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一个比刚才那个小“塔”更加稳固、样子也稍微复杂一些的“小房子”架子就稳稳地立在了弘暄的面前。
“你瞧,这样子是不是很稳。”
婉汐指着那个“小房子”,笑眯眯地对弘暄说,“这样它们就会互相支撑,就不容易倒掉啦。
暄儿,你也来试试看好不好呀?”
看着漂亮的“作品”,弘暄的注意力瞬间被那些木块成品吸引住了。
他那圆溜溜的大眼睛紧紧盯着这些木块,它们现在是他以为的最有趣的东西了。
注意力被吸引后,尽管眼泪珠子还挂在弘暄那长长的睫毛上,他的小手却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出去,想要抓住那些木块了。
弘暄很聪明,努力地模仿着婉汐的动作,虽然他的小手还不太灵活,动作也有些歪歪扭扭,但他还是成功地将两块长方形的木头十字交叉地摆放在一起。
初步成功达成,这两块木头稳稳地立在那里,没有倒下。
小家伙的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高兴得拍起小手来,嘴里还不停地喊着:“额娘,没倒,暄儿的没倒喽。”
那股子得意劲儿,好像他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样。
他在开心地扭动着小身子,兴奋得不得了。
婉汐看着儿子从刚才的要哭鼻子,到现在笑得见牙不见眼,也是会心一笑。
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木块,其实是内务府那边花费了不少心思才琢磨出来的。
婉汐只是描述了一下自己要什么,内务府那边专门画了样子。
等婉汐确认后,在金银的力量驱动下,还用上了内务府造办处手艺最好的老师傅,用上好的木头一点点打磨光滑,才做成了这些小木块。
只是为了小孩的安全,没有上色。
婉汐知道,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以后小阿哥总会经历启蒙。
而据她所知,启蒙教育是比较枯燥的,不是描红就是背书。
她希望趁着孩子还小,这些小木块能够给弘暄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乐趣,让他在玩的过程中快快乐乐的。
婉汐想要让儿子弘暄的童年充满一些相对新奇有趣的体验,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能在玩耍中收获快乐,还能在不知不觉间认识许多事物,开拓思维。
“暄儿真是太棒啦。”
婉汐毫不吝啬地夸赞着儿子,她的声音中带着鼓励。
接着,她拿起一个正方体,温柔地拉起弘暄的小手,引导他去触摸这个方块的各个边角和光滑的平面。
婉汐耐心地解释道:“暄儿,你看这个方块儿,它有四条边边,四个角角,摸起来平平的,是不是呀?
我们可以给它取名字,叫做‘方方’哦。”
弘暄好奇地用小手指头在方块上摸来摸去,感受着那些棱角和平面的触感。
过了一会儿,他理解了额娘的话,小脑袋瓜像小鸡啄米似的点了点,奶声奶气地说道:“这是…方方。”
“答对啦。那还要给其他几个取名字,你猜猜这个叫什么呀?”
婉汐微微一笑,又拿起一个圆溜溜的小球,展示给弘暄看。
“额娘说,我记。”弘暄只是眨巴眼睛,机灵的不开口说自己想法。
“这个叫球球,你瞧,这个小球圆滚滚的,没有尖尖的角哦。
你看,额娘把它放在这儿,然后轻轻一推,”
说着,婉汐用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小球,只见小球咕噜噜地滚到了边上。
“哇。”弘暄兴奋地叫了起来。
他迫不及待地手脚并用,爬到边上,把小球捡了回来,然后紧紧地握在小手里。
婉汐笑着拿起一根圆柱体,将它放在弘暄的面前,温柔地说道:“宝宝,你看这个高高的、长长的东西,像不像咱们屋里撑房梁的柱子呀?
这就是‘柱柱’哦。来,暄儿,你摸摸看,它的上面和底下都是圆圆的,身子却是弯弯的、滑滑的。”
弘暄摸完,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接着,婉汐又拿起一个三角锥,将它展示给弘暄看,“再看看这个,它是尖尖的,还有三个角和三条边边哦,这就是‘三角’啦……”
婉汐并没有用那些文绉绉的叫法,而是用最平常、最易懂的话语,详细地描述着这些形状的模样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她鼓励弘暄去仔细观察、亲手触摸、用心感受这些形状,同时还巧妙地将它们与搭房子的游戏联系起来。
随着她的讲解,弘暄完全沉浸在“搭高楼”、“盖宫殿”等各种有趣的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
他一会儿聚精会神地思考着如何让塔搭得更高更稳固,一会儿又因为成功地拼出一个新的花样而兴奋地让额娘看。
他那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洋溢着无比纯粹的高兴和对新事物的好奇。
婉汐看着儿子尽情地玩耍,偶尔会轻声提醒他一句,或者给他一些小小的建议。
或者帮他扶一下快倒的“墙”,眼神里头满满的慈爱。
“额娘,快看。我又搭好了大屋子哦。”
弘暄指着他自己刚搭好的一个虽然还有点歪斜、但结构挺丰富的“建筑”,挺起他那小小的胸脯,脸上洋溢着“快夸我”的得意神情。
婉汐也很配合,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她慢慢地凑近那个“建筑”,仔细地端详起来。
“你瞧,这样子是不是很稳。”
婉汐指着那个“小房子”,笑眯眯地对弘暄说,“这样它们就会互相支撑,就不容易倒掉啦。
暄儿,你也来试试看好不好呀?”
