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婉柔31-《清穿咸鱼嫡福晋带生子系统杀疯!》

  胤禟说道:“我会的,你在家也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胤禟摸摸婉柔的脸“阿柔挂心我,我亦是心系阿柔的。爷一定会好好回来的。”

  说完,胤禟转身离去,留下婉柔站在原地,目送着他渐行渐远的马车。

  ……

  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每一个瞬间都可能决定胜负的走向。

  这一天,康熙经过深思和与将领的探讨,定下了新的三路大军合围噶尔丹的战略部署。

  胤禟这边守着一处要地。准噶尔军出人意料地使出了一招奇招——他们打算用骆驼作为此次的先锋队伍。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清军众兵都有些措手不及,只好先放弃今日交锋。

  胤禟回去后复盘,显得异常从容,他迅速镇定下来,和幕僚们探讨考虑好了应对之策。

  第二日,就按照计划行动。

  “九阿哥,东南坡的骆驼动了。”亲兵阿林保跑来报告。

  胤禟闻言,立刻抹去了脸上沾上的脏污,脑海中瞬间闪过昨夜与幕僚们密谈时的情景。

  \"若将牲畜驱之,必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胤禟当机立断,下达命令道:“传令。

  将火药绑在箭矢上,瞄准前方的目标,给爷狠狠地射。”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清军的箭矢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准确地击中了那些骆驼的蹄子。

  只听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骆驼们受惊,慌不择路下冲向了准噶尔军的中军。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准噶尔军那边阵脚大乱,而胤禟趁机率领清军发起猛攻。

  他身先士卒,越战越勇,在战场上杀得准噶尔这支队伍节节败退,死伤无数。在另一边的战场上,康熙亲自率领的大军也取得了好的战果。

  捷报连连。

  最后他们成功地击溃了噶尔丹的主力部队,并将噶尔丹首领一举擒获。

  这场战役以清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康熙龙颜大悦,对众皇子在战场上的表现都颇为满意。

  于是回宫后,他决定对皇子们进行晋封,以表彰他们的战功。

  圣旨下达后,大阿哥胤禔被封为直郡王,三阿哥胤祉被封为诚郡王,四阿哥胤禛被封为多罗贝勒,八阿哥胤禩被封为固山贝子。

  而九阿哥胤禟因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被晋封为多罗贝勒。

  ……

  隔天上朝,胤禩的目光从九弟胤禟身上扫过,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不甘。

  之前胤禟告状所带来的影响,至今仍未消散。

  即便这次,胤禩在战场上表现自认很好,本以为能够得到皇阿玛更高的封赏,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皇阿玛竟然只给了他一个贝子的爵位,甚至越过了他,把胤禟封为了贝勒。

  这差距让胤禩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愤恨。

  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感觉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是否都白费了,没有被皇阿玛看在眼里。

  凭什么胤禟可以得到更多的恩赐。

  胤禩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他强忍着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在这宫中生存已久,他早就明白自己不能轻易表露出来任何情绪,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他不会就此认命的。

  当然胤禟也不会知道他的封爵给八阿哥带来的冲击,知道了也不会在乎。

  …………

  雕花铜炉中升起的袅袅香雾,轻飘飘的在殿柱间缓缓游走,整个殿内弥漫开安宁的味道。

  胤禟坐在桌前,骨节分明的手指正轻轻地摩挲着内务府那黄绸封面的预算册子,眉头微皱,对其中的内容感到颇为头疼。

  皇阿玛自从打了胜战归来后,心情愉悦,对他们这些年长些的皇子们论功行赏。

  胤禟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色,因此被封为了贝勒,这本是一件令他欣喜的事情。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建府的事宜,事情很麻烦,让他头大。

  按照惯例,新封的皇子需要出宫建造自己的府邸。

  可是,内务府给出的预算却让胤禟大失所望——只有二十万两银子。

  据胤禟打听的,建府往往会超出预算,有的甚至还需要额外填补十几万两银子才够。

  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即便亲娘是宠妃,拿出几十万两银子也不是小数目。

  他拿过笔架上的毛笔,胤禟的眼睑垂下,将那“银子”二字的殷红批注衬得愈发刺目,在提醒着他这个残酷的现实,要好多银子勒。

  他开的酒楼营收基本上都交给了福晋,此事到时候还得向婉柔开口拿。

  没事,能凑出来就行,就是有点心疼,一大笔银子呢。

  一名太监弓着腰走了进来,对九阿哥禀报:“工部的李大人递来的消息,说让您尽快决定采用哪种建府方案。”

  胤禟无奈地叹了口气,心想还是去见一见这位李大人吧,看看是否还有商量的余地。

  果不其然,当胤禟见到那位李大人时,只见他一脸谄媚地笑着,嘴里却叽叽喳喳地说了一大堆。

  总结起来就是,即使按照最简单的建造方案,也至少需要再补上两三万两银子。

  如果胤禟还有其他特殊要求的话,费用恐怕还得往上加。

  胤禟觉得自己的脑袋像是要炸开一样,疼痛难忍,他决定等会儿回去之后一定要和福晋好好商量一下,看看该怎么办才好。

  回到府中,胤禟径直走向书房,蜡烛已经点上了,烛火在青花缠枝烛台上跳跃,融化的蜡油像珊瑚一样堆积起来。

  胤禟从书架上取出建府的图纸,拿给福晋过目。

  婉柔接过图纸,仔细地看了起来。

  她对胤禟的设计并没有太多的意见,只是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我的院子要大一些,风景也要弄得更好看些。”

  胤禟略加思索,然后拿起笔,在图纸上的正院处画了一道红线,并批注道:“那就在正院引水造个叠瀑吧,这样不仅凉快,而且在暑天的时候还可以少用一些储冰。”

  接着,他的笔尖又落在了假山图样的位置,“再在这里建个暗窖,冬天的时候可以藏冰。”