趣闻。
有个老守将摸着新表直乐:\"怪了,从前总觉得时辰不够用,现在倒能把每件事都做得周全。\"
二郎神望着天边翻涌的云,轻声道:\"原来秩序,不是管出来的——是长出来的。\"
月上中天时,山涧里传来细碎的响动。
那株被抛落的火莲正从乱石缝里往外钻,根系像无数条红蛇,狠命往石缝里扎。
茎干被石头硌得扭曲,却固执地往上挺。
终于,在第一缕晨光漫过山脊时,它顶开最后一块碎石,一朵赤焰般的花在风里摇晃——它没有朝向圣坛,没有朝向人间,甚至没有朝向天空,它只是开着,像团没被人捏过形状的火。
花心渗出一滴金露,坠地时映出一缕微光——那是菩提祖师留在天地间的烙印,像声低笑,散在风里:\"好得很...这火,终于——野了。\"
山风卷着这缕光往人间去,路过镇东老槐树时,惊起几只夜鸟。
蹲在树杈上打盹的孙小朵揉了揉眼睛,望着东南方嘀咕:\"山涧里那股子味儿...怎么比早上还鲜活了?\"
她没注意到,山脚下的小路上,已有几个打着火把的身影正往山涧方向走。
其中有个挎竹篮的小媳妇,手里攥着把新扎的扫帚——正是前日被她撞疼的那位。
风卷着几缕甜腻的香火味钻鼻腔,她皱了皱鼻子,桃核\"啪\"地弹进草窠——这味儿不对,像把鲜活的野果子闷在雕花木匣里,甜得发齁。
\"萧逸!\"她扯着嗓子喊,脚丫子晃得树枝乱颤,\"东南方那股子香,你闻着没?\"
树下正捣鼓星砂的萧逸抬头,墨色衣摆沾着草屑:\"花果山方向。\"他捻起一撮星砂抛向空中,银砂在晨光里拉出金线,\"昨夜星轨偏了三寸,我猜着是有人在造什么'圣'字头的物件。\"
孙小朵\"噌\"地跳下树,金箍棒往肩头一扛:\"走,瞧瞧去。\"
等两人翻过山脊,眼前那座红墙金瓦的圣坛正从晨雾里往外钻,檐角铜铃被风撞得叮咚响,倒像在给什么戏文敲板眼。
坛前跪了百来号人,有挑担的庄稼汉,有挎竹篮的小媳妇,额头碰在青石板上\"咚咚\"响,嘴里念的全是\"火神圣母显灵\"。
\"火神圣母?\"孙小朵的金箍棒\"当啷\"砸在地上,震得最前头的白胡子老头打了个激灵,\"我什么时候成'圣母'了?\"
白胡子老头抬头,眼眶红得像刚哭过:\"女娃你不晓得,上月我家小子掉山涧,是火莲开了朵花,把娃托上来的!\"他指向坛中那株半人高的火莲,花瓣红得像浸过血,\"都说这是您当年烧天规时落的火种,得了仙气才长的!\"
孙小朵盯着那株火莲,忽然笑了——她烧天规时火星子落得到处都是,有的燎了老君的胡子,有的烤焦了七仙女的裙角,哪曾有半颗规规矩矩长成花?
这花茎直得像木匠刨过的房梁,花瓣层层叠叠裹成个球,倒真像被谁拿尺子量着长的。
\"萧逸,你说这花像什么?\"她背着手绕坛走,鞋跟踢得石子乱滚。
萧逸捏着星砂的手顿了顿:\"像...被人画在本子上的花。\"
\"对喽!\"孙小朵突然跳上坛台,伸手就薅火莲的根。
坛下信徒\"哎呀\"声炸成一片,有个小媳妇扑上来要拽她衣角,被她轻轻一闪,踉跄着撞在供桌角上。
火莲的根须扎得死紧,她运了三分力,\"咔\"地扯断,红花瓣扑簌簌落了满地。
\"女娃疯了!\"白胡子老头捶胸顿足,\"这是咱们的福根啊!\"
孙小朵把火莲往山涧里一抛,看它打着旋儿往下坠:\"福根?