看着漂亮的“作品”,弘暄的注意力瞬间被那些木块成品吸引住了。
他那圆溜溜的大眼睛紧紧盯着这些木块,它们现在是他以为的最有趣的东西了。
注意力被吸引后,尽管眼泪珠子还挂在弘暄那长长的睫毛上,他的小手却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出去,想要抓住那些木块了。
弘暄很聪明,努力地模仿着婉汐的动作,虽然他的小手还不太灵活,动作也有些歪歪扭扭,但他还是成功地将两块长方形的木头十字交叉地摆放在一起。
初步成功达成,这两块木头稳稳地立在那里,没有倒下。
小家伙的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高兴得拍起小手来,嘴里还不停地喊着:“额娘,没倒,暄儿的没倒喽。”
那股子得意劲儿,好像他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样。
他在开心地扭动着小身子,兴奋得不得了。
婉汐看着儿子从刚才的要哭鼻子,到现在笑得见牙不见眼,也是会心一笑。
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木块,其实是内务府那边花费了不少心思才琢磨出来的。
婉汐只是描述了一下自己要什么,内务府那边专门画了样子。
等婉汐确认后,在金银的力量驱动下,还用上了内务府造办处手艺最好的老师傅,用上好的木头一点点打磨光滑,才做成了这些小木块。
只是为了小孩的安全,没有上色。
婉汐知道,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以后小阿哥总会经历启蒙。
而据她所知,启蒙教育是比较枯燥的,不是描红就是背书。
她希望趁着孩子还小,这些小木块能够给弘暄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乐趣,让他在玩的过程中快快乐乐的。
婉汐想要让儿子弘暄的童年充满一些相对新奇有趣的体验,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能在玩耍中收获快乐,还能在不知不觉间认识许多事物,开拓思维。
“暄儿真是太棒啦。”
婉汐毫不吝啬地夸赞着儿子,她的声音中带着鼓励。
接着,她拿起一个正方体,温柔地拉起弘暄的小手,引导他去触摸这个方块的各个边角和光滑的平面。
婉汐耐心地解释道:“暄儿,你看这个方块儿,它有四条边边,四个角角,摸起来平平的,是不是呀?
我们可以给它取名字,叫做‘方方’哦。”
弘暄好奇地用小手指头在方块上摸来摸去,感受着那些棱角和平面的触感。
过了一会儿,他理解了额娘的话,小脑袋瓜像小鸡啄米似的点了点,奶声奶气地说道:“这是…方方。”
“答对啦。那还要给其他几个取名字,你猜猜这个叫什么呀?”
婉汐微微一笑,又拿起一个圆溜溜的小球,展示给弘暄看。
“额娘说,我记。”弘暄只是眨巴眼睛,机灵的不开口说自己想法。
“这个叫球球,你瞧,这个小球圆滚滚的,没有尖尖的角哦。
你看,额娘把它放在这儿,然后轻轻一推,”
说着,婉汐用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小球,只见小球咕噜噜地滚到了边上。
“哇。”弘暄兴奋地叫了起来。
他迫不及待地手脚并用,爬到边上,把小球捡了回来,然后紧紧地握在小手里。
婉汐笑着拿起一根圆柱体,将它放在弘暄的面前,温柔地说道:“宝宝,你看这个高高的、长长的东西,像不像咱们屋里撑房梁的柱子呀?
这就是‘柱柱’哦。来,暄儿,你摸摸看,它的上面和底下都是圆圆的,身子却是弯弯的、滑滑的。”
弘暄摸完,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接着,婉汐又拿起一个三角锥,将它展示给弘暄看,“再看看这个,它是尖尖的,还有三个角和三条边边哦,这就是‘三角’啦……”
婉汐并没有用那些文绉绉的叫法,而是用最平常、最易懂的话语,详细地描述着这些形状的模样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她鼓励弘暄去仔细观察、亲手触摸、用心感受这些形状,同时还巧妙地将它们与搭房子的游戏联系起来。
随着她的讲解,弘暄完全沉浸在“搭高楼”、“盖宫殿”等各种有趣的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
他一会儿聚精会神地思考着如何让塔搭得更高更稳固,一会儿又因为成功地拼出一个新的花样而兴奋地让额娘看。
他那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洋溢着无比纯粹的高兴和对新事物的好奇。
婉汐看着儿子尽情地玩耍,偶尔会轻声提醒他一句,或者给他一些小小的建议。
或者帮他扶一下快倒的“墙”,眼神里头满满的慈爱。
“额娘,快看。我又搭好了大屋子哦。”
弘暄指着他自己刚搭好的一个虽然还有点歪斜、但结构挺丰富的“建筑”,挺起他那小小的胸脯,脸上洋溢着“快夸我”的得意神情。
婉汐也很配合,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她慢慢地凑近那个“建筑”,仔细地端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