我烧天规那会儿,你们在屋檐下缩着;我掀了护规使的轿子,你们躲在门后头笑;等我把坏人榜贴墙上了,你们才敢拍着大腿喊痛快——\"她叉着腰,声音像敲铜锣,\"那会儿没圣坛,没火莲,你们的胆儿不也长出来了?\"
山涧里传来\"扑通\"一声,火莲沉进水流里。
孙小朵转身跳下坛台,踩得满地花瓣咯吱响:\"真要谢,谢你们自己——谢你们敢在坏人榜底下添那行'但她护我们',谢你们敢把好人榜垫桌腿!\"她蹲下来,冲刚才撞疼的小媳妇眨眨眼,\"下回再有人要给我立庙,你拿扫帚抽他,成不?\"
小媳妇摸着发疼的手肘,突然\"噗嗤\"笑了:\"成!\"
日头爬上中天时,萧逸的星砂在方寸山残碑前堆成了幅星图。
他蹲在地上,指尖划过银砂组成的脉络:\"你看,民约碑的愿力流动原本像活泉,现在倒像被人拿瓦罐接住的水——\"他用树枝挑开一处砂堆,\"这儿僵了,这儿凝了,再这么下去,和当年天机阁的星轨一个下场。\"
孙小朵盘腿坐在碑上啃桃:\"所以你把我们喊来,是要教咱们怎么戳破瓦罐?\"
\"不是戳破。\"萧逸抬头,眼底闪着星砂的光,\"是让水知道,它可以往石缝里钻,可以绕着树根流,可以溅成水花——\"他抓起一把砂撒向空中,\"规则要是像园子里的草,被剪得整整齐齐,那它早晚会枯死。
得让它野着长,容得下吵架,容得下改,容得下有人不想守约。\"
韦阳扛着个盲童从山路上走过来,盲童的竹杖敲得石头叮当响:\"萧先生说的我懂,就像话事亭里的争执——\"他摸着残碑上的刻痕,\"前日农夫要修渠,商人要开店,娃娃们要建球场,吵得房梁上的灰直往下掉。
有人说请小朵来裁,我偏不让。\"
\"为啥?\"孙小朵凑过去。
\"因为你裁了,这亭就不是'话事'亭,成'听令'亭了。\"韦阳把盲童放在残碑前,\"我让这小娃坐中间听着,你们吵,他听。
吵出结果,就是约。\"他挠了挠头,笑得憨实,\"结果吵了三天三夜,嗓子哑了,汗湿了衣裳,倒商量出个共修的法子——渠从店后过,球场占半块地,还说等秋天收了稻子,要在球场办晒秋会。\"
盲童摸出块烤红薯递过来:\"我听见了,他们的声音像活鱼撞网,扑棱扑棱的。\"
孙小朵咬了口红薯,甜得眯眼:\"这才对嘛!\"
此时南天门的守将正围着二郎神转圈。
玄色战袍的天将抱着长矛,脸上写满困惑:\"将军,您说轮值可以自己定岗?
有人想睡觉,有人想看云,有人想写诗?\"
二郎神靠在门柱上,指尖敲着腰间的三尖两刃刀:\"你守了三百年南天门,每天做的事可曾变过?\"
守将低头:\"卯时列队迎日,辰时巡城,未时换班,酉时列队送月...年年如此。\"
\"所以你守的是门,还是习惯?\"二郎神突然直起身子,目光像淬了冰,\"去告诉弟兄们,从今日起,想睡觉的去偏殿打个盹,想看云的搬张凳子坐门楼上,想写诗的——\"他瞥了眼案头的《仙班起居注》,\"把诗写在这破本子上,比记那些谁给谁敬茶的破事强。\"
起初三天,南天门乱得像被捅了的蜂窝:有守将靠在门柱上打呼噜,口水滴在铠甲上;有守将蹲在门楼上,用树枝在青石板上写诗,字歪得像被风刮过的草;还有个小守将真把《起居注》翻到最后一页,写了首《观云记》:\"云似棉,云似山,云似孙小朵啃桃时,掉在地上的——甜。\"
半月后,二郎神抱着手站在门楼下,看守将们自发排了新轮值表:爱睡觉的守子时,爱观云的守卯时,爱写诗的守未时抄录民间趣闻。
有个老守将摸着新表直乐:\"怪了,从前总觉得时辰不够用,现在倒能把每件事都做得周全。\"
二郎神望着天边翻涌的云,轻声道:\"原来秩序,不是管出来的——是长出来的。\"
月上中天时,山涧里传来细碎的响动。
那株被抛落的火莲正从乱石缝里往外钻,根系像无数条红蛇,狠命往石缝里扎。
茎干被石头硌得扭曲,却固执地往上挺。
终于,在第一缕晨光漫过山脊时,它顶开最后一块碎石,一朵赤焰般的花在风里摇晃——它没有朝向圣坛,没有朝向人间,甚至没有朝向天空,它只是开着,像团没被人捏过形状的火。
花心渗出一滴金露,坠地时映出一缕微光——那是菩提祖师留在天地间的烙印,像声低笑,散在风里:\"好得很...这火,终于——野了。\"
山风卷着这缕光往人间去,路过镇东老槐树时,惊起几只夜鸟。
蹲在树杈上打盹的孙小朵揉了揉眼睛,望着东南方嘀咕:\"山涧里那股子味儿...怎么比早上还鲜活了?\"
她没注意到,山脚下的小路上,已有几个打着火把的身影正往山涧方向走。
其中有个挎竹篮的小媳妇,手里攥着把新扎的扫帚——正是前日被她撞疼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